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145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docx

小学数学doc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课型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青岛版新课标教材,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数与计算中那些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基础的知识也在发生着变化。

为此,了解和研究这种变化,重新审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着重于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力求通过该课题研究,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设适当的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到计算源于生活,学会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数与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思考小学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算法直观与算理抽象、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技能形成与问题解决等矛盾的解决方法。

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兴趣又有效的数学计算课堂。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我课题组顺利完成了原定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过程

*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数与计算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研究。

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本校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对学生计算错误的观察与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与估算教学的研究;

“数与计算”课型教案的设计(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

*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校课题组将课题研究定位在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分析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和成因;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优势,寻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案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分析数与计算教学的现状

1、口算和笔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课题实施的一系列调查测试中,我们发现数与计算教学特别是口算和笔算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⑴教学要求把握有偏差课题开展之初,课题组组织三年级学生问卷测试,包括48道基本口算、36道百以内的计算,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能分别在1分40秒至2分钟之内完成,而且正确率高。

这个班的口算练习几乎课课练,不适当地提高了教学要求,老师甚至要求学生每分钟口算四五十道题,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也有的班级到5分钟收卷时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没有做完。

这些班级的教师平时只考查正确率,不考查计算速度,基本上没有速度的要求,任其发展,影响了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我们不应该更不需要提出并训练学生达到不适当的过高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讲究练习效果,防止放任自流。

⑵算理教学没有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在算法的掌握上,力求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达到一定计算准确度和速度,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由此对于算理教学就相对弱化。

问卷测试中,反映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好。

例如在“△△△△、△△△△△、△△△△△△、△△△△△△△△△中,()可以表示2×3”,正确率为85.2%;“15×29的结果比15×30多(),在15、29、30、28四个数中选择一个”,正确率为82.4%,均低于四则运算的平均正确率。

算理是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由数的运算的意义、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构成。

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算理、懂得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必需的。

教学时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算理上,学生就难以明白计算的道理,就不能根据算理来理解和掌握算法,既影响思维过程的清晰度,也影响口算和笔算技能的提高。

⑶难点没有得到有效突破问卷测试中,口算16-7、51-7、40-17、76-27的错误率较高,都是受20以内退位减法的难点——十几减七的正确率不高所致。

连续进位乘比不连续进位乘的正确率低10.6个百分点。

连续退位减法536-237比较难,其错误率高达16.34%;被减数中间是0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604-87,由于位数不同,就更难一些,错误率高达24.7%。

由于没有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计算较为困难的部分掌握不好,训练不扎实,严重地影响了计算的准确率,影响了口算、笔算技能的掌握。

⑷审题、检查验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问卷测试中,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看错运算符号、看错数字的错误还是比较多。

例如表内除法5÷5的错误率高达5.67%,大部分错误是看错运算符号,得数25、10、0的都有。

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口算的平均错误率竟然达到22.45%,如把70+50算成1200,或干脆当成乘法算成3500,而与之相应的减法题,平均错误率则是6.5%。

2×6+7中将2×6错算成2×9,结果写成25;也有把乘加、乘减的两步题当作一步题而算不完全,只乘不加的,如写成6×6+4=36,4×8+2=32的。

还有的在竖式中抄写数字发生差错,如把横式中的57在竖式中抄成51,把6写得像0等,造成不该发生而发生的错误,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求学生计算时看清题目,注意符号、正确计算、书写工整、自觉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何等的重要。

2、估算教学依然“沉睡”

课程改革以来,估算已经进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正逐步被重视和落实。

但是,与期望的教学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

其他时候,估算经常在“沉睡”。

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估算知识,能进行比较简单的估算,但估算意识还是相当淡薄,主动进行估算的习惯远未形成。

经常是题目里有“大约”二字则一律估算,没有“大约”二字就一概不估算。

3、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感觉到力有未逮

课题组在教研组会议上,以访谈、交流的形式探讨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

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⑴不适应教材编排的问题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现在用2课时教学的知识点在旧教材种至少也用4课时,旧教材中的某一类型的一些例题在新教材中被删去,却以习题形式出现在练习中,老师还得拿出来讲,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致使学生没有训练形成一定技能,

⑵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改之后的数学课,教师们几乎是使劲浑身解数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一节40分钟的课被这些填的满满的,甚至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课堂少了学生静静的写作业,少了老师耐心的指导作业、发现问题过程。

