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352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6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备课教案(主备人:

蒙阳丽)

集体备课共案

再备设计(个案)

第一单元:

厘米、分米、米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1-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建立估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

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

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

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

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

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

水有多深?

房间有多宽?

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

该怎么解决呢?

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课本铅笔盒蜡笔

出示蓝灵鼠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结果

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

提示学生可以选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测量一下

学生汇报

师出示问题:

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同一的长度单位测量。

2、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

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师:

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

认识厘米)

  3、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大约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4、认识几厘米

  ①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

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

-------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

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

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

(真是一个好方法)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

试一试。

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

(投影演示)

  反馈:

你们看她量的好吗?

好在哪?

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

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4页“练一练”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厘米1cm

 

第二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构建线段的模型。

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眼红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会画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观察、想象、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并会画出整厘米的线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复习和厘米有关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测量彩色纸条的长

测量一段毛线的长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

学生主要说出事怎样测量的。

2、认识线段

师讲解:

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出示线段

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

三、展示点拨

学生完成课本5页“练一练”的内容。

展示学生作品

画线段

用直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展示学生作品。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6页“练一练”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第三课时: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7--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认识米的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会用米尺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3.在多样化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在经历用米尺进行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米尺、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手势表示1厘米有多长?

2厘米、3厘米呢?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

让两名学生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学生感觉出很不方便,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板书课题:

米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介绍米尺

(出示米尺实物)师:

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

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

2、师:

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

(板书:

1米)

3、介绍米:

师: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认识米尺及其它测量工具。

学生合作,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三、展示点拨

1、前后桌同学合作量同学身高1米的地方

师:

现在你们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到地面是1米高吗?

(生:

想)

师:

那得听好要求了,每个小组测量1个同学的身高。

既然只量一个人的身高,你们四人小组就要做好分工合作。

比如说4个人中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而且量完一个小朋友的身高后,四个人就马上坐端正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合作了,听明白了吗?

请一个小组作示范。

(示范时主要引导做好以下几点:

组长分工明确,量的方法,量好后四人仔细打量1米的高度)

反馈(请上3、4个高矮不同的同学,另请一名学生用米尺进行验证)

师(仔细看了看那几个小朋友身上的标签)问:

为什么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下,有的贴胸间呢?

生:

因为身高不同,所以贴的位置不同。

师:

小朋友说的真对,虽然贴的位置不同,但标签离地面的高度却始终是(1米)。

比划、验证、飞入脑子

师(出示米尺):

对啊,就是这样的1米,小朋友看仔细了,1米有这么长,好,闭上眼睛,将这1米的长度快速地飞到你的脑海中去。

(生闭眼想象)

学生指一指你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自由发言。

2、米和厘米的关系。

学生同桌合作,观察直尺,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练一练——选择合适的单位:

米、厘米。

(1)大拇指宽约1()

(2)一张床大约长2()

(3)教室的长大约有8()

(4)一支铅笔大约有16()

(5)我家在虹桥路上,离学校大约有500()

(6)我们学校的长约100()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第四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9--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选择分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测量的过程中理解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语言表达。

3.在实际测量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图、彩带、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最小的长度单位呢?

(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

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

(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

(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

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

并思考:

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2)汇报方法

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

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

(3)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

(第三种方法)为什么?

(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

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有多长

(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

(10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

(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

(1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

(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

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

(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

(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

(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

(完成做一做)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

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

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

(反复两次)

(2)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

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

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

4.教学1米=10分米。

(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

(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

(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

(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三、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填空。

(练习纸)

1分米=(   )厘米3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60分米=(   )米

2.算一算

1米- 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练习纸)

粉笔盒的高约1()。

光盘的厚大约()毫米。

电线杆高5()。

乒乓球台高约7()。

一间教室高3()。

一本书的宽14()。

4.判断

(1)儿童游泳池水深7厘米。

()

(2)课桌高60米。

()

(3)一支钢笔长约9厘米。

()

四、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课题引入我采用更为简单的方式: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补充练习:

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宽、高

 

课堂引入采用直接了当的方式: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我认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应通过测量重点讲解,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形象的感知。

 

第二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一)

教学内容:

课本12--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学生将12根小棒,每5根分成1份,学生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红红说的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出分的结果。

(分铅笔)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15个桃,每盘放6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2.出示13页例题图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试着用算式来表示

三、展示点拨

展示学生作品

对正确的算式进行肯定。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的题目。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一)

21÷5=4(个)┅┅1(张)

读作:

