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777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docx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5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

高三

2014-05-0916:

54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5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

安阳一中 郸城一高 扶沟高中 鹤壁高中 淮阳中学 济源一中   开封高中

灵宝一高 洛阳一高 林州一中 内黄一中 南阳一高 平顶山一中 濮阳一高

商丘一高 太康一高 温县一中 新乡一中 夏邑高中 虞城高中   叶县一高

(学校名称按其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渎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的印章

   汉初的印章形制式样仍保留秦代印章的特点,并在制度上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据东汉卫宏著《汉旧仪》记载,汉代皇帝有六玺,都是用价值昂贵的白玉制成,雕刻蟠龙、奔虎印纽。

印文为:

“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皇后的玺印与皇帝同制。

1974年陕西成阳一位中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一方被埋在积土中的白玉印章,刻有“皇后之玺”的白文字样。

经考古部门考证,确认是与文献记载相符的汉代皇后玉玺。

《汉旧仪》中还记载,当时规定按官职的高低不同所用的印章分别称“章”或“印”。

私人印章不可称为“章”,并须在姓名之后加“私印”二字。

同时对各等级印章的材质、纽式及印绶的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任命官吏以颁发印章为标志,类似现代任命书的作用:

官员们也要把印章佩带在身上,用以表明官阶等级并示尊严。

遇有要事即钤印于封泥,作为行使权力的凭证。

各级政府发布政令都要钤加印章。

汉私人印章,除姓名印,还有肖形印、吉语印。

形式有两面印、多面印和套印等.肖形印在印面上刻人与马、牛、羊、骆驼等动物形象:

还有以多面印的形式,刻出分别代表东、西、南、北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图形的四灵图案。

各种动物形象造型夸张,富有浪漫色彩,呈现出汉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汉印文体称为缪篆,是一种带有隶书意向的篆体文字。

字形方正,笔画平直,结体匀称工整,气势浑厚、明快,具有质朴自然、丰满安定的美感。

汉印中还有一些以虫鸟篆入印的印章。

虫鸟篆是装饰化的篆书,起止笔画融合虫鸟的形象。

笔画卷曲萦绕,运转舒展灵动。

虫乌为龙凤的原型形态,以虫鸟篆入印,代表龙凤的祥瑞之征,寄寓吉祥祝福,反映了人们追求安定幸福的美好愿望。

汉魏时期还有一种称为悬针篆的印文,即在缪篆的基础上,将垂直的笔画加以夸张,使收尾笔形垂长,显出尖锐的笔锋。

东汉时期的衡量器具上常采用这种篆体。

汉印多为铸造印,印文为线条均匀、粗壮的白文,加盖泥封上,十分清晰、饱满。

后世钤印红印泥后,朱白对比鲜明,丰满明快,非常醒目。

此外还有不少凿刻的印章,多是武将佩印。

汉代战事频繁,在战斗中往往急需增补新的军事指挥官。

给这些增补的将领颁发印绶,来不及从容铸造,就由军中刻印工匠们在预先铸造的印坯上匆匆刊刻成印,故又称为急就章。

这类凿印,多为较细的白文印。

高级官员为两凿成文,印文结体比较规整;低级官员则为一凿成文,具有随意自然的气质。

急就章呈现的朴茂自然、不加修饰、拙中寓巧的印风,为后代的篆刻家们所追摹,对后世篆刻艺术刀法的形成具有启迪意义。

古代的玺印都是钤加在封泥上的。

这有大批的实物遗存可证。

《淮南子·齐俗训》:

“若玺之抑填。

”填即是指封泥。

古代封泥是用来封缄书信和物品的。

封物时,用绳索将物品捆扎后,在绳索的结节和绳的两端加泥钤印,封泥起了锁封的作用,可以防止开启包装。

封缄书信时,则把竹木简牍加上木检,用绳索扎紧。

木检上刻有方孔,把绳索两端穿到方孔中,用封泥封住方孔,钤加印章。

使木检、绳索和封泥连为一体。

最后在木检上写上收书人的姓名、地址,称为“署检”。

用这种封缄方法可防止书信在辗转投递过程中被私拆泄密。

   封泥的使用,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通行,从考古实物遗存看,汉代极为盛行。

现已知在陕西、山东淄博发现汉封泥700余枚,1920年在朝鲜平壤附近的乐浪遗址、1956年在湖南长沙河西岳汉墓、1957年在呼和浩特汉古城遗址、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都出土了汉代的封泥,可见汉代使用封泥的地域十分辽阔。

