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534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docx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6写景

1

 

导师决胜面试课程讲义-语文学科

教材梳理

(六)

 

写景抒情类散文

《爬山虎的脚》

一、教材解读: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选文目的:

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五)语言训练,加强实践

(六)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七)总结新知,回顾重点

(八)分层作业,延伸学习

思路一

(一)导入

方法一:

谜语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种植物,是什么?

(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也打一种植物。

(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

(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

方法二:

设疑激趣导入

教师板书“脚”,询问学生什么人或动物会长脚,植物有脚吗?

方法三:

图片导入

播放爬山虎的脚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

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

触着墙痕迹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

(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

(叶子)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研读叶子

1.自读一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注意:

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

(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人注意)

3.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

(1)指名读。

(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叶子引人注意在哪里?

嫩红、嫩绿

颜色:

绿得那么新鲜

方向:

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漾起波纹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

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

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②画“脚”。

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

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

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小结:

是啊!

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

一部分学生读位置、一部分学生读形状、一部分学生读颜色。

过渡:

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

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那第四自然段呢?

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3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

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

(触)()()()()()

(3)学生对比课文,交流应该填上的词语(触、变、巴、弯、拉、贴)

(4)提问:

去掉其中一个词行不行?

(明确:

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因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

(5)体会朗读。

注意:

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6)看画面配解说

播放爬山虎爬的动画,请学生给画面配解说词。

(7)提问:

当爬山虎的脚触碰不到墙以及触到墙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萎、灰)

(四)品读课文,总结写法

1请学生通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逼真的?

(明白作者观察不仅仔细,而且观察时间长)

2哪些词体现了作者观察时间之长?

3教师补充陶行知先生资料,明白陶行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观察生活的可贵精神。

4再次感读课文,感受观察精神和爬山虎的可爱。

(五)语言训练,加强实践

教师出示一种植物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描写,写三个句子即可。

(位置、形状、颜色)

(六)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细致认真的观察精神。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观察生活中的爬山虎,印证课文的说法,和同学交流,看看你是否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思路二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