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4693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docx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

各铁路局

 

 

为加强车辆轨边安全防护设备管理,提升设备技术性能,确保列检作业人身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2009年5月12-13日,铁道部运输局在包头组织部分铁路局、货车车辆段以及相关电动脱轨器设备厂家制定了《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暂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要求如下:

从2010年7月1日开始安装的电动脱轨器系统必须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产品研发或升级改造必须按运装管验[2008]73号文件要求执行。

各铁路局要积极组织电动脱轨器系统的升级换代工作。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五日

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技术条件(暂行)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的功能、技术要求和安装要求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目的达成协议的各方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146.2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

TB/T2053-2004列检电动脱轨器及电气防护信号安装设计技术条件

TB/T1477-1998ZD6系列电动转辙机标准

TB/T2903-199830型脱轨器标准

TB/T1872-1987脱轨表示器灯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

《关于加强货车运用工作的通知》(运装货车[2007]267号)

3.系统组成

3.1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由列检值班室(以下简称值班室)控制装置、脱轨器装置、联锁互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组成。

3.2值班室控制装置含主控计算机、互控显示器和控制开关组、通信适配器、控制柜、动力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防雷接地模块、待检室复示终端(可选)、车站复示终端(可选)。

3.3脱轨器装置含脱轨器、转辙机、脱轨表示器、信号灯、安装支架、现场控制箱。

3.4联锁互控装置包括距离脱轨器向内23米和向外6米车轮传感器(向内是指沿轨道向作业区的方向,反之称为向外,后同)。

3.5视频监控装置含内摄像机、咽喉摄像机、视频服务器、图像监控软件。

4.系统功能要求

4.1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4.1.1满足TB/T2053-2004《列检电动脱轨器及信号防护装置安装设计技术条件》。

4.1.2具备实时视频监控脱轨器状态功能。

4.1.3具备系统自动检测上脱条件,系统与值班员视频监控联锁集控。

只有完全满足上脱条件的作业线路,主控计算机才允许上脱。

上脱条件为:

(1)发车端脱轨器区、尾部脱轨器区不得有机车车辆。

(2)机车已经驶出脱轨器区。

(3)作业线路应停放列检须进行列车技术作业的车列。

4.1.4具备脱轨器室内全过程操作、互控功能。

4.1.5上脱(或下脱)到位后,现场转辙机物理断电,转辙机须可靠自锁。

4.1.6上脱(或下脱)过程中,如果机械故障导致上脱(或下脱)不到位时,应能使用转辙机摇把实现上脱(或下脱)到位。

4.1.7系统具有自检、故障报警功能。

4.1.8特殊情况下,具备现场控制箱参与控制上脱(或下脱)功能。

4.1.9具备与HMIS运用子系统接口功能。

4.2值班室控制装置的功能要求

4.2.1主控计算机的功能要求

4.2.1.1界面显示的功能要求

(1)明确、清晰地自动显示脱轨器状态。

脱轨器状态由系统自动检测。

脱轨器在下脱位显示为绿色圆牌。

脱轨器在上脱位显示为红色方牌。

脱轨器上、下脱不到位显示为灰色三角牌。

(2)明确、清晰地自动显示信号灯状态。

信号灯状态由系统自动检测。

脱轨器在下脱位,信号灯为白色。

脱轨器在上脱位,信号灯为红色。

信号灯故障时为灰色。

(3)全天候实时图像显示脱轨器整体外观状态、脱轨表示器状态、信号灯状态、作业线路车列停放情况、人员作业情况,能够突出显示脱轨器。

(5)实时图像显示咽喉区机车走行情况。

(6)显示上脱到位时刻(即技检开始时间)、作业时间。

4.2.1.2控制上脱(或下脱)功能要求

(1)控制脱轨器上脱。

现场作业组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后,使用对讲机向列检值班员报告“某组已到达某道,机车已驶出,请求上脱”。

