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劳社发18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331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川劳社发18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劳社发18号.docx

《川劳社发18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劳社发18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川劳社发18号.docx

川劳社发18号

川劳社发[2006]18号

川劳社发〔2006〕18 号 

(2009-05-15 10:

59:

40)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川劳社发〔2006〕18 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部门:

  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劳社发[2006]17 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在贯彻《实施办法》时一并按照执行。

  二○○六年八月十日

             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

  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劳社发[2006]17 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关于《实施办法》的实施范围

  

(一)从2006 年1 月1 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按《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职工(含农民工,下同)与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下同)签订劳动合同之月起,应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如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应从企业支付工资之月起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从规定的转制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其中事业单位原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按规定整体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金额,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其中职工原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按规定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金额,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四)法定退休年龄以内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简称个体参保人员,下同),应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五)一直未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已解体、撤消或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不再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有参保愿望的职工,可按城镇个体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从当地实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之月起,按其统筹办法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下同)。

  二、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六)企业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和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20%。

  企业必须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七)职工个人按本人上月工资(或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下同)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8%,由所在企业在发放工资中

  3、企业内部退养职工,按其内退前12 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其内退期间工资性收入有增长的,相应调整缴费工资。

  4、在医疗期内的病休职工、因企业停工连续放假半年以上的职工,按实际领取的月工资性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5、退出工作岗位自谋职业仍与企业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按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

  6、对按承包协议等情况不能准确核定工资收入的职工,按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

  7、公派出国、出境工作,外派、外借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按其实际领取的月工资性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8、企业派出的脱产学习人员,保留劳动关系由企业支付工资的,按实际领取的月工资性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与企业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企业不支付工资的脱产学习人员,按脱产学习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

  上述人员(第5、6 项的人员除外)经核定的缴费工资,最高不得超过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最低不得低于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十)个体参保人员按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缴费办法按所在市(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规定执行。

  对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个体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实行5 年过渡到位办法,即从2006 年至2010 年,缴费基数可在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至100%范围内确定,具体办法按所在市(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规定执行。

  (十一)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或缴费基数计算到元。

  (十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不论因何种原因变动工作岗位,包括通过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租赁等方式改制以后的企业和职工,以及跨统筹地区流动的人员,都应按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三)企业在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由清算组组织生产自救或留守继续发放职工工资期间,应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四)企业和职工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至本年底仍未补缴(个体参保人员当年补缴截止时间按参保所在地的规定执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结算缴费情况时,应按规定记载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

利息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

  (十五)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向其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 的滞纳金。

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十六)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每年度结束后30 日内公告或通知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除补缴欠费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 的滞纳金。

  (十七)企业原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在办理职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或退休(含退职,下同)、停止或终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手续时,企业应按记载该职工欠费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

属于第(十五)项规定情形的,应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十八)男年未满60 岁、女年未满50 岁,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因病、非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缴费年限未满15 年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可由个人按个体参保人员缴费规定,以历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不超过初次参保时前5 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下同),补缴后缴费年限仍未满15 年的,可继续延长缴费至缴费年限满15 年时,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男年未满60 岁、女年未满50 岁,自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参保人员,可按个体参保人员缴费规定,以历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不超过参保时前5 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按规定继续缴费。

在到达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缴费年限未满15 年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可继续延长缴费至缴费年限满15 年时,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十九)兼并、破产等企业原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以下规定补缴或处置:

  1、企业实行兼并的,对于实施兼并后不再保留法人资格的被兼并企业,其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兼并方负责补缴。

  2、企业分立的,由分立各方按协议分别负责补缴。

  3、企业被拍卖、出售或实行租赁的,其欠费不得免除,并应在拍卖、出售、租赁协议或合同中明确补缴欠费的办法。

  4、经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其破产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应按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清偿欠费确有困难的企业,其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包括长期挂帐的欠费,除2005年底以前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外,经市(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按规定报省劳动保障部门、省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核销。

  (二十)企业破产财产收入,按法定的顺序清偿债务时,应按《企业破产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优先支付所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

属于第(十五)项规定情形的,应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三、关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和管理

