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466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安县基本情况.docx

红安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

地跨东经114°24′-114°50′,北纬30°55′-31°35′。

东邻麻城,南接新洲,西与黄陂、大悟两县毗邻,北靠河南省新县。

全县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38公里。

   

(2)地形地貌。

红安县属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地带,县境内主要山峰有201座,均系大别山脉及其支脉。

东北部崇山峻岭,地形较复杂,是低山区属大别山脉,大部分是20-35°的陡坡,有些地方坡度达36°以上。

最高处老君山海拔840.5米,相对高差740米;西部是丘陵地带,属大别山支脉,坡度一般在15-20°;南部是低丘山岗,坡度5-20°。

县西、县南还有少数河谷平原,全县最低处是太平桥镇倒水河边的杜家湾,海拔仅26米。

南北高度相差814.5米,坡度相对差15-20°,形成了由北向南逐渐倾斜的低山丘陵地貌。

据湖北省农业区划和县级农业综合区划测算:

低山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3.35%、丘陵占53.79%、岗地占26.85%、河谷平原及冲畈平均占6.01%。

   (3)水资源:

县内有2公里以上长度的河流100条,其中一级支流2条、二级支流44条、三级支流54条,总长为817.7公里,属间歇性河流。

主要有倒水、举水、滠水三大水系。

   倒水:

又名界河,源出河南省新县,注入红安纵贯全县,将全县划分倒东、倒西两个自然地域。

倒水全长163.3公里,其中红安流长102.8公里,流域面积1353.3平方公里,经新洲县注入长江。

倒水河床宽度大部分在200米左右,河道落差746米,境内有5公里以上长度二级支流28条,5座大中型水库直接泻洪于倒水。

河流径流受降雨季节影响,易涨易落,常致巨灾。

   滠水:

源于大别山鄂豫交界处的三角山南坡,入县境经大悟、黄陂注入长江,全长127.6公里,其中红安境内长41公里,有5公里以上长度二级支流6条,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

   举水:

位于县东南的河流属举水二级支流,习惯上称举水,举水全长99.3公里,其中红安境内二级支流长21.7公里,尾斗山水库,蓄水1.08亿立方米,直接泻洪于此支流,出境后入麻城宋埠汇合举水干流。

境内流域面积135.2平方公里。

   红安地下水资源贫乏,但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全县有大型水库2座,(金沙河库容1.677亿m3,尾斗山库容1.08亿m3。

)中型水库4座,小

(一)型水库22座,小

(二)型水库106座,总库容5.6亿立方米,塘堰2.91万口,库容1.1亿立方米,干、支渠、引渠152条,总长1193公里,提水工程216处。

   (4)地质土壤。

红安县属北亚热带黄棕壤地带,全县有4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91个土种。

   林业用地有2个土类、5个土属、11个土种。

主要土类黄棕壤为地带性土壤,主要成土母质是片麻岩、石英片岩、石灰岩,另外,基性岩、泥质岩也有零星分布。

土种以林地麻骨土最多,林地沙土次之。

土层厚度一般40-50cm,石砾含量18-30%,质地多为中轻壤,有机质含量0.63-1.98%。

大部分土壤呈微酸性反应。

   (5)气候条件。

红安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但由于每年季风进退的迟早和强度不一,降水与温度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也常发生干旱、洪涝、连阴雨、低温冷害、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①太阳辐射:

红安县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0.4千卡/cm2,年大于或等于10℃平均持续天数230.9天,此期间平均总辐射量为80.6千卡/cm2。

在季节上的差异十分明显:

春季(3-5月)为29.15千卡/cm2,夏季(6-8月)37.75千卡/cm2;秋季(9-11月)为23.89千卡/cm2,冬季(上年12月-下年2月)为16.89千卡/cm2。

8月份辐射总量最多为13.02千卡/cm2,12月份最少,为5.48千卡/cm2。

   ②日照:

年均日照时数为2088.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5%。

   ③气温:

年平均气温15.7℃。

县中南部为15.5-16.2℃,县北部15-15.3℃,最北边的天台山、老君山一带为12.4-14.0℃,南北温差0.7-0.9℃,东西温差0.1-0.2℃,。

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上升100m,降温0.5-0.6℃。

在一年中,3-5月升温快,9-11月降温快。

最冷月为1月,月年均气温2.3℃,最热月多在7月,月平均气温28.2℃。

历年极端最高温为41.5℃,历年极端最低温为-16.2℃,极端最低气温低于-8℃的年份占54.5%。

   ④积温:

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作物生长期,除最北边的天台山地区外,都有230天左右,一般为3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止。

