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095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docx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1

《行政管理学导论》复习

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概说

1.行政管理概念:

指公共事务的治理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活动。

2.政治与行政二分:

政治与行政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行政是政府的操作行为,政治则是在重大并且具有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行政管理是完全“价值中立”的执行政策的领域。

3.简述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答:

(1):

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其使命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私人管理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2):

服务对象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公众;私人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

(3):

效率意识不同。

公共管理活动以公民参与为出发点,效率意识不强;私人部门目标明确,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效率意识较强。

(4):

结果可测性不同。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公共管理部门活动的有效性很难测度,而私人部门管理组织的有效性测量则相对容易。

(5):

责任感不同。

公共部门管理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更加强调对社会的责任;私人部门有更强的经济理性,在个人利益面前,社会责任感显得不那么重要。

4.试说明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人物以及主要著作

答:

(1)(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中)传统行政管理学阶段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韦伯《官僚制理论》

(2)(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行政学学派分流阶段

西蒙《行政行为》、沃尔多《行政国家》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阶段

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胡德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服务阶段

登哈特

第二章:

行政管理的制度环境

1.简述制度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答:

含义:

制度环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制度集合体,它一方面可以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另一方面又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

要素: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

(1)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政治架构、政策与规定等。

(2)非正式制度是指的人的行为不成文的限制,是对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一些意识形态等。

2.简述政治制度环境及其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答:

(1)政治制度环境是行政系统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行政系统活动

必须且只能在一定政治制度环境中运行和发挥作用。

政治环境变了,

行政系统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

(2)政治制度环境制约和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职能内容及其实现的程度。

治制度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行政职能的多元性;政治制度环境的变动

性制约着行政职能的变异性。

(3)政治制度环境制约和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行政管理构架、运行过程和管

理绩效。

行政决策很大程度上受执政党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一项决策,

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也常常会受行政的政治环境影响。

3.简述非正式制度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答:

(1)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官本位”思想阻碍改革创新、

制约科学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助长用人腐败。

(2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在正式制度有效发挥的前提下,

非正式制度进一步对正式制度的发挥作补充,对行政行为作出正向鼓励。

(3)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影响了权力的方式和

大小、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等;影响了行政决策者的决策风格,什么样

的非正式制度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行政决策风格;还会影响行政监督的

力度和有效性。

(4)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行政管理绩效的影响。

地区政府或名族国家政府公

共制度绩效的差异,与所在区域的社会资本存量息息相关。

第三章:

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概念:

指政府在社会中的职责与功能。

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回答政

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界定职权范围、职责深

度、职权方式。

2.行政职能的构成: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因内容比较复杂,不会组织语言,请参考P.52-57)

3.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是什么?

答:

(1)行政职能的有效界定是政府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

行政职能的有效地界定了政府的管理范围和管理程度,从而促进政府有效地工作,实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2)行政职能是建立以及如何建立行政组织的依据。

行政组织是行政职能的载体,离开了这一载体,行政职能就无法实现。

(3)行政职能是确立政府目标和任务的内在标准。

行政职能规定着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范围和程度,为政府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4)行政职能的落实情况是衡量政府效能的重要指标。

4.当代西方国家政治职能转变的趋势是什么?

(1)合理划分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建立一种把政策制定与服务提供相分离的政府体制。

(2)调整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构建小政府模型。

这必须实行非国有化,从而达到政府放担子、卸包袱的目的。

(3)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

把政府的一些工作推向市场,鼓励各社区建设公益事业。

(4)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行绩效目标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授权改进公共部门的工作。

(5)强调以顾客为中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以顾客取向为中心,建立明确的服务标准,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职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职能重心的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职能关系的转变,政府组织结构的

调整。

(#因内容比较复杂,不会组织语言,请参考P.70-72)

第四章:

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的含义:

指为了完成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

是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载体。

2.简述当代国家的主要行政组织体制(委员会制、首长制)

答:

A.首长制(#代表:

美国总统制)

含义:

指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并且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行政组织体制。

优点:

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决策迅速,指挥统一,反应灵活,容易建立

有效的行政组织指挥系统。

缺点:

首长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并且常因超负荷的工作量而影响行政职能;

因无人牵制和监督易导致独裁专断。

B.委员会制(#代表:

瑞士联邦政府)

含义:

指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委员会集体享有,并且共同承担

相应的责任。

优点:

能够集思广益,考虑问题比较周详,有利于彼此之间的监督,不易于

专断及营私;民主讨论,积极参与,充分调动集体积极性。

缺点:

职责不明确,有功相争,有过相推;集体讨论争执不休,难于统一,

从而导致行政迟媛,贻误时机。

 

3.分析我国纵向与横向行政组织结构的特点

答:

A.纵向结构

a特点:

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的传递;层级越高,管辖范围越广,组织数量越少。

b.我国特点:

行政组织体系的纵向结构划为五级,自上而下依此是:

(1)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省级以上共有34个行政单位,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以下为地级,地级政府有省会市政府、副省级市政府、地级市政府。

(4)地级以下为县级,县级政府是指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旗、自治旗政府。

(5)县以下为乡级政府,乡级政府是指乡、民族乡、镇的政府。

B.横向结构

a特点:

专业分工、业务相似,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各组成部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使得整个行政管理流程灵活有序;同时又可使行政首长摆脱日常具体事务,集中精力做好全局的决定和领导工作。

4.行政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

(1)法定原则。

人员编制体现为一种法制性、制度性的约束,核定编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2)效能原则。

行政编制管理必须设置尽可能少的机构,配备尽可能少的人员,去完成更多的行政任务,获得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3)精简原则。

采用科学的方法,精简机构和人员。

(4)统一原则。

要统一行使国家主权;机构设置统一完整;统一职能目标,明确划分职责权限。

第五章类行政组织

1.什么是类行政组织?