   东汉发明造纸术后,至南北朝时纸张的生产和使用已很普遍,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文房用品。

封泥也渐渐废弛。

钤盖印章改在纸上用朱红印色。

《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上梁武帝书‘朱印名上”’,这是纸张上使用印色的最早文献记录。

在南齐、唐代传世的书法、绘画作品和新疆出土的文牍上也可见到墨色或米色的印迹。

   封泥之制废弛后,在地下沉睡了近千年。

1822年(清道光二年)在四川、陕西等地发现封泥后,当时人都不明其为何物,曾定名为“印范”。

直到1898年经清代学者刘鹗考证始定名为封泥,并征信于文献记载,使人们了解到唐代以前古玺印的使用习尚。

   现代国际交往中使用火漆印封缄机密国书,海关验放进出口货物钤加的铅封,其作用和使用方法都与中国古代封泥很相像。

不过这是源自欧洲中世纪的文化现象,是在中国封泥停止使用以后才兴起的。

   (节选自《印章的历史》,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印章和秦代的印章相比,延续了秦代印章形制式样上的特点,只是在制度上   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比如,汉代皇帝有六玺,皇后的玺印与皇帝同制。

 B.根据《汉旧仪》的记载,官员的印章按官职的高低分别称“章”或“印”。

私人印章不可称为“章”,并且须在姓名之后加“私印”二字。

 C.肖形印不仅可以刻出马、牛、羊、骆驼等动物形象,还可以刻出代表东西南北方位的   四灵图案。

这都呈现出汉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D.东汉时期的衡量器具上常有悬针篆体的文字,这种篆体文字的收尾笔形垂长,显出   尖锐的笔锋。

这种字体魏时仍被使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印章对于官吏极为重要,因为任命官吏以颁发印章为标志,官员们也以印章表明官   阶等级并示尊严,各级政府发布政令都要钤加印章。

 B.汉代的印章文字都是篆体字,但表现形式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带有隶书意向,字形方   正,笔画平直,有的起止笔画融合虫鸟的形象。

 C.汉代的印章主要分为铸造印和凿刻印,它们多是白文印,虽然文字表现不同,但都对   后世篆刻艺术刀法的形成具有启迪意义。

 D.东汉时期纸张的生产和使用并不普遍,封泥仍需大量使用,到南北朝时封泥渐渐废弛。

钤盖印章改在纸上用朱红印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用封泥封缄书信时,最后在木检上写上收书人姓名、地址的方法可防止书信在   辗转投递过程中被私拆泄密。

 B.至迟春秋战国时期封泥已经通行使用,而汉代极为盛行。

现仅在陕西和山东淄博已   经发现汉封泥700余枚,朝鲜、长沙、呼和浩特都发现有汉代的封泥。

 C.南北朝以后,由于书写材质的改变,封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而当后来发现封泥

   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直到刘鹗考证始定名为“封泥”。

 D.现代使用火漆印封缄机密国书、海关验放进出口货物钤加的铅封都是源自欧洲中世   纪的文化现象,与中国封泥没有任何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子俊,字士英,青神人。

举景秦二年进士。

出为西安知府。

岁饥,发廪十万石振贷。

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

成化初,所司上治行当旌者,知府十人,而子俊为首。

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子俊上疏言:

