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346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 品质 老王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2单元品质老王Word版含答案

品质 老王

本课话题 ——人格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这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

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

他从不登广告!

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

制靴匠格斯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依然恪守职业道德,不同流俗,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以致生意清淡,生活日益贫困,最后为维护高贵品质而饿死。

格斯拉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月亮,维护了一个底层劳动者高贵的品质和正直的人格。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

“您能帮我看一下行李吗?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

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年轻人大为感动。

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就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

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

这位年轻人就是白岩松。

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撼人心魄的冲击和辐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

——郑培民

2.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歌德

3.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卡耐基

4.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叔本华

5.使人高贵的是人的人格。

——劳伦斯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鬈曲(  )  双颊(  )  赊账(  )

趿拉(  )  脚趾(  )  蹙眉头(  )

怜悯(  )  窥视(  )  眼翳(  )

骷髅(  )  攥着(  )  愧怍(  )(  )

【答案】 quán jiá shē tā zhǐ cù mǐn kuī yì kū zuàn kuìzuò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强

    

(2)扎

(3)识

(4)提

(5)模

(6)蹬

【答案】 

(1)qiánɡ qiǎnɡ jiànɡ 

(2)zhā zhá zā

(3)shí zhì (4)tí dī (5)mó mú (6)dēnɡ dènɡ

2.语境辨析法

(7)有时候,我会撇(  )开话题,东拉西扯,他却常常对我撇(  )嘴,一脸的不信任。

(8)这家店铺(  )开张也太铺(  )张了,光酒席就摆了二十桌。

(9)这些防浪堤横(  )亘在滇池和周边湿地之间,阻断了水体交换,蛮横(  )地将滇池之肺与它的身体剥离。

【答案】 (7)piē piě (8)pù pū (9)hénɡ hèn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5)

(6)

【答案】 

(1)竿 杆 秆 

(2)缔 谛 蒂 (3)愧 傀 槐 (4)伛 妪 沤 (5)歉 谦 (6)鬈 髦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迟缓·弛缓

“迟缓”专指动作缓慢,不迅速,与“迅疾”相对,侧重于具体事物;“弛缓”指局势、气氛、心情等缓和,与“紧张”相对,侧重于抽象事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按计划2016年上海市将进行第四次儿童单纯性肥胖与生长____________(迟缓/弛缓)调查,为完善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肢体肌肉不对称______(迟缓/弛缓)性麻痹,可导致终身残疾,严重者危及生命。

【答案】 

(1)迟缓 

(2)弛缓

2.未免·不免·难免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不免”,副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一般作状语;“难免”,形容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有人担心中国在南海强硬维权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这种担心______(未免/不免/难免)多虑。

(2)老总今日在记者会上说,在任职期间,确实谣诼不断,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______(未免/不免/难免)感到有些痛苦。

(3)随着红木行情的转变,整个产业都将面临深度调整和转型,又一轮新的洗牌与梳理在所________(未免/不免/难免)。

【答案】 

(1)未免 

(2)不免 (3)难免

3.维持·维护

“维持”着重指使原来的状况保持、存在下去,多用于关系、生活等方面;“维护”是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着重指尽力保护某一对象不受损害,多用于正义、权益、和平、统一等抽象而重大的事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借力助己是英国善用的战略——战后借力美国成为大西洋两岸的协调者角色,成就了英国全球大国的地位。

脱欧后,借力新兴大国中国,更有利于____________(维持/维护)英国的大国梦。

(2)记者发现,今年春节前,各地政府下发“要求确保节日市场供应,______(维持/维护)价格稳定”的通知少了。

【答案】 

(1)维持 

(2)维护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即使有些意见是相互对立的,也要心平气和,争取在讨论切磋的深化过程中,各自都求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  )

理由:

                                    

(2)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  )

理由:

                                    

(3)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

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

理由:

                                    

(4)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沁人心脾。

(  )

理由:

                                    

                                    

(5)随着现代人的装修、家居观念逐渐走向简洁、明快,一些豪宅装修得完美无缺,常常令人莫名其妙。

(  )

理由:

                                    

【答案】 

(1)√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符合语境。

(2)× “漫不经心”突出“随随便便”,应改为“漠不关心”,突出“冷淡”。

(3)× “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

(4)× “沁人心脾”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5)× “莫名其妙”意为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此处与语境不符,应改为“瞠目结舌”。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

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曾在牛津大学读法律,后放弃律师工作从事文学创作。

30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关注。

1906年,高尔斯华绥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获得广泛好评,他也因此被公认为英国第一流作家。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两组三部曲:

《福尔赛世家》(由《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组成)和《现代喜剧》(由《白猿》《银匙》《天鹅之歌》组成)。

 

学贯中西的作家——杨绛

杨绛(1911-2016),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后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

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实行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多公司采用一些名不副实的广告招揽顾客,而商品的质量却在不断地下降。

一部分人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质朴而踏实。

《老王》写于1984年3月,作者回忆的是“文革”期间“我”与车夫老王交往的一些小事。

从时间来看,所写内容既有“五七干校”(1969)之前的,也有回到北京(1972)之后的。

“文革”是个荒唐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

同时,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引起了她对历史的反思,敦促她去揭示导致老王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

《品质》

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了靴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同时,本文还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老王》

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

本文通过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答案】 ①生意一年年清淡 ②店铺被过户 ③量多价廉 ④免费相助 ⑤知恩图报

《品质》

一、阅读课文“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第2段中说“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为什么靴子还有灵魂?

                                    

                                    

                                    

                                    

【答案】 靴子的“灵魂”指靴子的本质——结实、舒适、美观。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格斯拉兄弟把制靴子当作自己的生命来对待。

二、阅读课文“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到伦敦”至结尾,回答下面问题。

2.“‘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文章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 文章以“他做了顶好的靴子”结尾,意在总结强调他做靴子的技术和质量极高,更重要的是来揭示他诚实守信、忠于技艺的高尚品格,从而揭示作品赞颂普通人物人格魅力的主题。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3.文章有三次写到了店面的装修和摆设,有什么作用?

描写次数

描写内容

描写作用

第一次

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标明姓氏的招牌。

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第二次

橱窗一半已归属别人,并且已打上王室服务的标志

第三次

他的姓氏在橱窗上消失

【答案】 ①说明不靠吹嘘揽取生意,烘托了格氏兄弟的性格特点 ②说明格氏兄弟生意清淡,经济困窘 ③意味着人的消失,让人感到惆怅

《老王》

四、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至结尾,回答下面问题。

4.“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样描写老王,对塑造老王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老王心地善良忠厚,在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关心作者夫妇,作者杨绛对老王的状况所作的描述真实可感,作者要读者关注的是一个劳动者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虽然用了可怕的夸张的语言描绘他的形象,但是更能突出人物的品格光辉。

5.如何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①在人情冷漠、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王不顾重病给“我”送来的鸡蛋,这份情谊是无法衡量的。

②作者这样说不仅体现了老王忠厚善良的品质,也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感激之情。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的人”指老王。

(1)“我”对老王感到愧怍,原因有三:

①“我”是坐车的,而老王是拉车的,“我”从这个世界获得的要比老王多。

②老王给“我”送香油送鸡蛋,是希望“我”能把他当成平等的朋友相待,但是“我”曲解了他的心意,只是同情怜悯他,执意付钱给他。

③“我”对老王关心太少,甚至连他去世都不知道。

(2)“我”对老王的“愧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体现出“我”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悲悯。

话题:

杨绛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是那样关心、爱护,而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学生甲:

平等观念。

人是生而平等的。

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等,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我的观点:

                                    

                                    

                                    

                                    

                                    

【答案】 (示例一)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示例二)人性教育和民主制度的管理。

现代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教育,过分注重职业选择,趋于功利化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善人性的培养和发展。

社会及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意识、人性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关爱他人。

1.写作特色

通过肖像描写反衬人物美好心灵

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的劳动人民,杨绛在文中对他的肖像描写却显得有些“残酷”与“刻薄”。

文中描写的老王“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但就是这样近似“残酷”的描写,却一点也不减损老王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相反,丑陋的外表更能反衬老王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2.写法指导

怎样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还包括人的表情、仪态、风度、声音及习惯、特点等。

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貌特征,就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并不是要把人物从头到脚的外形一一加以描述,而是根据作品主题及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有所侧重地去描写。

有时肖像描写还需融合人物内在性格的简单描绘,使人物的外貌与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统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因此,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选好角度。

写肖像如同摄影取镜头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把角度选好,往往能使人物思想性格突出。

有的写正面像,有的写背影,有的“回眸一笑百媚生”,有的“须仰视才见”等。

(2)注意顺序。

写肖像,必须一部分一部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使读者的视觉跟随作者的笔去移动,最后在脑中留下一个具体的、清晰的印象。

