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301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docx

浙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

浙大附中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模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倔强废黜笨拙咄咄怪事相形见绌

  B.骨骼烙饼贿赂格格不入网络世界

  c.玷污砧板毡帽信手拈来沾沾自喜

  D.鞭笞青苔治理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邮戳不瘟不火记帐凤冠霞帔

  B.安详坚忍不拔肆业共商国是

  c.度假金壁辉煌誊写云涌波诡

  D.赝品再接再厉气概带罪立功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该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的家乡盛产金刚石和犀牛角等珍贵物产,所以才这样。

  ②他不仅每月过得很,而且还能按月积蓄一些钱。

  ③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如同长江大河的激流,谁都没法。

  ④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他的心里有着不住的兴奋。

  A.富裕富庶遏止遏制

  B.富裕富庶遏制遏止

  c.富庶富裕遏止遏制

  D.富庶富裕遏制遏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自xxxx年开始评选以来,当选者均为所在行业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名人,而xxxx年“经济年度人物”当选者之一竟然是四川的一位普通农妇。

  B.俗话说:

“玉不琢,不成器。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完善自己。

  c.汉武帝怕卫青到时候功高盖主,尾大不掉,所以有一段时间曾经一心想除掉他。

  D.你的脑袋莫非是榆木疙瘩做的?

这么不通人性,人家可是磕头都请不到我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B.从第一声枪响到现在,总共不到15秒钟,人质中竟无一人受伤,使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c.尤其是现在,对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我们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不应该袒护,而应该及时提出批评,加以帮助。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想要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可以多看看当代中学生写的一些作品,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春风文艺出版社,xxxx年11月出版。

  B.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最近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二年级要“练习写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书评、影视论、剧评和计划、总结等。

  D.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

“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信息产业部主办的“xxxx中国第三代手机发展论坛”上,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透露,由我国自主研发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的产业联盟已增至14家企业,其中包括4家芯片商,最快在年底就有商用样机问世。

这表明国产3G标准的整个产业链正在形成。

  国内一些电信专家呼吁,3G阶段应大力支持国产标准,不要让国内庞大的电信产业链再度错失机遇。

  由国际电信联盟确认的三种3G标准,包括由欧洲厂商主导的wcDmA、北美和日韩厂商主导的cDmAxxxx以及中国主导的TD-ScDmA,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

前两种标准在中国已完成外场测试,而TD-ScDmA测试正按计划在上海和北京进行。

其中,TD-ScDmA的主导者大唐移动的测试手机也参加了3G测试。

目前,我国第一、第二轮的3G测试已经结束,进入了最后的现场实验阶段。

业内有不少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的3G时代正在不断临近。

  然而,测试结果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3G终端很不理想,合格者不多,3G手机终端成为中国3G的瓶颈。

虽然,在中国3G大会上,来自欧美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和来自韩国的LG、三星等巨擘纷纷展示自己的3G概念手机,我国也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基于欧洲的wcDmA标准的3G手机。

但支持TD-ScDmA标准的手机仍然在未知之中,这让中国政府对3G的启动更添了一份谨慎。

  不过,最新的迹象显示,3G终端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3G手机终端瓶颈即将成为历史。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认为,在2005年6月之前,至少有5种型号的TD-ScDmA手机将实现商用。

  7.对文中“国产3G”(中国3G)的解说,最正确的一项是

  A.指以我国主导的TD-ScDmA为标准、由14家企业(其中包括4家芯片商)参与的产业联盟。

  B.指以我国主导的TD-ScDmA为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c.指以我国主导的TD-ScDmA为标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手机。

  D.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目前正在按计划测试之中,估计2005年6月之前可以完成。

  8.根据原文,以下不属于影响我国3G手机生产的因素的一项是

  A.信息产业部、国内厂商乃至整个国家,对我国3G国产标准支持不够。

  B.国外没有哪一厂商明确表示支持我国TD-ScDmA标准手机。

  c.我国TD-ScDmA标准的最后测试还没有完成,只是进入现场实验阶段。

  D.我国3G终端很不理想,这成了中国3G技术发展的瓶颈。

  9.以下对本文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14家企业(其中包括4家芯片商)组成以TD-ScDmA为标准的产业联盟,表明国产3G标准的整个产业链正在形成。