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含义:

类行政组织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或受政府委托而对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具有管理和监督职的组织。

特征:

(1)具有组织性。

它是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

(2)具有非营利性。

类行政组织成立和运作的目的在于为其成员或

 

会提供

社会提供一些公共性的服务。

(3)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

类行政组织面向的是整个社会范围的公共利益或社

会中的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

(4)具有公共全能性。

类行政组织是基于法律的授权或政府的委托而成立的。

代为承担一定的公共权能。

(5)依附性与独立性并存。

它与行政组织有不同使命与职责的组织,在实际

运行过程中往往受政府的控制而成为政府的决策执行者。

2.类行政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a.官方性类行政组织。

(1)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

指政府授权或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事业

单位,主要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

(2)行政性公司。

它们以公司形式成立,按照市场化运营,同时又承担

某由政府部门分解下来的行政职能。

b.行业协会。

按不同角度分类,可分官办协会、市场性协会、公益协会等。

等c.城镇居民委员会与农村村民委员会。

主要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公

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3.在事业单位中,为什么只有事业类单位才属于类行政组织?

因为因答:

因为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

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务和管

答:

(1)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

(2)基本任职模式为终身的常任制

(3)公开考试,择优录取(4)奉行“政治中立”为职业道德标准

(5)公务员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6)贯彻以能力和业绩评价为本位的功绩制原则

4.西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主要内容(P.173)

答:

(1)政治中立原则的动摇。

目的是为了克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党派利益高于公共利益和政府工作缺乏连续性的弊端。

(2)弹性化的任用制度。

采取合同聘用制。

(3)谈判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

要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工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雇员工资与雇员绩效的统一。

(4)放松规制。

实行弹性化管理,废除一些程序性和形式化规则。

(5)职位分类制度改革。

(6)公务员考核制度改革。

绩效考评制度将趋向以组织绩效为中心,个人绩效以组织绩效为前提而展开。

(7)重视政府人力资源的能力开发。

第八章财务资源管理

1.为什么坚持公共预算民主化?

答:

(1)预算民主的要求是现代税收国家的必然要求。

(2)有助于产生纳税人的“准自愿服从“而有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3)有助于增加政权的合理性,从而给国家带来政治利益。

第九章信息资源管理

1.简述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答:

(1)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前提。

(2)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对改进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推动行政权力透明运行意义重大。

(3)加强反腐倡廉,防止权力腐败。

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了解政府的工作计划,为群众监督提供制度保障。

(4)促进和建设高效行政和责任行政。

为公众了解政府和评价政府提供了信息基础。

第十章行政决策

1.简述行政决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

含义: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分析、比较,依法从若干种备选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或者满意方案的行政行为。

特征:

(1)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只有被赋予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策的主体。

(2)决策行为与决策过程的合法性。

指享有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和个人的决策行为与决策过程必须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并受到法律的约束。

(3)行政决策目的的公共性。

行政决策是为了贯彻执行统治阶段的意志,实现公共利益,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而不是以营利的目的。

(4)决策结果的权威性。

行政决策实际上是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其权威性来源于行政权力的强制性以及决策行为与决策过程的合法性。

2.简述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

答:

(1)确定问题和目标。

在确定问题或工作任务之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深入

分析判断问题、明确确定具体的决策目标。

(2)拟定备选方案。

为了使决策备选方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在此阶段

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筛选和处理工作。

(3)选择和决定方案。

决策者遵循效率最大原则、符合实际原则等来择定

决策方案。

(4)修正和完善方案。

通常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在确信有一定的

把握的适当时机时再正式全面布置实施。

3.如何看待专家在行政决策中的角色?

答:

(1)政府在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征询专家意见,借助科学知

识进行行政决策。

(2)专家不仅具有高深的专门科学知识,而且比较超脱,能够更客观、全

面、集中地接受和反映各方面的信息和意见,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

供可靠的依据。

(3)为了维护现代民主,我们必须有政府方面的专家还需要有政府体系外的专家。

4.论述决策在行政过程中的地位

答: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决策是行动的先导,行政管理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需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问题,都首先依赖于行政决策。

同时,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都是为实现决策目标服务的,各项职能本身也都有需要采取行动的问题,有各自相关的决策。

(2)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技能。

行政领导处于管理的核心地位,承担着行政管理的多项职能,而这些职能中的主要职能又是行政决策职能;同时行政领导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其行政决策水平来衡量的,行政领导的层次越高,其所担负的决策任务就越重,所做出的行政决策的影响也越大,因而对行政决策的技能要求也就越高。

