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728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题组一、内环境组成及成分

1.(2013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解析:

血浆和淋巴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答案:

D

2.(2013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

解析:

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

答案:

B

3.(2012年高考上海卷)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据图可知:

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

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

答案:

D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C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答案:

D

题组二、内环境的稳态及生理意义

5.(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

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

答案:

D

6.(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答案:

A

7.(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稳态失调的相关知识。

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不能进入淋巴管,造成组织液增多,引起下肢水肿;人体血液中Ca2+过少时会出现抽搐,而血钙过高时则会引起肌无力;首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发生过敏反应;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D不正确。

答案:

D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解析: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B项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D项错误。

答案:

D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营养不良可导致组织水肿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解析:

营养不良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B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答案:

D

3.(2015年南昌模拟)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解析:

正常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含量增高时,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细胞内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使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高于正常人,以此可作为诊断肝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

答案:

B

4.(2015年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的牛奶和口服药物都进入消化道、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答案:

A

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⑤高原反应 ⑥缺铁性贫血症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要全面分析各种病症或现象的原因才能正确解答。

①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液中Ca2+含量过少引起的,Ca2+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③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不能将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导致血浆中有毒物质积累而引起的。

④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者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引起的。

⑤高原反应是由于内环境中缺氧造成的。

⑥缺铁会让人误认为是内环境中缺铁,其实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答案:

A

6.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回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解析: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故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

答案:

D

7.如图为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若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

D.④与⑤相比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解析:

图中①~⑤分别指的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淋巴、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A项正确。

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项正确。

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被缓冲物质中和,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项错误。

与血浆相比,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D项正确。

答案:

C

8.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

B.①与②、③、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①中

解析: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C错误;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A正确;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②中,D错误。

答案:

A

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

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组织液可以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可以回流到血浆,因此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增多,因此③处的渗透压也会下降。

答案:

A

10.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血浆pH稳定与血浆中的HCO、HPO等离子有关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解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Na+、K+进出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借助载体并消耗能量。

答案:

A

1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稳定不变

解析:

①是血浆,其内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②是组织液,其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细胞内产生乳酸后,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内环境pH变化不大,C错误;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答案:

A

12.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B.①③

C.③④D.②

解析:

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的,说明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

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调节能力其次。

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1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 ]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 ]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__;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_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____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淋巴循环[ ]受阻。

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__而出现________现象。

(3)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________。

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

解析:

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

答案:

(1)毛细血管 细胞膜 毛细淋巴管

(2)a 毛细血管 B 组织液 升高 B 组织液 升高 A 血浆 降低 组织液渗透 D 增加 组织水肿 (3)①和③、③和② ③、④ ③

14.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解析: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

(2)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生物膜进入毛细血管,然后再进入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 (5)5

1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感受器位于________上。

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

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________中枢兴奋。

解析:

考查了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有关知识。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而这种动态平衡,是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收缩而产生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

在上述过程中,交感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及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在体液中的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关,当细胞内的Na+增多时,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会引起细胞水肿。

若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多,减少尿量;同时会引起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使之主动饮水,降低血浆渗透压。

答案:

(1)体液(激素) 神经及免疫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下丘脑 皮肤和黏膜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