  B.业内不少人士看到我国第一、第二轮的3G标准测试已经结束,已进入最后的现场实验阶段,认为这标志着中国3G的时代正在不断临近。

  c.根据最新的迹象显示,我国3G手机终端瓶颈已经被打破,因此3G手机技术一定也能获得重大突破。

  D.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3G手机是基于欧洲的wcDmA标准的。

  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主研发的3G商用样机将在xxxx年年底问世。

  B.我国国内庞大的电信产业要想得到自主发展,就不能完全依赖欧洲的wcDmA标准,而应该具有中国自己的TD-ScDmA标准。

  c.如果不突破3G手机终端瓶颈,我国的3G手机只能胎死腹中,根本不可能问世。

  D.到2005年6月以后,在中国市场上,我国自主研发的3G手机将一枝独秀,而欧洲厂商的wcDmA、北美和日韩厂商的cDmAxxxx将退出中国市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

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

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

后转太常少卿。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

象先常谓人日: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又善草隶书,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

上许之。

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

“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

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

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①之踪,克遂四明之客。

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

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

可赠礼部尚书。

  [注]①二老指老子和老莱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竟不就就:

完成

  B.醉后属词属:

写作

  c.文不加点点:

标点

  D.克遂四明之客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少以文词知名王语暴以好乐

  B.即知章之族姑子也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因谈谐而讽谏蒙故业,因遗策

  3.下列内容既能体现贺知章放旷纵诞又能体现贺知章富有才华的一项是

  A.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B.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

  c.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

  D.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贺知章曾以秘书外监的身份编撰《六典》及《文纂》,所以他称自己是“秘书外监”。

  B.陆象先曾对别人说,贺知章如果长时间不与我及我的兄弟在一起,我们都不会想念他,可我们哪一天都离不开他。

  c.贺知章年轻时就十分放旷纵诞,到老年时变得更加放旷纵诞,不管别人怎么规劝,都没有用。

  D.贺知章深得当世之人的敬仰,陆象先认为他言论倜傥,是风流之士;皇上认为他有度量见识,学富五车,才雄百代;人们对他的作品非常珍惜。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②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

  ③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

  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波媚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①你认为“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②请你谈谈“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1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杜甫《蜀相》)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松堂游记(节选)

  朱自清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

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象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

谁爱看?

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

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

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

在这样高的屋顶下。

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

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

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

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

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

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

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

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

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

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象鬼物拿土。

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

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象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从前人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真有点儿!

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

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

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

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象蒙着一层烟雾。

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

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一九三六年

  8.松堂内的白皮松在布局上具有什么特征?

(4分)

  19.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松堂“高大轩敞”的特点的?

(6分)

  20.本文的题目是《松堂游记》,可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松堂周围的衬景,而对松堂这一主景却写得很少?

(4分)

  21.下列对这篇的赏析,有错的两项是(4分)

  A.松堂原是一处人迹罕至的故园而已,很容易引起人们悼古伤今的落寞情怀,而作者朱自清却用俭省的笔墨勾画出一幅神韵天成、灵思独具、真趣盎然的松堂美景图。

  B.作者从层次的深浅,地形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色彩的浓淡,建筑的参差等方面来烘托映现松堂的景色。

  c.《松堂游记》一文以时间和游踪作为贯串全篇的结构,文中的时间和游踪起到指引笔路的“文眼”作用。

  D.作者对松堂晚上的黑暗达不到郭沫若在《夜步十里松原》诗中所描写的那种“够阴森森味儿”的情景,而感到遗憾。

  E.最后“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一句,惊破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幻梦,流露出尘世难以超脱的淡淡惆怅。

  六.(12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两个句子应该删去,这两个句子是:

(4分)

  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②人口素质的提高也顺应了自然,③孩子少了,父母们也变得轻松,④于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的活动也日益增多。

⑤孩子少了,家庭负担也减轻了,⑥到外地游览也成了可能。

⑦孩子少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⑧这些都证明了实行计划生育对家长、对孩子、对家庭都是有好处的。

