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735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学案14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1)制度根源: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①农奴状况:

没有人身自由,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②阻碍表现:

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奴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难以扩大。

(2)思想启蒙:

变革呼声日益高涨

①贵族青年军官:

发动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②“知识分子”群体:

以赫尔岑等为代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3)军事失利:

克里木战争一败涂地

①战争进程:

a.1853年,俄国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b.1854年,法、英加入土耳其一方作战,战争主要在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

c.英法联军攻占俄国黑海舰队的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俄国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②战争失败后果: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力主变革:

他亲自主持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讨论如何按照地主的利益拟定解放农奴的方案,以防止革命;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使得改革农奴制的呼声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2.改革措施

(1)解放农奴

①措施: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规定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成为政府的臣民;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②影响: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改革过程中爆发了空前的农民骚动。

(2)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①措施: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废除旧的等级法院,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②影响:

司法改革使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改革实际进展缓慢,很多地方仍然按照以前的习惯法来处理诉讼,普通群众也不具备法律意识。

(3)推行地方自治

①措施:

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

②影响:

选举制的实行,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3.历史意义

(1)进步性: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以及地方自治改革,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2)局限性:

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

改革中对农民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

深化探究

探究点一 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思考

根据材料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

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俄国战败。

影响:

俄国被迫退出了比萨拉比亚的一部分地区及丧失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加剧了俄国社会危机,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材料二

表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万吨

385万吨

1/15

表二: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德国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思考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俄国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 

(1)表一反映了俄国冶铁业的严重落后。

表二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2)说明俄国的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都非常落后。

(3)废除农奴制。

探究点二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思考

材料中亚历山大二世的矛盾心理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答案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防止农民暴动,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所决定的。

材料二 ①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

“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怒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

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探究点三 农奴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一 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在以后数十年中,随着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他们对土地的渴望也相应增长,并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农民不但要为他们在1861年时得到的土地缴纳赎地费,而且还要缴纳各种地方税。

此外,他们还要担负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因为很高的保护关税使他们购买的制成品费用上升。

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

1890

1898

数量(人)

381000

1620000

300000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材料表明俄国的农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答案 提供了资本(土地和资金)、劳动力以及商品市场。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20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1900年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思考

据材料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答案 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且跟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总产量增长迅速。

材料三 农村中依然保留了“治安官”,他们是从贵族中推选出来的,按照习惯方式断案。

如果他们判决错了,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

刑法虽然废除了极为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1905年,沙皇政府认为,最严重的危机……而是遍及全国的农民暴动……他们的口号是:

“给我们土地,土地应该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土地的耕种者。

思考

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经济长足进步,到1905年却又出现农民暴动遍及全国的局面?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原因:

司法改革在农村进展缓慢,农民依然遭受贵族欺压;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阶级矛盾尖锐。

启示: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工业化进程中要关注农民利益。

[重点精讲]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自上而下进行的原因:

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2.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变革之间的关系:

列宁说过: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的话说明,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引起国内的革命或改革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

俄国这方面的例证主要有:

克里木战争引起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俄战争促使1905年革命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二月革命等。

[名师指津]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明:

一方面,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教材互补]

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另外,在地主的强取豪夺下广大人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人民版)

[历史认识]

农奴制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使俄国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之中。

[重点精讲]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两面性:

农奴制改革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和不彻底性。

(2)根本原因:

这次改革仅仅是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一场改良运动,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重点精讲]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系?

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

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深度认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政治基础。

[教材互补]

改革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

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劳动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改革后,由于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资本主义、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人民版)

[名师指津]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但是,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在1905年革命的直接推动下,沙皇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改革。

使俄国进一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判断改革的性质,不能只看改革的领导者,更要看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及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重点精讲]

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与局限性是什么?

(1)实质: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局限性:

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碍着封建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改革背景:

20世纪初的俄国内外交困

(1)外部: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进行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再一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2)内部:

1905年革命

①概况:

1905年初,圣彼得堡工人进行请愿游行,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导致“流血星期日”事件,引发了全国民众的愤慨,革命烽火燃遍全国,沙皇政府一度风雨飘摇。

②影响:

1905年革命使沙皇政府认识到,为了在农村建立稳定的社会基础,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需要扶持一大批富农。

2.改革措施:

1906年,斯托雷平推行新的土地改革,规定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

3.改革影响

(1)土地改革促成了被称做“斯托雷平奇迹”的经济大发展。

(2)改革使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不公更加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沙皇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

[深度点拨]

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现代化的关系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进一步把农民从村社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民分化和富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俄国地主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过程。

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 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遭受毒打表明农奴受到农奴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贫困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

因此,本题的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2.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答案 D

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为(  )

A.颁布“解放”法令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D.土地改革

答案 A

解析 “解放”法令使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还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定的土地。

这是俄国走向近代化的基础。

4.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答案 A

解析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以被雇佣的自由劳动力,因此选A。

5.“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的含义是(  )

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

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

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

D.他主持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 D

解析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解放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农民们还时常在大街上嚼食面包和大葱。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中农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

(2)史学界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

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

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 

(1)原因:

“解放”法令颁布后,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还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

说明: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且受到村社的束缚。

(2)①同意观点一。

理由:

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伐。

②同意观点二。

理由:

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改革实际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基础达标]

1.史学界认为,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  )

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沙皇推进封建专制的基础

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

D.严重损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主流,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

2.假如你是19世纪中期俄国的沙皇,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在下列改革方案中,你会选择的是(  )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答案 B

解析 改革之前,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

3.在央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给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极高的评价。

你认为可能是因为(  )

①提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资金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并没有强化中央集权。

4.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理的制度 ②建立了陪审制度③实行公开审判 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俄国司法改革后,在广大农村,很多地方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将带④的选项排除。

5.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保护了农奴的利益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触犯了旧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答案 D

[能力提升]

6.列宁说:

“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下对他的观点说法不成立的表述是(  )

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B.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

C.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05年革命的性质即资产阶级革命,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故体现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造沙皇专制统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农奴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

7.亚历山大二世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但史学界却认为他的改革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B.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改革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内容的理解。

从改革的内容看,它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结果看,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故选D。

8.某班同学在对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讨论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

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D.1861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 D

解析 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一定的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赎买一定的土地,这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大冲击,因此,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惟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

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答案 

(1)目的:

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

战败。

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

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

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 第

(1)问关键在于审清题目要求,从克里木战争的目的、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并结合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即可,难度较小。

(2)问明确要求回答的是农奴制改革及对其的评价。

评价时注意从俄国社会发展和改革本身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