  (二十一)个人账户用于记录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收益、利息。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并定期向社会公告,告之参保人员按要求核对个人账户记载情况。

  (二十二)从2006 年1 月1 日起,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由职工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体参保人员按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2005 年12 月31 日及以前的个人账户记账额不调整。

  (二十三)未做实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年的6 月以前,按上年12 月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并登记一次利息。

年度累计储存额计算的办法为:

  年度计算法:

  至本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1+本年记账利率)+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 (1+本年记账利率 1.083 1/2)

  月积数法:

至本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1+本年记账利率)+本年记账额本金+本年记账额利息,

  其中:

本年记账额利息=本年记账月积数 本年记账利率 1/12

  本年记账月积数=Σ〔n 月份记账额 (12-n+1)〕(n为本年各记账月份,且1≤n≤12)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退休(或领取基本养老金,下同)或死亡,终止缴费前的当年未做实个人账户本金,按本年记账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利息。

  (二十四)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死亡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的计算,除按第(二十三)项规定办理外,对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死亡时不足一年的利息计算办法为:

  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当年不足一年的利息=死亡时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本年记账利率 死亡时当年缴费月数 12。

  计算利息时,如本年记账利率尚未公布,按上一年记账利率计算。

  (二十五)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收益率每年计算一次收益。

具体办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六)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在按有关规定按月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增加养老金的一定比例金额后的余额部分继续计息。

  利息计算办法为:

  年度计算法: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 本年记账利率+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 本年记账利率 1.083 1/2。

  个人账户年终余额=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年利息。

  月积数法: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 本年记账利率-本年度支付月积数 本年记账利率 1/12

  本年度支付月积数=Σ〔n 月份支付额 (12-n+1)〕(n 为本年度各记账月份,且1≤n≤12)

  (二十七)职工、个体参保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企业或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或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应书面通知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并办理相应手续,其个人账户予以封存保留。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中断缴费前后的个人账户的储存额累计计算,不间断计息。

  (二十八)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以及服刑、劳教期间,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算缴费年限,但个人账户予以保留,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计息;

  被通缉或在押后案件撤销或无罪释放的,可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企业和职工应继续缴费,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个体参保人员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个人应继续缴费,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二十九)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在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含历年缴费工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个人账户储存额、参保身份等,下同)和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含本金和利息,下同)随同转移,2006 年1 月1 日以后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和2005 年12 月31 日以前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不转移。

  (三十)职工、个体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时,调出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向调入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全部储存额资金。

  1、转移资金额为1998 年之前按规定计算的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加上从1998 年1 月1 日起按个人缴费工资11%计算的缴费额累计本息,以及从2006 年1 月1 日起按个人缴费工资8%建立的个人账户累计本息。

  2、职工调转当年未做实的记账额,调出地区只转本金不转当年利息;职工调转后,由调入地区对职工调转当年未做实的记账额一并计息。

  (三十一)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从1996 年1 月1 日起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的规定(2005 年12 月31 日前个人账户比例为11%,2006 年1月1 日后个人账户比例为8%),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已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在转移的个人账户基础上进行补建。

  补建的个人账户资金,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负担,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建立和记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三十二)企业中的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其养老保险按以下规定办理:

  1、在省内企业重新就业或跨省统筹范围就业的,转移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

  2、回农村且自愿保留养老保险关系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保留其个人账户并按规定计息,以后重新就业时接续或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3、回农村不愿保留养老保险关系,户籍所在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所在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户籍所在地未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如本人申请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资金。

  (三十三)职工在职期间或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其个人账户的继承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继承金额的计算办法为:

  1、职工在职期间死亡的继承金额=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

  2、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继承金额=死亡时个人账户全部余额 (退休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的累计储存额 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

  (三十四)个体参保人员在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死亡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含个人账户的本息,下同),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死亡,原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还应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三十五)职工在职期间出国、出境定居的,按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一次性退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前出国、出境定居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还应一次性退给本人。

  (三十六)职工或退休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或个人缴费部分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法院判决没收全部财产的除外,下同)。

  个体参保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原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余额,还应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四、关于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三十七)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应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

  1、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个体参保人员达到规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下同〕满十五年。