“三边惟延庆地平易,利驰突。

宜于沿边筑墙置堡。

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垒筑,或挑堑,绵引相接,以成边墙【注】,于计为便。

”尚书白圭以陕民方困,奏缓役。

是时,寇据河套,岁发大军征讨,卒无功。

八年秋.子俊复上言,圭犹持前议阻之。

帝是子俊言,命速举。

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

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不三月而成。

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

子俊增卫益兵,拓城置戍,攻守器毕具,寇抄渐稀,军民得安耕牧焉。

十二年移抚陕西。

以居民患水泉咸苦,凿渠引城西河入灌,民利之。

久而水溢无所泄。

至是,乃于城西北开渠泄水,使经汉故城达渭。

公私益便,号“余公渠”。

十三年召为兵部尚书。

奏申明条例十事,又列上军功赏格,由是中外有所遵守。

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

至十八年,寇入犯,许宁等逐之。

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未几,复出行边。

初,子俊巡历宣、大,请以延绥边墙法行之两镇,因岁歉而止。

比复出,锐欲行之。

然是时,岁比不登,公私耗敝,骤兴大役,上下难之。

谤议由是起。

中官韦敬谗子俊假修边多侵耗,又劾子俊私恩怨,易将帅。

兵部侍郎阮勤等为白。

工部侍郎杜谦等往勘,平情按之。

还奏易置将帅如勤等言,所费无私。

然为银百五十万,米菽二百三十万,耗财烦民,不得无罪。

遂落太子太保,致仕去。

明年正月,复召任之。

弘治二年,疾亟,犹手削奏稿,陈救荒弭盗之策,甫得请而卒,年六十一。

子俊沉毅寡言,有伟略。

凡奏疏公移,必自属草,每夜分方寝。

尝日:

“大臣谋国,当身任利害,岂得远怨市恩为自全计。

”故自复出行边,怨丛起,子俊持之益坚,竞以成功,为数世利。

   (选自《明史·余子俊传》,有删改)

   【注】边墙:

即长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司上治行当旌者     旌:

表彰。

 B.帝是子俊言           是:

赞同。

 C.寇扼于墙堑           扼:

扼守。

 D.工部侍郎杜谦等往勘   勘:

调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子俊巧于谋划的一组是(3分)

 ①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   ②三边惟延庆地平易,利驰突

 ③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不三月而成④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

 ⑤凿渠引城西河人灌   ⑥请以延绥边墙法行之两镇

 A.②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子俊施政为民。

在任西安知府期间,他为解饥荒,开粮仓拨十万石粮赈济借贷。

在边疆修筑长城后,他在当地强化了军事存在,百姓得以安心耕作、放牧。

 B.余子俊富有远见。

在巡抚延绥期间,他上疏陈述了修筑长城之利,虽有尚书白圭屡   次阻挠,但最终得以实施,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功在千秋。

 C.余子俊为官清廉。

太监韦敬进谗言告发他假借修整边防多侵吞耗费,且有私怀恩   怨、调换将帅之举。

后经工部侍郎杜谦等予以澄清,结果并无此事。

 D.余子俊做事勤勉。

凡遇奏疏及公府移文,他必定亲自起草,每天都要到半夜才就寝。

   病逝前,还亲手修改奏稿,陈述救荒灭盗的对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然是时,岁比不登,公私耗敝,骤兴大役,上下难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臣谋国,当身任利害,岂得远怨市恩为自全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薛时雨①

大风雨,过马当山②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

人家临水有无间。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

而今无复旧词坛。

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注】①薛时雨:

道光、咸丰年间词人。

②马当山:

在今江西彭泽县城东北,临长江而立,山高水险。

8.请指出本词上阕首二句中最能体现作者当时心情的一个字并加以赏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词下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

                                          (《苟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蚂蚁与蚱蜢 [英]毛姆

   我小时候背过一篇《蚂蚁与蚱蜢》的寓言。

说的是蚂蚁在夏季终日繁忙为冬天储备食物,而蚱蜢却坐在草叶上,朝着太阳悠然歌唱。

冬天来到了,蚂蚁舒舒服服,囤流仓满,而蚱蜢却没吃没喝,腹内空空。

它来到蚂蚁身边,乞讨一点食物。

蚂蚁给予的回答就是那句经典性的话:

“你夏天干什么去了?

