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597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docx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8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第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A

1、有关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小板是由血液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

B.血小板的寿命可长达140天

C.血小板在一日内不同的时间测定,其数值基本相同

D.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l0~150g/L

E.血小板可通过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

2、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B.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

C.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的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程度明显

D.血红蛋白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并能确定贫血类型

E.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为ll0~150g/L

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

B.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

C.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D.嗜酸性粒细胞不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E.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并在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细胞均是有粒细胞

B.单核细胞为有粒细胞

C.淋巴细胞为有粒细胞

D.有粒细胞根据其颗粒的嗜好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

E.正常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5、关于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尿素氮主要经肾小管分泌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B.当肾实质受损害时,可使血液中血清尿素氮的水平降低

C.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D.血肌酐的浓度会受到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

E.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管分泌功能的损害程度

6、关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合成,总蛋白为球蛋白和白蛋白之和

B.白蛋白为急性时相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体内运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增高主要以β-球蛋白增高为主

D.A/G比值大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等病变

E.正常人A/G比值的正常范围在1:

1.5~1:

2.5之间

7、关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和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血液及肌肉中

B.正常情况下,男性与女性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的正常范围值应是一致的

C.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

D.当含有碱性磷酸酶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该酶的活性会降低

E.1~12岁的男性正常情况下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要高于成年男性

8、关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谷丙转氨酶(GPT)是同一概念

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

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只反映肝脏的功能

D.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的幅度不如ALT

E.AST/ALT的数值可以鉴别黄疸的性质

9、有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谷丙转氨酶(GPT)是两个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只存在于肝脏中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E.正常人的ALT应小于等于50U/L

10、关于粪胆原和粪隐血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粪便中可见红细胞,但检测结果通常为阴性

B.只有在消化道出现溃疡的情况下,才会粪隐血呈阳性

C.粪胆原大部分以原形的形式经直肠被排出体外

D.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粪胆原检查呈阳性反应

E.通过粪胆原检测,可以直接有效地鉴别黄疸的性质

11、米泔水样便常见于

A.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可见于各种肠道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

B.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过多黏液所致,可见于小肠炎症和大肠炎症等

C.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大量水分所致,可见于霍乱和副霍乱等

D.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

E.为脂肪和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消化不良

12、有关尿尿酸及尿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酸为体内嘧啶类代谢分解的产物

B.人体尿酸主要来自食物的分解代谢

C.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可引起尿淀粉酶增高

D.尿酸增高即代表有病理性病变

E.尿酸具有酸性,主要以钙、镁盐的形式从尿液排出

13、有关尿酮体和尿肌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丁酸、丙酮,是体内糖氧化的中间产物

B.酮体在肾脏产生,在血液中循环

C.如酮体产生的速度小于组织的利用速度,则血液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

D.尿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脱水缩合物

E.人体每日的肌酐排出量变化比较大

14、有关尿沉渣管型和尿沉渣结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沉渣在肾小管内聚集而成,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

B.常见的尿沉渣管型有透明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等

C.尿沉渣中的无机物沉渣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代谢的结果

D.正常人尿沉渣中的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最为常见

E.尿沉渣结晶检测结果临床意义不大

15、有关尿液隐血及尿液白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液中如混合有l%以上血液时,肉眼可以观察到血尿

B.尿液隐血即反映尿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测出

C.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白细胞

D.白细胞尿中多为炎症感染时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又称为脓细胞

E.尿沉渣白细胞是指晨尿中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16、关于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在正常尿液中不含有胆红素

B.尿胆红素的检测结果可以直接判断是否出现黄疸

C.尿胆原是游离胆红素从肝脏排泄进入直肠后,在小肠下部和结肠经细菌的还原作用后生成的物质

D.尿胆原生成后直接经肾脏排入尿液

E.尿胆原的检测结果可以直接判断是否出现黄疸

17、关于尿蛋白和尿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通透能力下降,会出现蛋白尿

B.出现蛋白尿时即表明机体出现病理性变化

C.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和尿葡萄糖含量都极微

D.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只取决于血糖水平的高低

E.一般的定性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正常人的尿蛋白和尿葡萄糖

18、对于尿比重叙述正确的是

A.尿比重是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B.尿比重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尿量的多少

C.新生儿的正常尿比重一般高于成人的正常尿比重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引起尿比重降低

E.心力衰竭的患者尿比重一般降低

19、对尿液酸碱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的尿液呈现弱碱性

B.尿液pH的改变只受疾病和用药的影响

C.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尿液酸碱度

D.晨尿的pH范围与随机尿的pH范围应是一致的

E.尿液的酸碱度反映了肾脏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的能力

20、对于尿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每日排出尿液1~2L,其中50%为水分

B.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C.正常人的新鲜尿液呈弱碱性

D.正常人的尿量变化幅度不大

E.正常人的尿液中应不含有固体物质

21、有关红细胞沉降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率

B.生理因素不会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C.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的情况,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D.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其沉降速率一般增快

E.一般来说,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其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而良性肿瘤红细胞沉降率多正常

二、B

1、A.溶血性黄疸

B.阻塞性黄疸

C.急性胰腺炎

D.细菌性痢疾

E.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1>、可引起粪胆原增加的是

A.

