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741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38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docx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基础心理学(王晓钧)重点梳理

第一章 绪论

1. (重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起源于希腊词根:

phychc(灵魂)和logos(学问),原意为“灵魂之学”。

 

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

具体的说,心理学研究以下内容:

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 (重点)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

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也包括注意 ② 情绪和情感过程:

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 

③ 意志过程:

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成为差异心理。

 

① 个性倾向性:

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主要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②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

 

(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基础) 

(2)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5. (重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两个鲜明的特点:

 

(1)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 

(2)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于一身 

6. 心理学的分类: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

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包括: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2)应用心理学:

研究倾向于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特殊群体,揭示这一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

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个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存在一定的结构;研究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心理的脑机制: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机能。

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心理学家不仅要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5)心理与环境:

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和关系是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8. (重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1)描述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活动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性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测量工具要有信度和效度。

(2)解释和说明:

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可以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四个层次来探究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

 

(3)预测和控制:

能够预测和控制行为,就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主要依靠测量工具和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行为预测必然伴随行为的改变和控制。

 

9. (重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1)因果研究:

因果联系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一,心理学的第一类研究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2)相关研究:

是事物的另一种关系,与因果联系不同,其本身不提供因果的信息;只是从相关本身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3)个案研究:

因果研究和相关研究都以大量的被试样本为基础。

个案研究是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1)因果研究:

揭示心理现象和外界刺激、人脑活动的因果关系。

 (2)相关研究:

寻找心理现象和其他现象的相关关系。

 (3)个案研究:

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10.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心理现象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性原则:

要以发展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用发展变化的视角观察心理现象。

 

(3)系统性原则:

要求在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作用,把某一心理现象放在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维度的系统中进行分析。

 11. (重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对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法。

 

① 包括: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② 优点:

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 

③ 缺点:

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有时会产生研究现象没有出现的情况;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2)实验法:

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变化,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① 种类:

实验室实验法:

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特点:

精确度高;研究情境的人为性 

自然实验法:

在自然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特点:

自然且具实践意义;易受无关因素影响 ② 实验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③ 优点:

“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3)调查法:

就某一(某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和谈话法。

 

① 优点:

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 

② 缺点:

如问卷回收率较低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问卷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4)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可分为:

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① 基本要求:

信度:

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

测验的有效性 ② 优点:

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 ③ 缺点:

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5)个案研究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① 优点:

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② 缺点:

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6)脑成像技术和脑电波研究  

12. 现代心理学流派(其中行为主义是重点)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用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各元素之间的结构        代表人物:

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著名的代表人物)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代表人物:

詹姆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20世纪初创立的)

(3)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1912年,德国,又称 “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4)(重点)行为主义-Behaviorism:

反对研究意识、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代表人物:

华生(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      生。

)(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强调环境决定论)     结论:

行为主义锐利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它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5)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研究无意识现象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欲望,力比多) 

(6)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代表人物:

《认知心理学》出版,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 

(7)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m:

研究正常人的人性问题,如动机、需要、自我意识等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美国心理家,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8)神经生理学  测谎仪 和脑部相关的呈想分析 

13.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 

(1)心理学的产生: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一个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后者为心理学提供了—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2)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

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主要有生理心理学的取向,行为主义的取向、精神分析的取向、认知心理学的取向和人本主义的取向。

 

(3)心理学的现状: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

科学家们相信,在2l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14.研究心理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实践上,有助于引导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并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例题: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1.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或思维的器官,无头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从另一方面说,心理的产生也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脑的出现。

个体心理的发展也和脑的发育相联系。

     2.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生活的复杂性引起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4.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 

例题:

当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等。

 2.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3. 心理分析的研究:

弗洛伊德。

 

4.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1967年,美国心理家奈塞尔(Neisser)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师范生学习心理学,对于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答: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2)有

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学改革。

  4)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第二章 心理与脑(重点)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记)(脑是心理产生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1、脑是心理的器官(记)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解剖失语病人的脑是发现其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多严重损伤,证明了这一部分与语言表达的密切关系,“布罗卡区” 

大脑—左半球—额下回—损伤——失语症; 

大脑—        额中回—后部损伤——失写症(不会写字); 

大脑—        颞上回—后部损伤——感觉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大脑—        角回—损伤——失读症(看不懂文字) 

1874年,俄国生理学家,贝兹,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第五层发现了大型锥体细胞,并证明了这种细胞有支配躯体运动的功能。

 

2、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 

客观现实的影响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着并且作为原因制约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源泉和内容(脑——加工厂,客观现实——原材料) 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可以区分为它的内容、过程和生理机制三个方面。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主要作用:

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肘反应、跟腱反应等)。

 B 脑: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

 1、脑干:

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以及网状结构。

(维持个体生命、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   a延脑:

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称为“生命中枢”。

          负责呼吸和姿势反射(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狭长的结构,全长4厘米左右)   b桥脑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抑制的作用。

 

  c中脑:

a中央灰质:

指环绕大脑的导水管的灰质。

腹侧有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两侧有三叉神经中脑核, 分别支配眼球,面部肌肉的活动;  b中脑四叠体:

在中央灰质背面。

1、上丘:

视觉反射中枢;2、下丘:

听觉反射中枢   c大脑脚:

其中有黑质和红核,调节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

(黑质损伤:

手脚的动作协调将会受到破坏,面部表情将显得呆板;红核损伤:

病人将会出现舞蹈症等)   d网状结构:

在脑干各段的区域,有一种由白质与灰质交混杂的结构,叫网状结构或网状系统。

主要包括延髓的。

 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和中脑部分。

按功能分为:

a&b 

              a上行(激活)系统:

控制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                                  切的关系。

  

              b 下行(激活)系统:

对肌肉紧张有加强或缓减活动状态的作用。

2、间脑 :

a丘脑:

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的下部,两个鸡蛋型的神经核团; 

             感觉信息的中继站(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  

             丘脑后部有内侧膝状体(接收听神经传入的信息)和外侧膝状体(接收视神经传入的信息);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因而对控制睡眠和觉醒也有重要意义。

b下丘脑:

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层下中枢。

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对情绪也起到重要作用。

 

3、小脑:

与运动协调有关,也与某些高级认知功能有关。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小脑受伤会出现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运动能力等症状) 

4、边缘系统: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

控制某些本能活动,在情绪和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级动物才有,人类进化的结果) 

脑功能学说:

1、颅相说(错,盖尔)2、定位说(不符合实际,)

3、整体说(弗卢龙)4、机能系统说(鲁利亚) 

简要说明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及意义:

 

答:

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由脑干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使大脑皮层的处于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感觉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与综合等加工),并最终保存下来。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 

(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 

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记)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从前至后可分为额叶(左上),顶叶(右上),颞叶(左下)和枕叶(右下)四个区域。

 

A额叶:

调节对侧躯体、语言、运动以及协调智能和情感等活动。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 

B顶叶:

主要调节机体感觉与阅读语言(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 

C颞叶:

主要是听觉及空间定位(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 

D枕叶:

视觉及书画阅读(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 

左半球:

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

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关系:

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大脑具有重新调整和代偿的功能。

(左右脑在训练过后可相互代替,裂脑人,斯佩里) 

额叶:

布氏语言区 

枕叶:

角回; (威氏语言区在颞叶与枕叶之间)

四、内分泌系统 

a通过分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内分泌物(液)or激素)来实现对机体的控制调节;     

b有:

脑垂体(腺),副甲状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性腺(卵巢or睾丸); 

    c作用范围广,见效慢但效果持久(对比: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局限,定位清晰,作用快而精确)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 

1、 反射及反射弧(重点) 

A反射 :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互不干涉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B反射弧 :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                 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 反射的种类(重点) 

A无条件反射:

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先天性的反射。

(如:

婴儿的吸吮反射)               其反射中枢可以是皮层或皮层下各级中枢,如脊髓、延髓等。

 

B条件反射:

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需要一个建立过程,其反射的神经通路(生理基础)可以随时建立,也可以随条件的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主要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因而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也是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3、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重点) 

A经典性条件反射(被动)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开始进行研究的。

(研究狗的唾液腺分泌现象) 

    怎么做:

巴浦洛夫将一些与食物没有任何关系的刺激,如灯光、节拍器摆动的音响等无关刺激物,和狗进食行为相结合进行研究(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结合成为它的预示和信号),经过若干次相关刺激后,灯光的单独作用也可以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这种无关刺激物变成了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形成了条件反射。

(不是永远保持固定不变的) B操作性条件反射(主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是有机体以自己的操作而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的过程,有着更大的主动性 试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强化次数增多而

巩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也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二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物与刺激物呈现的程序不同。

 第二,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与所达到的程度也不同。

   总之,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有差别的,二者往往是一同出现的,只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更为多见。

 

4、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1)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a兴奋过程是指刺激物引起的皮层活跃状态,它激发或加强与皮层兴奋中心相联系的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b抑制过程是指刺激停止和削弱了皮层的抑制中心相联系的肌肉、腺体的活动。

 

(2)巴浦洛夫根据条件反射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A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规律 

兴奋或抑制在皮层上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来的发生地点(原发点),而是沿着皮层向邻近部位传播开来,使这些部位也出现同样的活动,这种现象叫扩散。

跟扩散相反的运动叫集中(即扩散开来的神经过程又返回原发点上)。

 B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 

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叫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有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

由抑制引起和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反之,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叫负诱导。

 

5、 两种信号系统(重点,简答题)(望梅止渴,谈梅生津) 

A第一信号系统 :

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如声音,颜色,气味等。

 B第二信号系统 :

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们是具体条件刺激物的抽象化,概括化, 可以代替第一信号起作用,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两种信号的区别: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两种信号刺激的广度和丰富性是不同的:

第一信号只限于具体刺激物;词则可以代表一类事物;

它们形成的基础不同:

第一信号系统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第二信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

 它们活动的效果不同:

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活动的最高调节机制,  第二信号系统与思维密切联系,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调节机制。

 

两种信号系统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动力传递过程,第二信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但是第二信号系统又调节支配第一信号系统。

 

人的正常活动都是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导的两种信号系统互相传递、互相协调的结果。

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类的学习有何特殊作用?

 

答: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词是与具体刺激密切联系的。

词具有概括性,因此借

助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人们以语言文字等作为中介,可以无限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了解人类的历史。

理解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了解从来没看过的事物,积累经验或交流思想,从而使人类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起来。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第三章 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PS:

补充:

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有着重要的意义:

) 感觉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简答题):

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门户);  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D.O.Hebbl)和贝克斯顿(W.H.Bexton)等人,感觉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