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164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病害防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害防治.docx

《病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害防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害防治.docx

病害防治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生长发育受阻,呈现不正常状态,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

这种现象叫做植物病害。

二、对植物病害的理解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生物学的观点,一种是经济学的观点。

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植物是否生病是看其经济价值是否损失。

而生物学的观点则认为,植物是否生病,应从植物本身去考虑,其正常的生理机制是否受到干扰而形成了异常后果。

至于病害是否需要防治则完全可以从经济学的价值来考虑。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

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

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

(五)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

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六)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

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七)根据病害流行特点分:

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

(八)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

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四、病原:

1、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直接原因称病原;受侵害的植物称寄主。

2、植物病原分两类:

侵染性病原(指有害生物)包括: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线虫、螨类等。

非侵染性病原(指不良环境条件)包括:

温度不适、水分不调、营养不良、有毒物质存在等。

3、根据病原分类,植物病害分为: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的病原寄生在植物上引起的病害。

可以在田间传播、扩散、蔓延,因而又叫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这类病害不能相互传染,也不表现病症,因此,又叫生理性病害。

例如:

缺铁引起的叶片黄化;缺锌引起的小叶病。

非生物性病原包括各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

干旱、水涝、日烧、冷冻、营养失调、盐碱等等。

五、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1933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Triangle):

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1976鲁滨逊(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DiseaseTetrahedron):

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

六、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概念

症状:

是指植物生病后外表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

包括病征和病状。

病状是指生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受害部位形成的特殊结构。

所有的病害都有病状但不是所有的病害都有病症征。

病征出现:

真、细、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病毒病害无病征。

(二)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

病状:

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病征:

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菌脓等。

小结:

病状类型:

变色:

黄化、花叶、褪绿、斑驳、明脉等

坏死:

斑点、梢枯、疮痂、焦枯、穿孔、猝倒等

腐烂:

干腐、湿腐、软腐

萎蔫:

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畸形:

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病征类型:

霉状物:

青霉、绿霉、黑霉、灰霉、红霉、霜霉、绵霉等。

粉状物:

各种白粉病。

锈状物:

各种锈病。

点(粒)状物:

在病部长出小点状物,突破或不突破表皮,多为黑色,少数其它杂色。

(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等)

线状物:

为菌索。

颗粒状物:

为菌核(灰色或黑色)。

菌脓:

从病斑内溢出(菌溢)。

干燥时呈胶状颗粒,黄色或黄白色。

细菌所特有

七、病害症状类型在病害诊断中应用

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是进行病害类别识别、病害种类诊断的重要依据。

本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2.病原4.症状5.病征

二、问答题

1.植物病害病状类型?

2.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

3.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这类病害不能相互传染,也不表现病症,因此,又叫生理性病害。

例如:

缺铁引起的叶片黄化;缺锌引起的小叶病。

二、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型

营养失调:

缺素症、营养过多、营养失衡;

水分失调:

干旱、涝灾;

温度失调:

高温的灼伤;低温冻害、霜害;变温的影响;

化学毒害:

肥害、冷浸田;

1、营养失调

缺N:

矮化,分枝少,失绿变色和组织坏死.

缺P:

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叶片深绿灰暗无光,具紫色,最后凋落。

缺K:

叶片常出现棕色斑点,不正常皱缩,叶缘卷曲,最后焦枯。

缺Fe、Mg:

白化,黄化。

缺Zn:

生长手抑制,易引起畸形,如桃树小叶等。

2、水分失调

水多:

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地上部分发黄,花色浅

水少:

地上萎蔫。

3、温度失调

1)高温--灼伤;土表温度高,日灼—茎腐

灼伤主要发生在植抹的向阳面。

2)低温--冻害,组织结冰而死

冬春之交,高低温交替,尽夜温差大,也可使树干阳面发生灼伤和冻裂,如毛白杨破腹病

3)变温:

4、有毒物质

毒害:

SO2、SO3、HCl、粉尘等引起叶缘,叶尖枯死,叶脉间变褐—落叶,

肥害:

化肥使用不当,花木叶片常产生斑点和枯焦脱落或生长畸形。

药害:

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枯焦或生长畸形

土壤毒害:

冷浸田、盐碱地

空气、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有害物质,可使植物中毒而发病。

由冶金、发电、炼油、化工及玻璃厂、砖瓦厂等工厂烟囱中排出的有毒物质常造成大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氮化物、臭氧等。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v诊断方法:

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v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征。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

(4)可以恢复。

小结

1、什么是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只有病状,无病征

 

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

即真菌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繁殖结构,产生孢子。

1.真菌的营养体

1)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称为营养体。

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多枝的丝状体。

单根细丝称为菌丝,菌丝可不断生长分枝,许多菌丝集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菌丝通常呈管状,直径5~6μm,管壁无色透明。

