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2342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棚户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FeasibilityStudyReport

 

 

 

中国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GuiyangArchitecturalDesign&SurveyingProspectingCO.Ltd

2017年9月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经理:

_____林程程(高级工程师)岩土

总工程师:

_____高志远(高级工程师)岩土

院(所)长:

_____龙三(高级工程师)市政

项目负责人:

_____杨春生(高级工程师)市政

编制人员:

周易_____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筑师)

澎湃_____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结构师)

将东升_____高级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师)

殷毛川_____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

彭市_____高级工程师(投资咨询师)

陈隆_____高级工程师(市政工程)

王瞬龙_____工程师(注册二级建筑师)

张晶翠_____工程师(注册二级结构师)

王辉_____建筑工程师

高职辉_____助理工程师

中国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XX自治县XXX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地址、规模及年限

1、项目建设地址:

贵州省XX市XX仡佬族苗族自治县XX街道办事处

2、项目建设规模: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9亩,分为两个标段实施,其中一标园建工程铺装园路广场34274m2;绿化工程栽植乔木1169株(胸径约18-20cm)、灌木8875m2、草坪2050m2;给排水工程安装给水管2000m、砌筑砖地沟870m;电气工程安装庭院灯91盏、景观柱灯12盏、草坪灯75盏、大树射灯155盏。

二标园建工程铺装园路广场18942m2;绿化工程栽植乔木2147株(胸径约9-10cm)、灌木16481m2、草坪27450m2;给排水工程安装给水管1700m、砌筑砖地沟950m;电气工程安装庭院灯77盏、地埋射灯149盏、草坪灯59盏、大树射灯186盏。

3、项目建设年限:

1年

1.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项目总投资:

3869.61万元,其中建安费3201.80万元(一标1805.76万元、二标1396.0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6.03万元,预备费351.78万元。

2、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

1.2编制依据

报告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法规和政策以及贵州省有关政策和定额标准。

报告的基础资料和数据来自XX县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料、文件、函件及经我公司调查得到的资料和信息。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有:

(1)《XX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

(2)《XX自治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5)项目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可以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管理力度。

2.1经济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提高,XX县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离不开城市环境和景观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环境的提升得益于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

城市环境的优美与否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投资氛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将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

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维护现有城市景观,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2.2拟建项目对人民生活改善程度

拟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XX县XX片区的环境质量,加强该区域的绿化环境建设,提供优越的周边环境,吸引更多人群到此区域置业,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影响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服务、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2.3拟建项目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

(1)有利于保护和管理好XX县最具城市特色的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在保证城区防洪水利功能的同时,管理维护好城市临水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因无序建设和疏于管理导致城市景观特色和生态资源的破坏。

(2)根据XX县人民政府已确定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对本地段的景观管理建设,通过防洪水利设施的建设,建设山水相依,树木葱茸的带型生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形成城区生态型城市特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3)从城市环境整体格局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监督指导XX片区绿地的有序开发,有利于形成城区最具特色的连续的生态绿地和城区临水公共活动空间。

其结果第一可塑造城区山水城市的鲜明形象,解决城区因缺乏管理而导致集中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面貌遭到破坏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城区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合理;第二可以更好地维持城区发展良好的绿地系统布局。

2.4拟建项目对文物、树木等的保护

本工程所在地及周边用地未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概况

3.1项目位置及影响范围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XX县XX工业园区山青路旁。

XX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07°30′至108°13′,北纬28°11′至29°05′之间,南北长125公XX县里,东西宽62公里。

东与德江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

规划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以方格网为主,辅以自由式布局形态。

老城居住组团形成不规则“十字加环状”的主干格局,生活服务组团形成“Y字加两环”的主干格局,新城组团形成大方格与小自由式相结合的路网格局,新城组团中珍珠屿片区道路为依托XX至彭水过境公路的自由式路网。

3.2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状况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3.2.1行政区划及人口

XX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10镇5乡117个村(居),总人口4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6%,仡佬族人口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42%。

全县15个乡镇中,原有一类重点扶持乡1个,二类扶持乡镇7个,三类扶持乡镇5个,共有一类重点扶持村90个,二类村重点扶持村132个、三类重点扶持村15个,目前还有2.38万绝对贫困人口,5万低收入人口。

