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724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docx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施方案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作者:

————————————————————————————————日期:

 

中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活动背景:

开学初,为了在本学期更加顺利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选题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对生活意识淡薄以及不了解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族特色,也不知道这些传统食品的含义,因此,本学期决定做京剧脸谱、环保和选择中秋文化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秋的文化内涵,了解京剧脸谱一些基本知识,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及民间习俗和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民谣等,感受古代文化;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

(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准备工具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为该小队起名、统一口号,并共同制定小组的计划(由组长填写)

4、交流课题计划,指导完善。

(1)小组长介绍该组的课题研究计划;

(2)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3)小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第二阶段:

调查实践

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

采访组:

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中秋情况.查阅组:

到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网络等搜查翻阅中秋文化的资料。

2、整理搜集的信息。

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

(一)激发情感,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已经利用了3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中秋节文化资料,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小组交流。

1、每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以及活动的感受。

2、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

3、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可让学生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通过制作海报、手抄报、小册子等在校园内展览。

2、撰写文章(小论文、调查报告、感受等),教师要积极推荐。

第四阶段:

后续活动

1、收集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民谣等。

2、小画家:

美丽的中秋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

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活动时间

  10月1日——7日

  五、活动地点

  社区、学生家中、图书馆、超市等

  六、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活动内容

  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内容如下:

  活动一调查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中秋节的月饼

  1.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

  2.感受月饼的香甜。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品味中秋节的诗词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歌和对联。

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欣赏中秋节的美景

  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一下中秋节的美景

  

(二)活动步骤

  1.合作交流,落实任务

  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

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分析整理,总结汇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等形式,利用中秋假期时间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完成活动任务。

  3.活动总经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1)活动目的

  

(2)活动内容

  (3)活动时间、地点

  (4)活动分工

  (5)活动步骤

  (6)活动过程

  (7)活动体会

  4.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回到学校,进行成果展示评价。

评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信息的行为,可以评价动手操作的方式方法,重点应放在调查活动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上。

特别要评价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整理材料、操作工具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交往(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与表达的能力。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采访笔记尽量记详细,及时做好笔记的整理的工作,并注意保持,为活动保留好第一手的资料。

  2.要亲善友好,尊重不同地区及个人的习俗习惯,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

  3..小组成员间保持联络,注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有困难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修日以及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

  5.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由指导教师带入网吧或学校微机室,任何学生不能擅自个人出入网吧。

6.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走进佳节话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

一、活动背景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

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

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走进佳节话中秋”这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在家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长:

2—3周

2、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相关知识;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2)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品质。

·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

·通过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情感目标: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的情感。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事先将学生分好组,分好工,以便活动时分组有目的性地调查。

2、制作中秋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3、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各小组热烈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各小队讨论制定出以下初步的活动方案。

四、活动过程:

阶段一:

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

(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

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

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

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发言)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

走进佳节话中秋。

含四项内容:

A、中秋节的由来;B、中秋节的习俗;C、中秋诗词欣赏;D、中秋的月饼相关知识。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

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

附活动方案表格:

 

中秋佳节

做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习俗

月饼大调查

中秋诗词

怎么做

1.问老师、父母

2.看书查找

3.上网查等

1.问别人

2.到网上查阅

3.到商店里看

1.查月饼的成分

2.参观食品厂

3.自己动手学做

1.看书查诗文

2.上网查诗文

3.自由创作

 

(四)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分四组(把观察目标接近的分为一组)安排活动地点,确立分课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法。

 

 

课题名称

 

研究主题

 

预期结果

 

组  长

 

组  员

 

研究方法

 

 

 

活动步骤

 

 

 

 

 

工具准备

 

活动时间

 

阶段二:

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教师配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一)小组交流:

主持人发言:

经过近两周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最初制订的活动方案,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有哪些可喜可贺的收获,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你们想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丰采呢?

请你们把找到的“中秋节”的材料和组长、组员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

(二)小组汇报:

主持人主持,分组汇报。

按照预定方案,第一小组汇报展示“中秋节的习俗”成果;第二小组汇报展示“月饼大调查”成果;第三小组汇报展示“中秋节的由来”成果;第四小组汇报展示“中秋诗词朗诵”成果。

附:

小组活动调查表:

课题名称:

走进佳节话中秋

研究主题:

月饼大调查

访问者:

 

被访问者:

 

访问地点:

 

访问时间:

 

方式(电话、面谈、其它):

 

访问主题:

 

访问记录:

 

 

◆学生收集的部分资料:

中秋节习俗——吃月饼(第一小组部分资料)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但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

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

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

“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月饼大调查(第二小组部分资料)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做法:

中秋节的由来(第三小组部分资料)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诗词(第四小组部分资料)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也是最亮最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思念亲人的人

在这样的夜晚                  望着空中的明月

会想起什么?

                  谁能把月饼咽下?

六、活动评析

学生评析:

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用多种形式把大家的活动成果展示了出来,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想听听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发放表格):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活动内容______ _   班级_  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 _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自评

小组评

家长评

师评

 

 

参与

态度

1、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5、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获得

体验

6、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7、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责任心。

 

 

 

 

8、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9、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10、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学会

学习

11、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12、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

发展

13、有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14、14、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5、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收获与

反思

 

注:

1、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较差。

学生先把表格交给家长评价,再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最后交给老师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师评析:

本次活动同学们开得有声有色,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绘画还是手抄报,无论是书法还是照片,都向我们展示了个人的丰采,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精神,在同学们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家是不是也畅想未来:

那圆圆的月亮有我们中国美丽的传说,大家是不是更想着漫步月球呢?

老师期待着同学们能拥有一双慧眼,能由中秋圆月而有新的发现——走进现代科技。

七、成果选登及资源链接

学生活动成果:

中秋的图画、自制精美的贺卡,中秋佳节的手抄报、中秋书法作品、歌曲大联唱、照片、诗词朗诵等。

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背景资料:

(见附件)

资源链接:

(见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