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机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668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法机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活法机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法机要.docx

《活法机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法机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活法机要.docx

活法机要

活法机要

元丹溪朱震亨著

泄痢证。

脏腑泄痢其证多种,大抵从风湿热也,是知寒少热多,故曰暴泄,非阴久泄,非阳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宜大黄汤下之,是为重剂。

黄芩芍药是为轻剂,治法宜补宜泄,宜止宜和,和则芍药汤,止则诃子汤,有暴下无声,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气难喘息,脉微呕吐,急以重药温之,浆水散是也。

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者除湿,脉弦者去风,脓血稠粘以重药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风邪内缩宜汗之,鹜溏为痢当温之,在表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过者止之,除湿则白朮茯苓,安脾则芍药桂,破血则黄连当归,宣通其气则槟榔木香,如泄痢而呕,上焦则生姜橘皮,中焦则芍药当归桂茯苓,下焦则治以轻热,甚以重热药,若四肢懒倦小便少或不利,大便走沉困,饮食减,宜调胃去湿,白朮茯苓芍药三味,水煎服,如发热恶寒腹不痛加黄芩为主,如未见脓而恶寒,乃太阴欲传少阴也,加黄连为主,桂枝佐之,如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如见血加黄连为主,桂当归佐之,如烦燥或先便白脓后血,或发热或恶寒,非黄连不能止上部血也,如恶寒脉沉,或曰腰痛,或血脐下痛,非黄芩不能止,此中部血也,如恶寒脉沉,先血后便,非地榆不能止,下部血也,唯脉浮大者不可下。

黄芩芍药汤(方在宝鉴泄痢条下)。

大黄汤。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

大黄(一两)。

右剉细,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二服,顿服之,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复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芍药汤和之,以彻其毒也。

芍药汤(方在宝鉴内,痢疾条下)。

白朮黄耆汤,服前药痢疾虽除,更宜此和之。

白朮(一两),黄耆(七钱),甘草(三钱),一方无黄耆用黄芩(半两)。

右咀,均作三服,水煎服清。

防风芍药汤。

治泄痢飧泄,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痛微汗。

防风,芍药,黄芩(各一两)。

右咀,每服半两或一两,水煎。

白朮芍药汤。

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微满,因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宜此和之。

白朮,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

右剉,每服一两水煎。

苍朮芍药汤。

治痢疾痛甚者。

苍朮(二两),芍药(一两),黄芩,肉桂(各半两)。

右剉,每服一两,水煎。

诃子散。

如腹痛渐已,泄下微少,宜止之。

诃子皮(一两生熟各半),木香(半两),黄连,炙甘草(各三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白朮药汤调下,如止之不已,宜归而送之也。

诃子散内加厚朴一两,竭其邪气也。

浆水散。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身上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甚者加吐,此谓急病。

半夏(二两汤洗),附子(炮),干生姜,炙甘草,肉桂(各半两),良姜(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浆水二盏煎至半,和滓热服。

黄连汤。

治大便后下血,腹中不痛者。

谓之湿毒下血。

黄连,当归(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

右咀,每服五钱,水煎。

芍药黄连汤。

治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者,谓之热毒下血。

芍药,黄连,当归(各半两),大黄(一钱),淡味桂(五分),炙甘草(二钱)。

右咀,每服五钱,水煎,如痛甚者调木香槟榔末一钱服之。

导气汤,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芍药(一两),当归(半两),大黄(二钱半),黄连(一钱),黄芩(二钱半),木香,槟榔(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半两,水煎。

加减平胃散(方在宝鉴内泄痢条下)。

地榆芍药汤。

治泄痢脓血,乃至脱肛。

苍朮(八两),地榆(二两),卷柏(三两),芍药(三两)。

右咀,每服一两,水煎,病退止。

五泄之病,胃小肠大瘕三证,皆以清凉饮子主之,其泄自止,厥阴证加甘草以缓之,少阴证里急后重,故加大黄。

又有太阴阳明二证,当进退大承气汤主之,太阴证不能食也,当先补而后泄之,乃进药法也,先煎厚朴半两制,水煎二三服后,未已,未有宿食不消,又加枳实二钱同煎二三服,泄又未已,如稍进食,尚有热毒,又加大黄三钱,推过,泄止住药,如泄未止为肠胃有尘垢滑粘,加芒硝半合,宿垢去尽则愈也,阳明证能食是也,当先泄而后补,谓退药法也,先用大承气汤五钱,水煎服,如利过泄未止,去芒硝,后稍热退减大黄半再煎两服,如热气虽已,其人必腹满,又减去大黄,与枳实厚朴汤又煎三两服,如腹满退,泄亦自愈,后服厚朴汤,数服则已。

