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367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2.docx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2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B.恰好完全反应时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Cl

C.该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开始反应一段时间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显无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③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

④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万唯】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成果检测卷

(一)《逆袭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7,NaOH先与HCl反应,pH逐渐增大,当HCl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再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MgCl2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pH增大,接近氢氧化钠溶液的pH,①正确;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从零开始,②错误;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每65份质量的Zn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Zn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③正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故选C。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向相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

 

A.AB.BC.CD.D

【来源】2013-2014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不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不能从0点开始;B选项是不对应,pH的起点应从大于7开始降低;C选项不对应的,金属的质量逐渐增加;D选项是对应的关系.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变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婚活动性顺序

4.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

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18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量不能一直增加,选项A错误;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选项B错误;

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固体的质量增加,选项C错误;

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钙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D。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来源】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初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是中性溶液,pH=7,加水稀释后,pH值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B、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不会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C、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应该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NaOH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来源】2019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和B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故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沉淀质量随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钡完全反应后,硫酸钡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pH>7,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加,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不符合题意;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一开始无沉淀生成,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随碳酸钠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待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单元测试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8.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

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而放入盐酸后先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开始后在反应的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直至反应结束气体质量不会变化,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该图像应该是一条下降的曲线,图像错误,符合题意;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图像更陡一些),由于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所以同质量的镁要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多,故最终镁的曲线应该在铁的上面,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硫酸稀释时酸性会不断减弱,故其pH会不断增大,但不管怎样稀释溶液也不会呈中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的接近7,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来源】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每54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错误。

故选B。

 

10.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Cl-H+OH-

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加入相同较少体积的氢氧化钠后,a中pH最小,说明酸的浓度较大,无法被氢氧化钠较快中和,所以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大,选项A错误;

B、开始反应时,溶液pH小于7为酸性,酚酞不变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超过25mL以后,才开始显碱性,酚酞使溶液变红色,所以是由无色变为红色,选项B错误;

C、当加入20mL溶液时,三者的pH都小于7,说明酸过量,不会存在碱,所以没有氢氧根离子的存在,选项C错误;

D、当pH=7时,三者相交于一点,此时加入溶液体积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D。

11.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百合外国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

NaCl、HCl,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D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固体

 

A.AB.BC.CD.D

【来源】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1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升高到大于7,故选项图示正确。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由于金属的质量相等,反应后化合价均为+2,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镁大,因此产生的氢气没有镁多,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时,镁比铁需要的时间更短,故选项图示错误。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当反应结束后,溶液的温度又下降了,故选项图示正确。

D、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固体,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Ca(OH)2溶质溶解度下降,随着温度的下降,溶解度又有所增加,但是不能增加到原饱和时溶质质量,因为溶剂减少了,故选项图示正确。

故选:

B。

13.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来源】2019年广东省粤西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在没有加锌粉前溶液质量不能是零。

【详解】

A、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产生,故A正确;

B、向硫酸中不断加水pH值不能到7,故B不正确;

C、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在没有加锌粉前溶液质量不能是零,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向硫酸中不断加水pH值不能到7。

14.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与图相符的是

A.稀硫酸中不断滴入NaOH溶液

B.NaCl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C.Na2CO3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D.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姚连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显酸性,pH<7,图中一开始,pH>7,与图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显中性,pH=7,图中一开始,pH>7,与图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显碱性,一开始pH>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7以下,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加入蒸馏水,氢氧化钠被稀释,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下图不能正确反映选项所描述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HCl

B.稀释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C.向一定量的CuO通入H2并持续高温

D.向一定量NaOH和

Ba(NO3)2的混合溶液中

滴加稀H2SO4

 

A.AB.BC.CD.D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二同步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等质量铁和锌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稀盐酸,开始时,金属有剩余,酸不足,产生氢气相等,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因为酸过量时,等质量的+2价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故正确;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释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pH保持7不变,正确;

C、向一定量的CuO中通入H2并持续高温,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到不变,正确;

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错误。

故选:

D。

16.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

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

C.丙图可表示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

【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不能变成酸性,即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C、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则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错误;

故选:

B。

17.下列实验操作与图象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操作

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

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图象

 

A.AB.BC.CD.D

【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宏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逐渐变小,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无限的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故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故B不正确;

C、向等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镁、铝过量,按稀硫酸的质量算,稀硫酸质量相等,则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催化剂反应较快,无催化剂反应较慢,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质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B.

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来源】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一开始就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

B、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稀盐酸反应,金属的化合价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成反比,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和65,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酸性减弱,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大于7,故错误;

D、镁和氧化镁都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镁,等质量的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故正确。

故选:

D。

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变化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向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

C.向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来源】2019年6月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沙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向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向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2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B.

20°C,把少量CaO放入饱和石灰水中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来源】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

B,20℃,把少量CaO放入饱和石灰水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了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恢复原温度后,氢氧化钙的质量又变大,由于消耗了少量的水,应小于开始时溶质的质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B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就生成了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不再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开始时溶液的pH应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