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517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docx

城市地理学专业课论文

浅谈城市产生、发展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盐城为例

摘要

要研究一个城市,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城市如何产生和发展,从时间或空间角度;然后根据发展的过程分析,得出城市发展的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盐城,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被正式定位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之一、江苏沿海新兴临港工业城市、长江三角洲产业北拓承接基地和西太平洋国际湿地旅游城市。

本文章从学习了解城市发展的概况出发,结合盐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素和发展状况,浅谈盐城城市的产生、发展过程、动力和未来趋势等等。

通过一些文献和新闻调查了解盐城的基本状况,研究盐城的发展过程,并对其提出比较浅显的见解。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代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焦点,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轴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要研究一个城市,首先要了解一个城市如何产生和发展,不论是从时间或空间角度来了解;其次,根据发展的过程分析、判断,总结出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有由此得出未来发展趋势。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盐城,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被正式定位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之一、江苏沿海新兴临港工业城市、长江三角洲产业北拓承接基地和西太平洋国际湿地旅游城市。

作为生活20多年的城市,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这个城市的产生、发展、未来趋势,并对其提出一些比较浅显的见解。

1.3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

说明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盐城的历史及产生。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盐城的历史和产生。

第三章,盐城的发展状况。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盐城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表述;第二部分阐述盐城的发展动力,分为5个小部分,分别为纺织、化工、重点企业、港口优势和旅游。

第四章,未来发展趋势。

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盐城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第二部分为新能源,阐述其发展优势;第三部分为旅游业,阐述对于盐城发展旅游业的优厚条件;第四部分为海洋经济,盐城沿海,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的一系列资源基础。

第五章,结束语。

盐城作为沿海经济城市,不仅要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应重视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位一体。

 

第2章盐城的历史及产生

2.1盐城的历史

盐城生来就姓“盐”。

古代,淮河在盐城北边流入海洋,西周时盐城被称为“淮夷之地”。

汉代之前,古人在淮河南北的海边煮海水为盐。

淮地分南北,盐城、扬州等都在淮南,这些地方的产盐称为淮南盐。

西汉初,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封地的一部分,他靠着煮盐、贩盐获利,利用这些财富起兵造反,争抢皇位。

汉朝认识到盐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资,又是与社稷安定相关,获利多,于是大臣桑弘羊发表《盐铁论》,力呈盐铁由朝廷控制的必要【1】。

从此之后,汉武帝时,“笼天下盐铁”,盐铁官管,这些官称盐铁官,历代王朝从汉制管理盐铁,盐务由中央直接管理。

管理机构,汉代是中央的大司农,唐代是户部,宋代特设提举盐事司,元代是中书省,清代设巡盐御史。

下面有严密的管理体系,地方官员不准插手,销售有官方选定的盐商办理,如果普通老百姓私自制盐、贩盐是要受到重处的。

由此可知,盐城的历史起源于盐。

2.2盐城的产生

盐城,汉武帝元狩四年建盐渎县,这是盐城置县的开端;三国时属魏,废县制;西晋又复县制;东晋义熙七年改名盐城,现名之始;1946年一度改名为叶挺市,然后又恢复原名;1983年撤销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城区、郊区和响水、滨海、阜宁、射阳、建湖、大丰、东台等县。

1987年后,东台、大丰先后建市;1996年,撤销郊区,建盐都县;2003年,城区更名为亭湖区,撤盐都县,设盐都区。

第3章盐城的发展状况

3.1盐城的发展历程

清代之前的盐城盐业是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山海天地之藏,其有关于国计民生者,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2】。

清代盐城地方政府有利于盐业发展的最大善政是将原先并不相连运盐河道疏浚贯通,使之变成一条连接南北十五个大盐场的串场河。

但是,滩涂淤长日益加剧,大海距宋代海堤“范公堤”越来越远,继续煮海,盐民必须支付越来越多的劳力和成本。

盐铁官营政策下。

历朝历代盐民都不能擅自出售自己的产品。

盐民卖盐给盐官、盐商的价格只是市场盐价的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3】。

当时盐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产条件也是极其恶劣。

所以在清代中晚期,盐城百姓从产盐越来越多的转向农耕。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动员启东等地方的农民迁居盐城沿海兴垦植棉,发展民族纺织业。