其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出来,片面追求算法的多样化,没有突出基本算法,这都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的原因。

第二阶段、探索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

针对数与计算课“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这种现象,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到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和得以解决,并最终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示范、辐射、提升的解决层面上来。

下面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⑴创设适当情境,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计算,也就是加强算理的理解。

《课标》指出: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

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所以,我们首先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王春杰老师执教的《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都体现了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突破。

(附教学设计)

⑵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当然,训练重在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我们要求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务必让学生熟练计算,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应该烂熟于心,到中高年级让学生利用简算提高能力。

课题组会在期末对低、中年级口算、听算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是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条听算20道口算题,以此检验学生的注意力和口算能力是否提高,试验效果如何,方法是否科学,在测试结果中,学生听算合格率为100%,全对为96.9%。

⑶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

在算法多样化中倡导和推荐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

如听课五年级教学进位加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附教学设计),学生想到了多种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自己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

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⑷抓实计算教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

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

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⑸实施奖励措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老师督促下,能执行老师的要求。

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不再愿算第二遍,根据学生心理,累计积分进行评比实施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一丝不苟,久而久之,细致的习惯自然养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⑹重视错题分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怕见到错题,学生也怕见到错题,其实,错题是一个很好的例题,只要把握好,反而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计算技能。

记得以前的课堂里有一位小朋友小马虎,它曾经给孩子们带来轻松与快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依然采用给小马虎改错这种方式来进行错题的订正,学生则会亲切的称老师为小马虎老师,对发生重复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无论哪一年级都要求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有以下要求:

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

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

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

⑺熟记口诀、公式和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有些数在习题题中出现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速运算的基础,如果每次动笔算,列式即麻烦又易出错。

对于一些要求学生熟记的口诀、公式、数据,如:

2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高年级的计算圆面积、周长的一些公式、常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等,它们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研究阶段,我们即重视算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强调了记忆,这些是课题研究中我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⑻组织有益的运动或游戏,提高学生手眼协调的功能部分学生抄错题是因为手眼不能协调一致,从而抄错题。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课间多运动,多做一些有益的游戏,以此来达到身体机能的全面协调。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整理阶段

经过认真研究,课题组积累、收集了大量详实的资源和资料,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速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

一、研究形成的数与计算课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本课题《小学数学“数与计算”课型教学研究》是从教师怕“教”、学生怕“算”、计算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出发,通过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在具体落实以上教学措施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计算课教学模式:

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在尝试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最佳计算方法——尝试运用——巩固练习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体系间的构建。

课题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设计合理,研究形成的计算课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推广,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方法科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本课题恰当的应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定计划、查资料、同课异构、同课共构等方式,及时把研究成果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验证,达成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内在统一,研究方法科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加速了广大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课题研究中,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数与计算课教学比武”、“数与计算课教学论文评比”、“数与计算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评比”、“学生口算、速算竞赛”等,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骨干队伍。

其中有王春杰.,葛翱等教师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宽了师生的视野,优化了课堂教学。

⑴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平时的相互切磋和教研活动的评课等,促使教师观念吐故纳新。

实验期都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题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

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撰写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均获省一、二等奖。

王春杰老师的《让数学成为小学生的骄傲》,葛翱老师的《理”“法”交融,上好计算课》,这些论文,浓缩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我校数学教师颇有借鉴作用。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数学成绩也相应提高。

期末我们对实验班级学生的笔算进行统计,计算部分得分率与以往相比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跟踪的毕业班计算得分率达百分之八十七以上。

在研究阶段我们主要还取得以下成绩:

2016.3年王春杰老师写论文《让数学成为小学生的骄傲》活市级论文一等奖。

2016.4年葛翱老师所写《实践、反思、提高》,荣获县一等奖

2016年5月,课题组负责人王春杰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县计算大赛选拔赛四人中有三人入选,教师个人荣获比赛一等奖;

2016年5月,课题组成员石明东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县计算大赛选拔赛一人入选,教师个人荣获比赛二等奖;

……

四、存在的困惑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因计算课时编排减少的原因,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在题型的趣味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发。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喜欢游戏之类的练习,从问卷调查中反映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这一类型题,因受题型的限制,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有所欠缺。

3.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我们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

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

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4.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

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

另外,在非实验班老师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口算与估算的自觉性有待于加强,由此可见,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