列检值班员在主控计算机上观察图像、系统状态正常,并具备上脱条件。

列检值班员申请上脱,自动语音提示“某道申请上脱”。

助理值班员观察图像、系统状态正常,并具备上脱条件后,闭合控制开关,送电蜂鸣器鸣叫。

列检值班员在主控计算机上控制上脱。

脱轨器上脱到位后,自动语音提示“某道发车端上脱到位”、“某道尾部上脱到位”。

控制开关延迟30秒后自动断开,送电蜂鸣器停止鸣叫。

(2)控制脱轨器下脱。

现场作业组使用对讲机向列检值班员报告“某组某道作业完毕,请求下脱”。

值班员在主控计算机上观察图像、系统状态正常后,申请下脱,自动语音提示“某道申请下脱”。

助理值班员观察图像、系统状态正常后,闭合控制开关,送电蜂鸣器鸣叫。

列检值班员在主控计算机上控制下脱。

脱轨器下脱到位后,自动语音提示“某道发车端下脱到位”、“某道尾部下脱到位”。

控制开关延迟30秒后自动断开,送电蜂鸣器停止鸣叫,值班员再次确认下脱到位。

4.2.1.3自动语音提示功能要求

列车驶入脱轨器区、机车驶出脱轨器区、上脱、下脱、列车驶出脱轨器区及动作异常等情况,主控计算机自动通过电台以语音方式通知值班员、检车员。

4.2.1.4技检时间记录自动保存、查询、打印的功能要求

(1)在技检记录中,记录每次作业的上脱到位时刻(即技检开始时间)、下脱结束时刻(即技检完了时间)、列车车次、编组辆数、作业组、技检时间等信息。

列车车次、编组辆数、作业组由HMIS自动导入,其它信息自动生成。

(2)技检时间记录与图像文件、语音文件自动关联,便于查询。

(3)技检时间记录自动进入HMIS运用子系统。

4.2.1.5自动故障检测与报警功能要求

(1)设备自动检测某作业线路不满足上脱条件时,如果申请上脱,首先不允许上脱,并声光、语音提示。

(2)脱轨器状态与要求不符时,系统自动提示该股道“异常动作”,同时语音提示报警。

(3)脱轨器上脱(或下脱)不到位时,系统自动提示该脱轨器“上脱(或下脱)不到位”,同时语音提示报警。

列检值班员确认该报警信息以后,将不再提示。

(4)某股道信号灯不亮,则系统自动提示该股道“信号灯故障”,同时语音提示报警。

列检值班员确认该报警信息以后,将不再提示。

(5)连续10秒没有收到某个控制柜返回数据时,系统自动提示该控制柜“通信中断”,同时语音提示报警。

(6)当技检时间超出系统设置的最大技检时间,系统自动提示。

(7)车轮传感器不正常时,系统自动提示“某车轮传感器故障”,同时语音提示报警。

(8)视频图像不正常时,系统自动提示“图像中断”,同时语音提示报警。

(9)记录、查询、打印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记录含有作业线路、某端、故障类型、发生时间、修复时间。

4.2.1.6系统工作日志记录功能要求

(1)系统全程日志记录脱轨器工作状态、值班员操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加密存储,不可人工修改、删除。

工作日志记录保存30天,自动删除30天以前的记录。

(2)自动录像脱轨器上脱与下脱全过程。

录像保存30天,自动删除30天以前的录像文件。

(3)自动录音列检对讲机的全部内容,每十分钟生成一个文件。

录音保存30天,自动删除30天以前的声音文件。

4.2.2互控显示器和控制开关组功能要求

4.2.2.1互控显示器与主控计算机的显示器同步显示,供助理值班员观看。

4.2.2.2每条作业线路对应一个控制开关,确保只给申请上脱(或下脱)的作业线路的转辙机送电。

4.2.2.3控制开关组由助理值班员操作。

当列检值班员申请某作业线路上脱(或下脱)时,助理值班员闭合控制开关后,控制回路得电。

控制开关延迟30秒后自动断开,控制回路失电。

4.2.3通信适配器功能要求

4.2.3.1通信适配器设置电台,受主控计算机控制,自动给检车员的对讲机转发语音提示。

4.2.3.2电台将列检作业场对讲机的语音提供给主控计算机,录音。

4.2.4控制柜功能要求

控制柜为转辙机提供稳定的DC160V电源,并执行主控计算机命令,控制脱轨器上脱、下脱。

功能要求如下:

(1)实时检测脱轨器与信号灯状态,并上传主控计算机。

(2)为监控装置和转辙机提供工作电源。

(3)根据主控计算机指令,控制脱轨器上脱、下脱。

(4)采集环境、故障信息,并上传主控计算机。

(5)伴热器为控制柜加热,以适应高寒或高湿环境。

4.2.5待检室复示终端(可选件)功能要求

待检室复示终端显示脱轨器状态、信号灯状态、作业线路3个区机车车辆数量、图像,供检车员了解掌握。

4.2.6车站复示终端(可选件)功能要求

车站复示终端显示脱轨器状态、信号灯状态、作业线路3个区机车车辆数量、图像,供车站值班员适时了解掌握列检作业情况。

4.3脱轨器装置功能要求

4.3.1脱轨器应执行TB/T2903-199830型脱轨器标准。

4.3.2转辙机应执行TB/T1477-1998ZD6系列电动转辙机标准。

4.3.3脱轨表示器的显示方式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369条。

脱轨表示器与信号灯应执行TB/T1872-1987脱轨表示器灯标准。

信号灯由红色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和月白色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组装而成。

