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416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docx

东北农业大学质量管理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质量管理学高升专作业题

作业题

(一)

∙填空题:

1、我国参加IEC的时间是(  1978   ),而加入ISO的年份是( 1957   )。

2、朱兰将顾客需求大概分为包括(  表述的需求;真正的需求;感觉的需求;文化的需求;隐性需求   )等五种类型。

3、企业产品构思的基本模式是(     市场吸收型、技术引导型         )两种。

4、一般来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可行做法是(      品牌经理制    )。

5、世界上国际标准中有(   60     )%是由ISO制定的,有(    20   )%是由IEC制定的,而其余的(    20   )%则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6、在企业管理中,CS理论指的是(    顾客满意     )理论。

 

∙单项选择题:

1.在企业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D)

o原材料B.设备C.专业技能D.人力资源

2.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D)

o计划阶段B.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D.总结阶段

3、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B)来实现的。

A.资源   B.程序    C.组织结构 D.过程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C)

A.定额工作B.计划工作C.标准化工作D.统计工作

5、在汽车轮胎的各个质量特性中,下列属于真正质量特性的是(D)

A.耐磨度 B.抗压度  C.抗拉度   D.使用寿命

6、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质量   B.工作质量C.工序质量 D.质量保证

7、属于计量值控制图的有(C)

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

C.中位数-极差控制图D.缺陷数控制图

8、产品质量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质量,其中属于符合性质量的是(B)

A.市场调研质量B.设计质量C.制造质量D.使用质量

9、在60年代以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的国家是(A)

A.美国B.日本C.瑞典D.德国

10、统一国家的计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计量工作的(A)

∙一致性B.准确性C.可溯源性D.法制性

 

∙多项选择题:

1.在质量检验阶段,执行检验职能的人员先后为(ABC)。

A操作者B.工长C.专职的检验人员D.工程师

1.为了保证质量体系的长期有效性,要对质量体系进行(AD)。

A审核 B.评审C.经常修订      D.控制

1.PDCA循环的特点是(ABCD)

A.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B.不断循环上升

C.把质量改进和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D.循环的关键是A阶段

1.在设计评审中,与满足顾客需要和使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有(AB)

A.产品在预期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B.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C.产品接收准则D.材料、零部件和组件的规范

1.质量目标按达到预期成果的特点,可分为(BC)

A.长期目标B.突破性目标C.控制性目标D.短期目标

1.下列工作中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ABCD)

A.标准化工作B.计量工作C.质量信息工作D.质量责任制

1.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产品调查B.顾客调查C.经济调查D.市场环境调查

1.计量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ABCD)

A.一致性 B.准确性  C.可溯源性D.法制性

1.销售前的质量管理要抓好的工作有(ABCD)

A..包装  B.运输     C.咨询和介绍D.入库保管

1.产品质量取决于下述的质量有(ABCD)

A..市场调研质量B.设计质量C.符合性质量D.使用质量

四、判断对错:

1.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

(对)

2.产品构思必须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对)

3.质量改进包括防守型改进和进攻型改进两种。

(对)

4.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错)

5.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对)

6.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

(对)

7.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外乎有效利用“人”和“物”两个因素。

(对)

8.计量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

(对)

9.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于1922年商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

(对)

   10、QS的中文含义是顾客导向。

(错)

 

五、简述题:

1、简述质量方针、质量策划、质量目标的含义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

质量策划:

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2、简述质量理事会的构成

 管理主任(MD)

产品开发经理(D)

生产经理(P)

营销经理(M)

质量经理(Q)

MD是理事会的理事长

质量经理(Q)是理事会的秘书

 

3、简述质量改进的基本要求。

 实践经验证明,企业积极采用质量改进过程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有利于改进过程的成功。

按照以下要求,要把质量改进作为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战略实施体系的组成部分,

改进过程必须由最高管理层亲自发动、领导和参与;

改进过程必须有全员参与;

要相信在任何时候都有改进的余地;

要从解决问题中解脱出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比发生了再解决要好;

要不断修改、制订和执行指导无差错工作的企业标准;

要引导供应商参与改进过程;

要对成功的质量改进给予表彰。

 

