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07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郑州智投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1.4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场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建议书》

7、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厂提供的相关技术文件和有关数据。

8、国家、省、部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等。

1.5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该项目采用节能型设备及先进实用技术,主要从5个方面对企业现有生产系统即能量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1、溴化锂中央空调制冷

采用溴化锂中央空调机组,以集中供冷的方式向某公司内部公用建筑和生活设施提供夏季冷媒,取代了原先几乎所有电制冷空调,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在节约大量电能的同时,实际上是节省了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煤碳资源,同时也使电厂的余热排放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节能效果。

2、采用矿井废水作为循环水补充水

采用矿井废水作为循环水补充水:

在废水治理上某公司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大局出发,充分利用某公司的矿井废水,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现用矿井废水代替自来水,一方面节约了192万吨自来水资源,另一方面为某公司减少了192万吨废水排放,同时又免去因排放污水而产生的排污费用。

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创造了社会效益。

3、锅炉燃烧系统技术改造

循环灰分离器器循环倍率小,既影响锅炉带负荷能力,又影响锅炉燃烧效率,炉渣、粉煤灰的烧失率高达15%,浪费比较明显。

通过技术改造后可将原先炉渣、煤粉灰15%的烧失率将到5%,节约了宝贵的煤炭资源。

4、采用低温低压汽轮机取代减温减压器

由于某公司矿区供热在没有建设电厂时,采用二台6.5吨/小时和3台4.0吨/小时的工业锅炉供给。

电厂建投时考虑濉溪县开发区化工项目用热,抽凝汽轮机抽汽压力定位为0.981Mpa。

某公司内部供热仅需0.4Mpa、150℃以下的蒸汽,因此设计采用减温减压器把0.981Mpa、320℃蒸汽降低到0.25--0.4Mpa、150℃,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减温减压器上,特别是春、夏、秋三季用量小,浪费更大。

某公司内部供热主要是生活用,特别是矿区5万多人的洗浴,用时最大30吨/小时以上,最小时接近为零,流量极不稳定汽轮机无法正常运转。

我们一般采用需用量大时略欠,用量小时加消音器向空排放,浪费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优化。

为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拟增加输入0.981Mpa输出0.4Mpa的背压汽轮机拖动锅炉给水泵、冷却循环水泵以汽带电,减温减压器做为备用。

背压汽轮机输出的0.4Mpa的蒸汽主要供给公司内部使用。

对于流量不稳问题,采用低温低压汽轮发电机组。

生活用蒸汽大时低温低压汽轮发电机组少发电,生活用蒸汽小时低温低压汽轮发电机组多发电。

该机组是一种以已有热电厂低参数工业排汽作为发电介质的低能耗成熟产品,属于在运汽轮机的后置机,与原有汽轮发电机组相比,具有投资省、安装简单的优势,无需增加输煤、化水等其它辅助生产设施,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5、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调速

电厂辅机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辅机功率裕量过大,再加上原有调节方式落后,导致低负荷运行时效率低。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减少电能消耗,改善风机、水泵电机系统调节方式,改变过去闸板、阀门等机械节流调节方式。

重点对大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减少电能消耗,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1.6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本项目建设投资243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113万元,其它费用288万元,预备费35万元。

1.7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

1、项目实施后,节约标煤量18627.5t/a.。

2、某公司能量系统优化及节能减排措施后,每年可节约192万t循环水消耗,按水资源费1.0元计,每年可节约成本192万元。

3、某公司能量系统优化及节能减排措施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627.5t/a,可减少CO2排放量约16.7万t/a,减少SO2排放量约80t/a,可减少NOX排放量约76t/a,可减少灰渣排放量约25570t/a。

本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1.8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符合科技兴国、强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响应国家提出的创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有利于使国民经济得到可持续快速发展及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

该项目实施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煤、电单耗,降低企业成本,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企业目前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建设条件已基本成熟。

1.8.1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测算,该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表1-1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数值备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万元 

1.1建设投资万元 

1.2流动资金万元 

2项目总投资万元 

2.1建设投资万元 

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3年营业收入万元正常年份值

4年总成本费用万元正常年份值

5年经营成本万元正常年份值

6年增值税万元正常年份值

7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正常年份值

8年利润总额万元正常年份值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2.1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近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为9.5%。

在大部分时期,投资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于40%,现在接近50%。

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一直是重工业,在1985年,重工业比重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55%;

