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040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B卷.docx

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训练AB卷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B卷

第八单元(B)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消化液和组织液

B.肝脏中毛细血管动脉端O2/CO2的值高于静脉端

C.肾小球发炎会增大血浆渗透压,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D.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答案】B

【解析】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属于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A错误;肝脏中毛细血管动脉端氧含量丰富,静脉端的CO2含量丰富,故毛细血管动脉端O2/CO2的值高于静脉端,B正确;肾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引发组织水肿,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pH仍会保持相对平衡,D错误。

2.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

B.内环境的稳态给细胞提供了一个物理、化学因素都比较稳定的环境

C.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动物体的内环境

D.失去了内环境的稳态,代谢活动就不能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答案】B

【解析】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如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其稳态给细胞提供了一个物理、化学因素都比较稳定的环境,B正确;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错误;失去了内环境的稳态,代谢活动可能会进行,但不能正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D错误。

3.以下有关神经元及兴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B.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其兴奋

【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A错误;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如钾离子外流,C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射是先天性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答案】D

【解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反射,因此这一反射不是先天性的,A错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反射,因此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而不是在脊髓,B错误、D正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5.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支配消化道的植物性神经不受大脑控制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答案】A

【解析】支配消化道的植物性神经也受大脑的控制,A错误;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包括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等,故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正确;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的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往往是拮抗性的,即一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另一种神经则引起抑制相互抗衡,CD正确。

6.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驰。

下列有关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

B.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

C.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答案】A

【解析】根据“NO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而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打开的通道不是Na+通道,A错误;由于“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故无需刻意使其失活,所以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B正确;NO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在突触处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根据“NO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可知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7.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GRP)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

B.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C.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说明GRP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为下次传递作准备,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有抓痒行为,B正确;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C错误;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或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都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没有形成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正确。

8.研究不同浓度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生理活性。

特定适宜刺激下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两侧钾离子的浓度差

B.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

C.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各不相同

D.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与钾离子无关,A错误;由图可知,草甘膦浓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下降。

而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因此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峰值,B正确;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应该相同,C错误;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应该相同,D错误。

9.如图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据图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

B.图中③、④过程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图示表明,NMDA除了能与谷氨酸结合,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

D.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的谷氨酸能长时间地起作用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故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A正确;图中③过程是谷氨酸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过程④是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据图分析,NMDA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作用是识别谷氨酸,NMDA与谷氨酸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据图不能说明NMDA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C错误;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不能长时间地起作用,D错误。

10.神经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有一个个条件反射的建立

B.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无法完成排尿

C.人脑对外界的感知和控制机体的反射是相同的区域

D.人体的生命活动最终都要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是在后天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有一个个条件反射的建立,A正确;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中的骶髓,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的排尿反射弧没有被破坏,可以完成排尿,B错误;人脑对外界的感知是感觉中枢,而控制机体的反射是运动中枢,不是相同区域,C错误;人体的大多数的生命活动由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就可以控制,不是都要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D错误。

11.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

D.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答案】C

【解析】早晨温度较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体温不会迅速上升,A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C正确;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D错误。

12.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异常,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该病是由高血糖引发的心肌线粒体功能损伤,主要是心肌细胞对脂肪的摄取、代谢增强,导致线粒体耗氧增加和呼吸功能损害,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患者的高血糖会导致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一定高于正常人

B.患者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耗氧增加但糖类氧化分解减少

C.患者的心肌细胞对血糖的摄取能力减弱

D.患者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利于控制血糖浓度

【答案】A

【解析】患者血糖浓度高,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但有些患者的高血糖是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脂肪中氢含量远大于糖类,分解相同量的脂肪消耗的氧气要多于分解相同量的糖类,因此线粒体的耗氧量增加,B正确;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对脂肪的摄取、代谢增强,这样患者的心肌细胞对血糖的摄取能力减弱,C正确;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因此患者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以控制血糖浓度,D正确。

13.给健康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实验鼠的血糖浓度

B.血糖消耗速率与注射胰岛素浓度成正相关

C.曲线b表示血浆胰岛素浓度

D.P点时血糖的消耗与补充速率相等

【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a表示实验鼠的血糖补充速率,A错误;由图可知,血糖消耗速率与注射胰岛素浓度成正相关,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曲线为血糖消耗速率,C错误;据图分析,P点时两条曲线相交,其中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3.8mg/kgmin,因此血糖的消耗与补充速率并不相等,D错误。

14.下图为在寒冷条件下某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

B.血液中激素①过多时,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②③分泌减少

C.激素③可定向运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

D.胰岛A细胞表面也存在激素③的受体

【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错误;由分析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③)过多时,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和促甲状腺激素(②)分泌减少,B错误;甲状腺激素(③)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C错误,D正确。