”“实在抱歉,我唱歌了。

我白天晚上都唱过去了。

”“你唱歌啦,好哇,那么你去跳舞吧。

”这个故事是想让青年人懂得,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勤勉总是得到奖赏,而游手好闲才受到惩罚——这诚然是个有益的教训。

但我从来不大信服。

倒不是我性格偏颇,而是童年逻辑推理能力很差,是非观念模糊。

我同情蚱蜢,有段时间,只要见到蚂蚁就把它一脚踩死。

我这种任性的举动在于表示我对谨小慎微和人情常理的不满。

后来我发现这种举动倒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一天,我见到乔治·拉姆齐独自在饭馆吃饭。

这时我不禁又想起那篇寓言来,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人像乔治这样满面愁容、闷闷不乐呢。

他直呆呆地望着远处,仿佛全世界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人肩上。

我真为他难过。

我立刻猜到又是他那倒霉的弟弟给他找麻烦了。

我走到他面前,问:

“又是汤姆闹的?

   他叹了口气说:

“对了,又是他。

   “你怎么还不跟他一刀两断?

你为他费尽了心机,现在你该知道他已经没救了。

   拉姆齐一家名望很高,人们满以为汤姆-拉姆齐会做出一番有益而体面的事业。

可是,一天汤姆突然宣布他不喜欢工作,也不适于结婚,他愿意独自一人逍遥自在。

他不听任何人规劝,离开了妻子,离开了办公室。

他有一点钱,就在欧洲各国的首都度过了两年愉快的生活。

可大家不禁摇摇头说,看他把钱花光了怎么办。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借债。

他从朋友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收入,并且还很容易交到朋友。

他常说花钱买柴米油盐没什么意思,要想花钱找痛快那就得购买奢侈品。

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又依靠哥哥乔治。

乔治是个正人君子,有一两次他轻信了汤姆要改邪归正的诺言,给了他一大笔钱,希望他能悔过自新。

汤姆用这些钱买了汽车和一些非常精致的珠宝。

后来的实际情况叫乔治看出,他弟弟再也不会回到正路上来,就同他一刀两断了。

没想到有一段时间,这位有身份地位的律师发现自己的弟弟在自己常去的饭店里站在酒吧柜台后面给客人配鸡尾酒,或者在俱乐部外面坐在出租汽车司机位置上等候顾客,总觉得十分不光彩,而汤姆说在酒吧间里伺候人或开出租汽车完全是高尚的职业,但是如果乔治肯借给他几百英镑,他也未尝不可以放弃这种职业。

乔治只好照借无误。

   可怜的乔治比他这位游手好闲的弟弟仅大一岁,看样子却像个六十岁的老头子。

二十五年来,他每年的假期从来不超过两星期。

他每天早晨九点半就到办公室,下午六点以前从不离开。

他正直、勤奋、品格端正。

他下决心积蓄收入,计划五十五岁退休,搬到乡村小住宅去。

在那里他打算栽种花草,打打高尔夫球。

他很高兴自己上了年纪,因为汤姆同样也上了年纪。

他搓着手说:

“再过四年汤姆就五十岁了。

到那时候他日子就不好过啦。

而我到五十岁时就存下三万英镑了。

二十五年来,我总说汤姆最后非要倒霉不可。

我们倒要看看他到时怎么办,我们要看看到底是勤劳还是懒惰能得到善报!

   可怜的乔治,我同情他。

现在我坐在他身旁,很想知道汤姆干了什么败坏名声的事情。

乔治显然受到很大震惊。

   我估计也许发生了最糟糕的事情,说不定汤姆还是落到了警察手中。

乔治几乎连话也不会说了。

   “你不会否认我一生是勤劳、正派、可敬、正直的吧?

我一辈子勤勉节俭,期望退休后得到微薄收入。

我始终在上帝为我安排的生活环境中履行自己的职责。

   “确实。

   “你也不能否认汤姆是个懒惰、平庸、放荡无耻的家伙吧?

