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618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6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ocx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07-2011年高考真题演练

2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部分

1.(2007重庆)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2.(2007广东文理基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

3.(2007广东理基)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4.(2007广东理基)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07江苏)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6.(2007山东)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7.(2007广东)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多选)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8.(08山东理基)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

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的保护与维持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08广东)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

10.(08广东)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1.(08上海)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12.(08上海)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13.(08全国Ⅱ)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14.(08广东文基)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B.需要能量驱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

15.(08上海)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变异现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16.(09广东)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17.(09广东)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

18.(09山东)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19.(09重庆)题5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20.(09宁夏)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21.(09江苏)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22.(09江苏生物)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X50cmX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23.(10山东)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24.(10江苏)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25.(10天津)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26.(10江苏)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27.(11福建)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28.(09浙江)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29.(2007广东)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

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30.(2007天津)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

31.(2007江苏)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

32.(08江苏)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___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这种肥料用物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33.(08上海)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②;③。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

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

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破坏。

34.(08海南)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

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KJ和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

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

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35.(09全国I)某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鸡、牛、玉米和人形成的食物网:

(2)牛和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和鸡之间的种间关系是;人和牛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的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作为饲料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36.(10重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

37.(10新课标)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

,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38.(10广东)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39.(10海南)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

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

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40.(11全国)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41.(11天津)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

据图回答:

(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_____(从GO-G3中选填),_______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

(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多选)。

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

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

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

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

(3)据图1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在牧草上喷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2。

其中A消费者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________。

42.(11四川)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43.(11山东)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44.(11安徽)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