月平均气温稳定通15℃,多在170天以上,积温在4000℃以上,对于喜温植物热量充足;天台山地区不足150天。

   ⑤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021-1154mm,雨量分布地域差异不明显,年际差异大,降水主要集中在3-7月(春季和梅雨期),占全年降水日数的50-52%,降水日数量最少的是1月和12月。

   ⑥无霜期:

全县平均无霜期为240.9天,最多280天(1961年),最少194天(1962年),南北相差15天左右,平均初霜日为11月13日,终霜日为3月15日。

   (6)立地类型。

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分等综合因子作用下形成的地块。

立地类型指地域上不相连结,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地生产水平与潜力基本一致的地段组合。

红安县属北亚热带立地区域,大别山桐柏山山地立地区,大别山山地立地亚区,属于ⅦC,分酸性岩类及泥板岩类山地立地类型小区(A),有6个类型组,11个立地类型;酸性岩类及板岩类丘陵立地类型小区(B),有3个类型组,5个立地类型;碎屑岩类丘陵立地类型小区(C),有3个类型组,6个立地类型;石灰岩类低山丘陵小区(D),有3个类型组,6个立地类型;河谷阶地立地类型小区(E),有1个立地类型组,2个立地类型。

   (7)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我县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属鄂东北低山丘陵落叶栎类、青冈栎、台湾松林植被区。

由于人为活动,原生植被多遭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逆行演替,形成了次生萌芽林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丛、草本以及多种栽培植被。

县北以壳斗科的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茅栎和椴树、枫香、化香等组成的落叶树种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台湾松林植被区。

县南植被破坏更为严重,光度增加,湿度降低,大部分为单一的马尾松。

我县木本植物有80科、165属、267种。

针叶林有台湾松、马尾松、杉木等,另外有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水杉、池杉;阔叶林有枫香、栎树、椴树、青冈栎、化香、黄连木、黄檀、泡桐、刺槐、臭椿、苦楝、杨、柳、樟等;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板栗、青茶、桃、李、梨、银杏、杜仲、厚朴、油桐、乌桕等。

毛竹、桂竹县南北均有分布。

草本植物有54科、150余种,主要有黄背、白茅、画眉草、狗牙根、知风草;中草药有桔梗、苍术、益母草、金银花、穿心莲、半夏、麦冬、七叶一枝花等。

野生动物:

鸟类有鸟纲6目、12科、20种,如白鹭、红腹锦鸡、灰喜鹊等;兽类有华南兔、白鼠、狼、狐、豺、骆、大灵猫、麂子、刺猬、野猪等兽纲动物,11目、11科、23种。

野生动植物遍及全县,尤以县东北林区常见。

   (8)旅游资源。

红安县自然景观优美、人杰地灵,将军辈出,人文资源较丰富。

   革命圣地:

县北七里坪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县城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董必武、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好场所。

   历史古迹:

双城塔,位于七里坪镇南3公里,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邹普胜驻兵习武之地,宋代塔型,省属重点保护古迹。

李先念故居--李家大屋属国务院重点保护文物。

   自然风光:

省级天台森林公园,其天台山山顶似台,势若接天,山颠平台如绣、巧夺天工,山上泉、崖、庙、殿绚丽多彩,炉、台、洞、井曲径通幽,试心石处,秀中藏险。

红安县革命圣地、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相映生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9)能源。

我县自然能源十分有限,少量水能,全县蕴藏量1.7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1.2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63万千瓦。

工业用能源主要依赖外地。

县南农村烧柴缺乏,引起对林木灌草的过度索取,作物秸杆不能还田。

能源匮乏,制约着我县经济发展。

   2、社会经济状况

   

(1)土地面积及构成。

全县总面积179521.3公顷,其中林地73831.5公顷,占总面积的41.1%;非林业用地面积105689.8公顷,占总面积的58.9%。

在非林业用地面积中,农耕地35095.9公顷,占33.2%;水域9736.1公顷,占9.2%;道路、房屋难利用地等60857.8公顷,占57.6%。

   

(2)行政区划及人口劳力。

我县共辖12个乡镇场(其中设乡1个、镇10个、国有茶场1个)。

396个行政村,381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16.63万户,总人口64.84万人,人口密度412人/km2,其中农村人口51.63万人,城镇人口13.21万人,农村实有劳动力22.52万个。

   (3)交通状况。

县境内拥有铁路总里程14.29km,公路总里程878.94km,其中省道2条108.72km,县道6条194.62km;乡村公路41条475.6km,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0.49km。

全县95%的行政村通公路,但全县等级公路只有206.84km,占23.5%。

   (4)电力供应。

2000年度电力实际供应量12381万千瓦时,其中农业2045万千瓦时,工业6563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26万千瓦时,其他用电447万千瓦时。