3.2.2旅游景点及自然资源

蛮王山位于XX镇洪渡河岸边小塘地域,距XX县城11公里。

昔日,景区峰巅有一古庙,僧尼上香教佛,晨钟暮鼓,声闻数里。

山峰临江高耸,绝壁千纫,直指苍天,险不可言。

窄处仅现一线蓝天,奇特的怪石奇峰均为砾岩构成。

小路边、石壁上,还随处可见贝壳、鱼类等动物的化石。

沿峰而上,过龙门、进恐怖谷,又别有一番天地,攀天梯、登山顶、极目远眺,长风送爽,心旷神怡。

蛮王山景观景点月大元国都、蛮王宫、试心崖、必应石、晨钟暮鼓、天梯、恐怖谷、平安荡、一线天等。

三坑汞矿遗址位于XX镇三坑寺村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汞开采至迟隋唐时期已出现,明清时发展极盛。

分布地主要以三坑、太坝、板场及老虎沟等为中心,周围山岩多有采掘矿井。

现存废矿井100多个,冶炼遗址上千处,有的地方废矿渣堆积厚达10余米。

3.2.3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并进。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8亿元,是2010年的2.56倍,年均增长17.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是2010年的5.63倍,年均增长41.31%;工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是2010年的3.11倍,年均增长25.47%;实现财政总收入7.9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8亿元,是2010年的3.42倍、2.99倍,年均增长27.99%、2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42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4.4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由2010年的32亿元、12.5亿元,增加到95.07亿元、48.3亿元。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战期,是彻底破瓶颈、补短板、完欠账冲刺期,是整体提速度、迸潜力、促赶超转型期,是全面走新路、迈前列、奔小康跨越期。

在此时期,国家将全面推进宽领域、广覆盖的深层次改革,强化生产力发展要素配置,强化社会基本保障,广大农村、广大基层、广大民众将直接受益于巨大政策红利,这是我县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根本保障。

在此时期,我们将优先破解交通瓶颈,彻底打通融入成渝、黔中大市场“最后一公里”,着力全方位打造开放型、外向型经济,为我县经济起飞、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创造首要条件,增添核心动力。

在此时期,我们将依托“十三五”整体规划,着力全方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要素配置,促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乡建设等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大开放、大开发,让沉寂万年的资源禀赋潜力竞相迸发,让受困千载的仡苗族胞创业活力竞相绽放!

2017年实现精准脱贫,2018年建成全面小康,2020年跻身全省经济强县行列。

具体目标是: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亿元,年均增长28.5%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1%和12.8%,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实现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

强力推进扶贫精准化战略,打造武陵山区脱贫攻坚样板。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政府工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奋勇前行、不拖后腿。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打造黔北新型工业基地。

把工业作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总引擎,以创建品牌园区为抓手,加快发展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环保建材、清洁能源、医药健康、电子商务六大产业。

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建成仡佬山水园林城市。

坚持把城镇化作为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途径,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突破口,按“一核三区一廊一环”战略布局,做强县城,做精集镇,做美乡村,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唱。

到“十三五”末,城区面积扩展到22平方公里,实现城镇化率达51%以上。

聚焦城区提速发展。

坚持“疏解老城、发展新城,开发新区”思路,紧扣仡佬山水园林城市主题,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仡佬之源·丹砂古县·濮国遗都”。

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投入80亿元以上,完善城区路网、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等重要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加大城市森林公园、县城周边绿化和环城绿化、小区绿化、道路绿化,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卫生县城,城镇绿化率达30%以上;坚持建管并重,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运营,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建成贵州绿色经济强县。

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全面小康的总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生态绿色食品强县。

到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文旅产业化战略,打造中国仡佬文化中心。

坚持以仡佬文化为灵魂、自然生态为依托,推行“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模式,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新增长极,努力把XX建成全国文化旅游目的地。

3.3项目影响区规划概况

3.2.1XX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近期:

依托XX、中国,面向重庆,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载体,突出特色产业开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强项,树“绿色、特色品牌”,把XX建设为贵州烤烟强县、畜牧大县、野银杏之乡。

2、中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XX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奋斗目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全面翻番、达到省内平均水平、完成初步跨越为主基调,充分发展“土地广博、资源富集、区位独特、仡佬文化、民族政策”五大比较优势,突出“大交通、大产业、大文化、大民生、大开放”五个重点,将XX初步建设成为西部新型材料基地、贵州绿色食品强县、仡佬山水园林城市、渝黔人文旅游新区、中国仡佬文化中心。

3、远期:

按“工业强县、农业立县、文化亮县、旅游重县”的总体思路,构建黔北六县“农业板块”及“贫困板块”的“发展极”,成为“区域板块”的工业增长极,以此增强区域经济的互补性,促进黔北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2.2XX县城总体规划

1、城市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黔北二级门户城市,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专业旅游城市,务正道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和XX市域内20万人口中等城市。

