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973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17.docx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17

2020Y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检测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4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气概(gài)庇护(bì)暮色(mù)哄堂大笑(hōng)

B.狡黠(xiá)憔悴(qiáo)蜷伏(quán)怪诞不经(dàn)

C.蹒跚(shān)称职(chēng)缥缈(miǎo)钦差大臣(qīng)

D.较量(jiào)干涸(hé)绵延(yán)见异思迁(yì)

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派遣坍塌恍忽惊慌失错

B.预警匍匐勋章不可旧药

C.安详殉职眩耀眉开眼笑

D.慷慨抽噎蓬勃杞人忧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这布是华丽的!

精致的!

无双的!

”每人都阿谀奉承着。

C.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B.我们班的“学霸”小雪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有困难

的同学。

C.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暖的地方。

D.走进美丽的公园,我不禁驻足欣赏。

6.诗文默写。

(10分)

(1)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远远的街灯明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诫

的句子是:

(8)曹操的《观沧海》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的句子是:

;。

7.走进名著(4分)

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

文段中的A指的是(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8——10题,共10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准备开展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活动。

8.为营造气氛,请你为活动亲自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

9.请仿照示例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4分) 

示例:

开展“交友之道”主题班会。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10.在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友的诗词、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请任意选择两个方

面各写出一则。

(4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4题,共36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6题。

(共14分)

【古诗赏析】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字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字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2.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

(1分)

【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营:

军营。

②尔:

你。

③处约:

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

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

(2)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l)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

(2)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2分)

15.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2分)

 

16.【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

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3分)

 

(二)阅读《未接来电》,回答第17——20题。

(共10分)

未接来电

水竹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6:

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

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

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

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

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后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滴滴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⑪“不用盯。

”我说。

⑫“不看着哪能行?

”他坚持道。

⑬我说:

“好,那你看着吧。

⑭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⑮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⑯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

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⑰你是否也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

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

凡事用心了努力,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18..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2分)

 

19.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

(3分)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20.文章②~⑤段运用哪种记叙顺序?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三)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回答第21——24题。

(共12分)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

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

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

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

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

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

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

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

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

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

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

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

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

可就是上不去。

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

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

妈妈问哥哥:

“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哥哥说:

“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

”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

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

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2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

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

好处是什么?

(4分)

 

2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2分)

天气酷热,①;哥哥行动,感受清凉;哥握弟手,②。

2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分)

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24.本文中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四、写作(50分)

25.请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请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自定立意。

文题二:

请将《我学会了》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1.略(2分)评分标准:

汉字书写规范1分,标点符号书写规范1分。

2.C(2分)3.D(2分)4.B(2分)5.D(2分)

6.

(1)山入潼关不解平。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6)闻道龙标过五溪。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分);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分)。

(共10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5.(1分)《西游记》(1分)吴承恩(1分)孙悟空(1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等(错字不得分)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8——10题,共10分)

8.(2分)示例:

(1)交友之道,贵在以诚。

(2)交人生益友,走成功之路。

(3)真诚的朋友,人生的良师。

(能围绕主题意对即可)

9.(2分)活动形式

(一):

开展“交友之道”演讲比赛

(2分)活动形式

(二):

开展“交友之道”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10.(4分)示例:

名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道不同不相为谋等。

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

成语典故:

管鲍之交、割席之交、伯牙绝弦、忘年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桃园结义等。

(任选两个方面各写出一则即可,各2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36分)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6题。

(共14分)

11.(2分)C

12.思乡(或思念家乡、乡愁、羁旅之思亦可)(1分,意近即可)

13.(2分)

(1)淫:

放纵(1分)

(2)望:

希望,盼望(1分)

14.(4分)

(1)(2分)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2分)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俭朴难。

(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却很难)

15.(2分)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或者: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16.(3分)勤奋、节俭、能吃苦(或刻苦、吃苦耐劳)(答出一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是遵循简朴的家风,可以非常节俭,也可以略微丰裕,而过分的丰裕我就不敢享用了。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难。

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二)阅读《未接来电》,回答第17——20题。

(共10分)

17.(2分)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

18.(2分)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与父母分离时间越来越长,对父母关心少,(1分)不了解父母真实情况(害怕父母出意外)(1分),所以“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19.(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我比作婴儿,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无助、害怕(1分),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

(1分)

20.(3分)插叙(1分),写出我为父亲担忧的原因(1分),为下文写我的紧张不安、害怕及思考作铺垫(1分)。

(三)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回答第21——24题。

(共12分)

21.(4分)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章的中心(主旨);以“清凉”为线索贯穿全文。

(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二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2分)

22.(2分)①渴盼(期盼)清凉(1分)②传递(给弟)清凉(1分)

23.(3分)拟声词(1分),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笨的喘气声,形象准确地写出他搬砖的费力。

(2分)

24.(3分)哥哥是一个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肯吃苦、有毅力(答出任意三点即得3分)

四、25.(50分)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