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919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x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ff0000”>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认识元、角、分。

你们愿意学吗?

这时学生情绪高涨,都说愿意。

这时,揭示课题,并组织学生扮演营业员角色亲身感受元、角、分的区别。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我把例题进行了改换,老师、学生、学生家长都是例题中的主人公。

如:

想带领同学们到哪儿参观、谁的妈妈或爸爸购物的问题、做工的问题、行程问题、最优方案选择的问题、谁与谁比较多或少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等的问题。

这样,学生觉得亲切、自然、接近他们甚至就是他们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

今天用这几个学生举例,明天用另外几个学生举例,或者用老师自己举例,孩子们觉得亲切、很有意思、又很好理解,很感兴趣,开心地去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

在解答有错的情况下,孩子们是抢着纠正,这样,课本上的知识点便在这种近乎自己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理解吸收并运用了。

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找准切入点,并不断地加以运用和推广。

这些问题在学生手中便不再是问题,能轻松地解决。

(3)亲身实践呈现法

有些内容的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例如,在上“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教好这一课,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家通过摸一摸家里的饭桌,量一量桌面变长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

从而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一个好的伏笔。

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先呈现一组正方形几何图形,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境:

“谁能够将正方形图形制作成一个小相框,并用彩带镶上边,让小相框更美丽。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一建议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周长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周长概念的建立在同学们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4)游戏参与呈现法

(转载于:

wWw..在点网)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当在导入新课中运用游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进行2O以内加减法

的练习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习,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可以设计一个集体游戏——“打****”。

课前,教师先把硬纸片剪成****牌一样的大小,然后在纸片上写上一些20以内加减法算式。

全班每4人一组,每组一套****牌,比谁抢算的次数多。

名义上是“打****”,实际上是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

游戏开始以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当宣布“打****”开始后,他们很快就投入到既紧张又活泼的游戏活动中。

通过游戏,大大提高练习效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2O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5)设置悬疑呈现法

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

教学开始,以“设置悬疑”作为学习的先导,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使用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明明和芳芳今年都是12岁。

但明明一共过了12个生日,芳芳却只过了3个生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台下议论纷纷,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

这时抓住时机说: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这样的新课导入方法新颖恰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激活创新智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环节:

生成问题

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就要正式进入教学主题的环节:

即本节课要学的是什么?

能发现和提出些什么样的问题?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

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

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

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1.从课题切入提问。

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

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就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提出许多问题,如:

“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

”“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比年还大的时间单位吗?

”等等。

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

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提问的能力。

2.从生活实例提问。

提出数学问题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教师联系本校周五准备召开的运动会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

“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小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两家相差多少米?

”“小明家比小华家离体育场远多少米”?

?

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对于本节课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下研究,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

3.从教材读本提问。

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质疑,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透过简洁文字表述,诱发新邃的数学问题,使

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从而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精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探究兴趣。

例如:

从观察年历卡二月份的天数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后,请学生研读教材结语: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结合教材注脚: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提问: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结果学生提问:

“‘通常’和‘一般’指的是什么?

”?

为什么要说‘通常?

”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哪一年是不是闰年呢?

”?

?

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精读教材、读透教材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科普知识介绍中。

4.从同中求异提问。

提出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算法进行反思和质疑,促使学生优化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

教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根据情境列出算式:

28×1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究结果?

336?

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算法:

①估算;②口算;③笔算。

自主探索后让学生展示出不同的竖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点,提出问题: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又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竖式不同而计算的结果却一样?

不同竖式计算的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

哪种算法更简便、清楚?

更易于理解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激发了提出数学问题兴趣。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学习是围绕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而,提出问题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被人们看作是创造性活动或优秀才能的特性;提出问题可以学生单独提出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提出问题、还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

同一个问题情景,可以提出多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环节:

自主探究

创设了情景,并根据这一问题情景发现和提出了数学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将是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环节。

或个体操作,或同桌交流、或组内交流,或组与组交流,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自主和合作探究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必须有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意志的磨练都不能越俎代庖。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游戏、制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比告诉学生结论更重要。

根据儿童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认识特征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外显和内化的探究,更为自觉地参与、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以探究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猜数学、玩数学、画数学等方式来进行自主探究的。

通过这些方式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富含浓厚人文气息的、自然的、开放的动态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放开思维,展开想象,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1、锻炼数学思维——猜数学。

在教学“通分”的内容时,我出示3/4和7/8,比较他们的大小。

学生在经过了足够的思考后,分别提出了五种方法:

①用折纸的方法比较,②化成小数比较,③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比较,④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⑤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

我对这5种方法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筛选,学生一致认为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法更有普遍意义,这样自然引出了“通分”的概念。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让他们亲

