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210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docx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章节自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改革开放  B.发展经济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2.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   )

A.改革   B.四项基本原则  C.经济建设   D.人民内部矛盾

4.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经济              B.建立民主政制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

5.在全面改革中,(   )改革是重点

  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文化体制   D.社会体制

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7.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保持社会稳定

C.保证社会公平       D.坚持依法治国

8.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靠自己的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 

C.靠经济全球化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

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

A、一项长期的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

 D.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D.变革

13.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     

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B.对抗性  C.不可调和   D.抵制性

15.毛泽东曾经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   )

 A,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

C,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对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6.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   )

 A,解放生产力的问题B,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面的问题D,巩固社会主义制定的问题

17.邓小平认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主要看(   )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是否适应当时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C,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

D,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还是建设在私有制基础上的

18.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

19.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表述,是在(   )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21.“三个有利于”标准(   )

A.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   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2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发展是(   )

A.基础    B.前提    C.动力    D.目的

23.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2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     B.可以照搬外国经验

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D.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

25.我国对外开放(   )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

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    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26.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7.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   )

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9.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时间是(   )

A.2001年11月  B.2001年12月  C.2002年2月  D.2003年5月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   )

A.一场新的革命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   )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B.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C.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

 D.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3.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   )

  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

  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 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E.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指(   )

  A.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B.改革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进行的根本性改革

  D.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其优越性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观点主要有(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制度本身解决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   )

 A.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有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B.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不能看生产关系本身的性质,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

C.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7.实行改革开放是(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中国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系

8.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

E.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9.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   )

A.改革是动力 B.改革是目的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E.发展是手段

10.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1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四项基本原则

13.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C.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   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

E.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思想

1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A,就是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B,就是关起门来搞建设C,是我们的立足点

D,要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1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B,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要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面

16.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多合作 B.全方位 C.多层次 D.宽领域  

17.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

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18.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当(   )

A,支持所有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B,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C,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

D,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

19.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应当做到(   )

A,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B,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C,着重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D,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并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

20.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

A.珠海B.深圳C.海南D.厦门E.汕头

21.下面关于改革的论述,,正确的说法有(   )

A.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E.“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2.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   )

A. 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和允许的

B.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C. 任何时候都不要问姓“社”姓“资” 

D. 不能离开这个标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

E. 任何时候首先都要问姓“社”姓“资”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

(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3.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

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

(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4.“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答案要点:

(1)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完全依靠其他国家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好的荣誉,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利益,可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

(1)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2)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3)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8.为什么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如何提高?

答案要点:

(1)原因:

①近30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②要更好的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发战略,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自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手段:

①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9.试述邓小平有关改革的重要理论观点。

答案要点:

(1)主要内容:

①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2)重要意义:

①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辨析题

1.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

正确。

因为它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并相应改革政治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场改革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等方面都体现出变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所以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2.中国的改革是指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

错误。

因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和目的决定的。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的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为此,必须在大幅度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多方面地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思想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答:

错误。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五.论述题

请下载第七章思考题参考答案,联系实际展开学习

 

六.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分析题1

材料题1:

以下是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材料

材料1:

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从开放之初第32位上升为第3位,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66.3%,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发动机。

1978年,中国贸易伙伴只有40多个,2006年已经发展到220多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了7800亿美元。

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由1%上升到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8%。

外汇储备由不到两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底1.53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对世界经过增长的贡献超过10%。

材料2:

自1995年以来,我国连续l3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004、2007年,加拿大、美国先后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而欧盟和澳大利亚也表示将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

自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频频被曝质量安全问题,涉及食品、药品、玩具等多个领域。

而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回名单和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的消费者警告列表中,我国产品常常位居首位;在日本,我国食品常常接受严格的命令检查。

   200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增至80%。

如此高的依存度常常被国外舆论利用,造成“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的现象,并衍生出“中国威胁论”。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从1994年的17.1%下降到2006年的5%;我国外商投资占GDP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6.24%下降到2006年的2.35%;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较低,制造业领域外资流入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度虽有提高,但只集中于少数行业和项目。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试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2)材料2反应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问题?

 

 (3)结合材料1和2,分析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答案:

(1)对外开放提高了我国贸易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2)第一,我国对外开放中还不太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一些要求,国际贸易摩擦增多。

第二,许多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国际声誉和口碑不好。

第三,许多出口产品在国际上占据一定位置,但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第四,我国吸引外资占国内总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利用外资的结构僵化,利用外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材料分析题2

以下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的材料。

材料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材料2:

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保持了年均9.6%的经济增长速度,GDP年增长速度,是改革前28年的两倍多,人均GDP增长速度是前期的6-7倍。

2005年,中国GDP已达到183085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