1990年降到50%,2000年回升到60%,2005年高达69%。

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在近几年经历了最快速的发展。

近期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将能源需求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这一基数上,即使保持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能源需求的绝对增量也是巨大的。

2006年能源消耗达到24.6亿t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15%)。

如果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年增加量也需要1.23亿吨标准煤。

事实上,如果GDP增长为9%,以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很难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

为此,2007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为27亿t标准煤左右。

因此,对能量系统进行优化,实施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能源紧缺已成为当今全球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两大途径,而开源的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相比之下,节约的途径是最佳的,一方面需要的投资额不是很大,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项节约能源的技术、工艺、产品及设备层出不穷,为节能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再者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扶持,从经济手段上为能源的节约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力推行节能技术改造,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符合《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精神,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减缓企业电源容量不足的需要,更是降低成本和增加企业效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热电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煤炭价格的持续走高,烟气、废水达标排放等使企业感到空前的压力。

单纯依靠资源、能源的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来谋求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国热电行业能耗平均水平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热电行业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某公司建设规模为2×

15MW、3炉2机,额定发电能力30MW。

公司所发电力遵循“自用为主,多余上网”的原则,同时兼顾矿井供热,替代既有的小型工业锅炉房,节约优质煤炭。

公司生产所需的燃料为某公司选煤厂的副产品——煤泥、煤矸石,年用量32万t左右,可节约标准煤12余万t,既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提高了燃料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土地占用,降低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为实现“蓝天、绿地、净土”提供了保障。

某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是某公司延伸产业链和实现循环经济的最有效途径,将对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某公司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但不可否认,某公司由于设计较早,当时对于节能减排方面考虑较少,使得全厂效率较低,不符合当前节能减排政策。

因此,某公司决定对生产系统即能量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项目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建设条件较好,进行下一步运作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2.1.1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所属行业整体发展良好

2.1.2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行业政策背景利好

2.1.3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技术进步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2.2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005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颁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该目录将国内企业分为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

该目录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列为鼓励类项目。

该目录将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应用列为鼓励类。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粉煤灰、煤矸石、煤矿瓦斯利用为重点,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到2010年所有新建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达到50%,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某公司依托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对其能量系统进行优化,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淮北市的地方发展规划。

二、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节能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某公司建设较早,当时对节能减排的设备、技术及措施考虑不多,存在着能耗高、系统不合理等问题,具有很大的节能降耗潜力。

某公司着眼于长远发展,一方面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内部挖潜革新改造;

另一方面加对周边热用户的沟通,努力增加热负荷。

通过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节能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使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1该项目实施是……的需要

2.2.2该项目实施是……的需要

2.2.3该项目实施是提升行业产品供应能力的需要

2.2.4该项目实施是适应市场需求放量的需要

2.2.5该项目实施是优化公司营收贡献结构的需要

2.2.6该项目实施是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地位的需要

2.3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该项目发起主体优势明显支撑项目可行

2.3.2该目所处背景环境利好支撑项目可行

2.3.3该目产品分工合理保障项目可行

2.3.4该项目支撑策略合理保障项目可行

2.3.5该项目效益可观保障项目可行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技术工艺方案

3.1该项目技术工艺

某公司的主要生产环节可大致分为:

燃料的入厂、水处理、燃料制备、锅炉燃烧以及蒸汽的生产、汽轮机组发电和电力输送等。

一次水经过滤器除去悬浮物质后进入超滤装置,再经阴阳离子交换器除去钙镁离子等,制成除盐水,除盐水经除氧器除氧后通过锅炉给水泵送入省煤器预热,然后进入锅炉加热蒸发成饱和蒸汽,再进入过热器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

电能经配电装置由输电装置供给电用户。

抽凝式机组将做过部分功的蒸汽抽出,进入外供蒸汽管网,供给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汽。

汽轮机排汽进入凝汽器冷凝成水经除氧器除氧后,由给水泵送回锅炉循环利用。

供冷凝器的循环冷却水由冷却池冷却后循环使用。

3.2该项目设备选型

第四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地址选择

4.1该项目地址

某公司位于某公司(某煤矿)工业场地西南侧,厂区北侧紧邻某煤矿铁路专用线站场,东侧为某煤矿选煤厂和露天储煤场,西侧为零星农舍,南侧为矿井采空地面塌陷区。

某煤矿进矿公路与濉溪——永城公路相连,可通往濉溪县、永城县,与多条省道、国道连接。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在濉溪站接轨,通过符夹线可转接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等国铁干线通往全国各地。