疠风证。

疠风者,荣气热附其气不清,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故名疠风,又曰脉风,俗曰癞。

治法刺肌肉百日,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先桦皮散从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浆穴七壮,灸疮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后服二圣散,泄热祛血之风邪,戒房室三年病愈。

桦皮散。

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成疮,面上风刺粉刺。

桦皮(四两烧灰),荆芥穗(二两),杏仁(二两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银器内,煮去水一半已来放,令干用),炙甘草(半两),枳壳(四两去穰用,炭火烧欲灰,于湿纸上令干)。

右件除杏仁外,余药为末,将杏仁另研,与诸药和匀,磁合内放之,每服三钱,食后温水调下。

二圣散。

治大风疠疾,将皂角刺一二斤,烧灰研细,煎大黄半两,调下二钱,早服桦皮散,中煎升麻汤,下泻青丸,晚服二圣散,此数等之药皆为缓泄血中之风热也。

七圣丸,七宣丸,皆治风壅邪热,润利大肠,中风风痫,疠风,大便秘涩,皆可服之。

破伤风证。

夫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腠理闭拒,虽有九之苛毒,弗能为害,故破伤风者,通于表里,分别阴阳,同伤寒证治人,知有发表,不知有攻里和解,此汗下和三法也,诸疮不差,荣卫虚,肌肉不生,疮眼不合者,风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候,诸疮上灸,及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故阳热易为郁结,热甚则生风也,故表脉浮而无力,太阳也,在表宜汗。

脉长而有力,阳明也,在里宜下。

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半在表半在里,宜和解。

若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羌活防风汤。

治破伤风,邪初传在表。

羌活,防风,川芎,藁本,当归,芍药,甘草(各四两),地榆,细辛(各二两)。

右咀,每服五钱,水煎,量紧慢,加减用之,热则加大黄三两,大便秘则加大黄一两,缓缓令过热甚,更加黄芩二两。

白朮防风汤,若服前药过有自汗者。

白朮,黄耆(各一两),防风(二两)。

右咀,每服五七钱,水煎。

破伤风,藏府秘,小便赤,用热也,百汗不休,故知无寒也,宜速下之,先用芎黄汤三二服,后用大芎黄汤下之。

芎黄汤。

川芎(一两),黄芩(六钱),甘草(二钱)。

右咀,水煎。

大芎黄汤。

川芎(半两),羌活,黄芩,大黄(各一两)。

右咀,水煎。

羌活汤。

治半在表半在里。

羌活,菊花,麻黄,川芎,白茯苓,防风,石膏,前胡,黄芩,蔓荆子,细辛,甘草,枳壳(各一两),薄荷,白芷(各半两)。

右咀,生姜同煎,日三服。

防风汤。

治破伤风,同伤寒表证,未传入里,宜急服此药。

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各等分)。

右咀,水煎服,后宜调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

蜈蚣(一对),鱼鳔(半两),左盘龙(半两炒烟尽用)。

右为细末,用防风汤调下,如前药解表不已,觉直转入里,当服左龙丸,服之渐渐看大便硬软,加巴荳霜。

左龙丸。

治直视在里者。

左盘龙,白僵蚕(炒),鱼鳔(各半两),雄黄(一钱研)。

右同为细末,烧饭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如里证不已,当于左龙丸内一半末,加入巴荳霜半钱,烧饭为丸,桐子大,同左龙丸一处,每服加一丸,渐加服至利为度,若利后更服后药,若搐痓不已,亦宜服后药,羌活汤也。

