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503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docx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一、单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基因D.肽链结构

2.一对家蝇一次可产卵1000粒,每10天繁殖一代,一年后卵可以达到2.54m的厚度覆盖整个地球.达尔文称此为(  )

A.生物的生殖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

3.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蛋白含量过少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中尿素过多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有生物进化

B.有生物进化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D.生物进化意味着肯定有新物种形成

5.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运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①限制酶 ②连接酶 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唾液淀粉酶 ③二氧化碳和氧气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③B.②③④⑤C.④⑤D.③④⑤

7.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

8.人体心肌细胞吸收到氧气的直接液体是(  )

A.血浆B.细胞外液C.淋巴D.组织液

9.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原理

B.地理隔离定会造成生殖隔离

C.搬运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是细菌质粒或噬菌体

D.眼泪不属于内环境

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12.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D.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

1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1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15.如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1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7.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

18.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逆转,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可能偏转两次

19.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20.小麦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2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22.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2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的突触类型是树突﹣轴突型

2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25.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二、非选择题:

满分为40分.每空2分.

26.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27.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的基因频率是  .

(2)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  .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实质是  .

28.如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表示图一中  处的结构,名称是  ,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电信号  电信号,而且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2)用针刺A时,引起肱二头肌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  .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二中  (填结构名称)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  结合的能力.

(3)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

(4)假如某人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则是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哪个区有问题  

A、S区B、V区

C、H区D、W区.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基因D.肽链结构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不同个体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

故选:

A.

 

2.一对家蝇一次可产卵1000粒,每10天繁殖一代,一年后卵可以达到2.54m的厚度覆盖整个地球.达尔文称此为(  )

A.生物的生殖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3、意义:

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不足:

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解答】解:

一对家蝇一次可产卵1000粒,每10天繁殖一代,一年后卵可以达到2.54m的厚度覆盖整个地球.达尔文称此为过度繁殖.

故选:

B.

 

3.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蛋白含量过少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中尿素过多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不会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

C、血糖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C错误;

D、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D错误;

故选:

A.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有生物进化

B.有生物进化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D.生物进化意味着肯定有新物种形成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与生物、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共同进行的结果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解答】解: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C正确;

D、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

故选:

D.

 

5.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运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①限制酶 ②连接酶 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

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

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

①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离不开限制酶,①正确; 

②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DNA连接酶,②正确;

③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但基因工程不需要解旋酶,③错误; 

④基因工程不需要还原酶,④错误.

故选:

A.

 

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唾液淀粉酶 ③二氧化碳和氧气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③B.②③④⑤C.④⑤D.③④⑤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

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

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

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解答】解:

①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错误;

②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属于外环境的成分,②错误; 

③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⑤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⑤正确.

故选:

D.

 

7.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解:

A、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所产生的冲动在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A错误;

B、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所产生的冲动在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错误;

C、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由负电位变正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

D、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由负电位变正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正确.

故选:

D.

 

8.人体心肌细胞吸收到氧气的直接液体是(  )

A.血浆B.细胞外液C.淋巴D.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

【解答】解:

心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故选:

D.

 

9.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某处皮下青紫”说明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局部水肿”说明局部组织液增多.

【解答】解: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A正确;

B、毛细血管破裂与淋巴外渗关系不大,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会是组织液减少,与题干信息矛盾,B错误;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不会出现组织水肿,与题干信息矛盾,C错误;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不会使局部组织液减少,再有不会造成“某处皮下青紫”,与题干信息矛盾,D错误.

故选:

A.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原理

B.地理隔离定会造成生殖隔离

C.搬运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是细菌质粒或噬菌体

D.眼泪不属于内环境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

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

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解答】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地理隔离可能会造成生殖隔离,B错误;

C、搬运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可以是细菌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C正确;

D、眼泪是分泌到人体以外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

B.

 

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解:

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故选:

B.

 

12.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D.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B正确;

C、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

D、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D正确.

故选:

C.

 

1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当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答】解:

A、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B正确;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

D、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故选:

C.

 

1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1、神经元:

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2、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解答】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故选:

A.

 

15.如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左侧为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图右侧为突触结构,①②④⑤分别为线粒体、高尔基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

A、⑤是神经递质,属大分子物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分泌到突触间隙,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A点,兴奋能向细胞体传导,依次通过两个电极,所以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