上页下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身经历主动探求、主动沟通、主动应用到主动完善的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构建数学模型——画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数学问题与美术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列图表的形式把数学知识表示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为分散难点,我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图、列式,画一个长方形用“1”表示,然后用阴影画出长方形“1”的1/2,即1×1/2,再用阴影画出1/2的1/3,即1/2×1/3。

让学生画完了3幅图后,分组观察,讨论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画这一举动,在学生头脑中生成了一个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从中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在“画”中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

3、唤醒主体意识——玩数学。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经验认知世界、进行探索。

在数学中应设置适当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在进行“小数乘法的练习课”时,我在教室创设超市购物的活动情景,每四人一组,每组内有各类商品详细信息的标签,学生分别轮流担任导购员、顾客、收银员角色进行练习。

生动的购物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在类似于玩的情境中完成数学学习,从而促进数学意识的发展。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成功的关键不是老师讲得精彩与否,而是学生是否参与其中,是否在进行思考、操作、互动,是否对所学知识弄明白,是否能加以运用。

只有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你的教学才有意义。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操作、去研究,当他们独自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与同学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最后解决问题。

当学生合作都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

在这一环节,老

师不要着急,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最终解决问题,也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在教学方向、排列、位臵部分时,我和学生都成了问题的表演者:

我和学生一起排成队列,然后让他们来说方向说位臵:

如从左数或者从右数,第几个是谁?

老师(或某个同学)的左边或者右边第几个是谁?

老师(或某个同学)的前面或者后面或者左右面有几个人,排成队列共有多少人等等。

然后让他们再在纸上用小圆点表示人,画出示意图来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好;低年级时,充分运用简笔画的功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各种问题情景,有时老师画,有时让学生画,从算式到情景图,从情景图到算式,并赋予变化情景图不同的故事,学生很开心。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选用大萝卜,用刀切下一刀,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法使学生感到新颖,贴近他们生活实际,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时,可采用自然课中的实验法,分小组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从中得两者间体积的关系。

还有学习?

克、千克的认识?

时,让学生预先称了自己的体重,然后在课堂中说出来,让学生互相抱一抱,感受有多重,从而理解?

千克?

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严肃中不乏轻松愉悦,紧张之下充满热情。

为了让学生身心愉悦,始终充满热情愉快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学习内容,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以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可利用先进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

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更能使学生手眼脑并用,兴趣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加显著。

第四环节:

当堂检测

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练习,概念才能被理解建构,知识才能被巩固内化,技能才能熟练形成。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学习的幸福。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

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

练习的结构和设计是一门“学问”,值得探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精、活”。

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新授课的练习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认识);二是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三是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四是思考题,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基本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3分米,高是12分米,利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变式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综合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耕地中间有一条长方形水沟,求耕地的面积。

新课标提出: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

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第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由于学生们在智力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所以在对学生的作业上就不能实行“一刀切”。

作业要体现三个层次:

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以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等。

作业还要体现当前学习的主题,通过练习要明白哪类题那种知识没过关,要及时地针对练习,直到完全过关为止。

如:

在?

求一个数的倒数?

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

第三层次,求小数的倒数。

第四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

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

第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

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

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

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

“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

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

”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

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

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

?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

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如:

学完扇形统计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

以自家的收入为总数,算一算家里的各部分支出所占的百分比,并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

布臵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致很高,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克和千克》后,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乒乓球约3();我的书包约3();我的体重约24()等,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理解克和千克的不同质量,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克和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我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有许多不同的事物。

要求学生围绕?

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进行思考,从图中选取不同的事物,以?

看谁说出的分数多?

的形式进行练习。

比赛结束后,答对的同学可以到老师处领奖品。

拿奖品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

如拿奖品总数的1/9、1/8、1/6、......取对奖品的,奖品就属于他,拿错的不给予奖品。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试着提出还剩几分之几的问题。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第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臵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

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

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

“超市购物”。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

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上页下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租车租船最优化方案问题、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体的变化引起面积容积的变化等问题,这些都是具有创新性与实践性的问题。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另外,随堂练习要当堂过关,这对后进生有较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所学知识的及时理解、消化、运用和推广,就必须要加强对学困生特别的关注。

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

课堂上,重视对他们的提问和询问,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尽量与他们的生活相接近,要问他们是否懂了,并要他们说出理由,在他们说的同时,老师要步步引导,将前后知识或者前因后果引导连接,为他们串联起似懂非懂不甚明了的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表达,学会疏理,进而弄明白。

同时,让他们上黑板去做很基础的题,以检验他们是否基础已经过关,接受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祝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练习时,观察他们的表情,判定他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通过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实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愉悦感。

这就要求老师要发动其他学生,要在班上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中有一定的任务分工,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做,都做得快乐,都有成就感。

因为是伙伴,是同学,帮助起来更方便,更容易勾通和接受。

让后进生完成的任务,要比较简单,重视基础,估计他们能解决,这样,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