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546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docx

初中错题整理物理初二下

1.如图8-3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用3N的力拉它的另一端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0B.3NC.6ND.无法判断

2.如图8-5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L甲L丁B.L甲=L丙,L乙=L丁

C.L甲L丁

 

3.实验中,小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经常不稳定,为此,小华做了如图8-8所示的改进,其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4.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下列情境不可能发生的是()

A.教师和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在教室内行走

B.轻轻一吹,书桌上的课本便可以飞出去

C.黑板上的粉笔字消失不见了

D.天花板上的吸顶灯会下落

 

4.消防队员抓着竹竿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这个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没有告诉消防队员的质量,无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6.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运动员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

如图8-12所示,运动员用b鞋蹬冰面后,只用a脚滑行,可以确定的是()

A.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

B.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左

C.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7.如图8-13所示,用3N的水平力F拉长木板A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而B静止不动,若逐渐增大F,则B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方向向。

 

8.如图9-4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对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9.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000N的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F1F2F3。

(选填“>”“<”或“=”)

 

10.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1.李华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

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

她作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

(图中的黑球代表李华同学)

A.

保持静止状态C.做匀速直线运动

B.

D.

   做匀速圆周运动

继续来回摆动

 

12.

在探究该实验时,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9-9所示的实验装置,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装置最好,其主要原因是(选填序号)

 

A.减小摩擦力和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3.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

在实验车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而下落。

图9-11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

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14.如图9-17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拉力F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B.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C.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

一对平衡力

D.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15.如图9-20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体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

衡力,大小均为G

C.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

别为G和2G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16.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9-21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开始下滑。

(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3)实验结论:

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推论:

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

(5)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和两种研究方法。

(6)在此实验所给器材基础上,添加一个小铁球,运用这些器材一定可探究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序号)

A.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

B.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

C.A、B都可探究

 

17.如图10-7甲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

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

小明用该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的实验。

 

(1)小明在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装入不同深度的水时,橡皮膜的凹向如图乙所示,该实验现象表明:

同种液体中,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也越。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小明应在左、右两部分分别装入的水和酒精,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橡皮膜的凹面一侧是(选填“水”或“酒精”)。

(3)利用该装置还可以测量液体密度,左右两边分别注入盐水和水,两边液面距薄橡皮膜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0cm和12cm,此时橡皮膜恰好变平,则盐水密度为kg/m3.

(4)请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18.用如图10-1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B.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将增大

C.右边液体密度ρ2=ρ1h1/h2

D.右边液体密度ρ2=ρ1h2/h1

 

19.如图10-12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

 

20.如图10-13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在容器中装入某种液体,液体的重力为G,密度为ρ,深度为h。

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A.G/S和G

B.ρgh和G

C.G/S和ρghS

D.ρgh和ρghS

 

21.如图10-1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A.P甲大于P乙B.P甲等于P乙

C.P甲小于P乙C.无法判断

 

22.如图10-20所示,重为1.5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cm。

(g取10N/kg)

 

23.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11-4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

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不会向上喷出。

(均填“会”或“不会”)

24.(多选)关于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B.在挂衣钩上挂衣服后,吸盘不脱落,是大气压的作用

C.飞机前进时,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从而产生升力,使飞机起飞

D.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25.如图11-12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一定是76cm水银柱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26.如图11-13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打开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可观察到a、b两管口均有水喷出,且

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原因是。

 

27.如图11-14所示,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压力要(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0)。

在山底,当锅两边受到的拉力均为4000N时,锅恰好被拉开,此时锅内空气的压强为Pa(大气压取105Pa)。

 

28.如图丙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空塑料瓶横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纸团放在瓶口处,正对着瓶口用力迅速吹气,此时小纸团将会

(选填“飞出瓶外”“原地不动”或“进入瓶中”),判断的理由是。

 

29.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

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

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验证】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

取一根长度为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

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

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11-16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在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个实例作为依据。

 

30.如图12-3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A.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

C.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

D.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

 

31.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12-4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是F甲和F乙,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F甲浮<F乙浮,F甲=F乙,P甲<P乙

B.F甲浮>F乙浮,F甲<F乙,P甲<P乙

C.F甲浮=F乙浮,F甲>F乙,P甲>P乙

D.F甲浮=F乙浮,F甲<F乙,P甲>P乙

 

3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2-6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33.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

关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B.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C.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34.