羌活汤。

羌活,独活,地榆,防风(各一两)。

右咀,水煎,如有热加黄芩,有涎加半夏,若病日久,气血渐虚,邪气入胃,全气养血为度。

养血当归地黄汤。

当归,地黄,芍药,川芎,藁本,防风,白芷(各一两),细辛(半两)。

右为麄末,水煎服。

头风证。

肝经风盛,木自摇动,梳头有雪皮,乃肺之证也,谓肺主皮毛,实则泄青丸主之,虚则消风散主之。

雷头风证。

夫雷头风者,震卦主之,诸药不效,为与证不相对也。

升麻,苍朮(各一两),荷叶(全一个)。

右为细末,每服半两,水煎,或烧荷叶一个研细,用前药调服亦可。

胎产证。

妇人童幼,至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治胎产之病从厥阴经,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发汗者,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则脉数而已动于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枯燥。

制药之法,能不犯三禁,则荣卫自和,而寒热止矣。

如发渴则白虎,气弱则黄耆,血刺痛而和以当归,腹中疼而加之芍药,大抵产病,天行从增损柴胡,杂证从增损四物,宜详察脉证而用之。

产前寒热,小柴胡汤中去半夏,谓之黄龙汤。

二黄散。

治妇人有孕,胎漏。

生地黄,熟地黄(各等分)。

右为细末,煎白朮枳壳汤调下。

半夏汤。

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子冲上而昏闷,或血暴下,及胎干不能产者。

半夏曲(一两半),肉桂(七钱半),桃仁(三十个微炒去皮尖),大黄(半两)。

右为细末,先服四物汤三两,次服半夏汤,生姜同煎。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经水适断,感于异证,手足抽搐,咬牙昏冒,系属上焦。

柴胡(八钱),黄芩(四钱半),人参(三钱),甘草(炒),石膏(各四钱),知母(二钱),黄耆(半两),半夏(三钱)。

右为麄末,每服半两,生姜枣同煎。

秦艽汤,前证已去,次服此以去其风邪。

秦艽(八钱),芍药(半两),柴胡(八钱),防风,黄芩(各四钱半),人参,半夏(各三钱),炙甘草(四钱)。

右为麄末,水煎。

荆芥散,二三日后经水复行,前证俱退,宜此。

小柴胡汤一料,加荆芥穗五钱,枳壳(麸炒去穰半两)。

右为麄末,同小柴胡煎法。

防风汤,三二日后,宜正脾胃之气,兼除风邪。

苍朮(四两),防风(三两),当归(一两),羌活(一两半)。

右为麄末,水煎。

三分散。

治产后,日久虚劳,针灸小药俱不效者。

川芎,熟地黄,当归,芍药,白朮,茯苓,黄耆(各一两),柴胡,人参(各一两六钱),黄芩,半夏,甘草(各六钱)。

右为麄末,水煎服清。

血风汤。

治产诸风痿挛无力。

秦艽,羌活,防风,白芷,川芎,芍药,当归,地黄,白朮,茯苓(各等分),加半夏,黄耆。

右为细末,一半为丸,炼蜜如桐子大,一半为散,温酒调下丸药五七十丸。

治血运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运于胁肋,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川芎,鬼箭,红花,玄胡,各一两,同为麄末,如四物煎服清调没药散服之。