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侵入,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设备落后,管理混乱等原因,四十年代的时候盐城内的盐业公司纷纷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盐城盐区经历了1958和1978年两次建筑滩晒盐场办盐高潮,1996年江苏省盐务局成立江苏银宝盐业集团公司,管理盐城境内灌东、新滩、射阳省属八大盐场中的三大盐场,至今盐城依旧是中国八大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3.2盐城发展动力

盐城200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32%。

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40%。

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50%。

202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60-70%。

3.2.1纺织业

产盐并不是盐城发展的唯一动力,纺织工业也是盐城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盐城纺织欧诺个也得经济总量和效益指标位居苏北之首,在江苏省内占有一定的份额,本土纺织企业数不胜数,且大部分名列全国纺织企业排名,例如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华宝纺织集团等等。

盐城丰富的天然纺织纤维资源提供原料优势,市政市委高度重视为纺织业发展提供政策优势,而且新的产权制度改革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给纺织业带来勃勃生机。

3.2.2化工企业

盐城拥有四百家左右的化工企业,六个主要化工园区,分别为盐城大丰海洋工业园区、盐城阜宁县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工园、盐城建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射阳生态染整工业园区、盐城滨海沿海化工园区、盐城响水陈家港化工园区。

但是化工业发展也可以称得上是“带血的GDP”,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甚至出现“癌症村”。

所以化工应该不是久远之路。

3.2.3重点企业

除了以上两种动力,盐城本土重点企业江苏悦达集团,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全国520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

经过30多年的拼搏努力,目前在境内外拥有两家上市公司、30多家分子公司、3万多名员工、资产总额450多亿元,形成了汽车和纺织两大支柱产业,构建了工业制造业、能源矿产业、公路投资产业、现代服务业、商业地产和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先后与韩国现代起亚、法国家乐福、德国黛安芬、德国艾文德、英国咖世家、印度马恒达等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知名企业携手合作,走出了一条以国际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成功之路。

也可以说,悦达的存在除了带给企业本身的利益,稳居江苏百强企业之列之外,它同时也将外资引进盐城,推动盐城经济发展,为盐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

3.2.4港口优势

盐城靠海,所以港口运输也是盐城发展动力之一。

盐城港有四个港区,大丰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和响水港区。

其中大丰港区以通用散杂货、石油化工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部分临港工业开发功能;射阳港区以散杂货、石油化工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滨海港区以服务后方临港工业开发为主,逐步发展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最后响水港区是承担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为主。

盐城港是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喂给港,是盐城市和苏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苏北地区和淮河流域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江苏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加快江苏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3.2.5旅游

由于湿地滩涂和悠久的海盐文化,盐城的旅游业为推动盐城的发展增添一份力。

2005年,盐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盐城旅游业也正在逐步成长为盐城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从其国际、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看,旅游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

2000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近20%和10%,与全国增长保持相近的速度,与全省增长速度相比,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较快,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慢【4】。

 

第4章未来发展趋势

4.1汽车产业

盐城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从无规模、无人才、无资金、无技术、无产品、无品牌的小作坊到产品涵盖汽车系列、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基地,其间充满了盐城人民为发展汽车产业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艰苦追求。

如下表所示:

【5】

虽然目前盐城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不论是与南京这样的老牌汽车产业基地,还是与上海等大型汽车产业基地相比,处于落后地位。

但是盐城的新兴汽车产业基地不容小觑,其发展势头猛劲,竞争力得到飞速提升,同时汽车制造业占据盐城机械制造业的大部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加,竞争力更得到第二次提升,对促进本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遇都有突出作用。

