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852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0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docx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解2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讲稿

 

邓星亮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稿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关于国内外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几种观点

2、掌握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特点

3、理解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定义

4、厘清教学技能相关的几个理念

引言

简介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概况: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

(90年代初)

1)不断深化四大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

2)推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设人文、科学素质课程),确定了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

1)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2)改革就业分配制度,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形式

3)开展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加速高校教学建设

4)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呼唤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一节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师职业是“双专业性”的特殊职业,该职业面临3个问题,即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样教?

第3个问题就是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问题:

[美]斯坦福大学的阿伦等人,于1963年率先研究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开创运用微格教学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先河。

1970年后几乎被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所接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此领域的探讨。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

(一)活动方式说

莫里逊和马肯它尼亚认为:

教育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

这种技能观在我国心理学界颇为流行。

198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就认为: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潘菽]

1989年出版的《心理学大词典》对技能的定义是: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的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词典》将技能定为“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存在的问题:

①用活动方式来定义教育教学技能犯有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忽视了技能与知识的联系,因为教育教学技能既有动作技能、又有智慧技能。

(二)行为说

该观点认为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澳]悉尼大学的克利夫·特尼认为:

“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

对我国教育教学技能的认识也有影响:

1996年出版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一书认为:

“教育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行为技能观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自20世纪初盛行,华生为代表人物。

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应的影响下建立了刺激——反应(S—R)模式,他在1934年出版的《行为主义》一书中夸口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而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托尔曼,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S—R公式,建立了S—O—R公式,其中O代表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派认为学习是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存在的不足:

重外显行为、轻内部心理活动、难以解释教学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三)结构说

该观点认为,教育教学技能不是单指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认知活动方式,而是两者结构而成的系列。

斯诺认为:

“教育教学技能是由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该定义既重外显行为,又注重认知因素。

不足之处,只说明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概念的外延,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

(四)知识说

当代认知心理学不赞同将技能定义为行为变化而把技能纳入知识范畴。

认为知识包括广义狭义的两种知识,即知识的贮存和提取;知识运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在广义的定义基础上,对知识的分类:

 

可图示如下:

陈述性知识。

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一般用命题或命题网络

表征(命题是知识的单元,是思想和观念单位,是观念的表达)

知识智慧技能操作技能

程序性知识(对外办事能力)执行控制技能

认知策略

(对内调控能力)

程序知识回答“如何做”、“怎么办”等问题,一般是运用习得概念和

规则解决问题。

[美]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

依[前苏]心理学家列昂节夫关于活动理论来分析:

定向执行

反馈

知识为人们提供怎样做的信息,发挥定向功能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

技能将相关信息转化为相应动作,承担执行功能,解决会与不会的矛盾。

从途径来看,知识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其他符号语言,以“告诉”讲授的形式获得,技能则必须通过练习,经过反复实际操作和个人体验获得动觉经验,才能逐步形成。

[英]哲学家、物理化学家M·波兰尼,他认为: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

通常所指的书面文字、图式公式表示的知识,仅仅是知识形式的一种,而非系统阐明的知识,像我们行为中的某些东西,是另一种知识形式,我们称前者为言传的知识,后者为意会的知识。

言传的知识

知识

意会的知识

存在的问题:

具有知识概念的新视角,但混淆了知识与技能的概念,难以说明技能的本质,并导致了对技能训练的否定。

二、教育教学技能的特点

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教学技能是复杂的高级技能,除具有一般技能的特征外,还具有本身的特点。

(一)教育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特殊智慧技能)三种技能的整合,具有综合性特点。

如动作技能:

教师口语、书写、体态和操作等技能,具有可测量的外显性一面。

如智慧技能(认识策略):

教学设计技能、教材处理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二)教育教学技能既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

具有多样性和简约性。

从来源上看,教育教学技能体系,既来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三)教育教学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形成

在技能的形成上,强调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应当等量齐观。

练习

练习

知识技能技巧

(四)自动化是熟练掌握某一技能的标志

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要求(讲述5要素):

正确性→协调作用→速度→利用技巧→反应自动化。

[麦克唐纳]

智慧技能的自动化难度要大于动作技能的自动化,因为涉及的思维活动。

三、教育教学技能的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

列宁指出:

“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

这首先就是把某个概念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下定义的一般方法用肯定式“属十种差”。

前面的活动方式说和行为说,就是找错了属概念,因此犯有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教育教学技能的属概念应定位在“能力”上。

教育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育教学技能是通过练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因此能力是属概念、教育教学技能是能力的种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A(能力)=P(实践)·f[K(知识)·I(智力)]

S(技能)=P(练习)·f[K(知识)·I(智慧)]

智力与智慧含义相似,练习只是实践的一少部分。

 

第二节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个理念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阐述教师的主导作用;阐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实现上述的作用和地位,大学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新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的特点:

1、能激励学生参加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收到“教1、学2、得3”的效果。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等等,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四)学会在教书中育人

1、联系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哲学思想,对学生“三观”教育

3、强调“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方法

4、指出当前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不足

(五)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1、简介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概况

2、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尊重、关心、爱护学生

③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表现,及时调控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

(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鼓励学生参与、促进教学互动

3、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现“三个一切”

二、知识传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引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

教师如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驾驭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中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研究性小课题”为教学的导入点。

在每个具体单元和章节的教学中,都要呈现教学目标和研究性课题。

也就是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优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反馈,进行学习评价,迁移学习策略的机会和训练。

(二)以学习团队讨论作为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学习者以团队的形式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辨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

优点:

培养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力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以课堂交流与分享作为教学展示的重点

在团队讨论的基础上,各学习团队选派代表,将团队讨论的情况在课堂交流、全体同学分享;同时将没有弄明的问题提出来集体再讨论。

在合作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担当“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

具体对教师的要求是:

1、具有研究和创新意识

阐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2、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师生对话的关键:

①尊重彼此的观点;②尊重彼此的传统习惯或“经历”;③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④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⑤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⑥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

阐述、新型的师生关系。

3、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内容和结构可以根据讨论情况适时调整,可超越教材、超越时空。

4、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根据教学情景,采用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呈现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局面。

要求教师课前要有多种设想与预计,以应对活跃多变的课堂,当好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相结合

教师是职业,教师要专业化,要提高教师“双专业”水平,教师既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又要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做永远胜任教学工作的大学教师。

讲述:

1、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师专业化问题

2、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树立敬业精神,无愧于“人类灵活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2)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培训、进修和自主发展等形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四、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相结合

大学教师应具有综合观:

1、知识结构的综合观。

实现“精”与“博”结合起来,成为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教育者。

2、教学手段的综合观。

将现行的行之有效的常用大学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

3、校内外教育的综合观。

大学教师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结合起来,整体计划、综合评价、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是科学教育的大师,又要是人文关怀的善者,两者有机结合,就是一位好教师。

泽姆与苛特勒在《论师范生》一书中指出:

未来教师的形象:

1、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

2、一名有效的交往者

3、一名助手

作为人际关系的专家素质内涵是:

具有真实的、无偏见的、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善于运用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懂得支持性的、关注学生的策略。

作为一名有效的交往者,其基本素质包括:

营造真诚的气氛,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有效的班级交往的规划,创设班级交往的关系,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

作为一个帮助者的素质包括:

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情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

讲述:

1、高校教师人文关怀的现状

2、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同情关怀之心

具体“三心”公正善良之心

移情分享之心

 

第二章大学教学原则——大学教学之道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达到下列要求:

1、弄懂教学原则的含义

2、分清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衡量教学原则体系的标准

4、掌握大学教学原则体系

 

第一节教学原则之辨

一、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过程的一般原理,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教学目的提出来的,是教学实际经验的总结。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学的方式。

抽象

教学原理教学方法

决定

(中观)(微观)

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则为原则,如果与具体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讲授法等。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教学规律虽必经人去认识,但它应当是客观的,也就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且人们在不断追求这种统一。

决定

决定

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符合

符合

(宏观)(中观)(微观)

(必然)(必须)(应该)

三、教学原则与教学内容

教学规律对教学原则具有约束作用,反之没有,这种约束是单向的约束关系,而教学内容与教学原则之间的约束具有双向性。

约束

约束

教学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教学内容

反映

约束

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第二节教学原则体系的标准

一、研究教学原则的必要性

1、教学规律(基础性研究)

研究教学原则(应用性研究)研究类型

教学方法(开发性研究)

2、原则本是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使教学工作具有规范性。

二、教学原则体系的标准

教学原则体系的标准是否科学,要求是否合理,就必须建立教学原则体系的评价标准。

(一)科学性或相容性

1、任何一条原则不能与教学规律或其他教学原理相冲突,则要与其相容。

2、每一条原则都须与其他原则相容。

3、每一条原则所蕴涵的因素都须相容。

例如,赞可夫的五项教学原则:

①高难度原则;②高速度原则;③理论知识主导原则;④理解学习过程原则;⑤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其①与⑤就不相容等。

(二)完备性

完备性就是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学运行的每个教学基本环节,都有所导向和指引作用。

1、它全面体现了教学目的,只要按此原则体系去做,就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2、它对整个教学运行基本环节都能起到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三)独立性

教学原则体系的各条文之间不能互相交叉、重叠和包容。

如“直观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就有包容之嫌。

又如,凯洛夫五项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②巩固性原则;③统一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⑤自觉性原则。

各原则的独立性就很好。

(四)简练性

1、原则体系要简练,条数不能过多,也不宜太少。

2、内容上要简练,要具有“教学”个性。

就是说教学原则要提纲挈领,便于记忆和运用。

 