蝱虫(去羽足一钱微炒),水蛭(二钱炒),麝香(少许),没药(一钱)。

右为细末,煎前药调服,血下痛止,只服前药。

加减四物汤。

治产后头痛,血虚气弱,痰癖寒厥,皆令头痛。

羌活,川芎,防风,香附子(炒各一两),细辛(一两半),炙甘草,当归(各半两),石膏(二两半),熟地黄(一两),香白芷(一两半),苍朮(一两六钱去皮)。

右为麄末,每服一两,水煎。

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前方中加芍药三两,桂一两半,生姜煎。

如头痛痰癖者,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生姜煎。

如热厥头痛,加白芷三两,石膏三两,知母一两半。

如寒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半,生姜煎。

四物汤,治诸变证(方已载元戎方中)。

红花散。

治妇人产后血昏,血崩,月事不调,远年,干血气,皆治之。

干荷叶,牡丹皮,当归,红花,蒲黄(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半两,酒煎。

和滓温服,如胎衣不下,别末榆白皮煎汤调下半两,立效。

当归散。

治妇人恶物不下。

当归,芫花(炒)。

右为细末,酒调下三钱。

又一方,好墨醋淬末之,小便酒调下。

治胎衣不下,蛇退皮炒焦,细末酒调下,如胎衣在腹,另碾榆白皮末,同煎服立下。

生地黄散。

诸见血无寒,衄血下血,吐血溺血,皆属于热。

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地骨皮,天门冬,黄耆,芍药,甘草,黄芩(各等分)。

右为麄末,每服一两,水煎脉,微身凉,恶风,每一两加桂半钱。

麦门冬饮子。

治衄血不止。

麦门冬,生地黄(各等分)。

右剉,每服一两,水煎,又衄血,先朱砂蛤粉,次木香黄连,大便结下之大黄,芒硝,甘草,生地黄。

溏软,栀子,黄芩,黄连,可选而用之。

带下证。

赤者,热入小肠。

白者,热入大肠。

其本湿热,冤结于脉不散,故为赤白带下也。

冤,屈也,结也。

屈滞而病热不散,先以十枣汤下之,后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调下之,热去湿除病自愈也。

月事不来,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局方中五补丸后,以卫生汤,治脾养血气可也。

苦楝丸。

治赤白带下。

苦楝(碎酒浸),茴香(炒),当归(各等分)。

右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卫生汤。

白芍药,当归(各二两),黄耆(三两),甘草(一两)。

右为麄末,水煎空心服,如虚者,加人参一两。

大头风证。

夫大头风证者,是阳明邪热太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也,多在少阳或在阳明,或在太阳,视其肿势在何部分,随经取之,湿热为肿,木盛为痛,此邪见于头,多在耳前后先出,治之大不宜药速,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此病是自外而之内者是血病,况头部分受邪,见于无形迹之部,当先缓而后急,先缓者,谓邪气在上着,无形之部分既着无形,无所不至,若用重剂速下过,其病难已,虽无缓药,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顿服,皆失缓体,则药不能得除,病当徐徐浸渍无形之邪也,或药性味形体据象,皆要不离缓体是也,且后急者,谓缓剂已泻邪气,入于中,是到阴部染于有形质之所,若不速去,则损阴也,此终治,却为客邪,当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当缓者,谓阳邪在上,阴邪在下,若急治之,不能解纷而益乱也,治客以急者,谓阳分受阴邪,阴分受阳邪,此客气急除去之也。

假令少阳阳明为病,少阳为邪,出于耳前后也,阳明为邪者,首大肿也,先以黄芩黄连甘草汤,通剉煎,少少不住服,或剂毕再用,煨黍粘子,新瓦上炒香,同大黄煎成,去滓,内芒硝,俱各等分,亦时时呷之,无令饮食,在前得微利,及邪气已只服前药,如不已再同前次第服之,取大便利,邪气则止,如阳明渴者,加石膏,如少阳渴者,加瓜蒌根。

阳明行经,升麻,芍药,葛根,甘草。

太阳行经,羌活,防风之类。

黑白散,治大头风如神(方在后家珍内)。

消毒丸(在宝鉴内附)。

疟证。

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盖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疾。

痎疟者,久疟也。

是知夏伤于暑,湿热闭藏而不能发泄于外。

邪气内行,至秋而发为疟也。

何经受之,随其动而取之,有中三阳者,有中三阴者,经中邪气,其证各殊,同伤寒治之也。

五藏皆有疟,其治各异,在太阳经谓之风疟,治多汗之。

在阳明经谓之热疟,治多下之。

在少阳经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

在阴经则不分三经,总谓之湿疟,当从太阴经论之。

桂枝羌活汤。

治疟疾,处暑前发,头痛项强,脉浮,恶寒有汗。

桂枝,羌活,防风,甘草(各半两)。

右为麄末,水煎。

如吐者加半夏曲等分。

麻黄羌活汤,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者。

麻黄(去节),羌活,防风,甘草(各半两)。

右为麄末,水煎。

如吐者加半夏曲等分。

麻黄桂枝汤。

治疟如前证而夜发者。

麻黄(一两去节),炙甘草(三钱),黄芩(半两),桂枝(二钱),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右为末,水煎桃仁,散血缓肝,夜发乃阴经有邪,此汤散血中风寒也。

 

桂枝黄芩汤。

治疟,服药寒热转甚者,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也,宜此和之。

甘草,黄芩,人参(各四钱半),半夏(四钱),柴胡(一两二钱),石膏,知母(各半两),桂枝(二钱)。

右为麄末,水煎。

从卯至午时发者,宜大柴胡汤下之,从午至酉发者,知其邪气在内也,宜大承气汤下之,从酉至子时发者,或至寅时者,知其邪气在血也,宜桃仁承气汤下之,微利后,更以小柴胡汤制其邪气可也。

