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432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docx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讲话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推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正确把握人口变动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对于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进”三结合”,狠抓”三到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出生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

1、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十五”期间,我市已婚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始终保持在1.56左右,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约为10‰,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5.11‰,能够圆满完成”十五”人口总量控制在350万以内的目标。

”十五”期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全市少生近10万人,节约社会抚养费近20亿元。

2、群众生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已为大多数群众所接受。

我市政策生育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2004年的92%以上;多孩率由2000年的5.85%下降到2004年的1%以下;”十五”期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稳定在90%左右。

预计2005年政策生育率可以达到93%以上,多孩率有望控制在0.5%左右,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能够达到90%以上。

3、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

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焦发[2005]10号),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发展目标。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工作新机制,基本形成了有焦作特色的”一制六规范”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六关爱一维权”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经费保障工作机制,奖优扶免保助”六位一体”的政策推动利益导向机制,以评估创新、分析反馈、整治改进、群众监督、结果公示、分类奖惩”六项制度”为支撑的考核评估工作机制,党政领导、计生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人民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4、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网络得到巩固完善,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05年10月份,全市10个县(市、区)、85个乡(镇)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投资1800万元,分期分批对县站、乡所、村室进行了改建、扩建,全市计生服务网络承担了90%以上的计划生育手术量。

全市普遍开展了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服务。

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健全,市、县、乡全部按要求配备了计算机和联网设备。

计生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加强,80.29%的技术人员取得了《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合格证》;县站具有初级以上职称达到90%以上,其中中级以上职称达到26.4%;取得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资格的计算机操作员达到20%以上;村计生管理员基本实现了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要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逐步规范。

5、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逐年提高。

”十五”期间,我市计划生育事业投入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形成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

全市经费投入由2000年的人均3.2元提高到2005年的人均19元。

(二)困难和问题

1、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

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是,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主要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制约措施实现的。

”十一五”期间全市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总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每年递增1.6万人左右。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政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群众生育二孩、男孩的愿望仍然比较强烈,控制政策外出生尤其是政策外二孩出生的任务依然繁重。

2、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一些地方、部门党政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相关部门,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性别比升高问题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到位、有关部门制定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不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比较低下。

主要表现:

(1)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地理位置偏僻、规划不科学、人员结构不合理,不能及时、方便、快捷地为育龄群众提供服务;

(2)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普遍存在装备陈旧、硬件建设差、具有执业医师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等问题,与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个性化服务差距较大;(3)乡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缺乏必备的设备、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达不到要求、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机会少、技术服务工作制度无法落实,影响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仍然薄弱。

(1)各县市区人口和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

(2)全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后进村、瘫痪村还占一定比例,移民村、少数民族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与全市总体要求差距较大,计划生育后进转化治理任务较大;(3)一些反映工作水平的指标仍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二孩已婚妇女比例高出全省平均值;(4)对流动人口和城市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基层基础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5、部分乡镇计生经费投入仍存在一定缺口。

由于计生事业费支出范围广、数额大,有限的经费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生事业的需求,致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不能全面落实,部分乡、村计生干部待遇不能及时按标准兑现。

二、”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十一五”期间焦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面临六大机遇:

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确立,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二是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央更加重视农村、农民问题,我国正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同时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财力日益增长,为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为焦作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四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提高我市人口素质提供了机遇;五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将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我市加快工业化,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区域集聚生产要素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为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机遇;六是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焦作市作为河南省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城市之一,将为我市人口的合理流动、科学分布带来机遇。

(二)挑战

受人口惯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目前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1、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将对经济社会造成直接影响。

2005年初我市总人口已达345.5万。

按总和生育率1.56预测,考虑人口机械变动因素,2010年我市的人口总量将达到370万左右。

2008年起,我市将进入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这段时间将历时10年,2013达到出生顶峰,2009-2018年间年平均出生人数将达到4.6万左右。

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

2、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市人均受教育程度不够高。

我市平均每10万人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为3618人,虽然高出全省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0人;我市农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在2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28%,文盲人口占2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高达6.8%。

人口素质城乡差异较大,一些偏僻、落后地方人口健康、文化素质较低且超生现象比较普遍,这将影响我市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速度。

3、人口结构性矛盾将对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2003年开始则一直呈现出上升态势,2005年老年人口比重接近7%。

而且,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我市老龄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预计2010年我市65岁人口将达到26.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5%左右。

老龄人口的增长,引起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加重劳动力人口负担,制约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难度较大。

2005年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预测为120:

100,高出正常范围。

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要面对生产、生活、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希望多生男孩的人还占一定比例,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为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引流产更易实现,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任务依然繁重。

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我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2005年近246万人,预计至2010年达262万左右,在2006-2010年属于快速上升阶段,平均每年净增劳动人口3万人,迅速增长的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大我市的就业压力。

4、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显突出。

我市人口总量虽然不多,但由于区域面积小、土地负载量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目前全市的人口负荷量为每平方公里849人,高出全省人口负荷量水平,是全国的6倍,是世界的20倍(世界人口负荷量为每平方公里48人;国家人口负荷量为每平方公里135人;省人口负荷量为每平方公里582人)。

由于城市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大幅增长,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5亩,我市的资源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逐渐减少,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和质量将会逐步下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显突出。

5、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流动的无序性给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

