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540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docx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投资计划书范本-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项目单位:

成都XX投资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1

1.1项目概况.............................................1

1.1.1项目名称.........................................1

1.1.2项目性质.........................................1

1.1.3项目单位.........................................1

1.1.4项目简介.........................................1

1.1.5项目建设选址........................................1

1.1.6项目建设规模........................................1

1.1.7项目投资估算........................................1

1.1.8项目财务分析........................................1

1.2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编制依据............................1

1.3结论及建议..........................................

2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

2.1项目建设背景............................................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2.2.1顺应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3

2.2.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4

2.2.3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4

第三章市场分析.............................................5

3.1宏观环境分析...........................................5

3.1.1政治环境.........................................5

3.1.2经济环境.........................................6

3.1.3社会环境.........................................8

3.1.4技术环境.......................................10

3.2市场容量分析.........................................11

3.2.1观光农业市场.....................................11

3.2.2旅游地产市场.....................................12

第四章项目选址分析..........................................15

4.1崇州基本概况..........................................15

4.1.1自然地理环境......................................15

4.1.2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16

4.1.3交通现状.......................................16

4.1.4旅游资源.......................................17

4.2崇州市旅游规划......................................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20

5.1项目总体定位..........................................20

5.2项目规划...........................................20

5.2.1项目亮点.......................................20

5.2.2项目布局.......................................20精品文档

5.2.3运营模式......................................20

5.3项目盈利来源.........................................20

5.4项目建设规模..........................................20

第六章战略规划...........................................21

6.1项目优势分析..........................................21

6.1.1交通区位优势...................。

6.1.2政策优势...........................。

6.1.3旅游资源优势....................。

6.1.4自身优势...........................。

6.2战略规划...........................................21

第七章营销策略...........................................22

7.1项目整体营销竞争策略................................22

7.2项目营销组合策略........................................22

7.2.1产品策略......................................22

7.2.2渠道策略......................................22

7.2.3促销策略.......................................22

第八章投资估算..........................................22

8.1投资估算范围和依据.....................................22

8.2投资估算...........................................22

8.3资金筹措...........................................22

第九章财务评价...........................................23

9.1收入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9.2成本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9.3利润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23

10.1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声誉.............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崇州经济的整体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促进当地就业...........................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环境保护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分析结论和建议........................................24

11.1分析结论..........................................24

11.2建议.................................................24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性质

1.1.3项目单位

1.1.4项目简介

1.1.5项目建设选址

1.1.6项目建设规模

1.1.7项目投资估算

1.1.8项目财务分析

1.2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5、《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6、《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四川省崇州市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区总体策划》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

10、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1、《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额四川省估

价表》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打造文化休闲产业,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在成都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观背景下,崇州将打造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对崇州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与再构,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顺应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该通知要求试验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崇州作为四川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在城乡统筹改革中将成为引领改革的先锋力量,而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有效途径。

2.2.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就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

项目拟建地目前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政策的逐步推进,“芙蓉园”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健全各项综合基础配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都作为中国的“第四城”,已凸现大都市的风范,区域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旅游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同时还是一种“绿色经济”。

芙蓉园项目的实施,可实现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旅游资源风格的互补,为都市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人群提供风格迥异的服务。

同时,本项目顺应崇州旅游发展规划,是对崇州整体旅游形象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宏观环境分析

3.1.1政治环境

1(《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11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此次《意见》将旅游业的定位提升至“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的作用,这为今后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意见》的出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城乡统筹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城乡统筹发展旨在将城乡通盘谋划,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解决问题,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动与互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中首要任务就是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

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

3.1.2经济环境

1(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旅游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国民经济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2012年我国的GDP稳步增长,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377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5319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162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4.6%。

图3-1全国近三年GDP对比图单位:

亿元

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随着GDP的增长也在稳定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4元,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09.8元,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

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这些都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图3-2全国近三年GDP对比图单位:

2(成都市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成都市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90.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0.3亿元,增长11.5%。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55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图3-3成都市近三年GDP对比图单位:

亿元3.1.3社会环境

1(回归精神家园已成为21世纪生活新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在满足物质要求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生活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上的物质消费观向精神消费、休闲旅游等消费观念转变,同时感受自然、贴近自然的消费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消费者更注重在消费的同时,不仅得到物质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回归最原始的自我。