2)菌丝分类:

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营养体为卵圆形的单细胞,如酵母菌。

3)菌丝变态:

真菌的菌丝的变态:

吸器\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

它们对于真菌的繁殖、传播、以及增强对环境的抵抗力有很大作用。

有些专性寄生菌如白粉菌、锈菌、霜霉菌等,能以菌丝上形成的特殊吸收器官──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吸器的形状有瘤状、分枝状、掌状等。

2.真菌的繁殖体

1)繁殖体:

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

2)真菌的繁殖方式:

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3)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

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4)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

子实体和孢子形式多样,其形态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5)无性繁殖:

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6)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

7)有性繁殖:

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8)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二)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的生活史。

典型的生活史一般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无性阶段可重复多次,所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侵染寄主的可能性越大。

生长季节末期,真菌产生有性孢子,完成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到产生下一代有性孢子的过程。

有的真菌只有无性阶段,有的能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

(三)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

1.真菌的生理特性

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吸取现成的糖类作为能源。

真菌可以人工培养。

真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有些真菌只能从寄主表皮组织获得养料,如白粉菌,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收养料。

大多数真菌则从寄主内部组织吸收养料。

根据吸养方式,可将病原真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专性腐生:

只能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营养物质,不能侵害有生命的有机体,如伞菌、腐朽菌、煤污菌等。

2)兼生:

兼有寄生和腐生的能力。

其中有些真菌主要营腐生生活,当环境条件改变时,也能营寄生生活,称其为兼性寄生。

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镰刀菌。

还有些真菌主要营寄生生活,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可以营腐生生活,称其为兼性腐生。

如菊花黑斑病菌,君子兰炭疽病菌等。

3)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不能在无生命的有机体和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如白粉病、锈菌、霜霉菌等。

2.真菌的生态特性

真菌的生长和发育,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真菌可以发生某种适应性的变态。

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和酸碱度等。

大多数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黑暗和散光条件,pH值范围为3~9,最适pH值为5.5~6.5的条件下生长好。

(四)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真菌分类的基本概念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关于真菌的命名,国际命名原则中规定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名称,如果一种真菌的生活史中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按有性阶段命名是合法的。

而半知菌中的真菌,只知其无性阶段,因而命名都是根据无性阶段的特征而定的。

真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名法,前一个名称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可以缩写),如有更改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

例如,丁香褐斑病菌Cercosporalilacis(Desmaz.)Sacc.。

真菌的分类单元

英文拉丁固定词尾

界Kingdom无

门Phylum(-mycota)

亚门Sub--(-mycotina)

纲Class(-mycetes)

亚纲Subclass(-mycetidea)

目Order(-ales)

科Family(-aceae)

属Genas无

种Species无

2.真菌的主要类群

根据营养体(菌丝有无隔膜)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的特征(有性与无性孢子的类型),将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为较原始的原质团到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

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其中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

1)腐霉属Pythium孢子囊不规则形,孢囊梗丝状。

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出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个卵孢子。

大多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引起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症状。

2)疫霉属Phytophthora疫霉的寄生性比腐霉强,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孢囊梗与菌丝的差异比较明显。

孢子囊卵形,有乳头状突起。

大多是寄生的,可危害根、茎、叶和果实,引起组织的腐烂和死亡。

如杜鹃疫霉根腐病菌、柑桔生疫霉菌、辣椒疫病、黄瓜疫病和芍药(牡丹)疫病、长春藤疫病等。

3)霜霉菌类孢囊梗呈二叉或单轴分枝等,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梗顶端,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卵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纹。

为害植物叶片,如葡萄霜霉病菌、二月兰霜霉病。

(2)接合菌亚门水生到陆生真菌。

多数腐生,少数寄生。

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

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本亚门分2纲,根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

根霉属Rhizopus菌丝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分布于基物表面和基物内,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2~3根丛生,着生于假根的上方,一般不分枝。

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形。

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

如匐枝根霉,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3)子囊菌亚门高等真菌。

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菌)。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有的裸生于菌丝体上或寄主植物表面,有的形成在由菌丝形成的固定形状的子实体内──子囊果中。

子囊果分以下4种类型:

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子囊盘。

子囊果的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无固定的孔口称作闭囊壳,一般产生在寄主表面,成熟后裂开散出孢子。

