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410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x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

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课题:

最后一分钟)

4.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

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2:

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2)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

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理解: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

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

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

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

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最后一分钟》教案

芙蓉中心小学刘学华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播放课件(1--7)

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时刻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

过渡语:

是啊,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欢欣鼓舞,来,让我们尽情释放这份激情吧。

请拿起书本读读这首诗歌,读准生字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比比谁读得字正腔圆。

二、初读全诗,悟情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

想一想:

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扫清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出示课件:

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过渡语:

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读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第一小节诗句)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说说对哪些词不理解。

“午夜是什么意思?

”(午夜就是夜里十二点。

师:

在这里,‘午夜’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预示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叩问”是什么意思?

(真诚热切地询问。

体会出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关注。

2、你从这一节中了解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板书:

倾听)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

期待)

4、带着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朗读第一小节。

过渡语:

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第二小节诗句)谁来读?

2、理解:

刹那(一瞬间)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3、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

感受到了什么?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此刻万众欢腾,激动无比,喜极而泣)(板书:

升旗)

4、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

自豪)

5、来,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自豪地、激动地走进这最后一分钟。

6、这种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哪些镜头来表现的。

(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过渡语: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意味着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意味着香港有了自主的土地和天空。

可这一刻让中华儿女足足等了150多年。

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多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大家看看香港的历史吧。

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课件(香港的历史:

虎门销烟、不平等条约)

虎门硝烟是指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等人销禁鸦片的事件。

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体质下降,道光皇帝听取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支持“禁烟运动”,于1938年11月15日,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次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收缴大量鸦片,1938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总重量1188127公斤的鸦片,历时23天。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过渡语:

香港的割让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耻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是:

香港是中国的土地,通过不断努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与诗人李小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2、出示课件(第三小节诗句)齐读第三小节。

3、在最后一分钟,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板书:

联想)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师: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直到1997年才结束使命,给我们造成刻苦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读:

师: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归了,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读:

(板书:

屈辱)

师:

这一刻终于实现了所有炎黄子孙期盼已久的愿望,全球的华人的爱国热情似山洪暴发,仿佛能使大海沸腾。

读:

过渡语: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

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凌晨迎来了崭新的日出。

学习第四小节

1、出示课件:

(第四小节诗句)男女生赛读:

2、“紫荆”指什么?

“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3、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

迎接祝愿)

4、指名读,齐读。

三、读中升华,抒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3、如今,香港回归12周年了,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长足发展。

现在你想说什么?

总结:

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

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板书:

24最后一分钟

倾听期待

升旗自豪

联想屈辱

迎接祝愿

三分诗,七分读

《最后一分钟》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首先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

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

于是让学生深入体验:

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

即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诗句的停顿;有的诗句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有的要读得亲切舒缓,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兴趣,还安排了当堂分组排练集体诗朗诵,进行即兴表演与点评,学生的情绪高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