如果还有一点正义存在,他就该进贫民收容所。

   “的确。

   乔治的脸涨得通红。

   “几星期前,他同一个够得上做他母亲的女人订了婚。

现在这个女人死了,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他。

——五十万英镑,一艘快艇,一所房子在伦敦,另外一所在乡下。

   乔治·拉姆齐握紧拳头敲打着桌子。

   “真不公平,我跟你说,真不公平,他妈的,真不公平。

   我看了看乔治愤怒的面孔,忍不住放声大笑。

我坐在椅子里摇来摇去,几乎跌在地板上。

乔治永远也没有宽恕我,可是汤姆却经常请我到他的豪华住宅去享用美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不大信服寓言《蚂蚁与蚱蜢》的道德含义,一是因为“我”童年逻辑推理能力差、是非观念模糊,二是因为“我”性格偏颇。

 B.汤姆抛弃妻子放弃工作去过“愉快的生活”,他挥霍完自己的积蓄后就去借,借不到就以当配酒师或开出租车维持生活。

高考资源网

 C.受传统“好人好报”观念的影响,乔治因弟弟的结果与他之前的预想甚远,变得非常气愤,便抱怨命运不公。

 D.汤姆和一个可以做他母亲的病人膏肓的女人订婚,看重的就是她的巨额财产,这充分证明了他就是乔治口中的那个懒惰无耻的家伙。

 E.作者以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手法、诙谐的语言、悬念与伏笔等营造出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使小说成为极具魅力的滑稽剧。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各自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中的“乔治”和“汤姆”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万世师表”陶行知

   陶行知原名陶文,1928年1月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

1934年他发表了《行知行》一文,正式宣布改名为“行知”。

   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时举步维艰,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他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并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而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挪用分文。

据说他的上衣缝有两个口袋,一个装公款,一个装私款。

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即使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他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当师生赶到陶行知的住处慰问时,他跟大家讲起韩非子在《喻志》中所说的一个比喻: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在现实生活中,陶行知就是这样“以教人者教己”,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陶行知把新教育比作像洗澡所用的水,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要刚好适合洗澡的需要。

他所提倡的新教育,是“自新”,而不是从其他国家借来,用过了再还回去;而且这种新教育还要和人天天洗澡那样,必须“常新”;不仅在形式上,更要在精神上,要达到内外一致的“全新”。

陶行知把当时的教育家分为三种,一种是只会说官话的政客教育家,一种是只会教书做文章的书生教育家,一种是闷头盲目行动的经验教育家。

陶行知认为这三种人在教育中都不算合格。

陶行知眼中的一流教育家,要敢于探求未发现的新理论,不怕辛苦与失败,不知疲倦地发扬试验精神。

同时,一流的教育家还要敢于探索未知的边疆,在国家未开化的土地上,找到那些未能受教育的人民,尽一份教育的责任。

   陶行知一直致力于乡村教育,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教育受限的状况,就要去乡村办师范学校。

刚到晓庄时,他不但放弃了丰厚的月薪,还推辞了其他大学校长职位的邀请。

在学校的招生广告上,他发出特别声明:

“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三种人要三思,因为晓庄师范学校不为有钱人办,不为书呆子办,甚至连文凭都不发,这里接纳的是那些想要为改造乡村教育出一份力的有识之士。

他相信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任何有经验或有学识的人都可以成为老师。

晓庄师范学校没有上课下课,没有参考书,全部课程都是在实践中完成。

陶行知拆掉了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墙,把“学校即社会”变成了“社会即学校”,人人都是先生,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同学。

陶行知倡导手脑并用,他在学校盖了一座图书馆,起名为“书呆子莫来馆”,让那些只用脑不用手的人退避三舍。

后来,晓庄师范学校停办后,晓庄的小孩没了教师,便自己组织了一个“自动学校”,过去的学生变成了校长和老师。

陶行知为此写了一首诗祝贺这些孩子:

“有个学校真奇怪:

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孩子们回信感谢陶行知,并指出其中有个字要改一下。

信中说:

“大孩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孩,大孩教小孩并不奇怪。

”陶行知马上把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