第三节大学教学原则体系

一、知识结构合理原则

1、知识结构合理原则:

以专知识为主体,人文、科学、社会三大类知识合理构成的原则。

选择

适应

决定

2、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学生素质结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人科社

知识文学会

走向极端

科学主义科学至上

3、历史上曾有的教育观人本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社会主义功利主义

4、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内化成为学生的素质结构,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校要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根据专业、个性、兴趣需要自由选学,合理的知识结构,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授之以渔”原则

1、“授之以渔”出自“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鱼”即具体的结论,“渔”是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宫殿的大门,获取知识。

2、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述这样的内容:

①与学生容易看懂、读懂的内容相比,教师主要讲授那些学生不易懂的。

②估计学生容易想到的,教师不讲或少讲,主要讲那些学生不易想到的。

③书上有的可以少讲或不讲,主要讲书上没有而又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④与已有的、现在的内容相比,着重讲教师自己是怎样考虑的,自己的见解如何,自己对问题有何理解,如何去设计的,自己有什么猜测,有什么估计,有什么设想……总之,重点讲自己的思路,把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不着重于讲述事实、现象、现存的结论,不着重于静态的知识,而着重于过程、思路、鲜活的剖析,着重于动态的认知运动,是“授之以渔”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三、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1、讨论

①贯彻“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在教师讲思路、过程和方法之中鼓励学生“质疑”、“发问”,师生共同讨论,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②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和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评论

评论也是双向的,教师评论学生学习,学生评论教师教学中的观点和思想,还可以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评论,可以很好地体现增强学生参与原则的一种方式。

评论

教师学生(在讨论、提问、考核中实现)

评论

3、编制与选择

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实现学有所需、学有致用。

在课程的选修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实现教师或课程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四、结合研究学习原则

1、科研是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和师生的共同职责。

2、教师:

教学——科研的要求和意义

3、学生:

学习——研究的要求和意义

4、有课题的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

5、贯彻结合研究学习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立项与研究。

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6、坚持因材施教。

五、指导自由选择原则

自由是进行创造的前提,选择是学生发展的保证。

高校学生自由选择的内容。

1、专业选择权

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和指导新生入校首次自由选择学习专业,尊重和指导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转学新专业。

意义

2、课程选择权

学校应向学生提供较多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选修课(人文课程、科学课程、社会课程)应占专业总课程数的1/3以上,每个教师应能开出5门左右的课程。

3、教师选择权

教师选择权,就是学生能自由选择教师的权利。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二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三要深入了解学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成长,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活动选择权

大学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自由参加活动的选择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活动形式有:

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等等。

5、自由评论权

学生自由评论学校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以及办学思想等方面的权利。

如课程设置、教师队伍、考核办法等。

有利于学校改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心理协调发展原则

心理协调发展原则是指教学应促进学生各基本心理因素的协调发展。

观察力动机

记忆力兴趣

心理因素:

智力因素思维力非智力因素意志

想象力(心力因素)信念

判断力等性格

习惯等

自信心

1、知识积累与能力增强的协调发展

智力、能力和知识三者的关系:

A(能力)=P(实践),f[K(知识)·I(智力)]

说明上式意义。

2、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的协调发展

1)介绍大脑中的矮人,手在大脑中的投影最大,“十指联脑”

2)说明三者联系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而且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3)大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并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3、智力与心力的协调发展

智力与心力的协调发展,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心力:

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态度等。

4、各基本心力要素的协调发展

1)阐述兴趣与其他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阐述自信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意义,说明自信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3)兴趣、情感、意志、自信与认知、动机结合,就会收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第四节对教学原则体系的评述

一、相容性

1、阐述各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德育规律相容;

2、阐述各教学原则之间相容;

3、阐述每一教学原则自身相容。

二、完备性

完备性就是指该教学原则体系是以教学客观规律为依据,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并结合教学原则体系一一加以说明。

三、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教学原则体系各条原则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指导价值,原则之间各不相互包容。

并结合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说明。

四、简练性

简练性:

一是概括性,二是全面性,三是科学性。

并结合教学原则体系说明。

第三章教学准备——通往成功的阶梯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教学准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2、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所必需的意识准备

3、掌握教案的写作

引言

1、阐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意。

2、在教学准备中,教师要回答3个问题:

1)为什么教?

2)教什么?

3)怎样教?

 

第一节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

1、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因材施教。

2、了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困难。

3、了解学生的学风和专业学习态度。

4、了解个别学生的情况。

(优、差)

(二)了解学生可采取的策略

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查阅学生成绩档案;②座谈会和个别谈话;③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表现;④批改学生作业和考试。

了解学生的策略:

①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并使学生能感受到;②同情与理解学生,能设身处地表述;③目光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讲述。

二、钻研教材

课本是一课之本,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一)钻研教材的内容

1、通读和精读教材,掌握知识结构体系和习题解法。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3、科学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

阐述“增”、“减”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