(2)社会发展目标: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2、城市规模

2015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73平方公里,其中县城中心区10.31平方公里,镇南工业园区6.42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58平方公里,其中县城中心区12.64平方公里,镇南工业园区7.94平方公里;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东北至镇南镇桐心村苏村,西北至镇南镇桐心村柏枹坨,南至都濡镇接官坪村藕塘,东至XX集镇,西至都濡镇洋溪村学堂坝,总面积24.6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北至珍珠屿,南至藕塘,东至XX集镇,西至学堂坝,面积约14.62平方公里,镇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东北至桐心村苏村,西北至桐心村柏枹坨,南至桃符,东至桐心村五星,西至镇南村关二河,面积约10.02平方公里。

第四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4.1绿地系统规划

4.1.1绿化用地分类

绿地系统由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山林生态绿地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防护绿地包括滨江防护绿带、隔离防护林带、道路绿化带等。

4.1.2布局结构

规划中绿地系统结合洪渡河和自然山体形成取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强化城市自然山水格局。

以公园绿地,街头开放绿地,各类防护绿地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山林生态绿地为背景,将自然山体绿化引入城市,形成自然绿地与人工绿地交融,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凸现相辅相生的山水绿化格局。

1、点——公园绿地:

在生活服务组团利用低洼地形,规划建设民族公园;在水库旧址规划建设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一体的体育公园;改造老城片区的烈士陵园,将其建设成为供居民瞻仰、游览的纪念性公园。

以上公园绿地构成新县城的“绿点”。

2、线——防护绿地:

洪渡河两岸建立每边宽30米滨水防护绿带;新城组团和生活服务组团主干道建立绿色走廊,每边规划控制10米宽的行道绿化;在过境公路沿线,生产、生活区之间,均规划有隔离防护林带。

这些防护绿地共同构成新县城的“绿线”。

3、面——街头绿地:

在开发新区和疏散旧区的过程中,结合居住组团规划、道路节点组织,安排一系列中、小型绿化用地。

这些数量众多的街头绿地构成新县城的“绿面”。

4、体——山林生态绿地:

规划要求将规划区内及周围的自然山体维育好,开辟为生态林地,作为新县城的绿色屏障,成为城区周边的“立体”绿化,改善城市大环境,突出环境优势。

4.1.3规划指标

规划到2030年绿化用地387.3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5.72%,人均用地19.37平方米。

其中公共绿地265.1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76%,人均13.26平方米。

4.2城市景观规划

4.2.1城市景观规划

充分利用XX县城的自然条件,以洪渡河为髓,以绿化轴为脉;充分结合XX县县城地方特色,发掘仡佬族历史文化,以文化特色为魂,以建筑风貌为载体,打造“山水龙城,仡佬之源”。

老城片区以烈士陵园为绿心,以古塔周边广场及步行街为文化特色,增加沿街绿化,完善城市景观环境。

生活服务组团中新老城区过渡带的绿化主要借景两侧山体,打造体育公园等大型绿地景观,形成新城与老城之间既分隔又衔接的联系带。

生活服务组团、和新城组团,紧邻洪渡河,是悬挂在河流两岸的巨大宝石,相互之间通过四座大桥连接,以河流绿化为主线,以指状绿化形成个片区之间的呼应关系,在主要的道路对景处和组团中心重点打造景观节点,通过景观的衔接体现两个组团良好的整体感与协调性。

4.2.2水岸景观的控制

以洪渡河及涪洋河沿岸为水景主轴,来组织城市滨水空间,将开敞空间与滨河绿地结合起来。

滨河建筑正立面应面河布局,在城市详细规划或设计中应考虑对景、衬景等多种景观布局手法,建筑的高度、体量、形式、色彩应与滨河路的整体气质相协调,并突出仡佬族的文化特色。

4.2.3城市景观轴线及主要节点

以行政中心及其后的自然山地作为景观轴线的起点,向四个方向发散出四条景观轴线。

南向轴线经体育公园、古塔广场、城市公园和烈士陵园为主要景观控制点,以自然山头为终点,串联新城组团和生活服务组团。

北向轴线经珍珠屿大桥跨涪洋河到珍珠屿城市公园止。

东北向轴线以仡佬风情园、人文旅游中心为主要景观控制点,经XX体育公园到自然山头终止。

东南向轴线经行政中心前广场和城市公园,跨洪渡河到自然山头止。

通过四条景观轴线将生活服务组团、新城组团、联系成相互关联的整体。

 