  2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传达的重要信息。

(不超过28个字)(4分)

  很多人认为,注射流感疫苗可以保证自己不得流感。

但《健康报》9月29日刊文指出,这种看法并不科学。

《健康报》刊文认为,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往往只有60%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

推广注射流感疫苗也并不是为降低流感的发病率,而是为了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指出,预防流感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是勤开窗通气、勤洗手,从最基本的个人卫生做起。

  24.(4分)

  ①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比喻形式,再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和划线部分保持一致。

  回忆往事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就像春天来了,种子破土发芽不可抗拒一样;,。

  ②补写出下面这则对联的下联。

  忠*自古同水火;。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30多岁时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有一次他投奔到米兰一位大公爵的门下,希望能够混出些名堂。

几年过去了,在达芬奇的再三要求下,公爵终于开了恩,让他去给圣玛丽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一幅装饰画。

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活计,一个普通的工匠也能完成。

但达芬奇却把它当作是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极好机会,他倾尽全力,力求创作出最出色的作品。

于是他日夜站在脚手架上,轻易不肯下来,连吃饭也在脚手架上,吃的只是事先准备好的几片干面包,有时甚至一站就是三四天。

最后终于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最后的晚餐》。

  很多时候其实机遇就在你身边,就看你是否善于把握。

你把握了机遇,就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否则就可能一事无成。

  请以“把握机遇”为话题写一篇,可以是叙见闻、经历,谈体念、感受,讲故事,发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D(A“黜”和“绌”读音相同,B“骼”和“格”读音相同,c“毡”和“沾”读音相同,D“笞”读chī“苔”tān“治”zhì“贻”yí“殆”dài)

  2A(B“肆业”应为“肄业”,c“金壁辉煌”应为“金碧辉煌”,D“带罪立功”应为“戴罪立功”)

  3c“富庶”着重指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多用于地区或国家等大范围。

“富裕”指经济宽裕,财富充足,常用于形容人们的生活。

“遏止”重在“止”,表示使停顿不能再前进。

“遏制”重在“制”,表示控制住,不使发作或随便行动。

  4A“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贬义。

  5A(B“使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没有主语。

c”对群众的意见和看法”是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

D成了帮助孩子的缺点。

  6D(A“出版”后面的句号放到括号外面;B“乱说”后面的分号应改成冒号,表示总结上文;c最后的句号放到引号外面)

  7B(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8A(原文中的“国内一些电信专家呼吁,3G阶段应大力支持国产标准”没有“信息产业部、国内厂商乃至整个国家,对我国3G国产标准支持不够”的意思)

  9c(原文是“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不是“已经被打破”)

  0B(A原文是“最快在年底就有商用样机问世”,但到年底究竟会不会有商用样机问世,还不能确定。

c“不突破瓶颈”只是影响发展,但不一定就不能问世。

  D到2005年6月可能会是国产3G手机占主导地位,但国外标准手机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11c(涂改)

  2c(c于是。

A凭,把;B是,于是就;D通过,沿袭、继承)

  3B

  4D(A任秘书员外监的是徐坚;B见翻译;c“无复规检”的意思是“不加检点”)

  15①一日不见贺知章,就觉得自己变得浅俗不堪了。

  ②请求返回老家,舍弃本乡的旧宅作为道观。

  ③如会稽之东箭美竹挺拔而出,如昆岗之温润良玉蕴藏于胸。

  ④骑着青牛,一去不还,和那些白衣布衫的平民百姓相聚在一起,永不回来。

  16①“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写的是荆柯准备去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时的情景,那情那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这首词运用这一典故,使上面写到的哀角声也变成了慷慨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的高兴之情。

  ②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灞桥、曲江的风景等待南宋军队的到来,写出了中原人民正准备迎接收复失地的南宋军队到来的情景(或:

表面上写的是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在等待南宋军队的到来,实际上写的是中原人民在等待南宋军队胜利收复失地),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