(3)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行政决策决定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和措施。

只有在遵循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良好效果。

5.论述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

1.掌握科学决策原则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进行行政决策时,首先要明确目标,并使这一目标符合实际,这样才能使决策内容更加接近现实。

(2)决策者不但要充分地掌握信息,而且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处理,从而得出正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3)在具体实施行政决策时,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并随时进行决策的追踪和检查,一旦发现决策内容与客观实际不一致时,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以防不测。

(4)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

以保证决策的质量。

2.掌握科学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是行政决策程序中首要的步骤。

(2)对各种被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

3.掌握科学决策方法。

采用定量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第十一章行政执行

1.简述行政执行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

含义:

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决策完成之后,将决策目标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决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

特征:

(1)法定性。

行政执行的主体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执行工作。

(2)目的性。

行政执行的目的是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其全部工作内容是围绕着实施行政决策的方案进行的。

(3)实务性。

在任何一个行政执行过程中,都离不开人、财、物这三个基本要素。

(4)经常性。

行政执行是既定政策的反复执行。

(5)时效性。

行政执行通常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要求,这就要求行政执行必须做到迅速、果断。

(6)灵活性。

行政执行是把决策目标具体化的过程,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答:

(1)计划,要对人力、物力、财力加以统筹安排和规划,把决策目标具体化。

(2)组织,建立行政机关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明确指定或建立专门

组织部门负责决策的执行。

(3)指挥,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下属和群众所进行的动员和指导活

动,使各种行政管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4)协调,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达到“1+1》2的”效果。

(5)控制,要对行政执行加以有效的控制,以调动所属成员上下一心地努力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

3.论述影响行政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

一、行政决策自身因素,行政决策是行政执行的前提和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行政执行的方向,所以行政决策本身的特点影响着行政执行的过程。

第一,决策目标要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决策要有普遍性。

第三,决策要有稳定性。

二、行政执行主体因素。

(一)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结构设置是否合理,权责是否分明,执行监控机制是否健全都是影响行政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执行人员。

执行人员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认知水平、业务能力和执行者的利益。

三、行政执行客体因素。

行政执行的客体是行政决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

行政决策能否成功与目标群体有直接的关系,诸如目标群体的认同度、目标群体的利益选择以及目标群体的群体结构与规模都会影响决策的执行效果。

第一,目标群体对行政决策的认同度。

第二,目标群体的群体结构与规模。

第三,目标群体的利益取向。

四、行政执行环境因素。

第一,行政执行资源,第二政治因素与公众意识。

第三,社会态度和行为。

第十二章行政监督

1.简述监督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

含义:

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特征:

(1)行政监督的实质是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必须加强对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制约。

(2)行政监督的核心问题,是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问题,是保证工作监督和提高效率的问题。

要做到对人民负责任。

(3)行政监督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非行政行为不在行政监督的范围之内。

(4)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从事行政监督活动的主体必须合法;行政监督活动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

(5)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监督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行政监督贯穿于行政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方面和环节。

2.如何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行政监督的实现途径)P.283

答:

(1)以权力制约权力。

分权制衡。

把国家权力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几个

国家机关独立行使;几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一种互

相牵制和互相平衡的关系。

(2)以权利制约权力。

要建立的是行政相对人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

是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制约与监督。

3.自己生活所在地的行政监督体系(自己找答案)

第十三章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答:

含义:

指有意识地对公共部门的结构、程序和管理进行旨在使其运作得更好的改革。

主要类型:

(1)结构改革。

涉及组织结构的调整,包括组织的合并和分拆。

(2)过程结构。

包括重新设计行政程序,简化组织的运作。

(3)管理改革。

包括公务员本身的聘任、奖惩等有关制度的改革。

(4)突变式改革。

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

(5)渐变式改革。

指用较长时间进行渐进改革。

改革较为稳妥,易于被人接受。

(6)调适型改革。

以市场作为改革模式不仅可以为改革提供道义上的支持,而且可以为政府更有效地运转提供切实可行的证据。

(7)专轨型改革。

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由一种体制向另一种行政体制转轨。

(8)发展型改革。

树立强有力的政府权威和国家认同以确保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2.影响行政改革的因素

答:

(1)社会经济力量。

包括全球经济力量、社会人口变迁以及国家的社会经

济政策。

(2)政治体系。

政党关于如何执政和进行统治的思想,往往会直接影响着

政治家对于什么样的改革是可行的理解。

(3)社会的经济力量和政治体系一并,会影响政府会期待什么样的管理改

革的态度。

(4)关于行政改革的许多研究往往关注的是行政体系内的改革,而且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家所提的改革计划内容上。

3.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答:

(1)政府权力逐步下放。

政府公共服务越来越强调公民参与,强调公民和公共服务消费者对政府活动的评价。

(2)政府机构职能发生变化。

从过去的注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逐步转向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运作方式开始转变。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

政府的执法职能越来越强化,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

(4)基本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管理开始逐步重视质量。

过程

 

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