B.

C.

D.

E.

<2>、常引起粪便白细胞增多的是

A.

B.

C.

D.

E.

<3>、可引起粪便红细胞增多的是

A.

B.

C.

D.

E.

<4>、可引起粪隐血阳性的是

A.

B.

C.

D.

E.

2、A.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B.米泔水样便

C.黏液便

D.冻状便

E.细条便

<1>、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可引起

A.

B.

C.

D.

E.

<2>、各种肠道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可引起

A.

B.

C.

D.

E.

<3>、直肠癌可引起

A.

B.

C.

D.

E.

3、A.尿血红蛋白阳性

B.尿沉渣白细胞增多

C.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D.尿尿酸增高

E.尿淀粉酶增高

<1>、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引起

A.

B.

C.

D.

E.

<2>、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可引起

A.

B.

C.

D.

E.

<3>、食用高嘌呤饮食、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等可引起

A.

B.

C.

D.

E.

<4>、创伤如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可引起

A.

B.

C.

D.

E.

4、A.磷酸盐结晶

B.尿酸盐结晶

C.草酸盐结晶

D.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

E.脂肪醇结晶

<1>、pH碱性的感染尿液常见

A.

B.

C.

D.

E.

<2>、严重肝病患者的尿液常见

A.

B.

C.

D.

E.

<3>、痛风患者的尿液常见

A.

B.

C.

D.

E.

<4>、严重的慢性肾病和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常见

A.

B.

C.

D.

E.

5、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盂肾炎

<1>、常见有脂肪管型,容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的为

A.

B.

C.

D.

E.

<2>、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的为

A.

B.

C.

D.

E.

<3>、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的为

A.

B.

C.

D.

E.

<4>、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的为

A.

B.

C.

D.

E.

6、A.尿酸碱度增高

B.尿酸碱度降低

C.尿蛋白检测阳性

D.尿胆红素检测阳性

E.尿葡萄糖检测阳性

<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引起

A.

B.

C.

D.

E.

<2>、内分泌性疾病、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可引起

A.

B.

C.

D.

E.

<3>、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A.

B.

C.

D.

E.

<4>、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

A.

B.

C.

D.

E.

7、A.妊娠3个月以上

B.缺铁性贫血

C.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

D.泌尿系统感染

E.使用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定

<1>、可以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是

A.

B.

C.

D.

E.

<2>、可以引血小板减少的是

A.

B.

C.

D.

E.

<3>、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的是

A.

B.

C.

D.

E.

<4>、可引起尿血红蛋白阳性的是

A.

B.

C.

D.

E.

8、A.0~5mm/h

B.0~10mm/h

C.0~15mm/h

D.0~20mm/h

E.0~25mm/h

<1>、女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男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9、A.120~160g/L

B.120~150g/L

C.110~160g/L

D.110~150g/L

E.170~200g/L

<1>、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3>、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10、A.(3.5~5.0)×1012/L

B.(3.9~5.3)×1012/L

C.(4.0~5.5)×1012/L

D.(5.5~7.0)×1012/L

E.(6.0~7.0)×1012/L

<1>、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儿童的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3>、女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4>、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11、A.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B.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

C.胃溃疡

D.糖尿病

E.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可主要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为

A.

B.

C.

D.

E.

<2>、可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为

A.

B.

C.

D.

E.

<3>、可主要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为

A.

B.

C.

D.

E.

<4>、可引起血红蛋白减少的疾病为

A.

B.

C.

D.

E.

12、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的细胞为

A.

B.

C.

D.

E.

<2>、.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并且能活化T、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为

A.

B.

C.

D.

E.

<3>、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高,且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为

A.

B.

C.

D.

E.

<4>、无吞噬功能,但细胞颗粒中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细胞为

A.

B.

C.

D.

E.

13、A.(5.0~12.0)×109/L

B.(10.0~20.0)×109/L

C.(15.0~20.0)×109/L

D.(3.5~10.0)×109/L

E.(4.0~10.0)×l09/L

<1>、成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成人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3>、6个月~2岁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4>、新生儿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14、A.胃溃疡

B.慢性肾炎

C.中毒性肝炎

D.急性胰腺炎

E.急性心肌梗死

<1>、可引起血清尿素氮降低的是

A.

B.

C.

D.

E.

<2>、可引起血肌酐增高的是

A.

B.

C.

D.

E.