热证。

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无表而热者,谓之里热,有暴发而为热者,乃久不宣通而致也,有服温药而为热者,有恶寒战栗而热者,盖诸热之属心火之象也,治法,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则汗发之,发之不尽,则逆制之,制之不尽,求其属以衰之。

苦者以治五藏,五藏属阴而居于内,辛者以治六府,六府属阳而在于外,故内者下之,外者发之,又宜养血益阴,其热自愈。

地黄丸(方在前发明内附)。

如烦渴发热,虚烦蒸病,空心服地黄丸,食后服防风当归饮子。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各一两),滑石(三两),大黄,当归,芍药,防风(各半两)。

右为麄末,生姜同煎,如痰实欬嗽加半夏。

金花丸。

治大便黄,米谷完出,惊悸,溺血,淋闭,欬血衄血,自汗头痛,积热肺痿。

黄连,黄柏,黄芩,山栀子仁(各一两)。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桐子大,温水下。

如大便结实加大黄,自利不用大黄,如中外有热者,作散剉服,名解毒汤。

如腹满呕吐欲作利者,解毒汤内加半夏茯苓厚朴各三钱,生姜同煎。

如白脓下痢后重者,加大黄三钱。

凉膈散(方在难知内附),加减于后。

若咽嗌不利,肿痛并涎嗽者,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若欬而呕者,加半夏半两生姜煎。

若鼻衄呕血者,加当归,芍药,生地黄各半两,若淋閟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

当归承气汤。

治热攻于上,不利于下,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

大黄,当归(各一两),甘草(半两),芒硝(九钱)。

右咀,生姜枣同煎。

大黄膏。

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牛黄(二钱半),朱砂,郁金,丹皮(各三钱),脑子,甘草(各一钱)。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治表恶热寒而渴,阳明证,白虎汤也。

若肤如火燎而热,以手取之不甚热,为肺热也,目晴赤,烦燥或引饮,独黄芩一味主之,若两胁肌热,脉浮弦者,柴胡饮子主之。

若胁肋热,或一身尽热者,或日晡肌热者,皆为血热也,四顺饮子主之。

若夜发热,主行阴,乃血热也,四顺饮子,桃仁承气,选而用之。

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四顺饮子。

证若发热,虽无胁热,亦为柴胡证。

昼则行阳二十五度,气药也。

大抵宜柴胡饮子,夜则行阴二十五度,血药也,大抵宜四顺饮子。

眼证。

眼之为病,在府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藏则为里,宜养血安神,暴发者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里而难愈,除风散热者,泻青丸主之。

养血安神者,定志丸。

妇人则熟干地黄丸主之。

治眼暴赤暴肿,散热饮子。

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各一两)。

右咀,水煎,食后温服,如大便秘涩,加大黄一两,如痛甚者,加当归地黄各一两,如烦燥不得眠睡,加栀子一两。

地黄汤。

治眼久病昏涩,因发而久不愈者。

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地黄,当归,人参,茯苓(各等分)。

右为麄末,水煎。

四物龙胆汤,治目暴发(方在元戎四物汤条下附)。

点眼药则有蟾光膏(方在后册杂方内附)。

洗眼药则有夜光膏(方在宝鉴内附)。

药(在后杂方内附)。

消渴证。

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

有上消,有消中,有消肾。

上消者,肺也。

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湿以润其燥。

消中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赤黄,热能消谷,知其热在中焦也。

宜下之。

消肾者,初发为膏淋,谓淋下如膏油之状,至病成而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浊而有脂液,治法宜养血以肃清,分其清浊而自愈也。

黄连膏。

黄连末一觔,生地黄,自然汁,白连花藕汁,牛乳汁,各一觔。

右将汁熬成膏,子剂黄连末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少呷,温水送下,日进十服,渴病立止。

八味丸,治消肾(方在发明内附)。

肿胀证。

五脏六腑皆有胀,经云:

平治权衡,去菀陈剉,开鬼门,洁净府,平治权衡者,察脉之浮沉也。

去菀陈剉者,疏涤肠胃也。

开鬼门者,发汗也。

洁净府者,利小便也。

蛊胀之病,治以鸡屎醴,酒调服。

水胀之病,当开鬼门,决洁净府也。

治水肿蝼蛄,去头尾,与葡萄心同研。

露七日,曝干为末,淡酒调下,暑月用佳。

又方,枣一,锅内入水上有四指深,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尽枣决愈,神效。

疮疡证。

疮疡者,火之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若其脉沉实,当先疏其内以绝其源也,其脉浮大,当先托里。

