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50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3单元课文整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三单元课文

5.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学会7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板书:

小公鸡和小鸭子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

(小公鸡和小鸭子)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

(读2遍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几幅图?

(4个自然段,2幅图)

     师述:

同学们结合看图,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

    这段讲什么?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2.读第2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小黑板)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做什么?

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看看图上画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她们长得什么地方不同?

(嘴:

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

脚:

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这段讲了什么事?

(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

(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小虫)

   3.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小黑板)

      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

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③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

(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4.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二幅图。

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

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怎样做的?

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

(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③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④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A感谢小鸭子;B承认错误)

   5.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根据板书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分组分段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学会6个生字。

   1.他,tā,拼读音节,读词语:

他们。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2)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

左边亻,右边也

②教师写范字,学生仿写字头。

   2.河,hé,拼读音节,读词语:

河水。

    

(1)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河,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组成“河”。

一共8笔。

河水的“河”)

    

(2)指导书写。

     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②部件位置:

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口”压竖中线上下压横中线。

     ③教师示范,学生仿写,重点指导三点水的写法。

   3.哥,gē,拼读音节,读词语:

哥哥。

    

(1)识记字形:

自学,同桌互相讨论。

(用熟字去偏旁,改笔画方法记字形,去掉“河”字三点水,把竖钩改成竖,是“哥”字的上半部,下半部去掉三点水)

    

(2)指导书写。

上下各一半,第六笔大横压横中线。

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4.再学习“说、也、地、听。

 三、巩固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虫子 正在 哥哥 河边 后面 草地

板书设计

5小公鸡和小鸭子

会捉虫小公鸡不会游

给虫子帮救上岸

不会捉小鸭子会游水

教学反思

本文成功之处:

1.教态是值得肯定的,提问题、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等等,都很自然,笑容可掬。

学生也表现出了真感情。

2.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也很成功。

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

小鸭子是如何救小公鸡的?

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3.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采取了开头和结尾都动起来的形式。

  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备好了,但是自己却不熟悉,到了课堂上更多的是临场反应。

2.本课遗憾的是,学生思维还是没有打开,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

平时上课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学生思维呆板。

  

 

6.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都有朋友吗?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

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

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

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孤单  没有朋友

                快乐  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

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7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怎、独、跳、绳、讲 、羽、球、戏、排、篮、连、运”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玩、很、当、音、讲、行、许”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怎、独、跳、绳、讲 、羽、球、戏、排、篮、连、运 ”13个生字,学会“玩、很、当、音、讲、行、许”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

上课前,同学们玩了什么?

几个人玩的?

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都快乐》一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

怎么都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怎样才快乐?

怎么能都快乐?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怎、独、跳、绳、讲 、羽、球、戏、排、篮、连、运”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

“玩、很、当、音、讲、行、许”,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课前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

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段话,用手势告诉大家。

(四段)

  3、课文读给同桌听,说一说你觉得怎样最快乐?

三、深入理解课文详情。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

比较一下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许多人的快乐?

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2、小组汇报:

⑴一个人,挺快乐;

你做哪些游戏是很快乐?

(折纸船、跳绳、画画……)

你一个人在家时干什么?

(看电视、看书、玩玩具、打扫卫生……)

怎样才能读出你快乐的心情?

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评议。

⑵两个人,真快乐;

⑶三个人,很快乐;

⑷许多人,更快乐。

为什么大家一起玩时最快乐?

(人多可以做更多的游戏)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齐读第四段。

3、原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你有什么新玩法?

如:

我和()一起玩挺快乐,我喜欢和()一起玩最快乐。

4、练习表演读:

一人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

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

你想天天快乐,可以每天做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要有了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挺快乐 折纸船 踢毽子 听广播

两个人,真快乐 下象棋 打乒乓 讲故事游戏快乐

怎么都快乐三个人,很快乐 跳皮筋 掰手腕 过家家 学唱歌学习也快乐

许多人,更快乐 丢手绢 赛拔河 ……

 

课后反思:

《怎么都快乐》是以快乐为主题的一篇儿童诗歌,整篇文章充满着童真童趣,是一篇让孩子很喜欢的儿童诗歌。

在备课时我发现了这首诗歌的生字词大多是以“动词+名词”的形式出现,例如:

“折纸船”“丢手绢”“踢毽子”等,而动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词,因为每次教学动词的时候我都会叫他们加上动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印象,而这首诗歌如果解决了这些形式的词语就基本上能读通读顺课文了,所以第一课时我就反复地让孩子们读这些词语再加上动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种类型的词式给他们训练,举一反三,很快地他们不仅记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这时候再来读通读顺诗歌,基本上都过关了。

而且也在无意中让他们体会到了快乐,一举两得。

这让我明白了,有些课文你只要找准了一些关键词句,那么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

知识积累古诗并背诵。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字难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自己查过字典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字典。

二、查字典。

1、“厨”字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借助拼音查字典了解其含义。

2、谁能说说该如何查字典啊?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一起完成。

A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C。

B找到音节“chu”,在正文第46页。

C翻到正文第46页,找到chu,接下来就可以查到“厨”字了。

4、让我们齐读并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5、完成课本第40页的练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积累知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复习导入。

4、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

2、集体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李白。

  

3、请学生试说《赠汪伦》的意思。

(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胖乎乎的小手》。

说一说你胖乎乎的小手都为家人做过什么?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