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5647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8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省农牧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七年七月

概要

项目名称:

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

项目承担单位:

昆明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袁战稳

项目负责人:

袁战稳

建设地点:

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小哨村

联系人及电话:

袁战稳

建设年限:

2007年-2009年

报告编制单位:

云南省农牧工程设计研究院

院长:

茶永昌(国家注册建筑师)

总工程师:

李大林(高级畜牧师)

地址:

昆明市华山东路43号

邮编:

650021

电话:

0871-

报告负责人:

茶永昌(国家注册建筑工程师)

报告编写人员:

赵霞注册咨询工程师(畜牧)

杨云明工程师

张再辉高级经济师

邓启山注册咨询工程师

附表

附表1: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总表

附表2: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估算表

附表3: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各类猪群饲料用量及成本表

附表4: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及资金年度使用计划表

附表5: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各年成本表

附表6: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养殖小区工资及福利费用估算表

附表7: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各年销售收入表

附表8: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损益表

附表9: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各年销售利润表

附表10: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附表11: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敏感性分析表(经营成本增加5%)

附表12: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敏感性分析表(销售收入下降5%)

附表13: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敏感性分析总表

附件

附件1: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知)(2005)27号《关于成立官渡区畜禽养殖基地规划筹建指挥部的通知》

附件2:

昆明市官渡区发改委文件(2007)2号《关于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小哨生态畜牧小区项目立项的意见》

附件3:

关于建设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小哨生态畜牧小区的立项申请及环保、水务、林业同意立项意见

附件4:

单位法人证书

附件5:

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6:

土地使用权流转承包合同书

附件7: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附件8:

动物防疫合格证

附件9:

云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证书

附件10:

昆明肉类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证书

附件1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附件12: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附件13: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附件14:

税务登记证(云国税)

附件15:

税务登记证(云地税)

附图

附图1: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场区平面规划布局图

附图3: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大门景区鸟瞰图

附图4: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科普培训中心效果图

附图5: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主要生猪品种图

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

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项目

2.项目承担单位及概况

项目承担单位:

昆明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及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羊甫社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0000㎡。

企业自有昆明联合种猪场、昆明联合肥猪场、昆明联合饲料厂、联合饲料经营部、玉溪联合种猪场五家独立核算企业。

现有员工90人,其中大、中专技术与管理人员31人,常年存栏种猪1200头,存栏仔猪与肥猪5000头,具有年产种(仔)猪20000头、优质肥猪10000头、猪用饲料与蛋白原料12000吨的生产能力。

是一家良种种猪繁育、优质肥猪生产、畜牧产品开发的综合型农牧企业。

企业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不断扩大联营体系,利用企业的基地、技术与市场优势,先后带动建立了500头以上的种猪养殖场2家、300头以上的种猪养殖场3家、100头以上的种猪养殖场7家、万头以上仔猪生产基地3个;10头以上的种猪养殖户、50头以上的肥育猪养殖户510户,带动新增养殖规模10万头,每年可使社会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效益1000万元。

特别是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面起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由于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受到了各级党政与职能部门的多次表彰,得到了各级党政与职能部门的高度评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坚持一手抓企业内部建设,一手抓社会服务功能,并获得多项社会荣誉和多项荣誉证书,先后被授予:

云南省“科普兴农示范园”

云南省“省重点保护单位”

云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

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连续六年,05、06年为重点龙头企业)

昆明市“十大养殖户”

昆明市肉类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官渡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先后四年,两年为重点龙头企业)

官渡区“科普兴农示范园”

官渡区“文明单位”(2003-2006年)

官渡区“治安安全单位”

官渡区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3.项目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精神;

(3)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若干意见》

(4)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推进农业化经营的意见》及《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5)农业部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

(6)国家计委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意见;

(7)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指南》;

(8)2006年省委省政府文件[2006]13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9)昆明市人民政府文件《关于把畜牧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

(10)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知)(2005)27号《关于成立官渡区畜禽养殖基地规划筹建指挥部的通知》;

(11)昆明市官渡区发改委文件(2007)2号《关于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小哨生态畜牧小区项目立项的意见》。

4.项目提出的理由

根据国家、省、州有关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文件和精神,在养猪生产上坚持多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养猪生产领域,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内资与外资、集体与民营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不断增加收入,扩大规模养殖数量,开展标准化生猪生产,推进健康养殖,确保区域养猪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时代背景

养殖小区建设是养猪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养猪生产方式的转变,出现的一种养猪生产模式,生猪养殖小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按照饲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等集约化养殖的要求,由一个独立的集约化大型养猪场,或由多个农户进入,实行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饲养能繁母猪(生产仔猪)或育肥猪(生产商品肉猪)达到规定要求,有完善的生产技术规范、管理严格的小区式集中养殖基地(不包含养殖专业村)。