21除以5商4余1。

 

第二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二)

教学内容:

课本14--1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思考的过程,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能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3、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数学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分小棒:

学生将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并写出算式。

出示14页题目。

学生动手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4个算式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后汇报。

结论: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2、出示15页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出示兔博士的问题。

讨论后汇报

3、出示16页主题图

叙述观察后自由发言。

出示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小组合作试着写出竖式

展示学生作品

师板书正确的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15页和17页“练一练”的题目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二)

30÷7=4(串)…………2(只)

  4

7/ˉˉ30ˉˉ

 

28

 ˉˉˉˉ2ˉ…………………余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第三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内容:

课本18--19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口算

20÷6=21÷5=30÷4=24÷9=

35÷8=18÷7=45÷6=29÷7=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18页例题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出示问题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要口答。

同桌合作完成

展示学生作品

有道理的都要给予肯定

出示问题

(2)和(3)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三、展示点拨

展示学生作品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试一试”和“练一练”的题目。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三)

30÷9=3(枝)┅┅3(元)

 

 

第四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四)

教学内容:

课本20--2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计算

20÷9=26÷5=31÷7=40÷9=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出结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20页例题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出示问题

(1)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巡视

汇报讨论结果

师提示: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至少要租几条船。

出示问题

(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汇报结果

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课本21页“说一说”的问题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对有道理的想法要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题目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四)

18÷4=4(条)┅┅2(人)

 

集体备课共案

再备设计(个案)

第三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第一课时:

数数与数的读写

教学目标:

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能读写1000以内的数,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数学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

2.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数纽扣电池。

(1)让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自由地数。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3)结合学生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数得快?

(学生可能说出:

十个十个地数)

二、自主探索

1、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二十数到一百五十。

(2)十个十个的数,从二百四十数到三百二十。

(3)选择自己喜欢地方法,从三百二十五数到四百一十五。

(口头数数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数数的机会。

2、说一说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比100大的数?

三、实践应用

教材24页例题:

盛一杯黄豆,先估一估有多少粒,再倒出来数一数(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先数出20粒,再分堆估计。

“练一练”课本25页第1题,

第2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四、认识计数单位千:

数一数(教材26页例题),

1、图中共有三幅图,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探究数数的方法:

图一:

当数较少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图二:

当数较多物体的个数时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图三:

当数更大的数时,就可以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的时候,在增加一百是10个一百,得出十个一百是一千。

3认识计数单位千:

千和一,十,百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千和百之间的进率也是10,因此一,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五、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材27页例题:

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并读一读。

1,探究写数的方法:

看左面的计数器:

百位上有5颗珠子,表示5个百,要在百位上写“5”;十位上1颗珠子也没有,写数时要在十位上写“0”占位;个位上有3颗珠子,表示3个一,要在个位上写“3”。

所以这个数写作:

503。

看右面的计数器:

百位上有4颗珠子,表示4个百,要在百位上写“4”;十位上有6颗珠子,要在十位上写“6;个位上有1颗珠子也没有,要在个位上写“0”。

所以这个数写作:

460。

2,探究读数的方法:

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数位上是几就读作几,数中间的0要读出来,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具体的读数方法:

503的读法:

百位上是5读作五百,十位上是0读作零,个位上是3读作三,所以503读作五百零三。

460的读法:

百位上是4读作四百,十位上是6读作六十,个位上是0,0在末尾不用读,所以460读作四百六十。

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29页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和表示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数的组成和用图形表示数的过程。

2,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

3,了解可以用图形表示数,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难点:

重点:

能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

难点:

掌握用图形表示数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

数的组成:

用下面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读出来。

(教材28页例题)

1.提出“用0、2、3这3张数字卡片在数位表中摆三位数”的要求,让同桌合作,并边摆边读出来。

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0、2、3这3张数字卡片,把它们摆到数位表中,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读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数,特别注意是否有人摆出032或023。

2.交流学生自主尝试的结果。

每人说一个数,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用0、2、3这三个数字卡片可以摆出4个三位数。

师: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摆出的数怎样读?

每人只说一个数。

学生说做法和读法,教师在小黑板的数位表中写出来,如:

生:

我把3摆在百位上,把0摆在十位,把2摆在个位上。

教师在小黑板上的数位表中板书: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

0

2

如果学生出现把0摆在百位上的情况。

教师进行启发性谈话。

师:

用0、2、3这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把0放在百位上摆出的032和023分别只能表示什么的数量?

生1:

032只能表示32

生2:

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