4、试述不合格的控制措施。

(1)标识。

在生产中一旦发现可能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时,立即进行标识。

(2)隔离。

有了标识以后,将不合格品和合格品进行隔离,放置在指定的隔离区,予以标记,以防止在做出适当处置前继续用或与合格品混用或错用。

(3)评审。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企业可以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便确定是否特许(或让步)、接受(经修理或不修理)或返修、返工、降级、报废。

(4)处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处置就是实现评审所做出的决定。

有各种不同情况,对决定接受产品的处置要求用书面文件提出接受的理由;对授权特许的处置,应有适当的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是指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目的是确保工作的顺利进展,以及减少返工、返修或报废的费用。

(6)防止再发生。

是指防止再次发生同样性质的不合格品。

 

 

5、试述销售前的质量管理。

试述销售前的质量管理。

在顾客使用产品之前,从保证实现产品的既定质量出发,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即包装、运输和入库保管。

(1)包装。

是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而当产品出厂以后,包装又是产品在市场上的“外衣”。

包装的质量,既影响到产品质量,又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上的可销性和价值。

对于包装质量的直接要求是保护性、实用性和商品性。

这需要从包装方式、包装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2)运输。

运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诸如温度、湿度、振动、冲击等所谓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诸如包装不善、粗心大意、“野蛮装卸”等所谓的主观因素。

经验表明,加强质量管理,就有可能使主客观因素对实现产品质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这需要制造企业和运输企业在各自的工作中共同努力,互相协调与配合。

(3)入库保管。

为了尽可能减少产品在保管期间由于损坏和变质所造成的损失,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产品质量,一般要争取以下措施:

①根据试验室和现场使用的数据,增加货架寿命。

②制定存放产品期限的标准。

③在产品上做出明显的识别标记,以便易于辨别产品的规格、品格、以及出厂日期。

④做好成包产品的分装、改装。

⑤加强人库验收和出库计数工作。

 

 

 

 作业题

(二)

一、名词解释:

1、质量管理:

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最高管理者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领导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2产品质量:

是产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职能:

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工序能力:

是受控状态下工序对加工质量的保证能力,具有再现性或一致性的固有特性。

可用工序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分散性特征来度量。

 

∙判断题:

(错误的划×,对的划√)

1.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

(√)

2.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外乎有效利用“人”和“物”两个因素。

(×)

3.标准化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

(√)

4.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于1922年商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

(√)

5.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

(√)

6.产品构思必须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企业生产的根本大法。

(√)

8.质量改进包括防守型改进和进攻型改进两种。

(×)

9.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

10.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

∙单项选择题:

1、现代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质量B.工作质量C.工序质量D.质量保证

2、下面属于计量值控制图的有(C)

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C.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D.缺陷数控制图

3、一般来讲产品质量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质量,其中属于符合性质量的是(C)

A.市场调研质量B.设计质量C.制造质量D.使用质量

4、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的国家是(B)

A.美国B.日本C.瑞典D.德国

5、统一国家的计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计量工作的(A)

∙一致性B.准确性C.可溯源性D.法制性

1.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D)

∙原材料B.设备C.专业技能D.人力资源

1.PDCA循环,关键在于(D)

o计划阶段B.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D.总结阶段

8、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B)来实现的。

∙资源B.程序C.组织结构D.过程

9、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C)

A.定额工作B.计划工作C.标准化工作D.统计工作

10、在汽车轮胎的各个质量特性中,下列属于真正质量特性的是(D)

A.耐磨度B.抗压度C.抗拉度D.使用寿命

 

∙简述题:

1.计量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 一为一致性,即统一国家的计量制度和统一各种量值单位。

二是准确性;三是可溯源性,即为达到量值统一而进行量值的传递;四为法制性。

 

1.质量改进的程序是什么?

 先收集数据,然后是总体策划,再制定改进计划,编写总体计划和专题计划,然后立项建组,进而分析诊断,分析现象、原因设想,确定因果关系。

下一步就是实施改进,最后确认与验证,对遗留问题再进行总体设计,否则就对验证数据进行下一轮分析。

 

 

 

1.市场调研要考虑的因素?

