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074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氮气用做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2.1个铅(Pb)原子质量是34.419×10-26Kg,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则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68.6

B.207.2

C.413.0

D.823.2

3.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2+O2

2H2O

B.2HgO

2Hg+O2↑

C.CuO+CO

Cu+CO2

D.Mg+2HCl=MgCl2+H2↑

4.下列对相关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

B.CO常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它具有还原性

C.石墨能作电极,是因为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D.家宴上西凤酒满屋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5.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

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

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

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

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B.硬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变为纯净水

C.可用水区分CaO和CaCO3

D.海洋中有大量的水,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白烟

8.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

B.白磷与红磷

C.氧气与臭氧

D.冰与干冰

9.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10..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物质

食盐水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7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物质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水是无色液体

B.铜具有导电性

C.镁条能燃烧

D.铁易弯曲

1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水银温度计中的液柱热胀冷缩

微粒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B

水电解可得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氢气与氯气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A.A

B.B

C.C

D.D

14.仅仅根据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CO2↑+H2O,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进行得非常快

B.生成的CO2是气态的

C.反应在常温下可以进行

D.反应物是K2CO3和HCl

15.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百分含量的21%

B.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6.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设计了下面甲、乙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甲:

如图对铜片A的系列变化进行了探究实验;

乙:

用如图装置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说明: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SO4溶液为蓝色溶液。

对于甲、乙实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中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且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乙实验中CO还原Fe2O3反应类型则不是置换反应

B.甲实验中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乙实验现是B装置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中溶液变浑浊

C.乙实验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该实验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可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D.甲实验中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乙实验中准备好后,先点燃B处酒精喷灯,后通入CO。

17.20°C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该物质的质量/g

剩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10

2

0

10

3

0

10

4

0.4

10

5

1.4

A.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③>②>①

B.20℃时10g饱和溶液溶有3.6g该物质

C.20℃时10g水最多溶解3.6g该物质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8.含碳元素物质间转化:

,其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走进花园,花香阵阵说明分子很小

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以再分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外电子数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可用来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KMnO4)中含有氧气

B.冷开水不能养鱼,是因为水(H2O)中不含氧元素

C.不论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21.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MgSO4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KCl的溶解度。

(2)将t1℃时,MgCl2、KC1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

(3)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MgCl2的质量为_______g。

(4)欲使MgCl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填一种)。

22.烹饪鱼时通常将鱼煎过后,再加少许食醋和酒,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请回答:

(1)每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_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3)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6.4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三、实验题

23.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

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四、简答题

2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2)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 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②变化中“

”和“

”的质量比为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

(1)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

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进行组合。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用F收集二氧化碳时,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移出导气管,盖上玻璃片。

(2)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某种金属制取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取一张滤纸(含C、H、O)用FeCl3浓溶液浸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最终转化为黑色物质。

请你参与以下对实验所得黑色物质成分验证的后续探究。

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趣味实验所要制取的金属是________。

若用物理方法检验该金属的方法是________。

(实验1)取适量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观察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

①由化学变化引起气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老师提示:

黑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碳单质,该成分有吸附性,会吸附空气。

化学小组认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黑色物质中含有某种金属”不够严谨,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具体做法是________。

经对比,证实黑色物质中含有该金属。

(实验2)取适量的黑色物质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后伸入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

③实验过程说明含有所要制取金属的现象是________。

④若要确定黑色物质中含有碳,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进一步操作:

________。

(实验3)

⑤再设计一个不同于以上方法的实验,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所要制取的金属:

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及可能的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