有的子囊果呈瓶状,顶端有开口,叫子囊壳,常单个或多个聚生在子座中,成熟后孢子由孔口涌出。

有的子囊果呈盘状,子囊排列在盘状结构的上层,叫做子囊盘。

有的子囊着生在子座的空腔内,称子囊座(子囊腔)。

外囊菌属子囊裸露,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呈栅栏状。

子囊长圆筒形,其中一般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圆形。

外囊菌的无性繁殖是子囊孢子在子囊内芽殖产生芽孢子。

外囊菌都是蕨类或高等植物的寄生物,引起叶片、枝梢和果实的畸形,如桃缩叶病、李囊果病等。

白粉菌几乎全部为外寄生菌。

菌丝体无色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无性繁殖多数形成分生孢子,子囊果为闭囊壳。

常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

如紫薇白粉病菌。

白粉菌都是高等植物上的活体寄生物,菌丝表生,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中吸取养料。

子囊果为闭囊壳,内生。

—个或多个有规律排列的子囊,闭囊壳外部有不同形状的附属丝。

闭囊壳内的子囊的数目(1个或多个)及外部附属丝形态是白粉菌分属的依据。

白粉菌主要包括:

叉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单丝壳属和白粉菌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苹果、梨、葡萄、瓜类、月季、牡丹和丁香等园艺植物白粉病。

小煤炱属Meliola菌丝体寄生于寄主植物表面,黑色,有刚毛和双细胞的附着枝。

子囊果为闭囊壳。

子囊孢子2~4个横隔、褐色、长圆形。

是植物上常见的煤污病菌。

如非洲菊煤污病菌。

小丛壳属Glomerella子囊壳有毛,丛生于植物上或半埋生于植物组织中,褐色,壳内无侧丝。

子囊棍棒形,无柄。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多种植物的炭疽病,如兰花炭疽病菌。

黑腐皮壳属Valsa子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具长颈,成群深埋在由菌组织和基物交织而成的黑色、炭质的假子座内。

子囊棍棒状或圆筒形,无侧丝。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

引起多种树木的枝干腐烂。

如杨树腐烂病菌。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核块状或不规则形,全部或部分埋在寄主组织内。

菌核萌发产生漏斗状子囊盘,有长柄。

子囊棍棒形常排列成栅栏状,子囊间有侧丝。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本属真菌的生活史中不产生分生孢子阶段。

如矢车菊菌核病菌、菊花菌核病菌等。

(4)担子菌亚门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亚门。

全部是陆生菌,腐生、寄生和共生。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细胞一般双核。

无性繁殖除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高等担子菌的担子上产生4个小梗和4个担孢子。

本亚门分3纲,较为重要的有黑粉菌、锈菌和外担子菌。

黑粉菌都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且寄生性很强。

多数菌种的菌丝体在细胞间生长,有的在菌丝上形成吸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是在担子侧面或顶部产生不定数目的担孢子。

引起多种植物的黑粉病,如石竹花药黑粉病。

锈菌全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上,引起锈病。

菌丝发达,寄生于寄主细胞间,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锈菌的形态和生活史比较复杂,典型的锈菌要经过5个发育阶段,顺序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常以代号表示,即性孢子(0)、锈孢子(Ⅰ)、夏孢子(Ⅱ)、冬孢子(Ⅲ)和担孢子(Ⅳ)。

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转主寄生,如结缕草柄锈菌的0、Ⅰ阶段寄生在转主寄主鸡矢藤等植物上,Ⅱ、Ⅲ阶段寄生在细叶结缕草的叶片上。

有的锈菌在一种植物上就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单主寄生。

如蔷薇锈菌。

上述5种孢子类型,并不是每种锈菌都有,有的锈菌缺少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孢子。

①胶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浅黄色至暗褐色,具有长柄;冬孢子柄遇水膨胀胶化;锈孢子器长管状,锈孢子串生,近球形,黄褐色,表面有小的瘤状突起;无夏孢子阶段;该属锈菌大都侵染果树和林木,转主寄生,即担孢子侵染蔷薇科植物,如梨树等,而锈孢子则侵害桧属植物。

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梨锈病、苹果锈病、贴梗海棠锈病等。

②柄锈菌属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单主或转主寄生;性孢子器球形;锈孢子器杯状或筒状,锈孢子单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夏孢子黄褐色,单细胞,近球形,壁上有小刺,单失,有柄。

引起的植物病害如葱类锈病、美人蕉锈病、锦葵锈病、结缕草锈病等。

③层锈菌属冬孢子无柄,椭圆形,单胞,在寄主表皮下排列成数层,夏孢子表面有刺。

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枣树锈病、葡萄锈病等。

外担子菌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

通常寄生在杜鹃花科、茶科、樟科、岩高兰科、山矾科、鸭跖草科、虎目草科等植物上,危害叶、茎或果实,常使被害部位产生肿胀,有时也引起组织坏死或发生系统性病害。

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菌丝生于寄主组织中,引起膨大。

担子在角质层下形成后外露,形成连续的子实层,偶尔单生并通过气孔突出。

担孢子无色,平滑。

寄生于植物的叶、茎或果实上。

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5)半知菌亚门其在个体发育中,不进入有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很难看到,我们只发现其无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