养殖小区建设是养猪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

(2)市场背景

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健康养殖与产品标准化的必然途径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已经解决了猪肉生产量的问题,1997年,我国猪肉总产量达到4328.2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7.65%,人均占有猪肉34.8kg,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出栏肉猪数与猪肉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十四亿,如人均肉类产量按50kg,其中猪肉占60%(现为67%),即30kg,全国猪肉产量仍为4200万吨,以每头胴体75kg计算,需出栏肉猪5.6亿头,按出栏率120%计算,需存栏猪4.67亿头,与1997年的4.68亿头基本持平。

因而,今后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不是要解决生产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即无公害生产和产品标准化的问题。

(3)技术背景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与省内外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

其中有云南农大、湖南农大、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一批专家做为技术依托,企业本身拥有大、中专技术骨干与管理骨干21人,具有繁殖育种、饲养管理、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畜牧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人才与创新开发能力。

通过数年来的运作发展,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条件。

近年来连续承担了官渡区多项科技项目,其中三高母猪养殖示范、无公害生猪生产、米糠保健油提取、利用泔水、草粉生产生物饲料等项目均已通过了区级验收。

数年来并通过了多项环境、质量管理、企业资质等方面的技术认证。

2001年通过了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和官渡区环保局的环境评估与验收;2002年通过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与产地认证;2004年通过了农业部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与产地认证,并确定为昆明市食品集团的“滇中乐”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2004-2005年玉溪联合种猪场与昆明联合种猪场先后获得了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政策背景

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把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发展、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做为各级党政的根本任务来落实。

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并把它做为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抓手。

云南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制定了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优化区域布局、转变生产方式、突破加工环节、落实各项目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有利措施。

(5)项目现状

传统粗放的散养现状亟待解决,以官渡区为例,昆明市新区划实施前,生猪最高存栏为21万头,其中小板桥、阿拉、矣六、官渡、六甲等乡镇存栏约为15万头左右。

新区划实施后,到2006年末生猪存栏维持在11万头左右,且仍然分布在上述乡镇(主要是为了方便饲喂泔水)。

按每万头存栏生猪日产污水及猪尿300吨,则日产污水及猪尿将达3300吨;按每万头存栏生猪日产猪粪30吨计算,则日产猪粪将达300吨;加之尘埃、微生物、苍蝇、恶臭及噪音等综合污染,已成为官渡区不可忽视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这一现状得不到有效解决和扼制,势必成为加速新昆明建设、改善新昆明环境的主要障碍。

因而,城区及近郊的养殖业,势必需要向远郊或周边县区搬迁,而远郊及周边县区也都同时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亦不能承载传统粗放的散养模式,故畜牧小区建设是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

5.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在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小哨村。

6.项目预期目标

第一期工程到2011年,正常生产达到设计规模。

(1)养殖功能区

生产纯种及长大种猪10000头,育肥用仔猪50000头,出栏无公害肉猪50000头。

(2)种植功能区

小区设计苗木与果树种植面积800亩,年产苗木100万株,年产水果100T;

(3)加工功能区

年单班产饲料12000T(全价料生产线100T/班、生物料生产线20T/班);

年加工转化农产品10000T,其中:

肉类5000T、果蔬5000T;

(4)科普功能区

该项目设计了农牧技术单期培训100人、日接待科普参观人员500人的兼容能力。

(5)项目环保设计

在环保上对养殖小区外区域采取零排放设计,对小区内采取低污染设计,实现达标排放。

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抓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但要想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有优势产业与优势项目做为支撑,小哨畜牧小区选址的小哨村土地资源丰富,现有可利用土地1.5万亩,但缺乏支撑项目与发展基础,需要引进和借助社会力量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而,建设小哨畜牧小区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2)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效益的需要

大板桥镇小哨片区尚有大片土地处于抛荒未耕状态,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土地面积宽、人口密度低,适宜发展生态畜牧业,在畜牧小区内,可以套种绿化苗木和绿色水果,既能消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与污水,又能防止使用化肥而影响农产品品质;各养殖场之间,既可利用苗木与果林做为隔离带,还可减少密集养殖造成的交叉传染,有利于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猪品质;因而,建设小哨生态畜牧小区是建设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效益的需要。

(3)新昆明城市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昆明建设的高速扩展,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出口加工区、世纪城、新亚洲体育城、大商汇等大型项目的建设,使昆明东南面原有的农业乡镇迅速从农业职能向城市职能转化,已不再适宜发展养殖业。