  (三十八)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按国家和省的现行规定执行,即男职工年满60 周岁;在管理、技术岗位的女职工年满55 周岁,在生产、经营、服务岗位的女职工年满50 周岁;女职工在上述两类岗位变动,在新岗位上工作满2 年以上的,按新岗位的退休年龄执行。

企业内部退养的原为管理、技术岗位的女职工,其退休年龄仍按年满55 周岁执行。

  (三十九)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含其改制后的企业,下同)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并符合从事特殊工种规定年限条件的,原始档案记载清楚,按国家规定的从事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执行,经市(州)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领取基本养老金。

  对已按特殊工种办理退休手续领取了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不得在其达到正常退休年龄时重新办理退休手续、重新计算基本养老金。

  (四十)按照省政府《关于统一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川府发[1998]41 号)规定:

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参照企业职工的正常退休年龄规定执行,即男年满60 周岁,女年满50 周岁。

  (四十一)企业中按有关规定批准延长退休年龄的职工,经报省或市(州)级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后,可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延长退休年龄期间,其缴费年限和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按规定进行计算。

到达批准的延长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

  (四十二)与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继续参保缴费的人员,其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按以下规定执行:

  1、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前为企业管理、技术岗位(原干部岗位)的女职工,达到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年限应满2 年以上。

  2、与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原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并符合从事特殊工种规定年限条件的,原始档案记载清楚,经本人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书面申请,可按国家规定的从事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执行。

  (四十三)职工的缴费年限,是指企业和职工个人在职工退休前共同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

个体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是指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

1992 年4 月(我省个别市为1992 年7 月,下同)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下同)视同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在记载个人账户时按月计算;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按年计算,不足一年的部分,换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十四)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得计算为缴费年限。

以后按规定补缴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方可计算缴费年限。

  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未参加且企业和职工个人未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职工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必须满10 年(1995 年12 月31 日及以前参加工作)或满15年(1996 年1 月1 日及以后参加工作)。

  (四十五)符合申报核销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国有破产企业,如未清偿2005 年12 月31 日及以前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的欠费,应按规定扣减职工个人缴费年限;按规定补足个人账户资金后,缴费年限予以计算。

从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的次月起,原破产企业职工以个体劳动者身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并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则计算缴费年限并与企业破产前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四十六)下列人员的缴费年限按以下办法确定:

  1、国有企业(含其改制后的企业)职工,从1992 年4 月职工个人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起,按企业和职工个人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年限确定缴费年限。

1992 年4 月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前,国有企业原固定职工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原劳动合同制工人,按企业和职工个人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其在企业工作前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

  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职工,企业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前的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2、经原劳动部门批准办理了招工手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含其改制后的企业)职工,从当地政府实施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之月起,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在此以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3、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其在企业工作前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

原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缴费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可累计计算。

  4、个体参保人员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缴费年限。

原系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缴费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可累计计算;原有军龄或有知青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

  5、转业、退役军人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正式职工到企业工作,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军龄或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到企业工作后的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6、转业、退役军人自谋职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正式职工分流安置自谋职业,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军龄或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7、符合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01]8 号)规定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原军龄不视同缴费年限。

  8、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服刑或劳教之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刑释解教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原实际缴费年限前的原连续工龄按国家有关规定,不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职工被开除、除名的,被开除、除名前的原连续工龄按国家有关规定,不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其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作为实际缴费年限。

  (四十七)参保人员因工作流动在不同地区参保的,不论户籍在何地,其在最后参保地的个人实际缴费年限,与在其他地区工作的实际缴费年限及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应合并计算,作为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四十八)企业和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或缴费工资基数低限未按规定执行的,相应扣减职工、个体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

扣减的计算办法为:

     扣减的缴费月数=12 (应足额缴费金额-实际缴费金额) 应足额缴费金额

  上述扣减的缴费月数,计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应足额缴费金额”和“实际缴费金额”均包含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的金额之和。

  五、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四十九)基本养老金是指职工离休、退休时或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当年按规定计发的统筹项目内的月基本养老金。

以后年度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应在此基础上,加上规定调整的增加数额。

基本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和增发养老金由社会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