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643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docx

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期末专题复习四文言词语和文言文对比阅读

期末专题复习(四)[见学生用书P52]

[文言词语与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文言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__急__

(2)元方入门不顾__回头看__

(3)吾日三省吾身__自我检查、反省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达到__

(5)缀行甚远__连接、紧跟__

(6)国人道之__讲述__

(7)因往晓之__告知,开导__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尊君在不__不,同“否”__

(2)不亦说乎__说,同“悦”,愉快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__

(4)其人舍然大喜__舍,同“释”,解除、消除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与儿女将论文义

古义:

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  

今义:

指儿子和女儿

(2)相委而去

古义:

__离开__  今义:

跟“来”相对

(3)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冷水__  今义:

包括冷水和热水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__懈怠__  今义:

与“快”相对

(5)弛担持刀

古义:

__解除,卸下__  今义:

放松、松懈

4.下列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友人惭__感到惭愧__

(2)学而时习之__按时__

(3)传不习乎__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__

(4)温故而知新__学过的知识__

(5)恐前后受其敌__攻击__

(6)狼不敢前__上前__

(7)其一犬坐于前__像狗一样__

5.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2)意

(3)而

(4)以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聚集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趁、乘__

(3)天雨墙坏__下雨__

(4)不筑__修补__

【解析】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拟”,今义:

打算;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标两处)

其家/甚智/其子

【解析】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案】跟把盐撒在天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暮而果大亡其财。

【答案】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解析】注意题中的“差可拟”“果”“亡”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撒盐空中”省略句的翻译。

9.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__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__。

【乙】文则是__宋有富人,天雨墙坏__。

(用原文的句子填空)

【参考译文】

【乙】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那个老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箄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

“仿佛志⑦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诣:

拜访。

②论议:

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

烧火。

④箅(bì):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

蒸饭。

⑥糜:

粥。

⑦志:

记、记住。

⑧更相易夺:

互相改正错误。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约定__

(2)太丘舍去__舍弃__

(3)俱委而窃听__偷偷地__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解析】本句中的“乃”为连词,意为于是、就,其前应断开。

根据前文提到的“炊忘著箄”,我们可知这是一句意思独立的话,其前后也应断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答案】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蒸饭呢!

【解析】本题要注意“日中”“对”“但”“何必“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句的翻译,“何必”古今异义词语,注意翻译的准确性。

13.“读文品人”,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题。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答案】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2)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答案】元方自身具有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

一是父亲陈太丘的言传身教(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

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二是元方自己聪明好学。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

客人和太丘在谈论玄理,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

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二人)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修正,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

“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蒸饭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

忽然,突然。

②蚤:

同“早”。

③昧爽:

拂晓,黎明。

④逡(qūn)巡:

有顾虑而徘徊不前。

⑤罹(lí):

遭遇祸患。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洞其中__挖洞__

(2)有屠人货肉归__卖__

(3)少却__后退__

(4)及走,又从之__跟随__

【解析】本句中“狼”为主语,“瞰”为谓语动词,“肉”为宾语,据此再结合翻译即可断句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答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答案】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解析】此题要注意“变诈”“止”“耳”“悬”等字词的翻译。

17.【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

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

贪婪。

不同点:

【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解析】【甲】文写屠户不断地把骨头扔给狼,但狼仍然跟着,写出狼的贪婪,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另一只狼想从背后攻击屠户,写出狼的狡猾。

【乙】文狼本来想吃肉,结果把自己给吊死了,写出狼的贪婪和愚蠢。

【参考译文】

【乙】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屠夫走了几里路。

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屠户心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狼才停下来。

屠户随即回家。

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匹死狼。

抬头来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诫子书

羊 祜

吾少受先君之教。

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

今之职位,谬恩之回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敬⑤。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有删改)

【注释】①典文:

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

②清异之名:

特别的才能。

③谬恩之回:

误把恩惠赐给我。

④汝等:

你们。

⑤笃:

忠诚、厚道。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__修养__

(2)非吾力所能致也__到,达到__

(3)愿汝等言则忠信__诚信__

(4)闻人之过__听到__

19.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

A.夫君子之行

B.能言之年

C.闻人之过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D项“之”是“语气助词”,故选D。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可随便口头答应给人财物,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不要听信议论是非长短的言语。

根据意思给句子断句即可。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答案】恭敬是道德中最重要的,谨慎做人是行为的根基。

22.【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

你从中得到学习做人的哪些启发?

【答案】学习上:

①明确志向;②珍惜时间;③刻苦努力。

做人上:

①要诚信忠厚;②不以讹传讹;③不妄议他人。

【解析】围绕“珍惜时间、树立志向、诚信做人”等角度来谈启示即可。

【参考译文】

【乙】我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

到能开口说话时,就将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典章制度。

九岁时,就要我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但是那时还没有受到乡邻们的赞誉,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职位,那只是皇上误把恩惠赐给我罢了,并不是凭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

恭敬是道德中最重要的,谨慎做人是行为的根基。

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厚道。

不可随便口头答应给人财物,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不要听信议论是非长短的言语。

听到别人的过失,可以听,但不可宣扬,(事情)考虑好了再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