如图12-10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4cm,g取10N/kg,则()

 

A.木块受到的浮力是4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C.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35.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5NB.7NC.14ND.12N

 

36.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12-11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C.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B的支持力

 

37.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如图12-12甲所示),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容器中盛有不同的液体,密度计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判断()

A.

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烧杯中液体密度较大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38.如图12-14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如图甲)。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示数是23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

则下列判断中:

①物体的质量是2.8kg;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3;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N;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地面的压强减小了260Pa。

则()

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39.如图12-17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得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N

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

C.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D.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40.用手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手后,小球静止时,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分别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ρ酒精=0.8×103kg/m3)()

A.V1:

V2=1:

1F1:

F2=5:

4B.V1:

V2=4:

5F1:

F2=1:

1

C.V1:

V2=9:

10F1:

F2=9:

8D.V1:

V2=8:

9F1:

F2=10:

9

41.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的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

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A.下沉,1.1×103kg/m3

B.漂浮,0.85×103kg/m3

C.悬浮,1.0×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

 

42.

(多选)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上端放一小球(不连接),如图12-19所示,向容器中缓慢倒入水,使小球完全浸没且静止在水中,此时小球可能受到()

A.重力、浮力、弹力和压力

B.重力、浮力和拉力

C.重力、浮力和弹力

D.重力和浮力

 

43.

(多选)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12-20甲所示。

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

3

B.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C.图甲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2:

5

D.图甲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乙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44.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

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12-21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字母)。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选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选填“甲”“乙”或“丙”)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45.如图12-22所示,实心铝块(ρ铝=2.7g/cm)B、C的体积均为10cm3,当B浸没在水中时,木块A恰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运动。

若用铝块D替换C,则A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则D的质量为g。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铝块B始终在水中,水与B之间的粘滞阻力及滑轮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46.

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2-23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方向为。

(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N。

(3)比较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A、B、C、D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的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4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和他的同伴们进行了如图12-25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实验数据在图中已列出。

(1)图①③④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个因素的关系?

(2)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哪几次实验分析比较?

(4)根据有关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48.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12-26所示的实验。

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ρ0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_____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______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出了金属块B物体的密度,她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则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______,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______(以上两空均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乙.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h2,如图丙所示.

④则B物体的密度ρB=______(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小薇同学的操作还是有一些不足,请你说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

 

49.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如图12-28所示)具备先进的通讯设备、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水声对抗等系统和隐蔽性强、噪声低、安全可靠等优异性能,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求:

(海水的密度近似为1.0×103kg/m3,g取10N/kg)

(1)因训练任务需要潜艇在水上航行,此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大?

(2)潜艇下潜到200m深处时,潜艇上一个面积是400cm2的观察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为多大?

(3)潜艇在水下执行巡航任务,以最大航速匀速行驶5h的路程为多少?

若潜艇发动机以最大输出功率工作时,螺旋桨推进器效率为80%,潜艇以最大航行驶时受到水的平均阻力f为多大?

排水量

水上2250t,

水下3000吨

最大潜水深度

300m

最大航速

水上30km/h,

水下36km/h

最大输出功率(水下)

3000kW

 

50.如图12-29所示是一厕所自动冲水装置,圆柱体浮筒A与阀门C通过杆B连接,浮筒A的质量为1kg,高为0.22m,B杆长为0.2m,阀门C的上表面面积为25cm2,B和C的质量、厚度、体积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当A露出0.02m时,C恰好被A拉开,实现了自动冲水(g取10N/kg)。

求:

(1)刚拉开阀门C时,C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此时浮筒A受到的浮力;

(3)浮筒A的密度.

 

51.

小英同学得到一边长为10cm,密度为0.7g/cm3的正方体木块,她将木块用细线系于圆柱形容器的水中,如图12-30所示,求:

(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1)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

(2)细线的拉力大小。

(3)剪断细线,当木块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与细线未断时变化了多少?

 

52.如图12-31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500g的圆筒,筒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

弹簧测力计下悬挂底面积60cm2、高为10cm的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完全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可以忽略圆筒的厚度,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从筒中溢出),g取10N/kg。

问:

(1)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液体的浮力是多少?

(2)筒内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

当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53.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ZT2-5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A.下沉,变小B.下沉,变大

C.上浮,变小D.悬浮,不变

 

54.如图ZT2-8所示,玻璃水槽中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