4.2新能源

2010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盐城市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为主,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

其中的风电装备、光伏设备制造业具有优先优势,借助沿海发展战略,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6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盐城又一次站在发展的机遇关口;其次,盐城自然资源优越,较好的港口,海岸线长582KM,占江苏海岸线的56%。

沿海丰富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可以提供清洁的电能。

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资源丰富;盐城光伏资源丰富,日平均日照峰值时数可达3.98H,属于太阳能源较丰富Ⅱ类地区;第三,盐城产业基础雄厚,风电产业从2005年起不断扩展、延伸,已有6个总规模为120x104kW的陆上风电场获得国家批准,已完成装机容量50×104kW,累计发电6×108kW·h,2009年发电5xl08kW·h。

全市已有亿元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5个,总投资300亿元【6】。

所以新能源可以说是盐城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4.3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较大的产业,不仅涉及金融、商业、餐饮业、宾馆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发展经济,增加税收,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通过发展旅游业,盐城本土文化也可以与外界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盐城。

对于发展旅游业,盐城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区位条件,盐城背靠京杭大运河、东临黄海,204国道、沿海公路、联通高速和铁路纵贯南北,拥有沿海港口,而且距离上海、苏州等主要客源地均在300KM,对周边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二,生态旅游资源,盐城全长582KM的海岸线,具有全省75%的滩涂,对外开放景点四十多个,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带”旅游总体布局——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带、中部204国道沿线人文景观带、西部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带。

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带拥有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港生态旅游度假区、射阳湿地生态旅游区等景点,一派原始生态景观。

除了丹顶鹤和麋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丰富的海生生物。

资源性植物约有100多种;第三,文化旅游资源,除了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海盐文化,还拥有许多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比如为了纪念南宋末年与国共存亡、负帝蹈海的忠臣陆秀夫而建的陆公祠;为了缅怀为民造福的北宋范仲淹及支持范仲淹修建海堤(今204国道)的张纶、胡令仪等人而建范公祠、三贤祠;新四军军部旧址泰山庙;《水浒传》作者施耐俺故居等【7】。

4.4海洋经济

2005年时,盐城海洋经济总产值已占全市总产值的近10%,成为振兴盐城经济的重要支柱。

除了优越的区位优势、风能能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拥有盐城芦苇资源,滩涂地带十分适合芦苇的种植,芦苇耐盐改碱,能净化水质、改善空气质量,种植成木低,对保持沿海生态平衡具有特别的作用,同时芦苇在食品、轻工业、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外盐城还具有海涂优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在46.8万hm2滩涂及其辐射沙洲中,潮上带18万hm2,潮间带16.13万hm2,辐射沙洲12.67万hm2。

其中,潮上带己开发14.33万hm2,尚有3.67万hm2未开发利用【8】。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各门类动植物资源量也十分丰富,为大力发展渔业和海水蔬菜等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奠定了基础。

而且海洋能源丰富,拥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己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预计总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

沿海和近海还有一块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面积居全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第二位,有着开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第5章结束语

从起源和产生看,盐城的历史悠久,而且海盐文化底蕴深厚;从发展历程和动力来看,盐城是新兴发展城市,而且未来发展趋势多样,潜力无穷,虽然盐城正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城市未来发展的现实选择。

盐城不仅需要加快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需要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湿地资源,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支持生态保护,带来“4E”效应。

 

参考文献

【1】刘振贵.盐城与盐(K928.9).《风景名胜》2002年05期

【2】估山.《两淮盐法志》.清嘉庆11年.1806

【3】陈潇.盐城海盐文化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G127.53).2009年

【4】盐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5】李太.盐城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471;F224).扬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2010年5月

【6】郭宗林,虞华,陈光亚,程鑫.盐城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F426.2).《中国统计》2010年11期

【7】张华兵,徐小芬.盐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小城镇建设》2007年第3期

【8】周纯民.盐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F127).《海洋开放与管理》2006年0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