第五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5.1地质地貌、地震情况

XX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黔北东侧凹陷山区地带。

在地貌上为成因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主要有低山河谷丘陵、中山台地和中山峡谷地貌。

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不同地貌类型及组合,是构成农、林、牧、渔业的区域分异和研究立体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成为认识和揭示农业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标志。

县境内的构造形迹,为一系列北北东向构造组成的褶皱和断裂,大部分两端延伸出境,在构造体系划分上属新华夏系构造,而其中部分具有华夏式特征。

褶皱构造为县境内构造主体,地势上有较明显的反映,多属l级褶曲构造。

北东向高级别的压扭性断裂,一般配置在褶皱两翼部。

项目建设用地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2水文条件

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洪渡河、岩门河、洋岗河、长溪河、黄都河、浞水河、车南河等18条。

境内的地下水主要有碳酸岩类的溶洞裂隙水、暗河、泉水三类。

各种地下水都和地表水汇成流入乌江水系,汇入长江。

5.3气候条件

XX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低温倒春寒和春旱时有发生。

春末夏初多大风、暴雨;夏季高温多伏旱。

秋季温度下降快,秋雨来得早,多绵雨。

冬季日照少,多阴雨间有雪凌,无严寒,蒸发量少,湿度大,寒潮活动频繁。

5.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本项目系政府加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塑造城市绿地景观环境的具体措施之一,符合XX县城总体规划。

本项目位于XX县XX片区,是市区景观了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连接多个居住区,承担着展示XXXX片区风貌、调配景观绿化层次的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沿线绿化景观、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好处都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5.5建设材料及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建设大量需用的建筑材料(砂、石料、石灰)以及景观植物大部分为地产,因此采购容易,运输成本较低。

因此路用建筑材料运输建议以公路陆运为主。

5.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5.6.1供电

XX县城乡用电普及率达100%,境内无用电死角,在所有主要道路和工业区,都有110KV的双回线路,并且已经实现了所有110KV线路的环网互供,变电站之间也可以互相倒负荷。

配电网络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为保证用电的可靠性和不间断供电,采取双回路供电模式,目前已形成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的电网结构。

考虑未来10年内的用电负荷增长,各变电所的建设都已预留了主变容量和出线间隔。

项目区域附近电力供应充足,但在工程实施时,应与电力部门协调好用电事宜。

同时,施工单位应自备发电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5.6.2供水

城区现有供水水量充足,为国家一级水质,水质按GB5750—85《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检测。

本项目区域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地表水、地下水都较丰富,足以保证工程用水。

5.6.3通讯

XX县设有邮政局、电信局,拥有大容量程控电话交换机,可直拨国际长途和传真。

公用数字数据网、帧中继宽带网、公用分组交换网、宽带IP城域网等各类网络已接到XX县,可通过多种方式高速接入国际互联网。

邮电管线已随道路铺设。

GSM、GPRS、CDMA等移动通讯网覆盖全区。

5.7施工条件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等分析,该区地下水不会发生大幅度上升和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本项目建设的不良影响;区内没有因岩溶而造成的塌陷区;没有发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表现象及潜在现象,区内的边坡均较稳定,但当进行人工开挖时须采取适当的放坡比例并在必要时进行加固;没有潜在的泥石流及洪水等威胁;除局部有少量灰岩并无其它矿藏,灰岩已局部被采取,采空区范围及规模一般较小,目前地基稳定;场地内没有大规模的挖、填方区,建设期间对场地进行适当的挖、填方处理,不会引起不良后果。

综合多种资料并根据场地稳定性、土层土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地表排水条件、场地地形特点分析,区内为工程建设适宜场地或工程建设较适宜场地。

 

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

6.1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XX县城XX工业园区山青路旁,该地交通便捷,紧邻XX中学、县人民医院、工业园区、电商产业城和龙潭风景旅游区。

景观设计按照由公共、半公共到私密、半私密的空间层次逐级过渡,空间有疏有密,围合感强,有利于形成各个住户的领域归属感,营造更好的家园氛围。

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XX县2018年XX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9亩,分为两个标段实施,其中一标园建工程铺装园路广场34274m2,包括布置人行入口广场1处、休闲广场1处、儿童及老人活动休息区1处、宅间活动休闲区4处、设置景观区林下空间1处;绿化工程栽植乔木1169株(胸径约18-20cm)、灌木8875m2、草坪2050m2;给排水工程安装给水管2000m、砌筑砖地沟870m;电气工程安装庭院灯91盏、景观柱灯12盏、草坪灯75盏、大树射灯155盏。

二标园建工程铺装园路广场189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