4.3.5脱轨器与转辙机同侧安装。

安装支架应该与钢轨打孔固定、牢固安装,必须在道心的灰枕下加一根横担,避免转辙机一侧偏沉。

4.3.6现场控制箱的功能要求

(1)现场控制箱具备接线箱功能,来自控制柜、转辙机、信号灯、车轮传感器、内摄像机的电缆进入现场控制箱。

(2)现场控制箱设置要电行程开关。

特殊情况下,检车员通过要电行程开关参与脱轨器上脱(或下脱)控制。

4.4联锁互控装置功能要求

4.4.1在作业线路的脱轨器内23米处设置车轮传感器。

机车车辆停放在车轮传感器上,以及摘挂机车时机车在车轮传感器上频繁进出,脱轨器内23米车轮传感器应能准确计轴。

4.4.2在作业线路的脱轨器外6米处设置车轮传感器。

机车车辆停放在车轮传感器上,以及摘挂机车时机车在车轮传感器上频繁进出,脱轨器外6米车轮传感器应能准确计轴。

4.5视频监视装置功能要求

4.5.1内摄像机功能要求

 4.5.1.1内摄像机设置在脱轨器外5米处,与脱轨器同侧,方向对着脱轨器、车列。

4.5.1.2内摄像机加装适应白天、夜晚、雨雪等全天候工作的配套装置,视频图像清晰、连续不间断。

4.5.1.3图像监视脱轨器状态、脱轨表示器状态、信号灯状态、车列停放情况。

4.5.2咽喉摄像机功能要求

发车端咽喉区与尾部咽喉区各设置一台咽喉摄像机,全貌观察脱轨器区的机车走行情况。

咽喉摄像机能够变焦、水平360°转动、垂直±90°转动。

4.6局域网及传输功能要求

4.6.1本装置通过光纤局域网、串口服务器实现主控计算机与每个控制柜进行通信。

4.6.2每个控制柜与主控计算机相互独立,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4.6.3主控计算机与控制柜之间的通信距离能满足2800m列检作业场到发线的使用要求。

4.6.4通过局域网直接将脱轨器图像传输到列检值班室。

5.系统技术要求

5.1系统应采用继电器与控制开关分置。

5.2在值班室对应每条作业线路,安装可靠的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串接在转辙机控制回路中。

5.3系统应具备双路电源供电,双路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

5.4供电方式:

脱轨器准备上脱(或下脱)时,助理值班员闭合控制开关,列检值班员控制主控计算机为相应作业线路转辙机供电,每次供电时间不超过30秒;控制开关闭合期间,蜂鸣器自动鸣叫。

控制开关断开期间,蜂鸣器自动停止鸣叫。

5.5视频监视:

室内清晰显示脱轨器的位置状态,并可同步放大观察。

内摄像机的高度不得超过脱轨表示器。

5.6采用的车轮传感器必须经过铁道部技术评审。

车轮传感器应该安全、可靠。

5.7脱轨器及安装支架采用单轨安装方式,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检修方便。

5.8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检修周期:

小修期不少于1年,大修期不小于5年。

5.9产品应有设备铭牌,标明产品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5.10产品质量保证期为新造整机质保期1年,影响设备使用性能的关键配件质保期2年。

5.11设备的关键部件、配套设施等应优先采用成熟的产品,符合铁道部的技术政策要求,设备经评审定型后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关键部件、配套设施的型号和技术参数。

6.系统环境条件要求

6.1环境温度:

室外设备使用环境温度为-45℃~+60℃(东北地区)、-20℃~+60℃(一般地区),室内设备使用环境温度为-10℃~+50℃。

6.2相对湿度:

温度保持常温25℃不变时,相对湿度不大于95%。

6.3接地条件:

满足高温、高湿、多雨气候条件下的接地要求。

7.系统安装要求

7.1系统各部安装应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和携带。

7.2控制柜安装在室外,应按相关技术条件做好防雷接地。

7.3控制柜在安装时应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不得侵入线路界限。

7.4控制柜应尽量安装在距离现场控制箱、脱轨器比较近的地方。

7.5现场控制箱及视频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得侵入线路界限。

7.6防雷要求为电源防雷接地电阻≤4Ω,设备防雷接地电阻≤10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