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5963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中考化学根底知识复习重点总结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复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复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

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

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式为

(1)FeO、

(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响,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响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那么: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

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

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

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响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

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

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

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

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局部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系统复习知识点

  就要来临了,以往在新课标指导下的面临着新的改变,进行几年的开卷又改回到闭卷。

在剩余不多的时间内如何高效的迎考,笔者就此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供同学们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迎考。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它是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局部。

除了对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外,还要了解研究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

这些内容包括:

  1.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

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

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复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构成物质的奥秘

  2.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根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根本关系;能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结合有机物,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四、化学与社会开展

  1.能源局部: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选择燃料,知道利用氢气、酒精等清洁燃料的可能性;认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的区别和发生条件,懂得燃料的合理平安使用、灭火和防爆的根底知识。

  2.资源局部:

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水资源紧缺、能源危机),认识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3.合成材料局部:

知道家庭、社会使用的塑料制品、纺织用品、橡胶用品的情况,认识“白色污染〞问题,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了解合成材料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4.物质与局部:

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机物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知道某些物质损害人体,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的重大奉献。

  其次,由于本学科突出的实验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根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掌握根本实验,注重综合实验设计的训练与培养:

主要包括信息源的分析与筛选、实验原理的多向迁移、实验方案的选择(科学性、平安性、可行性、简约性)。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化学中考最能拉开差距,同学们感觉最为棘手,同时也是最能展示大家全面素质和体验学习成就感的应该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题目了。

这也是考察同学们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我们从生活习了化学,必须能回到生活中去,去解释甚至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化学的问题。

这种转化需要大家平时做一些这方面的习题来培养和总结,强调一题多解、举一反三,逐渐形成并逐步优化。

  最后,同学们应该在几次模考中总结理化合考的一些特点,比方先后顺序、时间分配、相互之间的影响等等,培养一定的考感。

只要大家能认真细致地做到这些,保持良好考前情绪,就一定能在中考化学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式是科学中的重要用语之一,是的重要工具。

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关化学式的。

  一、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式子可以表示纯洁物的组成,我们把这种式子叫做化学式。

如H2O、CO2、O2等能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组成,它们都是化学式。

  二、写法

  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只有纯洁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纯洁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稀有气体和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氖气、氩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e、Ne、Ar;铁、铜、汞的化学式分别为Fe、Cu、Hg.

  〔2〕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的化学式通常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S、P.但碘单质是个例外,其化学式为I2.

  〔3〕气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多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小数字“2〞,如氢气、氧气、氮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同学们要特别留意,如臭氧的化学式为O3.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比拟复杂,这里主要介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那么:

  1〕一般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或原子个数的最简比〕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三、读法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到左读出元素名称,中间用“化〞字连接。

如NaCl读作氯化钠;MgO读作氧化镁

  初三化学教案: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假设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不同。

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

一定温度下;

  标准:

100克溶剂里;

  状态:

饱和状态;

  本质:

溶质的质量;

  单位:

克。

  [举例]在20。

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到达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

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

又如:

在20。

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

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到达饱和状态。

  [练习]1.以下表达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

C时,50克水中参加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

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

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

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

C时初中政治,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课题:

溶解度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

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

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

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

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

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填表]20。

C时

  溶解度(克)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习]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上下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3.20。

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

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那么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A=BB.ABD.无法比拟

  4.6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中考化学分子局部解题指导分析

  本节重点和难点是:

分子概念的建立以及对分子真实存在的微观.对常见典型的混合物与纯洁物的判断.

  例1关于分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析此题要求正确理解分子的定义,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且在化学变化中有可分性.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并不是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如物质的性质不是由单个分子表达出来的,而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呈现出来的.同时,分子并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因为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除了本节所学的分子外,以后还要另外两种粒子&mdash初中历史;—原子和离子.物质由何种粒子构成,它的化学性质就由何种粒子保持.②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因此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可以再分的,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答〔D〕

  例2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纯洁水②二氧化碳③正在加热的高锰酸钾④液态空气

  分析纯洁水是纯洁物,它是同一种分子构成,而自来水、污水、海水是混

  合物,因为这些物质中除了水分子还有其它物质的分子,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

  氧化碳分子构成,也是纯洁物,正在加热的高锰酸钾是混合物,其中有未分解

  的高锰酸钾,还有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液态空气由空气液化而成,发生

  的是物理变化,而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构成,

  故是混合物.

  解答纯洁物为①②;混合物是③④

  【难题巧解点拨】

  例1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人体呼出的气体

  C.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D.冰与水的混合体

  分析混合物与纯洁物的判断关键是要理解它们的定义,掌握判断的标准.此题中〔A〕澄清的石灰水是由熟石灰和水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B〕人呼出的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没有消耗掉的氧气等多种气体,因此也是混合物;〔C〕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等,也是混合物.冰与水的混合体外表上看是由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混合而成,但从宏观上看,它是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从微观上看,它是由水分子这一种分子构成的,因而它是纯洁物.

  解答〔D〕

  例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B.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分析只要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相同,那么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相同.构成氧和液氧的分子都是同一种氧分子.因此,氧气和液氧应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B〕不明确故是错误的.

  这里要注意:

氧气和液氧的物理性质是不同的〔如颜色、状态、密度等〕,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即物质的物理性质不能由单个分子表现出来.

  解答〔C〕

  初中化学方程式:

金属

  〔1〕金属与氧气反响: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O2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

4Al+3O2=2Al2O3

  〔2〕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响〕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uarr初中化学;

  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3〕金属单质+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响:

Fe+CuSO4==FeSO4+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响:

Zn+CuSO4==ZnSO4+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响:

Cu+Hg(NO3)2==Cu(NO3)2+Hg

  〔4〕金属铁的治炼原理:

  3CO+2Fe2O3高温4Fe+3CO2↑

  名师点拨:

中考各科冲刺复习之化学篇

  在复习时,建议同学要做到以下三点:

  1.归纳整理夯实根底。

  化学用语,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是中考中占分比例较重的一块知识,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得分的局部,对于书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可利用分类记忆法,如:

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特殊反响。

对于信息方程式,一定要按照书写步骤(写、配、注等)来写,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要保证写对。

像容易出错的氯气、氨气、铵盐等要注意。

  2.注重探究、培养能力。

  每年实验探究题中,最后的实验方案设计是最难的,其实,只要充分利用试卷资源,特别是题目中出现的实验方案,你只要稍做修改,能模仿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答案。

在文字描述时,语言要严谨、标准,这对获取高分十分有利。

  3.把握热点、关注社会,学会迁移、灵活应用。

  最后这40天可分为两阶段:

接下去的五个星期和考前五天。

接下去的五个星期,要注重的是:

立足课堂,提高效率;认真作业,用好"套餐"。

  课堂,是主阵地。

提高上课效率,要做到"三个多":

多看老师、多看黑板、多跟老师说。

此外,听复习讲评课是一个查缺补漏、不断稳固的重要环节,在讲评时除了进一步稳固知识外,还可以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

  在听好课的根底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初中学习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题目做得不在于多,而在于透。

做过的讲过的题目根本能保证会,并注意思考和总结,有意识地把题目归类,并从中寻找规律,不断地提高审题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标准性,这是获得高分的保障。

  考前五天,不再是没完没了的写题,而要把重点放在:

回归课本、回归根底。

把书本浏览一遍,把"套餐"及做过的试卷多看看,曾经的错题多想想。

在看题的过程中,想想知识、想想方法。

该过关的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再去过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