 1、调研主题。

也就是你这次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2、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3、调研的具体项目与内容。

4、调研的方法。

文献法、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5、调研的工具。

6、调研的计划进度。

7、调研的经费运算

 

1.PDCA的4个阶段和3个特点是什么?

   4个阶段是—策划、执行、检查、改进(总结);3个特点分别是,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关键是改进阶段.

 

质量管理学作业题(三)

一、是非题

1.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可以不加以任何改进。

(  错)

2.质量分布调查表是计数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

(     对)

3.产品质量审核可以研究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探求适宜的质量水平。

( 对    )

4.质量信息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

(   对  )

5.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来实现的。

( 错    )

6.在单元件的质量控制中,对工序中的关键特性必须进行100%的检验(破坏性检验除外)。

(    对 )

7.只对有争议的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全面调查,是评价型质量监督的特点。

(  对   )

8.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 对    )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排列图的组成部分包括(    ABCD      )

A.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    B.一个横坐标   C.两个纵坐标   D.一个纵坐标

2.生产企业对产品维修服务的形式一般有(  ABCD    )

A.定点维修服务      B.特殊修理服务     C.上门维修服务      D.巡回服务

3.为了保证质量体系的长期有效性,要对质量体系进行(    AD  )

A.审核      B.评审   C.经常修订       D.控制

4.直接质量成本包括的内容有(     ABD     )

A.内部故障成本     B.鉴定成本     C.设备质量成本    D.预防成本

5.在质量体系中,要明确规定组织结构中有关的(   AC       )

 A.质量职能      B.职权关系         C.资源        D.职位之间的联系方法

6.产品质量审核的步骤有(     ABCD     )

A.建立产品质量审核组织                  B.编制产品质量审核大纲

C.编制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           D.进行产品质量的抽样检验

7.根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体现的思想包括( ABC     )

A.预防为主,不断改进   B.事后检验,严格把关   C.为顾客服务  D.用数据说活

 

三、单项选择题

1.被普遍认为是完善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是(C)

A.型式试验B.型式试验+市场抽检C.型式试验+质量体系评定+认证后监督D.批检

2.(A)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A.质量审核B.质量体系C.质量管理D.质量保证

3.(C)是企业本身或外部对企业实施的质量体系诸要素是否有效地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和顾客要求所进行的有计划、独立、定期的检查和评价活动。

A.质量审核B.产品质量审核C.质量体系审核D.管理审核

4.一般采用标准偏差的6倍来表示的大小,即B=6δ(C)

A.工序B.工序能力C.工序能力指数D.产品公差

5.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的直接标志是(A)

A.检验差错的程度B.技术差错C.粗心大意的差错D.明知故犯的差错

6.(B)是指为了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顾客或第三方对企业的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情况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A.质量监督B.质量计划C.质量认证D.质量保证

四、简述题:

1、试述环境条件的调研包含哪些内容?

 

(1)进行市场调查,掌握用户需要。

企业为了能使开发出的新产品适销对路,就必须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对市场进行调查,收集产品和市场的信息,掌握用户现在的和隐含的要求。

(2)分析市场动态,掌握竞争形势。

应用市场调查收集到的市场及产品信息,进行市场动态分析,分析市场环境、市场容量、价格体系、销售渠道以及本企业产品的覆盖面,计算市场占有率,明确本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地位,与本企业竞争的有哪些企业和产品,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随时掌握竞争形势。

(3)研究市场环境,进行市场预测。

企业为了开拓市场,不断扩大产品的销售量,要经常研究与市场有关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掌握市场的脉搏,进行市场预测。

这样,就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的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避免开发出的产品没有顾客。

2、技术条件的市场调研包括哪些因素?

 

(1)研究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是否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列,以便保证新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性。

(2)分析新产品的构思是否与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是否具备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3)分析相关部门的技术水平能否提供与新产品开发相关的技术环境。

(4)分析本企业的技术基础与潜力能否承担新产品开发的各项任务,以便扬长避短,发挥本企业的优势

3、试述社会需求方面的调研包含哪些内容?

