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6167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5月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蜡烛燃烧

C.铁锅生锈

D.干冰升华

2.开封是八朝古都,特产丰富,小吃闻名。

下列特产或小吃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花生糕

B.汴梁西瓜

C.黄焖鱼

D.炒红薯泥

3.中国是【最新】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

今年世界环境日将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减少使用含铅汽油

C.将工厂排放废气的烟囱加高

D.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通过蒸馏可将硬水软化

D.水电解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

2

5.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

氧气验满

D.

探究分子运动

7.【最新】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X表示N2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分别将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向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7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分别将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甲析出固体质量比乙多

9.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X,氯气有毒。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O

B.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2

C.制取氯气时要有尾气处理

D.可采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制取氯气

1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混合物:

石油、空气、冰水共存物

C.合成材料:

合金、塑料、合成纤维

D.有机物:

甲烷、醋酸、葡萄糖

11.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B.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C.黄铜和黄金-----------加硝酸银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加稀硫酸

12.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符合要求的是

A.C、CO2、COB.H2O2、H2O、O2

C.CuCl2、Cu、CuOD.KOH、K2SO4、KNO3

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

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14.取碳酸钾、碳酸镁和碳酸锌的固体混合物7.5g,加入到100g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蒸干溶液得到8.27g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50%

B.44%

C.35%

D.12.9%

二、填空题

15.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_______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1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17.【最新】11月,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第三次海试成功。

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接触而锈蚀;金属铝比铁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铝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8.甲醇(CH3OH)是一种液体燃料,下图是制取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9.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得到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已知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碳酸钙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钙占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保留到0.1%)

20.某化学小组向Mg(NO3)2、Fe(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和固体。

(1)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请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

(2)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前锌粉质量。

三、推断题

21.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C常用作干燥剂;D是最常用的溶剂;E为红棕色粉末。

则物质B的用途为_______;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简答题

22.用稀盐酸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向c点溶液中逐滴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

23.如图一所示,三个充满CO2气体的烧瓶,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

同时将注射器内液体注人烧瓶中,关闭活塞。

观察到烧瓶内气压变化图象如图二所示。

(1)曲线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曲线1和曲线3对比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3)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

24.已知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可制取CO,然后用CO还原Fe3O4并检验气体产物。

(1)装置B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

(2)写出C中Fe3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采用微型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

(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2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已知: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

①写出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a接_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

②若将A、C、F直接连接,观察到F瓶中干燥试纸不变色,湿润试纸变红。

分析该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________。

③若用下图装置收集氢气,气体从m进,请将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______

(2)某同学欲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杂质制取精盐,设计提纯方案如下:

①固体A的成分为______。

(写化学式)

②写出加入C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溶液B中含有NaOH。

(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________

(3)将25g碳酸钠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剩余物,且固体剩余物和溶液的总质量为116.2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试计算反应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错误;

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错误;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花生糕中富含糖类、蛋白质。

A错误;

B、西瓜中富含维生素。

B正确;

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

C错误;

D、炒红薯泥中富含油脂与糖类。

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符合环保主题。

A错误;

B、减少使用含铅汽油会减少铅对大气的污染,符合环保主题。

B错误;

C、将工厂排放废气的烟囱加高,并没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不符合环保主题。

C正确;

D、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符合环保主题。

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A错误;

B、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B正确;

C、硬水软化,实验室中用蒸馏的方法,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

C正确;

D、水电解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是1:

2。

D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变大,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故选C。

6.A

【详解】

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A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故B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若复燃,则集满。

故C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

故D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7.A

【分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中心位置的汉字为该元素的中文名称,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正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从题中信息示意图中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而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选项A正确;

B、题中信息示意图中中间表示的元素原子序数为7,该元素为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N,选项B不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质量,单位不是“g”,单位是“1”,一般不写,选项C不正确;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8.D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A正确;

B、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分别将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正确;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向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7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C正确;

D、分别将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固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D。

9.D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锰和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2价、锰的化合价由+4降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气有毒,制取氯气时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氯气属于固液加热型,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0.D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A错误;

B、冰水共存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错误;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错误;

D、甲烷、醋酸、葡萄糖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A、肥皂水可以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浮渣较多,则是硬水。

A正确;

B、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均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

B错误;

C、黄铜中的锌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而黄金不能,可以据此鉴别。

C正确;

D、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而木炭粉不反应,可以据此鉴别。

D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

A、甲

乙反应: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乙

丙反应: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丙

甲反应:

一氧化碳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单质;不符合题意;

B、甲

乙反应: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乙

丙反应: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丙

甲反应:

氧气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

C、甲

乙反应:

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乙

丙反应: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丙

甲反应: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丙

乙反应:

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甲

乙反应:

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乙

丙反应:

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酸钾;丙

甲反应:

硝酸钾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从0开始。

A错误;

B、足量的镁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反应速率快,则镁的曲线更陡峭。

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

C错误;

D、向稀硫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7。

D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碳酸钾、碳酸镁和碳酸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K2CO3+2HCl=2KCl+H2O+CO2↑、MgCO3+2HCl=MgCl2+H2O+CO2↑、ZnCO3+2HCl=ZnCl2+H2O+CO2↑。

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镁和碳酸锌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

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

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7.5g=0.77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

11=x:

0.77g,解得x=4.2g。

则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为7.5g-4.2g=3.3g。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5.硒(或Se)Na+、Cl-

【详解】

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可硒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硒(或Se)、Na+和Cl-。

16.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详解】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

木炭是可燃物,空气提供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物质会燃烧。

乙醇完全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故答案为:

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17.氧气和水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详解】

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氧气和水接触而锈蚀。

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通过分析可知,铝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

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氧气和水、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8.H23:

22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以分析出,图示中的四种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甲是单质,乙、丙、丁是化合物。

甲是氢气,化学式为H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3×(1×2):

(12+16×2)=6:

44=3:

22。

故答案为:

H2、3:

22、

19.

35.9%

【详解】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假设:

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质量是100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100g×6%=6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

6g÷

=50g。

则混合物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100g-50g=50g。

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可以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6g÷

=22g。

则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为:

50g-22g=28g。

则碳酸钙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占最终所得固体质量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35.9%。

20.一定含有Mg(NO3)2;Zn(NO3)2,可能含有Fe(NO3)2小于

【详解】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Cu可知,加入一定量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消耗完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

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

若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氢前金属,则该金属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未反应的硝酸镁,以及反应生成的硝酸锌,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硝酸亚铁。

故答案为:

一定含有Mg(NO3)2、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2)锌与硝酸铜的反应中,锌、铜的质量比为65:

64,锌与硝酸亚铁的反应中,锌、铁的质量比为65:

56,因此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反应前锌粉的质量。

故答案为:

小于。

21.改良酸性土壤(答案合理即可)

(或

等)

【分析】

因为D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D是水。

E为红棕色粉末,则E为氧化铁。

C常用作干燥剂并且能和水反应,所以C是氧化钙。

C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B,则B可能是氢氧化钙。

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又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则A可能是盐酸(或硫酸)。

把以上各种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题意,故A是盐酸(或硫酸);B是氢氧化钙;C是氧化钙;D是水;E是氧化铁。

【详解】

(1)通过分析可知,物质B是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改良酸性土壤(答案合理即可);

(2)A是盐酸或硫酸,E是氧化铁。

则A与E反应为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盐和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或

)。

故答案为:

(或

);

(3)C是氧化钙,D是水,则C和D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2.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

(1)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CaCl2。

若向c点溶液中逐滴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待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所以能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再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23.

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分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曲线2中压强变化比曲线1明显,曲线3中压强变化最明显,可知曲线1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曲线,曲线2所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曲线3所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详解】

(1)通过分析可知,曲线2描述的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过程。

故答案为:

(2)曲线1表示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曲线3对比,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

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3)曲线2不如曲线3压强变化明显,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24.除去CO2和H2O

节约药品(或产生的污染物少等)

【详解】

(1)结合实验目的可知,A中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C中需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因此B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除去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具有吸水性,且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为:

除去CO2和H2O;

(2)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3)采用微型实验装置,优点是可以节约药品,而且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等。

故答案为:

节约药品(或产生的污染物少等)。

25.

cbedf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也显酸性

CaCO3、Mg(OH)2

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被变红14.6%

【详解】

(1)①装置A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应该现将氯化氢除去,在进行干燥,最后在收集。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以干燥气体。

气体应该长管进、短管出。

故答案为:

、c、b、e、d、f;

②若将A、C、F直接连接,观察到F瓶中干燥试纸不变色,湿润试纸变红。

分析该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因为此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也显酸性。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也显酸性;

③若用图2装置收集氢气,且气体从m进入。

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m应该是短管。

故答案为:

(2)①由提纯方案可知,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碳酸钠和可溶性钙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所以固体A中的物质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

CaCO3、Mg(OH)2;

②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

③通过实验方案证明溶液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应该先将碳酸钠除去,再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

所以实验的步骤和现象为:

取少量的溶液B,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

若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

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被变红;

(3)解: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5g+100g-116.2g=8.8g

解得x=14.6g

则反应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反应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