恐邪气入内也,有内外之中者,邪气至盛,遏绝经络,故发痈肿,此因失托里,及失疏通,又失和荣卫也,治疮之大要,须明托里疏通,行荣卫之三法,内之外者,其脉沉实,发热烦燥,外无焮赤,痛深于内,其邪气深矣。

故先疏通脏腑,以绝其源,外之内者,其脉浮数,焮肿在外,形证外显,恐邪气极而内行,故先托里也。

内外之中者,外无焮恶之气,内亦脏腑宣通,知其在经,当和荣卫也。

用此三法之后,虽未差,必无变证,亦可使邪气峻减而易痊愈。

内疏黄连汤。

治呕啘心逆,发热而烦,脉沉而实,肿硬木闷而皮肉不变,色根系深,大病远在内,脏腑秘涩当急疏利之。

黄连,山栀子,芍药,当归,槟榔,木香,薄荷,连翘,黄芩,桔梗,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水煎先吃一二服,次后加大黄一钱,再服加二钱,以利为度,如有热证,止服黄连汤,大便秘涩则加大黄,如觉无热证,及后药复煎散,时时服之,如无热证及大便不秘涩,止服,复煎散,稍有热证却服黄连汤,秘则加大黄,如此内外皆通,荣卫和调,则经络自不遏绝矣。

内托复煎散。

治肿焮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痛在皮肉,邪气盛而必侵于内,须急内托以救其里也。

地骨皮,黄耆,防风,芍药,黄芩,白朮,茯苓,人参,甘草,当归,防己(各一两),柳桂(淡味加半两)。

右咀,先煎苍朮一觔,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苍朮滓,入前药十二味,再煎至三四盏,绞取清汁作三四服,终日服之,又煎苍朮滓为汤,去滓再依前煎十二味药滓服之,此除湿散郁热,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再作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烦热,少服黄连汤,如微利烦热已退却,服复煎散半料,如此使荣卫俱行,邪气不能自侵也。

当归黄耆汤。

治疮疡,脏腑已行,如痛不可忍者。

当归,黄耆,地黄,川芎,地骨皮,芍药(各等分)。

右咀,水煎。

如发热加黄芩,如烦躁不能睡卧者加栀子,如呕则是湿气侵胃倍加白朮。

内消升麻汤。

治血气壮实,若患痈疽,大小便不通。

升麻,大黄(各二两),黄芩(一两半),枳实(麸炒),当归,芍药(各一两半),炙甘草(一两)。

右咀,水煎食前服。

复元通气散。

治诸气涩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止痛消肿。

青皮,陈皮(各四两),甘草(三两生熟各半),川山甲(炮),栝蒌根(各二两),加金银花,连翘(各一两)。

右为细末,热酒调下。

五香汤。

治毒气入腹托里,若有异证于内加减。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三钱)。

右为细末,水煎空心服,呕者去麝加藿香一两,渴者加人参一两。

赤芍药散。

治一切疔疮痈疽,初觉增寒疼痛。

金银花,赤芍药(各半两),大黄(七钱半),瓜蒌(大者一枚),当归,甘草,枳实(各三钱)。

右为麄末,水酒各半煎。

桃红散。

敛疮生肌,定血辟风邪。

滑石(四两),乳香,轻粉(各二钱),小荳粉(一钱),寒水石(三两烧),一方改小荳粉为定粉一两。

右为极细末,干贴。

冰霜散。

治火烧皮烂大痛。

寒水石(生),牡蛎(烧),朴硝,青黛(各一两),轻粉(一钱)。

右为细末,新水或油调涂立止。

乳香散。

治杖疮神效。

乳香,没药(各三钱),自然铜(半两,火烧醋醮十遍),茴香(四钱),当归(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半两,温酒调下。

五黄散。

治杖疮定痛。

黄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乳香(各等分)。

右为细末,新水调成膏,用绯绢帛上摊贴。

花蘂石散。

治一切金疮猫狗咬伤,妇人败血,恶血奔心,血运胎死,胎衣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