   (5)通讯及邮政设施。

在通讯方面,改造建成县城至各乡镇的电讯传输线路和电话改制联网,以及黄(陂)、红(安)、麻(城)光缆1560路端、BP机寻呼台、彩色会议电话等工程。

开通了与全国全省联接的数字网,实现了县乡等位拨号,开通了移动通讯实现全县无盲区。

在邮政服务方面,12个乡镇都设有邮政局所,按固定班期投递邮件,城区每日平均投递1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3次。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2000年统计资料)。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19.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1.6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29亿元,工业总产值35.38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8.28%,税收占GDP比重6.72%。

   ②农业:

农业总产值6.29亿元,其中种植总产值4.00亿元,林业总产值0.17亿元,牧业总产值1.44亿元,渔业总产值0.68亿元。

主要农产品产是:

粮食27589万公斤,油料6304万公斤,其中花生4033万公斤;棉花165万公斤,茶叶123万公斤、水产品755万公斤,大牲畜存栏68076头,牲猪出栏17.2万头,家禽出笼116.4万只。

   ③工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35.38亿元,其国有及非国有500万元以上产值11.93亿元,在规模以下乡镇企业产值22.12亿元,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1.53亿元。

独立核算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销售收入79054万元,利税总额21769万元,598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6495元/人。

   ④职工、农民收入:

全部职工平均工资4997元/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286元/年。

农民人平纯收入1951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0元。

   ⑤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25007万元,其各项税收20285万元,财政支出20624万元。

年末存款金额10499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80150万元,年末贷款余额157290万元。

   

(二)森林资源及经营状况

   1、森林资源状况

   

(1)林地状况(见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根据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县林业用地73831.5公顷,其中国有林地10774公顷,占14.6%,集体林地63057.5公顷,占85.4%。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71823.1公顷,占97.3%,无林地1999.5公顷,占2.7%,苗圃地8.9公顷。

森林覆盖率40.1%。

   在有林地中,森林62534.8公顷,占87.1%,疏林1148.2公顷,占1.6%,灌木林8140.1公顷,占11.3%。

在森林面积中,针叶林51195.9公顷,占81.9%;阔叶林8582.8公顷,占13.7%;针阔混交林843.8公顷,占1.3%;竹林288.5公顷,占0.5%;农林间作林1623.8公顷,占2.6%。

在灌木林地中,经济林5823.5公顷,占71.5%。

灌木林2316.6公顷。

在无立木林地中,采伐迹地14.4公顷,占0.7%;火烧迹地13.2公顷,占0.7%;未成林造林地250.7公顷,占12.5%;天然更新林地79.4公顷,占4.0%;预备造林地(宜林地)1641.8公顷,占82.1%。

   

(2)各类蓄积。

全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2784223m3,其中森林蓄积2695883m3,占96.8%,疏林蓄积11192m3,占0.4%;散生木蓄积23484m3,占0.8%;四旁树蓄积53664m3,占1.9%(见各类蓄积统计表)。

   (3)各优势树种龄组结构(见下表)。

全县各优势树种(森林)现有面积55707公顷,其中马尾松4439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1.8%;杉木680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5%;栎类、枫香等阔叶337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7%,针阔混交林843公顷,占1.2%,竹林288公顷,占0.4%(经济林树种占17.6%,疏林占1.6%,灌木林占3.2%)。

   森林各优势树种按龄组分,幼龄组21803公顷,占优势种面积的39.1%,中龄组26390公顷,占47.4%,近熟龄组4688公顷,占8.4%,成熟龄组2551公顷,占4.6%,过熟龄组275公顷,占0.5%。

   (4)林种结构(见红安县林种面积蓄积统计表)。

1999年森林资源调查划分防护林1065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4.8%,特种用途林134公顷,占0.2%,用材林48379公顷,占67.4%,经济林12656公顷,占17.6%。

   (5)经济林状况。

全县有经济林12656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7.6%,其中以油茶为主的油料林2015公顷,占经济林的15.9%,以杜仲、银杏为主的特种经济林225公顷,占1.8%,以板栗、桃、李、梨为主的果树林6461公顷,占51.1%,以青茶为主的其它经济林3955公顷,占31.2%。

   (6)森林资源分布。

县东北部:

华河镇、七里坪镇、永河镇、杏花乡、火连畈茶场及国有场圃等为低山区,有林业用地53594.5公顷,占72.6%;县西北高丘区;上新集、二程、高桥、城关有林业用地13620.3公顷,占18.5%;县南低丘岗地区;觅儿、八里、太平,有林业用地6616.4公顷,占8.9%。

由此可见,我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县东北部低山区,而且也是三大水系的源头和六座大中型水库的汇水区,因此,加强此区生态林业建设是重中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