  17①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18疏密安排得当,松与堂搭配合适。

  9以“亭亭直上”的松树从视觉上衬托松堂外观的高大;以人的身量的短小从自身的感觉上反衬松堂内部的轩敞;以晚上烛焰的含怯瑟缩从拟人化的物的情态上借喻松堂的高深宏阔。

  20朱自清在游松堂时正值盛夏之际,作者到松堂来正是来寻求凉爽的,而松堂周围的凉爽环境,正好可以使作者寄情山水暂忘尘俗的闲适心境为之一舒,从而充分领略到松堂寻常景物中所蕴涵的真趣,所以作者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作者用虚笔写主景,是一种不同常人的写法,使主景显得含蓄,从而传写出景物所蕴含的神韵,以达到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21c潜在的结构线是无所明见无所不在的作者的情思,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置身避暑佳境中的闲适、愉悦的真情妙趣。

D看似惋惜实景的阴森不如郭诗的诗境够味,实是曲言松堂的黑暗恰到好处:

既有暗夜的朦胧静谧之美,而无阴森可怖、空旷孤寂之感。

在这里,作者之所以如此精细地实写松堂的夜色,目的是为了求得通篇意境和意趣的协调和谐。

  21AE

  22②⑦

  23《健康报》认为注射疫苗可以保证不得流感的看法并不科学(《健康报》认为预防流感要走出认识误区:

疫苗有效性仅60%)

  24①就像夏天来了,暴雨从天而降不可阻止一般

  ②优劣中外皆鱼珠(好恶从来是天渊,真假如今似水乳)(注:

“忠*”构成反义关系,“水火”取“不相容”之义,“鱼珠”取“鱼目混珠”之义,“天渊”取“天渊之别”之义;也可以反其义而用,取“水乳”中的“水乳交融”之义)

  25.作文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

文言文翻译]

  贺知章,会稽永兴(会浙江萧山)人,是太子洗马贺德仁的族孙,少年时代,他就以善于写出了名,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

最初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又升任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撰使,向皇上奏请让贺知章以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三人都进入丽正书院,共同修撰《六典》和《文纂》等书,这些书最后没有完成。

贺知章后来转官太常少卿。

  贺知章性情奔放旷达,善于谈笑,当时贤达之士都很倾心羡慕他。

工部尚书陆象先,也就是贺知章族姑的儿子,和贺知章关系十分亲密。

陆象先常对人说:

“贺兄言论卓越豪迈,真可以说是风流之士啊。

我和兄弟子女们离别已久,都不怎么思念他们,惟独一日不见贺兄,就觉得自己又变得浅俗不堪了。

  贺知章晚年更加放纵怪诞,更是不加以检点,自己取号叫“四明狂客”,又自称“秘书外监”,经常在里巷中遨游饮酒,他喝醉酒后写诗歌,一写就是成卷成轴,并且文不加点,都甚为可观。

他又善于书法,最擅长草书和隶书,每纸不过写几十个字,但人们都把它看成宝贝,争相流传。

  天宝三载(744),贺知章患病,神情恍惚,于是上疏请度为道士,请求返回老家,舍弃本乡的旧宅作为道观。

唐玄宗批准他。

他回到乡里没多久,就告别人世了,终年八十六岁。

  唐肃宗于乾元元年(758)十一月下诏说:

“已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很有度量见识,为人平淡,襟怀平和,精神澄清,志气飘逸,学富五车,才雄百代,如会稽之东箭美竹挺拔而出,如昆岗之温润良玉蕴藏于胸。

前曾驰名于东宫,侍讲于龙楼,常常沉默无言,静以养悠闲之志,又常常谈些滑稽幽默的笑话,并寄托着讽谏规劝之意。

他以年老辞去官职,再次表现出他的忠诚恳挚。

他情愿追踪老子和老莱子这“二老”,真的成了四明狂客,隐于四明山中。

实现了他的遂初之志,脱去了朝中的官服,像老子那样骑着青牛,一去不还,和那些白衣布衫的平民百姓相聚在一起,永远不回来。

山水已非昔日景致,人琴都已亡去,惟念故旧之情怀,因追悼而加深。

应加以繁文缛礼,用以展示哀伤和荣耀。

可以追赠贺知章为礼部尚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