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051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docx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

重庆巴蜀中学运动和力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

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

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2.如图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假若卫星运动到远地点位置时所有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会(  )

A.在远地点静止B.沿远地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落回地球D.仍然会沿着原来的椭圆轨道匀速运行

3.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4.如下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小球的拉力

C.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

5.如图所示,昆明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以下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骑行过程中,人受到了路面的摩擦力

B.摩擦力大小不受路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D.刹车时用力捏闸柄,通过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减速时惯性减小

B.驾驶汽车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具有惯性从而带来危害

C.小华通过拍打衣服从而除去灰尘,是因为灰尘具有惯性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7.在有些地区,人们常在小河边洗衣服。

如图所示,人们先把脏衣服浸泡在河水里,然后提出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捶打,水花四溅…,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衣服被洗净为止。

这里,用木棒捶打的主要目的是(  )

A.把衣服上的灰尘打碎,以便于洗涤

B.增大木棒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将灰尘带走

C.迫使湿衣服里面的水从衣服纤维之间的缝隙中高速喷出,利用高速水流将灰尘冲洗掉

D.木棒捶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静止,从而使灰尘脱离衣服

8.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

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C.立刻停在空中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

9.体检时,小宏静立在体重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彼此平衡的是

A.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受到的支持力

B.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

C.秤受到的重力与秤对小宏的支持力

D.小宏受到的重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

10.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C.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都是弹力

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砝码放在木块上.现用4N的拉力F水平拉木块,木块、砝码和长木板均保持静止,在静止状态下,木块对砝码的摩擦力为_______N,长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_______N,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_______N。

1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一定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的位置。

甲、乙两个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若ab间距离为30cm,光源每隔0.02s曝光一次,则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乙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__阻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若甲球的质量为m,受到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f=kv2(k为常数),则甲球下落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13.如图所示是“浮子流计”,用来测量气体的流速,使用时被测气体从锥形管下端流入,形成对浮子向上的冲力,浮子就会向上移动,浮子与锥形管间的空隙就会增大,空气冲力就会变小,最终浮子会稳定在某一位,当浮子稳定时,空气的冲力________浮子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流速越大,浮子所在的位置__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若空气流速超过流计的最大测量值,需要换成体积相同,但密度更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浮子。

14.小孩盘腿坐在两端支起的木板上,使木板发生弯曲,是力______的作用效果。

小孩受到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___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的道理来保证墙壁与地面垂直。

15.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5N的水平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N;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_____5N.(选填“>”、“=”或“<”)。

1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5s时物体处于_____状态,此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N;当t=3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N。

17.如图所示,一位穿着旱冰鞋的小女孩用力推墙,身体却向后运动,这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同时还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小女孩穿旱冰鞋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18.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M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小物块m放在M上面,则M对m的支持力和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已知M、m的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3∶1,则两物块的密度之比ρM∶ρm=______;若用水平拉力F突然向左拉动M,则m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倾倒。

19.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50N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

20.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文化。“赛龙舟”时,队员在阵阵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龙舟冲过终点线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龙舟具有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

(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______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是______;

(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______;

(4)请你判断:

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22.某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A,应使木块A沿水平桌面做_____直线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实验时,该同学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2)分析序号_____三组数据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分析序号1、4、5三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当_____相同时,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该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改进后装置的优势是_____。

2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强有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此小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压力/N

接触面种类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6

木板

1.5

2

6

毛巾

2.8

3

12

毛巾

5.6

4

12

毛巾

(1)实验1、2、3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由实验1、2可验证猜想______(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3)接着小强在毛巾表面上,进行第4次实验,如图4所示,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移动的距离为15cm,则绳子自由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若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则表中序号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不计滑轮组重力).

2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小明和小华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乙方案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方案丙中,小车的____________对实验有影响。

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丁。

这个创新的过程,运用了缺点____________法。

(2)丁方案,当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卡片在数字平面内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平衡,从而证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3)小华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两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如图戊所示,此时卡片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平衡。

25.在学过摩擦力知识后,小明想探究:

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压力、重力都有关系?

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再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使台式测力计示数与步骤①中的示数相等,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过程中金属盒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

(2)与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金属盒测量摩擦力相比,拉动白纸进行实验具有容易操作的优点,具体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

(3)请你补齐上表中空格处的数据,其值为____________N.

(4)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

(5)比较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数据,说明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

四、解答计算题

26.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将悬浮在漏斗里.请你画出此时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27.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A、B两物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此时B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金属球作圆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网袋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网袋由静止向上运动,合力向上,所以拉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B

【详解】

卫星运动到远地点时,其速度不为零,方向是沿远地点切线的,所以当此时所有外力消失,卫星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沿远地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的过程,,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的作用,其所受重力始终不变,但所受弹力逐渐增大,此阶段又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是重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下,这个阶段小球加速下降,速度增大;

第二段是重力等于弹力的瞬间,此时合力为0,速度达到最大;

速度达到最大值后,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下降,所以最后一段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达最低点B点时,速度为零,故C正确,ABD错误。

4.C

解析:

C

【详解】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受力物是弹簧;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受力物是天花板;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球对弹簧的拉力,受力物是弹簧;弹簧对球的拉力,受力物是球;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符合题意,故C正确;

D.球对弹簧的拉力,受力物是弹簧;球受到的重力,受力物是球,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D