这个顺序有的是从局部到整体,有的是从整体到局部;有的是从上到下,有的是从下到上;有的是从内到外(即从容貌到服饰),有的是从外到内等。

不论哪种情况都要注意依照顺序写,不可头一句脚一句地乱写。

(3)抓住特征。

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特征,着力表现这些特征,切忌“脸谱化”或“千人一面”。

还要注意突出主要特征,这常常是着重写眼和嘴,特别是眼睛,因为它能“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征”。

3.迁移应用

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抓住其主要特征,写一段肖像描写。

                                    

                                    

                                    

【答案】 她的睫毛很长,仿佛眼皮底下挂着长长的珠帘,一双眼睛像寒星那样晶莹,像秋水那样清澈。

这双敏锐的眼睛,蕴含着聪慧与胆量,配上一头乌黑的直发,难怪她是女生中的“体育健将”。

通常,她额前的刘海儿也被一支红夹子夹起来,蹦跳时,头发也随着上下跳跃,真有趣!

1.课内素材

“文革”时期的杨绛先生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但她平等地对待车夫老王,帮助他,关心他,让女儿送鱼肝油为老王治疗眼疾,主动搭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朋友。

老王死后,杨绛深深感到自责,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自己一家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自己毕竟还有工资,毕竟还能享受一定的物质生活,她觉得自己应该对老王更好一些,觉得自己是一位“幸运”而又“愧怍”的人。

【应用角度】 “平等”“关爱”“奉献”等。

2.精彩应用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我反复体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感动,杨绛女士属于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文革”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自身都难保,又有谁会关照一个蹬三轮的小人物,而杨绛却怜老惜贫,关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以真诚、善良、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影响周围的人,去反思自己的灵魂。

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幸运者更是对不幸者不屑一顾。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每个人的处境都不相同,有的人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有的人则受尽命运的捉弄。

但幸运之神不可能顾及每个人,所以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使老王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最美补鞋匠

叶荣根

姐姐的高跟鞋坏了,让我拿到街上去修补。

鞋匠是一个小伙子,脸上干干净净,穿着也干干净净。

①我去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中年妇女在那了,小伙子让她坐在边上的一把凳子上等。

看到我拿着鞋子过去,便示意我坐边上的凳子。

我最近腰酸,不敢坐,只是站着等。

这时又来了一对年轻夫妇,那个女的也不管小伙子手头正忙活,直接脱下脚上的鞋子,递过去给小伙子,让他如何如何补。

小伙子不卑不亢地接过鞋子,放在一边,也让她坐边上的凳子上等。

那个女的嫌坐着无聊,让那个男的在边上的板栗摊上买了一些炒熟的板栗,边吃边把板栗壳随手扔到地上。

这时候,补鞋匠看了她一眼,回过头把一个装鞋子的袋子递给她。

她竟以为补鞋匠要拿袋子给她垫脚,随便放在地上,说不用垫脚啦。

我在边上看着着急,忍不住说,袋子不是给你垫脚的,是给你装垃圾的。

那个女的有点儿不好意思,赶紧把吃的板栗壳装进袋子。

我看一时半会没那么快补好,便去商场买了一些日用品,回到补鞋摊时,小伙子刚忙完。

他不好意思地说,还没补,不过很快的,您再等一会儿。

说着拿过鞋子,把坏了的鞋跟拔掉,钉上一块厚厚的橡胶垫子,又用502小心地粘了一番,另一只鞋子也同样处理了一下,然后放在一边,又跟我解释说,让胶干了再处理。

趁着这个空儿,他脱下补鞋的围裙,掸了掸上面的灰尘,放在一边后,顺手整理了一下摊位,又去拿放在摊位后面的扫把,把摊位周边的地板全都扫了一遍,②包括路人随意丢下的废纸和难扫的瓜子壳也不放过。

扫过之后,再重新穿上补鞋用的围裙。

我只是来补鞋,却感觉像是来修补人生的缺憾一样。

显然,职业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但是灵魂却有,我确信那个补鞋匠是上天派下来的善良使者,他正用那高贵的灵魂指引着人们的善行。

(选自《厦门日报》2015.3.6)

1.学用词

第①句中,两个“干干净净”的连用,突出了补鞋小伙爱干净、爱整洁的特点,为下文写他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进行了铺垫。

2.学描写

第②句中,作者描写人物时用了“脱”“掸”“放”“整理”“拿”“扫”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鞋匠动作的娴熟连贯,突出了其注意细节、注意环境的美好品质。

3.学修辞

第③句由补鞋联想到修补人生缺憾,语言含蓄蕴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