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087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1.docx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6·上海单科·2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胜利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诞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考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辛亥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篡夺,没有改变中国革命的面貌,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还缺少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革命已经取得成功,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海南单科·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由“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看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故A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部分,仅一个口号无法表明其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年题组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考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

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但图中未涉及檀香山,与“20世纪初期”也不尽相符,故A项错误;图中带★处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一致,以此为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而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顺序不对,故C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时序不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5·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

“敌人说:

‘广东共产’,我们说:

‘请看事实’……敌人说:

‘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

‘请看事实’。

敌人说:

‘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

‘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考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4·山东文综·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AB

CD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依据题干中“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特点,从整个近现代史历程看,近代历史起源于上海,从广州开始国民革命,抗战时期由南京搬运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移至北京,依据此空间顺序,B图符合题意;A图中没有广州,不符合题意;C图中没有重庆,不符合题意;D图中没有上海,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改组)

【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故①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都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解析】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晚于辛亥革命(1911年)和五四运动(1919年),故A、B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英、美等国与日本的关系逐渐交恶,与题目中的信息“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4·海南单科·18)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

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

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

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C,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课标全国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

【答案】C

2.(2012·广东文综·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国民大革命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通过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

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代战争的历史现象。

ABC项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

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

【答案】D

3.(2012·上海单科·26)下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  )

A.1924年B.1925年

C.1926年D.1927年

【解析】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具体方法是:

1912+14–1=1925年。

【答案】B

4.(2012·重庆文综·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

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

图6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解析】根据地理知识,ABCD分别是上海、南京、武昌和南昌。

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的全国革命中心是在武昌,C项正确。

【答案】C

5.(2012·山东文综·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革命运动消灭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7分)

【考点】

(2)五四运动;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

【解析】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

【答案】

(2)背景:

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3分)

结果:

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2分)

实质: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分)

2.(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3分)(要求:

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考点】(3)“中体西用”思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解析】(3)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

【答案】(3)变迁:

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4分)

3.(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丙:

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

她说:

“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8分)

【考点】(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婚姻变革)

【解析】(4)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

【答案】(4)阐述:

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

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4.(2013·江苏单科·22)(13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

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5分)

【考点】国共第一次合作,即国民革命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问根据地图中相关信息,特别是注解的三大军阀、国民党和地图名称,不难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据点。

军事斗争从地图名称可以归结:

北伐。

结局一是从取得的成果上归结,而是从最终国共关系的破裂上分析。

【答案】

(1)状况:

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2分)

斗争:

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2分)

结局:

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