 

(1)顾客对产品期望的功能。

顾客购买产品首先是为了满足其对某种特定的功能的需求,因此产品是否具有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它能否满足顾客的期望功能,而这些功能又是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

(2)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动机。

不同的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心机,因此企业要根据各种顾客的要求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3)消费习惯。

人们的消费习惯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企业开发新产品,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分析不同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

(4)消费水平。

个人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对产品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顾客的需要开发出不同档次的产品。

 

4、试述市场调研的质量职能。

 

(1)经济环境。

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个人消费水平及其支出构成、家庭收支平衡关系、原材料供应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产业结构等,此外还包括国际经济环境,所有这些都对产品的开发有着直接的影响。

(2)自然环境。

表现为地理与人口等自然环境条件对产品开发的制约作用。

另外,产品开发还要考虑生态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产品开发的方向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的爱好和消费行为,而后者又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

(4)政治环境。

影响产品开发的政治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政府的政策、法律以及各种组织对产品开发的影响。

 

 

 

 

 

 作业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组织的上层的质量管理侧重点是(  B    )。

A.开展合理化建议               B.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C.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D.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管理

2.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而造成的停工损失属于(    A  )。

A.内部故障成本  B.外部故障成本   C.鉴定成本   D.预防成本

3.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构思阶段输出的是( C     )。

A.顾客需要   B.新产品计划任务书  C.产品技术指标  D.产品开发建议书

4.若Cp=1.45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

A.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简化质量检验 B.加强质量检验,增加检验频次

C.改进工艺,提高Cp值              D.停止加工,挑出不合格品

5.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通过分析诊断,制订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

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是PDCA循环的( A     )。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6.企业本身或外部对企业实施的质量体系诸要素能否有效地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和顾客的要求所进行的有计划、独立、定期的检查和评价活动。

这是(     B )。

A.产品质量审核  B.质量体系审核  C.过程审核   D.管理评审

7.我国参加ISO是(  A    )。

A.1978年    B.1981年   C.1983年    D.1985年

8.下面文件中,哪一个是质量体系文件的主要文件,因为它阐明了一个组织的质量

方针和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 D     )。

A.质量记录   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   D.质量手册

 

二、多项选择题:

1.直接质量成本包括(ACDE)

A.内外部故障成本B.使用质量成本C.鉴定成本D.预防成本E.无形质量成本

2.售后服务的内容包括(ABCDE)等。

A.三包服务B.维修服务C.访问服务D.咨询介绍服务E.技术培训服务

3.认证的基本模式包括(AE)

A.型式试验B.质量体系检查C.监督检验D.监督检查E.市场抽查

4.质量监督的手段和形式可以是(ABCDE)

A.行政监督B.法律监督C.舆论监督D.消费者监督

E.社会监督

5.PDCA循环的特点有(ABCDE)

A.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B.不断循环上升C.计划阶段是关键D.总结阶段是关键

E.大环为主,小环为辅

6.企业工作的质量目标按达到预期成果的特点,可分为(BC)

A.长期目标B.“突破性”目标C.“控制性”目标D.中期目标E.短期目标

7.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A.产品调查B.顾客调查C.经济调查D.市场环境调查

E.技术发展调查

8.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ABCDE)

A.标准化工作B.计量工作C.质量信息工作D.质量教育工作E.质量责任制

9.检验的质量职能有(C)

A.保证职能B.预防职能C.报告职能D.监督职能E.经济职能

 

三、填空题:

1.认证制度,又称合格评定,是指(   直接      )或(   非直接     )确定符合相关要求的任何活动。

2.管理评审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    有用性和适宜性  )所进行的正式评价。

3.一般可将质量成本划分为(        直接间接      )两大类。

4.质量改进的措施有(      突破性渐进性     )。

5.销售前的质量管理包括包装、(   运输     )和入库保管。

6.质量管理体制是实现宏观质量管理目标的(   制度           )保证。

 

四、论述题:

1、什么是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特性包括哪些内容?

 产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产品质量中的“产品”,是指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以及它们的组合也可以是有形的、无形的或者是有形、无形的组合。

产品质量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要的程度。

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

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等。

产品质量就是上述各个方面质量特性综合反映的结果。

通常,产品质量特性还可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

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2、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有哪些?

(1)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阐述:

①提高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内容和要求。

人们要进行生产,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品种、什么质量的产品。

从来没有脱离一定品种、质量的生产,产量就是指一定质量的数量而言的。

②提高产品质量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