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492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docx

高中必修上册语文《131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时练习检测

13 读书:

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读书:

目的和前提》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狭隘(ài) 沉浸(jìn)  已臻佳境(zhēn)

麻痹(bì)戕害(qiāng)卷帙(zhì)

孜孜不倦(z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恶

 

(2)着

(3)藏

(4)重

2.语境辨析法

(5)他的生活变得自由散(sǎn)漫起来,常常独自前往湿地公园散(sàn)心,看草长莺飞,花红柳绿。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领略·领会

二者均为动词,都有“了解,明白”之义。

“领略”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

“领会”指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

(2)搜寻·搜集

二者均有“寻求”之义。

“搜寻”指搜索,侧重“寻找”的意思。

“搜集”侧重点在于“聚集”。

2.明确词义

(1)望洋兴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人入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劳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了如指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臻佳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将人引进美妙的境界,使人入迷;形容艺术作品或风景特别吸引人。

(3)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形容劳苦一次,可望永安。

(5)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

(6)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7)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8)指达到最佳境界。

形容状态极佳或解决问题非常轻松。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世界文学的辉皇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chǎng)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皇—煌 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__________________,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A.读一部文学作品以及一首诗歌,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

B.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歌,以及一则报道、一篇论文

C.读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首诗歌,还是一则报道、一篇论文

D.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歌,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

D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一部文学作品”“一首诗歌”“一则报道”“一篇论文”来看,都为并列关系且含有选择的意味,故选D项。

]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又过了若干年,与书籍有关的新一次体验带给了我满足。

在此之前,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已认识了老子,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rill)的译本。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

应将“一次”移至“与”前面。

《上图书馆》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宽敞(chǎng) 白炽灯(chì) 苍穹(qióng)吟啸(xiào)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血

  

(2)强

2.语境辨析法

(3)德国首都柏(bó)林被誉为欧洲最绿色环保的城市,城中心的马路两旁,高大的柏(bǎi)树在阳光下闪着不定的光。

(4)武松的身心得到了彻底解(jiě)放,看看身边走过的解(jiè)差,他感慨万千,半年来积压在心中的雾霾终于消散了。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幽雅·优雅

“幽雅”适合诠释声音,如幽静,有“深邃”的意思在里面。

“优雅”适合诠释画面与动作,意在表达动作的干脆利落,如优美。

(2)暗淡·黯淡

二者都指“不明朗”。

“暗淡”侧重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黯淡”侧重指心里暗淡。

2.明确词义

(1)一灯如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强附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灯光暗弱。

(2)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3)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惟妙惟肖,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

“这个覆盖众生的苍宆,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zhuì)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惟妙惟肖—气象万千 宆—穹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________之类也使我高兴。

A.封面、目录和插图

B.封面、插图和目录

C.目录、封面和插图

D.目录、插图和封面

A [根据书籍呈现的先后顺序来看,应选A项。

]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讲授图书馆学唯一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将“唯一”放到“中国”后面。

《读书:

目的和前提》

[资料链接]

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

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从1895年起,黑塞大量阅读德国和外国的书籍,深入研究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和哲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对黑塞日后影响巨大的作家是歌德、诺伐利斯、让·保尔、梯克、荷尔德林和艾兴多夫等人,尼采、叔本华、克尔克郭德尔则是他所喜爱的哲学家,而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是黑塞崇拜的东方哲人。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偶像的影响,黑塞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世界观。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文章,正是这段人生的高度概括。

随 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文本鉴赏]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目的与前提,指出提高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文学作品。

文中作者娓娓道来,描述了自己的阅读经历与乐趣,并由此认为,要想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那些流传于世的杰作,只有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找到生活的意义 ②回忆阅读经历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什么?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黑塞看来,真正的修养本身便有意义,它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于永恒中生存。

作者还认为,真正修养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我们寻找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黑塞认为应如何获得“真正的教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想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但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那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通过读伟大的作品,来丰盈我们的内心,使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如何理解“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读书首先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个性或人格,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一味地过分强调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往往会扼杀读书的兴趣,从而让人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那么,读书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4.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