【详解】

A.在骑行过程中,人与路面不接触,不产生摩擦力,故A不正确;

B.车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受路面粗糙程度的影响,故B不正确;

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C不正确;

D.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了闸皮对车圈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C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质量有关,汽车减速时惯性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因为具有惯性会向前倾从而带来危害,B错误;

C.拍打衣服时,衣服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灰尘因为具有惯性,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和衣服分离,C正确;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起跳前获得较大的动能,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质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C

【详解】

用木棒捶打衣服,水从衣服的纤维中冲出,水给尘土一个力,尘土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尘土脱离衣服。

故选C。

8.B

解析:

B

【详解】

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选B。

9.D

解析:

D

【详解】

A.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受到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并且二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

B.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

C.秤受到的重力与秤对小宏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

D.小宏受到的重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二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平衡力.

10.C

解析:

C

【详解】

AD.在挤压两核桃的过程中,甲对乙有力的作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且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D错误;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甲对乙的作用力会使乙核桃发生不明显的弹性形变,这样才能产生弹力,故B错误;

C.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都属于弹力,两核桃都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只是最终甲发生的形变超过了自身的弹性形变极限,产生了破碎,更加明显。

故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1.44

【详解】

[1]假设木块对砝码有摩擦力,这个力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那么砝码不会静止,这与题中条件不符合,所以木块对砝码没有摩擦力,摩擦力为零。

[2]由上述可知,

解析:

44

【详解】

[1]假设木块对砝码有摩擦力,这个力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那么砝码不会静止,这与题中条件不符合,所以木块对砝码没有摩擦力,摩擦力为零。

[2]由上述可知,木块对砝码没有摩擦力,那么砝码对木块也没有摩擦力,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肯定受到木板对它的摩擦力,大小等于4N。

[3]长木板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木块对它的摩擦力,也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也是4N。

12.等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球运动的距离为30cm合0.3m,用时0.06s,则小球的速度为

[2]由乙球的频闪照片可知,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相

解析:

等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球运动的距离为30cm合0.3m,用时0.06s,则小球的速度为

[2]由乙球的频闪照片可知,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相同,所以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乙球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重力等会阻力。

[3]由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f=kv2可知,甲球刚开始下落时阻力较小,小于甲球重力,合力向下,甲球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逐渐阻力增大,合力减小,当重力等于阻力时即合力为零时,甲球下落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

此时

13.等于越高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当浮子稳定时,受重力和冲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空气的冲力等于浮子的重力;

第二空.空气流速越大,浮子受到气流的冲力大

解析:

等于越高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当浮子稳定时,受重力和冲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空气的冲力等于浮子的重力;

第二空.空气流速越大,浮子受到气流的冲力大,就会向上移动,环形空隙加大,即浮子所在的位置越高;

第三空.当空气流速过大时,即超过流计的最大测量值时,说明向上的冲力远大于重力,这时要更重的浮子才能正常工作,根据

可知,应换成体积相同,密度更大的浮子。

14.改变物体的形状平衡力增大竖直向下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即处于静止或

解析:

改变物体的形状平衡力增大竖直向下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详解】

[1]小孩盘腿坐在两端支起的木板上,使木板发生弯曲,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作用效果。

[2]因为小孩静止在木板上,所以小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又因为小孩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所以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利用了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4]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果墙和重锤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墙和重锤线平行,即墙壁就是竖直的,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原理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5.=

【详解】

[1]在5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B与A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不受拉力,故B受到的摩擦力为0N;

[2]若将A、B紧靠着

解析:

=

【详解】

[1]在5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B与A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不受拉力,故B受到的摩擦力为0N;

[2]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只是改变了接触面积,而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均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2=f=5N。

16.匀速直线运动44

【详解】

[1][2]从图丙中的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4s﹣6s之间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而从图乙中的F﹣t图象上可以看出,水平推力F=4N,根据二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44

【详解】

[1][2]从图丙中的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4s﹣6s之间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而从图乙中的F﹣t图象上可以看出,水平推力F=4N,根据二力平衡,此时的摩擦力f=4N;故t=5s时,f=F=4N;此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3]由图丙的v﹣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大,所以当t=3s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4N。

17.相互的运动状态减小摩擦

【详解】

[1]小女孩用力推墙,身体却向后运动,小女孩对墙施力,墙也对小女孩施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小女孩身体向后运动,说明力可以改

解析:

相互的运动状态减小摩擦

【详解】

[1]小女孩用力推墙,身体却向后运动,小女孩对墙施力,墙也对小女孩施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小女孩身体向后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小女孩穿旱冰鞋的目的是把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与地面的摩擦。

18.m的重力1∶2向右

【详解】

[1]小物块m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M对m的支持力,所以M对m的支持力和m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由题意可

解析:

m的重力1∶2向右

【详解】

[1]小物块m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M对m的支持力,所以M对m的支持力和m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由题意可知,

,由

可知,则两物块的密度之比

[3]若用水平拉力F突然向左拉动M,m具有惯性,m将向右倾斜。

19.50

【详解】

[1]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b收到竖直向下的重力、a对b的支持力,因为b和a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不收a的摩擦力,因此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

解析:

50

【详解】

[1]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b收到竖直向下的重力、a对b的支持力,因为b和a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不收a的摩擦力,因此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

[2]对a进行受力分析得,a收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地面对a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