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0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

1―5的认识

主备教师

1、认识1―5各数,会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地读、写1―5这5个数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掌握1―5各数的写法。

难点

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数的排列顺序。

教具

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挂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学生从1数到10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主题图)问:

你们去过农村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村的美景。

请看(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情景图)。

学生观察并汇报发现的景色。

学生汇报:

有小鸡、小狗、鹅、、、、、、

师:

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学生汇报)

教师:

刚才大家汇报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1―5。

(板书课题)

2、说一说

师:

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好。

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这些小动物都能用哪些数来表示,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一只小狗用数字1来表示,两只鹅用数字2来表示、、、、、、五个大南瓜用数字5来表示。

师:

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可以用1—5这些数字来表示的事物吗?

学生观察汇报。

3、摆一摆

师:

你能用学具圆片或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学生摆圆片或小棒,教师巡视。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教师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16页描红。

四、课中练习:

1、题单上一、二、三、四题。

2、书第16页1、2题

3、第18页练习三的第1―5题

(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课前练习:

学生从1数到10

课堂练习:

一、看谁写得最漂亮

1

2

3

4

5

二、填空

1、()、2、()、3、()、()

2、3前面一个数是()。

3、4后面一个数是()。

4、2在()和()的中间。

5、3和5中间的一个数是()。

三、小游戏:

猜猜我是谁,请写在括号里。

(1)我排在3的后面,我是()。

(2)我排在5的前面,我是()。

(3)我的前面是2,我是()。

(4)我的后面是4,我是()。

(5)我的前面是3,后面是5,我是()。

四、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种后面的括号里画“√”

1.☆☆☆☆☆☆()

○○○○○○○○()

2.◆◆◆◆()

△△△△△△△()

3、■■■■■()

●●●●●●()

 

课题

比多少

主备教师

1、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

2、会用“>”“<”“=”来描述5以内数的多少。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多少。

难点

识符号“>”“<”“=”及其含义。

教具

主题图,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报数,请学生拿卡片:

2、5、3、1、4。

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新知讲授

出示主题图问:

3只小猴到野外就餐,它们为自己准备了哪些水果呢?

学生观察情境图,个别汇报。

1、教学“3=3”

师:

小猴最喜欢吃桃,比一比,每只小猴都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学生观察并汇报)

教师出示学具(用圆片和菱形分别代替小猴和桃),操作演示:

●、、、◆

●、、、◆

●、、、◆

师:

通过一一对应地比,我们发现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

在数学中,同样多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

 3=3 (读作:

3等于3)

2、教学“3>2”“3<4”(教法同1)

教师教读:

3大于2,3小于4

3、区别“>”“<”和“=”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归纳:

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区别“>”“<”吗?

(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三、游戏:

1、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有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

谁和谁比?

几大于几?

2、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四、课中练习:

1、题单上1—5题

2、书上17页做一做: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3、练一练

书19页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互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第8题和思考题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主题图

比多少

3=3      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课前练习:

1、认读1~5各数

2、排序

教师报数请学生拿卡片:

2、5、3、1、4。

然后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课堂练习:

1、看图比一比。

1、2、3、

 

2.比一比:

谁多,谁少。

(1)比。

(2)比。

3、在O里填上“>”“<”或“=”。

3O42O1

5O51O4

4、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一个            

(2)画△与■同样多

○○○○               ■■■■■

                                                  

5.思考题:

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

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

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

猜一猜:

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课题

第几

主备教师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

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

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重点

正确理解“第几”的含义。

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比大小

3()45()34()42()3

1()24()54()25()1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

出示书上第20页的情境图:

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都有哪些人?

一共多少人?

2、探求新知

师:

谁会先买到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排在小朋友前面的阿姨最先买到票,因为她排在售票处的最前面,也就是第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几”。

(板书课题)

3、你能说说其他人分别排在第几吗?

学生汇报后,师要教育学生:

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4、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如果连衣裙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谁排第4?

小朋友排第几?

警察阿姨呢?

5、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大家数一数共几人?