<3>、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的是

A.

B.

C.

D.

E.

15、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病毒性肝炎

C.肺结核

D.肾小球肾炎

E.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

<1>、可引起红细胞减少的是

A.

B.

C.

D.

E.

<2>、可引起血红蛋白减少的是

A.

B.

C.

D.

E.

<3>、可引起尿胆红素阳性的是

A.

B.

C.

D.

E.

<4>、可引起尿肌酐增加的是

A.

B.

C.

D.

E.

16、A.白细胞计数减少

B.红细胞计数减少

C.红细胞计数增多

D.白细胞计数增高,大于10.0×109/L

E.白细胞计数增高,大于20.0×109/L

<1>、中度感染可引起

A.

B.

C.

D.

E.

<2>、重度感染可引起

A.

B.

C.

D.

E.

<3>、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等可引起

A.

B.

C.

D.

E.

<4>、流行性感冒可引起

A.

B.

C.

D.

E.

17、A.血清总胆固醇

B.三酰甘油酯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为

A.

B.

C.

D.

E.

<2>、是人体储存能量的形式,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合成的为

A.

B.

C.

D.

E.

<3>、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可将胆固醇运输到肝外组织的为

A.

B.

C.

D.

E.

<4>、可运输内源性脂肪的是

A.

B.

C.

D.

E.

18、A.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出现在HBsAg转阴之后,证明人体对HBsAg有一定的免疫清除率的指标

B.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

C.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指标

D.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

E.为HBV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

<1>、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为

A.

B.

C.

D.

E.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为

A.

B.

C.

D.

E.

<3>、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为

A.

B.

C.

D.

E.

19、A.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等

C.摄入不足,消化不良时

D.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1>、可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的是

A.

B.

C.

D.

E.

<2>、可引起球蛋白浓度降低

A.

B.

C.

D.

E.

<3>、可引起A/G比值小于1

A.

B.

C.

D.

E.

20、A.HBcAb

B.HBeAb

C.HBsAb

D.HBeAg

E.HBsAg

<1>、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是

A.

B.

C.

D.

E.

<2>、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是

A.

B.

C.

D.

E.

<3>、代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是

A.

B.

C.

D.

E.

<4>、代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是

A.

B.

C.

D.

E.

三、X

1、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叙述正确的是

A.吸烟、肥胖、营养不良等情况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理性降低

B.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C.严重肝硬化和严重肝炎患者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正相关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一般无临床意义,常与遗传有关

2、关于血清总胆固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的合成具有昼夜节律性

B.胆固醇的水平易受饮食、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

C.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浓度可作为脂类代谢的指标

D.动脉硬化段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可升高

E.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可降低

3、关于血清淀粉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淀粉酶检测是反映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B.血清淀粉酶的检测可以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C.急性腮腺炎、胰腺囊肿、胰腺损伤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可升高

D.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是反映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的指标之一

E.肝癌、肝硬化等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可降低

4、关于血肌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肌酐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B.当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会急剧上升

C.血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血肌酐的数值就开始明显升高

D.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则表明预后越差

E.血肌酐和尿素氮两者如同时增高,则表明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5、关于血清尿素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测定血清尿素氮可了解肾小球的分泌功能

B.当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的检测值可无变化

C.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衰,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D.慢性肾炎患者如尿素氮检测高于正常值,则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

E.脱水、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等情况,可引起尿素氮增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BcAb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可以抑制HBV的增殖

B.HBcAb主要包括lgM和lgG两型,其中HBc-lgG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C.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检测出HBsAg、HBeAg和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

D.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检测出HBsAb、HBeAb和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E.“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

7、对HBeAg叙述正确的是

A.HBeAg是HBV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

B.HBeAg检测阳性可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

C.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D.HBeAg检测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E.HBeAg和HBsAg均为阳性的妊娠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8、关于HBsAg叙述正确的为

A.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只能维持数周

B.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可HBsAg检测阳性

C.HBsAg检测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称之为HBsAg携带者

D.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呈阳性

E.HBsAg检测阳性表明患者对HBV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9、关于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疟疾、亚急性心内膜炎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C.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会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D.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可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

E.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10、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B.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急慢性黄疸性肝炎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增高

C.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等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会升高

D.出现骨损伤、变形性骨炎症等骨骼疾病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会增高

E.应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可使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11、关于γ-GT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肝癌时γ-GT的活性显着升高

B.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γ-GT上升最高,可达到正常水平的5~30倍

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

D.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γ-GT可升高

E.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可使γ-GT升高

12、关于ALT和AST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AL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正常情况下成人的ALT值应小于40U/L

B.抗生素中的多数药物如利福平、苯唑西林、头孢呋辛等都可以偶尔引起ALT和AST的升高

C.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等都可引起ALT和AST的升高

D.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6~8小时AST开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