大件设备和材料均可通过铁路或公路直接运输至厂区,十分方便。

4.2该项目场址总平面布置与场内外运

4.2.1该项目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节能措施

5.1节能措施

5.1.1设计依据

本项目节能措施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建设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设计编制,参考规范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4、《中国能源技术政策大纲》

5、《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通知》

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7、《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9、《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11、《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1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13、《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

14《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

15《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16《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析标系数》

5.1.2节能措施

(1)空调节能

本项目按照中央空调机设计,主要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1)减少空调的冷、热负荷。

主要措施:

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光学性能;

采用高效冷光光源,选择合适的照度,采用钥匙控制开关来控制室内主要用电器具。

2)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采用多功能温控器,对室内的空气温进行自动调整。

3)根据《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2021.3-2010)强制性国家标准,选用的空调器必须达到国家2级能效标准要求。

选用风机总效率(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效率)大于0.52。

平时使用的机械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均小于0.32。

(2)电气节能

加强供电系统的科学管理,设计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及照明方式。

1)合理选择电压,减少变压级次;

2)改善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

3)降低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4)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和精选变压器的合理位置选择变配电室的合理位置,使变配电室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减少电缆长度及能源损失;

变压器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如新型的节能型变压器。

5)电动机采用无功就地补偿

降低总电流,减少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

提高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利用率;

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

与集中补偿相比,损耗减少一半以上。

对于大功率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节电,采用特殊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6)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具

依据建筑照明的具体情况和各种电光源照度标准,本项目选择采用T5节能灯,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下达2010年度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量的通知》中对高效照明节能产品推广的要求。

根据两种照明产品的参数对比,在相同的照度下,T5荧光灯单灯功率为31W,T8荧光灯的单灯功率为39W,两者功率差20%。

(3)节能管理制度

本项目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要求,进行节能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体制,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职责。

组织能源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严格贯彻执行。

2)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和完善节能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3)建立台帐,定期统计。

建立能量平衡测试制度。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5)建立能耗用量状况分析制度,及时发现耗能异常部位或工序,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6)应根据设备特性,使耗能设备在最佳状况运行。

7)要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使耗能设备正常运行。

8)项目运营后,严格落实各项节能措施和制度。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符合行业准入条件,采用的设备为国内先进水平,采取的节能措施合理有效。

第六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节水措施

6.1水耗分析

6.2节水措施

第七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环境保护

7.1主要污染物及产生量

7.1.1废水

7.1.2废气

7.1.3噪声

7.1.4固体废物

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

8.1设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本着“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方针,对经营过程中排出污染物质采取必要处理措施,使其达到规定排放标准,以实现净化环境的目的。

本项目涉及的环境治理工程与生产线设备安置及配套实施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32号],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58号],1996年4月1日施行,2005年4月1日修订施行;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施行;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

10.《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

8.1.1环保措施治理措施

8.2环境影响评价

8.2.1该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8.2.2该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2.3该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2.4该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九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9.1职业安全卫生

9.1.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检察规定》(劳动部第3号令);

(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GBJ87-85);

(7)《机械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BJ18-2000)。

(8)《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405号);

(9)《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9.1.2主要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

9.1.3安全措施方案

9.1.4劳动安全

9.1.5职业卫生

9.2消防措施

9.2.1设计依据

本项目实施时即建立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同时在厂房及办公楼内按照《建筑灭火器具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要求配备混合气体灭火器材,办公区设置醒目“禁火”标志,经常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办公区布局、通道布置均可保证消防畅通,确保工作安全。

参考设计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修订施行;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4.《建筑灭火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2.2消防措施

9.2.3火灾报警系统

9.2.4灭火系统

9.2.5消防知识教育

要做好项目的消防工作,就要对事态进行事前控制,对员工进行加强消防知识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1.利用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消防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员工的消防意识。

2.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防火知识和自救手段,积极开展业务训练。

3.组织重点部位人员进行灭火演习,熟练掌握各种灭火设备、器材的使用,熟悉本部位的水源和防火安全通道位置。

4.对各部门防火负责人、专职消防队员组织进行专门的消防知识培训。

5.利用广播、宣传栏,大力宣传《消防法》的有关内容,使员工成为合格的义务消防员。

6.坚持在行政例会上宣传防火安全,适时开展防火安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