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是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课中练习:

1、题单上1—6题。

2、书第20页做一做:

1、2题。

3、书第23页练习四的1、2题。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主题图

第几

第1第2第3第4第5

“几个”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

“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课前练习:

比大小

3()45()34()42()3

1()24()54()25()1

课堂练习:

1、按顺序排一排

第1第()第()第()第()

2、涂一涂

○○○○○○○○

从左数,给第4个涂上颜色。

3、圈一圈

从右边起,把第3个圈起来。

4、填一填

◇△■★○

从左数,■排在第()个,第5个是()

5、找一找

○¤○○¤

从右往左数,¤分别排在第()和第()

○○○○○

把左边的4个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涂上颜色。

6、填一填

☆◇○□△  

(l)从左面数,○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右面有()个图形.

(5)从○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

(6)☆和△相隔()个图形.

 

课题

分与合

主备教师

1、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使学生能够熟练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

初步建立学生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棒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一、课前练习:

请几名同学上讲台做排队游戏,巩固昨天所学知识。

二、导入:

出示课本21页分向日葵的情境图:

要把4朵向日葵分在两个框里,想一想:

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

三、新授

1、教学4的组成

师:

我们用4个圆片代替4朵向日葵,请大家想一想,要把4个圆片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然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师展示:

(1)左边3个,右边1个

(2)左边1个,右边3个

(3)左边2个,右边2个

师:

刚才我们分了几个圆片?

4可以分成几和几?

(板书课题:

分与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444

∧∧∧

13223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先把4分成3和1;然后向右边移动1个,就分成了2和2;再往右边移动1个,就分成了1和3。

 

44

∧∧

1331

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能想到另一个。

2、学习5的组成:

把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方法呢?

(让学生拿5根小棒和同桌一起分分看)师出示例题:

根据你的分法,与同桌说一说,该怎样填。

 

5555

∧∧∧∧

142□3□4□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然后板书:

5555

∧∧∧∧

14233241

记忆4、5的组成:

学生交流、汇报

师:

4和5的分成,左边数增加1,右边数就相应地减少1;也可以交换每组分成左右两边的数,来记住另外一组分成。

四、课中练习:

1、题单上1—3题

2、猜数游戏:

课本21页1、2题

3、摆一摆

完成课本22页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导,再个别汇报。

4、课本23页练习四的3、4题,做4题时请8名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感受“同样多”才公平。

 

板书设计:

分与合

(教学挂图)

 

444

∧∧∧

132231

 

5555

∧∧∧∧

14233241

 

课前练习:

请几名同学上讲台做排队游戏,巩固昨天所学知识

课中练习:

1、看图填数

◆◆◆☆☆☆☆☆

35

∧∧

1□□3

2、再画几个是5个?

△△-----------------

○○○---------------

□-------------------

3、填一填

 

 

课题

加法

主备教师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的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重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

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对口令(说5以内数的组成)

如:

教师:

4可以分成几和3?

学生:

4可以分成1和3。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到:

小丑右手拿着3个气球,左手拿着1个气球。

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丑一共有几个气球?

教师:

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么办?

同桌互相说一说。

(把小丑左右手的气球合起来)你们会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几个气球吗?

学生汇报。

2.学习加法算式。

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只要把小丑两只手的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课题:

加法)

并示范加法算式的写法:

3+1=4

加号等号

这个算式读作:

3加1等于4

3、认识加法算式的含义:

谁来说一说,3+1=4这个算式中,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

加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

“4”又表示什么?

三、课中练习:

1、题单上1—4题

2、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

完成课本24页的“做一做”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主题图

加法

3+1=4

加号等号

读作:

3加1等于4

课前练习:

师生对口令:

对口令(说5以内数的组成)

如:

教师:

4可以分成几和3?

