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554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

理解春秋时期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变化对整个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学习难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分封制的瓦解。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农具和,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的规模不断扩大,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逐步瓦解。

2.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一带。

3.周王室下降,大的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6.春秋时期由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7.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和也先后北上争霸。

8.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不断扩展,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

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

面?

[来源:

Zxxk.Co

5)、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

6)、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10')

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规模扩大农业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交融的中心。

随着民族的交往与联系,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轨道。

(1)根据材料指出诸侯争霸的原因。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涉及的春秋霸主有哪几位?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3)从材料中归纳诸侯争霸的影响。

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日渐密切;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推进各族共同走上封建制的轨道。

五、〔课堂小结〕:

(2')

六、〔当堂检测〕:

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西周春秋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经有人拍卖商朝时的铁犁铧,该铁犁铧已经锈迹斑斑,部分地方甚至剥落,最后竟以20万英镑高价成交。

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

A.真品且价值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C.真品但价值不高   D.后人伪造无价值

4.史书记载: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D.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5.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6.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贵族特权的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被打破了

7.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十几个。

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C. 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D.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8.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尊王攘夷——齐桓公                                          

B. 退避三舍——晋文公

C. 问鼎中原——楚庄王                                          

D. 卧薪尝胆——夫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中的平王指的是谁?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

(4)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

(5)说说他的事迹。

 

(6)使齐楚秦晋始大的四位诸侯是谁?

(7)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D4.A5.D6.D7.C8.D

二、非选择题

9、

(1)春秋时期。

(2)周平王。

(3)公元前770年。

(4)洛阳。

(5)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6)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

(7)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等。

2019-2020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练习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朝代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

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2.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首霸

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4.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5.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6.对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农具先后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7.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

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

8.中载: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9.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三顾茅庐

10.《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B.宋襄公称霸

C.秦穆公称霸D.楚庄王称霸

11.“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吴王阖闾D.越王勾践

12.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 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 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

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春秋时期“政由方伯(诸侯)”,请你列举出当时的五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无答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诸侯争霸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尝试用故事会、图示的方法进行记忆。

方法指导二:

歌谣记忆:

春秋农耕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采用农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齐国君主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知识模块二可以情景主持(比如新闻播报),向大家介绍战国七雄的情况。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西周末年发生的一件事和这则故事很相似,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烽火戏诸侯)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极其惨重的,周幽王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东周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二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王室衰败

自主阅读课本P27~28内容,完成第1~2题。

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规模扩大,农业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西周王室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具体表现?

(1)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瓦解。

(2)经济发展,诸侯国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模块三 诸侯争霸

自主阅读课本P28~29内容,完成第3~5题。

3.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哪些?

第一位霸主是谁?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著名的战争是什么?

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

战争:

城濮之战  成语:

退避三舍。

影响:

①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

②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4.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群雄争霸的现象,和哪个制度有关?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分封制。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春秋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2.简单介绍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时期开始于( C )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770年

D.公元前476年

2.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D )

①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

④晋军以报答楚为名,“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3.“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 )

A.齐桓公B.晋文公

C.宋襄公D.楚庄王

4.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B )

A.齐和秦B.燕和楚

C.韩和赵D.赵和楚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C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微

D.天子依附听命于诸侯

6.“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何时?

该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春秋时期。

因为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材料一中的“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不以兵车”应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霸主。

得益于“尊王攘夷”的策略。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