目前人们的消费旅游不再单纯的追求人文景观,更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大自然的原始状态的感受;在亲近自然的体验中,放下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做最真实的自己。

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逸结合成为现代人所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中的休闲娱乐,消费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是人们消费理念的重大转变。

精神境界的满足的基础是物质的满足,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更多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渴求食品的安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人们的物质消费已经从注重量大到注重质量好、品质好的转变。

2(闲暇时间的增加为旅游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和“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及“春节”长假制度,使我国人民的法定假日达到114天,这意味着人们有1/3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

旅游是离开惯常居所到异地的行为,所以闲暇时间是旅游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旅游的远近与旅游的质量。

闲暇时间包括工作之余的闲暇、周末闲暇、法定假期闲暇和带薪休假闲暇。

其中,周末闲暇可用于短期、近距离的旅游需求的实现,法定假期可用于满足更远的旅游需求的实现,带薪假期是未来促使旅游真正走向大众化、常态化的必要条件。

2007年国家对以往法定假日进行了新的制定,把端午节、清明节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到法定假日中,假日总天数也从过去的10天增加为11天,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1.4技术环境

1(创新性服务是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变革性创新是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特征之一,旅游经营者已经意识到,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仅仅局限于满足游客的现实需要是远远不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经营者都在加快速度进行服务创新,开发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比游客自己更早地洞察他们无法表达的深层需要,并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来满足这种需要,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变潜在游客为现实游客。

通过这种方法,旅游经营者发现了许多市场空白,提供了更多的差异性产品和服务。

这将大大提高经营者对旅游市场的把握程度,因此,旅游经营者进行服务创新,开发游客潜在需求,是提高旅游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和最终诉求。

2(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了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2)促进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3)拉近了客源地与目的地的距离,游客可以提前感知旅游产品;(4)改变了旅游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

模式;(5)弱化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增加了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2市场容量分析

3.2.1观光农业市场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传统农业被赋予了新的概念,现代农业不仅要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应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珠海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

据统计,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已接近3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达2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成都市2012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24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6%;国内旅游收入1010.7亿

元,增长30.2%。

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图3-4全国近三年旅游总收入对比单位:

亿元

图3-5成都市近三年旅游总收入对比单位:

亿元

3.2.2旅游地产市场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旅游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旅游地产市场基本呈现“一级城市靠地产,二、三级城市靠资源”的泾渭分明的发展态势。

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级城市的旅游房地产基本上走“地产”路线,以人造景区、景点来配套于住宅、酒店、社区等的开发;而二、三级城市的旅游房地产则主要走“旅游”路线,依托区域的高等级旅游资源进行项目配置。

同时,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特性,形成了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景观资源丰富等特点,旅游地产业率先在这一区域落足,而中、西部旅游地产不仅仅在数量上较少,且多集中在城市的附近相邻郊区。

旅游与地产的结合不但是互补关系更是一种互惠关系,旅游带动了地产项目的人气,促进了地产项目的价值上升;地产项目弥补了旅游的资金缺口、实现了短期盈利同时又借助了旅游的自然资源。

旅游地产是房地产开发中的对于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应用的最卓有成效的一种模式。

随着中国地产行业项目开发和运作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旅游业本身的迅猛发展,旅游地产正逐渐为市场关注。

中国各色山水景观地产、休闲度假房产、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高尔夫别墅、温泉度假村、主题文化会馆等以房地产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旅游房地产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将持续走强,直到2020年左右。

2012年中国旅游地产投资总额全年破万亿,旅游地产项目超过3000个。

成都市很早就提出“休闲之都”城市品牌,这不是一个口号问题,而是旅游业产业方向的调整。

成都具备与中原文化不同的上古、中古文化地位,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境。

因此,成都以非中原文化的内容充实休闲内容,以自然美扩充休闲的空间,从而突破一般的休闲项目近距离禁锢,并以特色食品和服务构建休闲之都的特定地位。

自2007年6月7日,成都被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旅游、休闲地产开始发力。

第四章项目选址分析

4.1崇州基本概况

4.1.1自然地理环境

崇州市全市幅员面积109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8.9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其中城镇人口28万)。

崇州市位于物产丰富、政通人和的川西平原,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了全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

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

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

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崇州市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

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全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崇州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

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

4.1.2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5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44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57.42亿元,增长10.6%。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6.87:

48:

35.13。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

第一产业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