99年世博会以前,官渡区的官渡镇、小板桥镇、矣六乡、六甲乡等乡镇均还属于农业乡镇,是官渡区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而现在以上乡镇均已陆续城镇化,农牧业生产势必需要转移,因而,建设小哨畜牧小区是新昆明城市发展的需要。

(4)提高综合治理,发展健康养殖的需要

建设小哨畜牧小区是治理滇池面源污染和昆明水系污染的需要,官渡、小板桥、矣六、六甲均为滇池沿岸乡镇,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最终都会流入滇池,在上述乡镇从事畜牧业生产,势必成为滇池水系的主要污染源,因而,建设小哨畜牧小区是治理滇池面源污染和昆明水系污染发展健康养殖的需要。

8.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有利条件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

项目的实施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及配套的政策作保证,官渡区委、区政府重视,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及区“十一五”规划,把生猪生产做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先后出台了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推动畜牧支柱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区域布局的合理空间。

政策保障,措施到位,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对推进全区养猪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

DLY组合是国内外及我省在养猪生产中应用较为成功,推广应用面较广的瘦肉型肉猪生产组合,以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为主要特点,规格化、标准化程度高适宜满足屠宰加工的需要,随着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LY优质肉猪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便捷,该项目选址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小哨村,大板桥镇位于官渡区东北边,是昆明市新区划后官渡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占地39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1.3%,也是官渡区最大的农业乡镇;小哨村是大板桥东北角最为边缘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官渡区与嵩明县交界处,全村650人,占地面积1.5万亩,人均占地面积25亩;尚有大片土地未被开发利用,是一个可做大农业开发的优势乡村。

老320国道贯穿其中,贵昆铁路在小哨村设有四级站点,昆明新机场离村仅为十公里,交通条件优越;大小河水库的水源已接通该村,不但水源具有良好保障,而且属宝象河上游水,水质可达饮用水标准;西南电网也已通达该村,具有良好的供电条件。

优越来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通讯体系,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商品经济,加快商品生产发展。

(二)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拟投入总资金10339万元,项目投资收益率25.9%,投资利润率为20.18%,财务内部报酬率14.58%,高于基准收益率(FIRR=10%),静态投资回收期6.29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8.92年,项目正常运行后,年平均收入7931.71万元,实现利润2954.30万元,通过建设,能有效应用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猪生产技术规程,建立集种猪养殖、标准化仔猪、育肥猪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健康养殖模式,既有利于推进区域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又能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区域规模养殖的发展,同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种猪满足部分区域对优质种猪的需求,推进全省猪杂交改良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

(1)该基础建设是集种猪生产、饲料加工、养殖小区建设(育肥猪生产)、种植、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模式,项目投资额度较大,必须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基础建设初期项目承担单位应切实把握好引种及组群的质量,在项目投产运营中要加强对种猪核心群猪场与仔猪繁殖场及养殖小区的饲养员的技术培训并适时指导,才能确保良种的供种质量。

(3)项目承担单位虽然在种猪及肉猪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但必须对种猪生产、饲料加工、育肥猪生产、种植、屠宰加工等综合生产模式进行认真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组装现有的技术,在技术上进一步研发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整体养殖技术,达到预期效果。

2.建议

(1)根据官渡区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小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猪场规划、布局,结合实际,需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

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恳请省、市、区有关部门及审批部门尽快审定,给予立项扶持,促使本拟建项目尽早实施。

(2)该项目采用种猪+养殖小区+加工一条龙生产模式,应用工厂化养猪生产流程,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健康养殖。

但鉴于项目建设投资大,企业自筹资金有限,故建议有关部门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3)本项目的生产是按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优质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而项目的实施主体虽具有一定的种猪养殖及规模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但面对养殖小区建设和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养殖模式的运作体系还存在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不足,故建议项目承担单位切实抓好技术服务工作。

一、市场预测

(一)产品市场供应与需求预测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摄入动物蛋白途径的增加,结构变化。

这种趋势,虽然尚不能危及猪肉的主导地位,但据中国肉类协会分析,到2005年猪肉在肉食结构中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66.7%降到63%,在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中,下降更为明显一些。

今后一段时间养猪生产的发展,必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效益型。

猪肉数量的增加,主要是满足人口自然增长和边远山区消费增长的需要。

市场更加注重猪肉的安全质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品对农业提供的直接支持越来越多。

与此相对应的,现代工业对农业(包括饲养业)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支援农业的工业品(例如化肥、兽药、农药)等在农畜产品所残留毒豁成份越来越大。