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

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

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5.如何理解“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排比手法,突出强调了阅读者在个性人格上要具有一定的修养。

人在阅读时要有爱心,要有对知识的敬重和一定的人格修养。

三、阅读课文第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作者批评了“当今之世”对读书的哪些错误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年轻人觉得埋头读书不值得,他们一方面觉得人生短促,另一方面却又挤出时间去泡咖啡馆,在舞池里消磨许多时光。

文中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对这些年轻人的强烈批评之意,号召大家倾心向书,从读杰作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四、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矛盾。

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

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上图书馆》

[资料链接]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

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

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王佐良在武昌就读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随后南迁,进入西南联大,19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

作者在文中主要记叙了这段生活的读书经历。

[文本鉴赏]

每个爱书之人心中最华丽的宫殿,就是那藏满典籍的图书馆。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描绘出其中的读书之乐。

作者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分中学、大学和出国留学三个阶段来叙写,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图书馆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隐含了深沉的爱国之意。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由西蒙·德波伏娃钟情法国国立图书馆导入话题 ②留学(包德林图书馆、圆形图书馆)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西蒙·德波伏娃钟情法国国立图书馆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内容上,从西蒙·德波伏娃钟情法国国立图书馆说起,指出它是“一所华美的房子”,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从结构上,令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引出下文对“图书馆之乐”的具体叙述。

2.在武昌读中学期间,“公书林”给了作者哪些抹不去的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馆外的绿色与馆内的幽静整洁相映成趣。

②为能摸着那些书和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③在这里找到斯蒂文生的书,消磨了很多奇妙的时光。

④养成了读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3.文章写道“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图书管理模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要怀有一颗平等之心,善,莫大于尊重,让平等的光辉温暖人间。

求知权利,人人平等,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尊重之花永不凋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光辉,由此来书写和谐的篇章。

不仅是公共图书馆,还有剧场、美术馆等社会公共的文化空间。

只有在它们可以提供全面开放的服务,成为名实相符的公共文化设施时,社会才会具有孕育文化的广阔土壤,整体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才不会只是奢谈。

二、阅读课文第6~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如何理解文中“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华的图书馆在19岁的作者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使他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那里的灯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七七事变”打碎了作者的梦想,使其内心感到无限的伤感。

5.作者在包德林图书馆读书时,有哪些人生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国内战争不断,家无音讯;作者的内心正备受煎熬,虽在苦读,但内心是不平静的。

②北平解放,使作者的心境豁然开朗,他在图书馆里纵情自由阅读,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和光亮。

6.请结合莎士比亚的台词,简要分析第9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运用“建筑华美”以及台词中的“壮丽”“金黄色”等词语写出了英国圆形图书馆的华美,表现了

对图书馆的赞美之情。

②文中的“还去”以及台词中的“杰作”“理性”“力量”等,写出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

也反映出作者对知识理性的崇敬之情。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一谈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我觉得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能够充实自己,并且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

(观点二)读书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选择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更多的选择,因此,读书,是每一个人能够拥有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寓情于事,情感真挚

《上图书馆》这篇文章寓情于事,写在清华读书时,“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火全灭了”,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留学期间,北平也解放了,作者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心境也豁然开朗,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

本文在叙事中,将情感融入其中,情感真挚,读来耐人寻味。

2.写法指导

寓情于事手法“两特点”

寓情于事,就是依附事件抒情,即把抽象的感情,融入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让感情通过事件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作者的情感往往委婉、曲折地蕴涵在人物、事件的叙述之中。

这种抒情方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寓情于事手法的特点:

(1)寓情于事中的叙事与一般的叙事方式不同。

一般的叙事要求事件的完整、精细;而寓情于事中的叙事不要求再现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只要求有个粗略的轮廓即可。

叙事是抒情的工具、手段,洋溢着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2)寓情于事的文字比较质朴、平淡,不见浪花的飞溅,不见火星的迸射,没有华美的辞藻。

但读者定会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感人肺腑的深情。

3.迁移运用

请以“一瓶辣酱”为话题,写一个生活片段,运用寓情于事的手法,不少于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