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705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7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最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银河小学魏海斌

2018年3月

一、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

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对探究的理解。

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图表、图形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难点:

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教学安排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32课,每课时教学一课,本学期安排正课16周,每周3课时,每周教学安排2个课时的新课教学,1个课时的机动时间,用于回顾和巩固,学期末的时间用于系统复习。

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始业教育1课时

《微小世界》单元

1.放大镜1课时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课时

3.放大镜下的晶体1课时

4.怎样放得更大1课时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1课时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1课时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课时

8.微小世界和我们1课时

第一单元复习、梳理1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1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1课时

《质的变化》元

1.我们身边的物质1课时

2.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

3.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课时

4.打和白醋的变化1课时

5.生锈了1课时

6.变化伴随的现象1课时

7.制铁生锈的速度1课时

8.变化与我们1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梳理1课时

第二元测试1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分析与评讲1课时

期中复习、梳理1课时

期中测试1课时

期中测试分析与讲评1课时

《宇宙》单元

1.球的卫星一月球1课时

2.相变化1课时

3.们来造环形山1课时

4.食和月食1课时

5.阳系1课时

6.星空中

(一)1课时

7.星空中

(二)1课时

8.宇宙1课时

第三单元复习、梳理1课时

第三元测试1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分析与评讲1课时

《环境和我们》单元

1.的垃圾1课时

2.处理1课时

3.少丢弃及重新利用1课时

4.类和回收利用1课时

5.天的生活用水1课时

6.和污水处理1课时

7.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课时

8.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课时

第四单元复习、梳理1课时

第四元测试1课时

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评讲1课时

复习2课时

 

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

“看,这是什么?

”(生:

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

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

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

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

“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

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难点: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放大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

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

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

(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

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

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

(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

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

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

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

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

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

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

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反思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

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放大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

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

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

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

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

(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

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

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教学反思: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内容放大镜下的晶体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

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

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

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

(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

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

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内容怎样放得更大第10-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

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

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

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

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

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

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

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

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

如何放得更大?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

(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

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

(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

教学反思: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教学内容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第12-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

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

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

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

细胞的作用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教学内容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第15-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