陆生,腐生或寄生。

菌丝体发达,有隔膜。

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分生孢子。

有的半知菌形成盘状或球状的孢子果(外观为小黑点),称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

孢子果内的分生孢子常具胶质物,潮湿条件下,常结成卷曲的长条,称为分生孢子角。

在园林植物病害中较为重要的有:

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丝褐色,在分枝处略缢缩,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

菌核以菌丝与基质相联,褐色或红棕色,表面粗糙,内外颜色一致。

如草坪草褐斑病菌。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a.分生孢子盘平坦,上面敞开,下面略埋在基质内,分生孢子自茁壮的梗上顶生

b.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弯月形

引起植物炭疽病如兰花炭疽病菌、茉莉炭疽病菌等。

葡萄孢属Botrytis菌丝匍匐,灰色。

孢梗细长,稍有色,不规则地呈树形,分枝或单生,顶端细胞膨大成球形,上生小梗,梗上生分生孢子。

孢子聚集成葡萄穗状,单胞,无色或灰色,卵圆形。

菌核黑色,不规则形。

如牡丹灰霉病菌、月季灰霉病菌等。

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分生孢器黑色,有孔口,埋在寄主组织内,或部分突出表皮。

孢梗短小,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到长方形,小于15μm。

寄生在叶片上,引起叶斑。

如山茶褐斑病菌、荷花斑枯病菌。

镰刀菌属Fusarium分生孢子梗单生或集成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形状大小不一。

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无色,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卵形或长圆形,单生或串生。

如翠菊枯萎病菌、香石竹枯萎病菌和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皮镰孢菌等。

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淡褐色至褐色,单枝,短或长,弯曲或成属膝状。

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褐色,形状不一,卵圆形、倒棍棒形,有纵横隔膜,顶端常具喙状细胞。

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梨黑斑病、白菜黑斑病、茄和番茄早疫病、香石竹黑斑病等。

尾孢属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丛生于子座组织上,不分枝,直或弯曲,有时呈属膝状。

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生,无色或深色,线形、鞭形或蛹虫形,直或微弯,多胞)。

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柿角斑病、瓜类白斑病、石刁柏灰斑病、樱花褐斑病等。

放线孢属

a.分生孢子盘生在寄生表皮下,藏于辐射状的菌丝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

b.双胞、无色、长圆。

引起月季黑斑病

盘多毛孢属:

a.分生孢子盘黑色,埋在组织内后外露。

b.孢子长方梭形,3-4隔,两端无色,中央暗,顶端2-3根鞭毛。

引起杨苗灰斑病

壳囊孢属:

a.子座瘤状,位于寄主韧皮部内。

b.分生孢子器生于子座内,不规则分为数室,有共同开口。

c.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

引起杨树烂皮病

丝孢目重要属

1.粉孢属 2.丛梗孢属 3.轮枝孢属 4.交链孢属 5.尾孢属

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

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植物病原细菌及其类似病原物

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厚薄不等的粘质层。

厚而固定的粘质层称为荚膜,便于忍受暂时的干燥。

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形成休眠的芽孢,以渡过不良环境。

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一般大小为1~3μm×0.5~0.8μm,通常没有荚膜,也不形成芽孢。

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毛。

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细菌的主要类群

根据培养形态、鞭毛的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还必须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做出鉴定。

将主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分归以下5个属:

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欧氏杆菌属Erwinia。

三、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气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

所以只有在自然孔口内外充满水分时才能侵入寄主体内。

症状:

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叶斑四周常有晕圈,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

其症状有斑点、溃疡、穿孔、癌肿、枯萎、畸形。

四、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及发生

植物病原细菌一般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的飞溅、流水(灌溉水)、昆虫、线虫、风和带细菌病害的种苗、接穗、插条、球根或土壤等进行传播。

发生条件:

一般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后,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等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利。

五、植物细菌病害的预防措施

⑴检疫、选种、消毒种苗。

⑵注意圃内卫生,及时消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

⑶发病时用抗菌素进行药剂防治。

青霉素和链霉素对植物细菌性病害有一定的防冶效果。

⑷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第三节植物病原病毒和类病毒

植物病毒所致的病害,在生产上的仅次于真菌病害。

目前已报导的植物病毒700种左右,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甚至牧草,都可以受到一种至几种病毒侵染。

例如果树上的衰退病、花叶病、黄化病、从簇病及无味果病;蔬菜作物上以茄科、瓜类、豆科、十字花科等受害较重,感染病毒的种类也较多。

病毒(virus)是一种由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一、病毒形态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