按照焦作市城市化建设进程,我市的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将逾百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无序性也在不断加大。

由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相对滞后,流动人口在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带来一定冲击。

流动人口的就业、计划生育、子女上学、就医看病、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三、”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工作目标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目标:

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0%以上,人口总量控制在370万以内,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3‰,确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力提倡优生优育,开展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积极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出生缺陷发生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降低;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以上;进一步促进婚育观念转变和生育文化建设,人口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生育保险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到2010年,计生经费人均达到24元;提高市、县、乡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服务机构装备水平;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基本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2010年全面完成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任务;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序、政策法规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保障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大局,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遵循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分析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方面的问题,综合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城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切实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育龄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3、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新机制建设。

坚持人口发展领域的改革开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树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理念,以改革促发展、促和谐,推进制度创新,建立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

4、坚持综合决策,促进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要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综合决策、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促进相关部门认真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完善党政负责、计生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指导,促进计生工作平衡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不同县(市区)、乡镇(办)的经济基础和工作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措施,促进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协调、平衡发展。

四、”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决落实现行生育政策,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

“十一五”期间,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必须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现行生育政策,加强国情、省情、市情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的人均意识、大局意识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

对政策外生育对象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落实处罚措施;对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群众,认真兑现和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由处罚为主到奖罚并重的转变,真正使我市低生于水平稳得住。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实现两个转变

加快建立和完善领导决策工作机制、依法管理工作机制、经费投入工作机制、村(居)民自治工作机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利益导向工作机制、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把宣传教育、管理服务和利益导向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三)坚持政策推动,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科学制定有利于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济政策和措施,推进建立城乡协调、符合群众需求、政府能够负担、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生育保险制度。

(1)贯彻落实《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一步落实条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办法;

(2)逐步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免费纳入农村合作医疗项目。

对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纳入新型合作医疗,个人负担部分由政府负担;建立完善市、县、乡、村、部门五级联动的具有焦作特色的生育保险制度;(3)整合、完善、规范”奖、优、扶、免、保、助”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4)设立人口和计划生育”节育奖”,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夫妇,从采取节育措施起,每人每月奖励30元,直至年满60周岁享受奖励扶助。

(四)加强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强化计划生育”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围绕群众需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1)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评审基本标准》的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

建设有焦作特色,集技术服务、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人员培训为一体的市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6个县(市)区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对乡级50%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进行建设和改造;搞好村级服务室规范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标准,强化县、乡服务机构技术服务、宣传培训、人员培训、药具发放等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3)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乡活动,实现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四优一满意”目标,完成人口计生工作从单一管理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转变。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对市、县两级计算机中心机房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建设市级多媒体教室,开通远程双向视频电话会议;大力推进人口计生”三网一库”建设,实现与政府办公系统互通互联,信息共享。

(五)坚持依法管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

全面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一制六规范”,实行农村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打造公平计生、诚信计生、法制计生品牌,实现人口计生工作从行政制约为主到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

(六)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利用人口学校,对育龄妇女开展普及优生优育、孕产期保健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优生咨询服务;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预防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疾病,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疾病咨询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大力提倡住院分娩,推广新法接生,减少产伤和新生儿窒息发生。

(2)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继续推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爱心四项行动”,对患艾滋病的妇女实行母婴阻断;实施儿童与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开展以生殖道感染为主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实现人口计生工作从群众被动接受到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的转变。

(3)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充分运用政策法规手段,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促进人才资源合理分布;大力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加强对科技人员、在职职工以及农村人口的培养和教育,着力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健全完善公民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全民法律普及、法律援助制度。

(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

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落实同解决老龄化问题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继续发挥家庭赡养和土地保障这两种养老方式,逐步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贫困老人医疗求助制度,逐步解决农村老有所医问题。

二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由政府负责,卫生、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工作机制,在全社会集中开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家庭和女孩健康成长的利益导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

(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和迁移

消除人口流动的制度和政策障碍。

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和迁移,深化户籍、就业、社会保险、土地等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配置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统筹的劳动力与就业市场。

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促进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间的合理、有序流动。

完善以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为主与流出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使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产业工人同等的公共服务、发展机会和公正待遇。

拓展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功能,对城乡间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进行动态分析,为政府出台引导政策提供依据。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的建立。

五、保障措施

(一)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人口发展问题摆到首要位置,充分认识到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全市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和各项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二)继续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健全完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

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奖惩任用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失职或渎职,造成生育失控、出现严重超生以及弄虚作假骗取工作荣誉的,从严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要坚决给予党政纪处分,不得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提拔重用,不得担任领导职务;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要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建全完善党政负责、计生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要继续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既要认真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建立垂直目标体系,又要认真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财政、金融、劳动保障、涉农、扶贫开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措施;卫生、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监察、公安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出生性别比升高治理的力度;宣传、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面推进”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项目的实施;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继续办好专题栏目,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组织、协调和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构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宣传、群众宣传、互联网宣传、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的基本框架。

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以落实优惠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女孩行动”。

巩固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和党报等经常性的专题栏目,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宣传氛围。

形成大联合、大宣传、出精品的工作局面。

(五)加强计生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要选配好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班子。

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干部,要放到重要的岗位上使用。

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绩效联酬、末位淘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服务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技术人员按不低于70%的比例配备。

加强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体系,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