因此,包括猪肉在内的农畜产品的药残问题越来

越受到政府和消费者重视,消费要求日益趋于自然、新鲜、健康、方便、多样、安全。

全方位满足消费需求,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综合上述,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肉类生产和肉食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猪肉仍将是生产和消费的主体,但必须提质增效,建立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组织标准化生产,才能有效满足市场及加工需求,有效推进健康养殖。

(二)目标市场、竞争力与风险风析

1.目标市场

本项目主要是围绕昆明市对优质、安全瘦肉型肉猪的需求而进行的。

2.竞争力与风险分析

云南省的养猪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从一个猪肉调入省转变为猪肉主产省区,2005年云南省肉类总产量达到300万吨,人均占有68kg,其中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81%,为243万吨,人均占有55kg,比1990年翻了1.4翻。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6%,居全国第十二位,居西部大开发十一个省市第三位。

畜禽良种是搞好养殖生产的基础条件,优质猪种是建好本项目的前提条件。

全省生猪品种改良已陆续被广大农户,特别是专业养殖户所接受,到2006年末,全省年出栏生猪2902万头,存栏生猪2665万头,存栏能繁种猪在253.3万头,按每头能繁母猪使用4年计算,每年需更新母猪63.3万头左右,而现在全省繁殖良种母猪的种猪场屈指可数,种猪场的供种能力仅10万头左右/年,良种种猪生产仍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建立该项目既有利于促进云南的生猪品种改良,又可保障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与联营农户的猪种供应。

(1)无公害生猪市场分析

二十一世纪的牧业正在由数量牧业向质量牧业转变,我国人均猪肉量达到35kg以后,人们对猪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瘦肉多、脂肪适度、无PSE肉,而且要求猪肉安全、无抗生素、激素、农药、化肥、重金属、有机磷等有害健康物的残留与污染,且要求风味突出,质量标准稳定,而集约化养猪是标准化生猪生产的最佳模式,只有采取标准化生产,才能生产出标准统一的无公害生猪。

昆明市300万常居人口,其中有高档消费意向的约占10%,为30万人,按每人每年消费30kg猪肉计算,每年需要消费高档猪肉900万kg,按每头无公害生猪75kg计算,每年需要无公害生猪11.8万头,而现在昆明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的猪场生产能力不足3万头,尚有75%的市场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因而,无公害生猪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2)绿色水果、蔬菜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消费结构,已从主粮型、肉食型向多样型、蛋白型、素食型、保健型转变,高品质的水果、蔬菜已陆续成为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家庭的食物新宠,部分居民已把水果、牛奶做为早点、夜宵的主食品种,特别是随着现代富贵病的不断增加,绿色的水果蔬菜将成为今后饮食趋于多元化、绿色化、保健化的主流食品。

因而,绿色水果、蔬菜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3)食品市场分析

方便食品成为食品消费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我国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过渡中,食品工业是受益最大的工业行业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食品制成品的需求大幅增长,花在厨房的时间日益减少。

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当中,每天花半小时至一小时时间在厨房的比例由5年前的20%提高到了现在的30%,虽然比例偏低,但是增长势头却非常明显。

这是一个速食的时代,一个谁都讲效率、谁都视时间为金钱的时代。

方便食品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宠儿。

到目前为止,云南省猪肉的消费方式主要是现宰现销的温鲜肉,但温鲜肉消费受保鲜期限与消费群体的制约,且不符合猪肉后熟工艺的需要和健康卫生要求,因而它会明显制约猪肉消费而影响养猪产业的发展。

我国加入WTO以后,猪肉销售方式将逐步与国际接轨,肉品主导消费市场将从温鲜肉销售向冷鲜肉和方便、速食食品消费市场转变。

如河南"双汇"、山东“金锣”、江苏“雨润”等食品加工企业,不但通过肉类食品加工,加速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养殖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而云南在猪肉食品加工方面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民间风味食品花色品种丰富,食品文化底蕴深厚,如能开发出安全、卫生、营养、健康、方便、风味的适销对路产品,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开发前景。

(4)科普市场分析

到2006年末,昆明市市区常住人口已突破300万,在校学生已突破50万,学龄前儿童逾30万,且现在的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多为80年代末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多数没有直接和直观的接触过农业和牧业生产,是“只知锅中肉米香、不识肉米产何方”的新生一族,极需接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三农教育,若每位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儿童每年参观一次农牧业生产,仅昆明市则有80万人次的农牧科普市场需求量,而昆明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农牧产品齐全、科普功能完善的农牧科普示范基地,因而农牧科普培训与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市场运作前景。

建立从种猪生产应用,到商品肉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健康养殖模式,从目前昆明市优质肉猪需求发展来看,具有明显市场潜力。

本项目是围绕昆明市优质肉猪的生产和供应进行的“一条龙生产”,由于数量少,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大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