1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

B.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激素作用于靶细胞,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或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刺激Y对胰岛A细胞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所以刺激Y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多,A错误。

调图中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为血糖调节中枢,血糖调节的过程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C正确。

③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之间通过化学信息神经递质传递信号,D正确。

16.有些鱼类的身体颜色可发生改变,其体色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都分布有光感受器

B.鱼类体色的变化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肾上腺细胞与黑色素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联系

D.肾上腺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传送到体表黑色素细胞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故鱼类的眼和松果体属于感受器,A正确;“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到达体表黑色素细胞,能使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颜色变浅”是体液调节,B正确;肾上腺细胞分泌的肾上腺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到达体表黑色素细胞,是体液调节,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分子,C错误;由以上B、C选项分析可知,肾上腺素传送到体表黑色素细胞是通过体液运输的,D正确。

17.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

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关系为协同

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

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

D.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图中示意的激素B和激素C的受体

【答案】C

【解析】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两者关系为协同作用,A正确;在寒冷的刺激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就不至于过高,B正确;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间的联系,垂体释放的激素B(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尿量增加,C错误;在肾小管的管壁细胞中存在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激素B(抗利尿激素)的受体,D正确。

18.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持续高烧40度时,产热大于散热

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D.人体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

【答案】D

【解析】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A错误;持续高烧40度时,产热等于散热,若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会升高,B错误;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收缩,C错误;人体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D正确。

19.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

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

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作用与肾小管和集合管

B.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C.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将升高

D.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物质d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但只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A正确;c为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B正确;a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后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故c的含量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由题图可知,物质b的靶器官是甲状腺,故b是促甲状腺激素。

因此,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结构甲为腺垂体,结构乙为神经垂体,D正确。

2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B.效应T细胞可攻击靶细胞,使病原体裂解死亡

C.浆细胞具有记忆能力,使得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

D.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因而具有消炎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能够识别病原体,这种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效应T细胞可攻击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病原体暴露出来,B错误;记忆细胞具有记忆能力,使得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C错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溶菌酶能够溶解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壁,D正确。

21.T细胞主要包括抑制性T细胞(Ts)、辅助性T细胞(Th)和胞毒性T细胞(Tc)。

Tc能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Th能通过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并提高Tc的杀伤力,Ts能抑制Th的活性。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s、Th和Tc均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B.Th和T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C.增强Ts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

D.Ts功能异常可造成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Ts、Th和Tc都属于T细胞,均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Tc能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Th能通过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并提高Tc的杀伤力,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B错误;Ts能抑制Th的活性,因此增强Ts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C正确;Ts功能异常,过度抑制Th的活性,造成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D正确。

22.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的温暖海水中生活着一种名为创伤弧菌的细菌,它们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这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创伤弧菌与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C.创伤弧菌细胞内的DNA呈环状,而人体核DNA呈链状且与蛋白质缠绕在一起

D.创伤弧菌能通过表面伤口进入人体内繁殖,可见皮肤在细胞兔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长期的自然选择能够使生物适应某种对应的环境,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创伤弧菌从人体中获得营养物质,且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属于寄生关系,B正确;创伤弧菌细胞为原核生物,其DNA为环状结构,且没有染色体结构,人体细胞为真核生物细胞,DNA呈链状且与蛋白质缠绕在一起形成染色体,C正确;皮肤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不是特异性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D错误。

23.如图为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物质均需通过高尔基体进行分拣转运

B.由同一种基因控制合成这两种物质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能同时合成和分泌这两种物质

【答案】D

【解析】成熟B细胞细胞膜上与抗原结合的受体以及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均需通过高尔基体进行分拣转运,A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抗体分子也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所以这两种物质由同一种基因控制合成,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B、C正确;浆细胞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D错误。

2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均通过极性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依赖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答案】A

【解析】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作用于幼嫩的植物组织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可以由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引起,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并不参与代谢,D正确。

25.图为探究2,4-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伸长

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施加的2,4-D溶液

C.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

D.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溶液浓度也是10-8mol/L

【答案】C

【解析】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根伸长,A错误;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有多种,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且2,4-D溶液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都表现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该实验只能说明促进洋葱根生长的最适2,4-D溶液浓度也是10-8mol/L,无法判断对芽的作用情况,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3分)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称“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勇敢、坚韧和辉煌成就激励了全世界的人。

在大家关注和纪念霍金的时候,我们也关注到霍金所患的“渐冻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神经元损伤之后,逐渐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若刺激Ⅰ处,渐冻症患者的手指M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刺激Ⅱ处,在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则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此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感觉神经元功能__________(正常/不正常)。

(2)“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兴奋性递质谷氨酸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