学生:

4可以分成1和3。

课堂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1+2=1+3=3+1=

1+4=4+1=2+2=1+1=

2、算一算,比一比。

2+3○41+1○25○3+1

3○1+24○2+11○1+2

3、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1+()=()

()+3=()

4、看图列式

()+3=()1+()=()

 

课题

1—5的加法

主备教师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重点

掌握适合自己而自己又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5以内加法。

难点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加法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1=2+3=1+2=1+3=2+1=

3+1=1+4=4+1=2+2=3+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寻找信息,提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2只小松鼠,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教师: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该怎么办?

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把树上的3只和又跑来的2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

3+2=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教师:

3加2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合作交流。

教师指名汇报后小结:

大家算法各不相同。

其中一位小朋友用了我们之前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出3加2等于5,这个办法不错。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3”“2”和“5”分别表示什么。

四、课中练习:

1、题单上1—3题

2、完成课本2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请学生先看图,说说图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汇报算式:

4+1=□,1+4=□

(3)观察两个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完成课本25页的“做一做”的第2、3题和第28页练习五的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得数,教师评讲。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主题图

1—5的加法

 

3+2=55分成3和2

 

课前练习:

1+1=2+3=1+2=1+3=2+1=

3+1=1+4=4+1=2+2=3+2=

课堂练习:

1、算一算,连一连。

2、算一算,比一比。

4+1○53○1+13+1○5

5○2+22○1+14○2+2

3、照样子,画一画,再填一填。

□□-------------------3+

(1)=4

○○------------------------2+()=4

△----------------------------1+()=5

 

课题

减法

主备教师

1.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

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重点

会计算减法。

难点

理解减法算式的意义,会找被减数。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54□15

∧∧∨∧

□□2□□□1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建立减法的概念。

教师用实物演示从手中飘走1个气球的过程,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

谁能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原来老师手中有4个气球,不小心飘走了1个。

教师:

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个气球,飘走1个,还剩几个?

师:

说说飘走是什么意思?

(少了1个)

教师指出:

像这样飘走、拿走、飞走、吃了、坏了、破了等等,都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板书课题:

减法)

2、认识减法计算

师:

要求还剩几个气球,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1=3

全班齐读算式:

4减1等于3

3、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谁来说说,算式中的“4”“1”“3”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汇报。

三、课中练习:

1、题单1、2题

2、完成课本26页的“做一做”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2、3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主题图

减法

4个气球,飘走1个,还剩几个?

4—1=3

减号

读作:

4减1等于3

课前练习: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54□15

∧∧∨∧

□□2□□□1

课堂练习:

1、算一算:

3–1=4–2=3–2=

5–3=4–3=5–1=

2–1=5–2=5–4=

2、算一算,比一比。

4○3-23○4-1

2○5-25○4-1

3-1○3+14+1○5-2

4-1○2+13+2○3-2

 

课题

1—5以内的减法

主备教师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5以内口算减法。

重点

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口算减法。

难点

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口算减法。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

4+1=3+1=3+2=2+1=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树上有5只小松鼠,跑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

师:

要求还剩几只小松鼠,怎样列式?

生汇报:

要求还剩几只小松鼠,就是从5只小松鼠里面去掉3只。

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

5—3

师:

5—3得几?

你想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1、可以倒着数数,数去3个,就是2。

2、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师: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

引导得出:

利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来计算最简单。

三、课中练习:

1、题单上1—3题。

2、完成第27页的第1、2、3题,让学生观察。

3、28页练习五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4、28页练习五的第5—9题。

(1)学生说图意,对说得不好的要给予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让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再集体订正。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板书设计:

主题图

1—5的减法

5—3=2想:

5

3□

 

一、课前练习: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

4+1=3+1=3+2=2+1=

二、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25–()=1()–3=2

2、算一算。

3–1=4–2=5–2=

4–1=3–2=4–3=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3=43-()=1

()-4=1()+1=44-()=0

5-()=32+()=54-()=1

()+()=4()-()=25-()=2

3+()<5( )+1<4 5-()>4

 

课题

0的认识

主备教师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

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重点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

教学图、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2+2=4+1=3+2=1+3=

4-1=5-3=3-2=4-2=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

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

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三、探究新知

教学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