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392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docx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

曹冲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那你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曹冲称象。

指导学生读课题,认读生字“曹、称”。

3.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用时:

2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3.分段指读课文,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称、重、秤、量”等字的读音。

4.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6.对课文基本内容进行提问。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用时:

10分钟)

1.出示本课“我会写”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注意点。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5.指导学生交流、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学习重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1、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所学内容。

2.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用时:

20分钟)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完成课后第2、3题。

三、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用时:

7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学生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

有没有什么难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

说给我们听听,我们一起想办法。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用时:

3分钟)1.教师做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5.玲玲的画

课题玲玲的画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感悟并积累爸爸富有哲理的话,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

教学中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生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1.课件出示课题,介绍: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

她也很喜欢画画。

这天,她遇到了一件不如人意的事,这件事和她的画有关。

让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2.板书课题。

1.听朗读,质疑。

2.识记“玲”字,齐读课题。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

20分钟)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自由读课文。

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出示含有较多生字的句子朗读,在读句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词语,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小组同学交流,圈出不懂的词语,把已经理解的词语划掉。

4.学生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积极游戏。

5.学生自由读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连贯两方面进行评价,尤其是字音方面。

6.被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全文,思考并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7.交流讨论: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结果:

画看上去更好了。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5分钟)1.教师出示要书写的10个生字。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教师范写“幅、候、报、并”四个字。

“幅、候、报”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幅”的偏旁是“巾”,不要写成“十”;“候”中间的一竖不要写漏;“并”不要错写成“井”。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1.读教师出示的生字。

2.写字练习。

学生先认真观察本课的生字,再观察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然后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的字有:

幅、评、候、报。

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特别注意“候”中间有一竖。

上下结构的字有:

奖、另、拿、并。

)最后练习书写,在小组内展评。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懂得道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体会爸爸最后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

3.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读课文感受后,再各小组派代表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故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脉络。

二、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用时:

25分钟)1.理出情感变化,读出感情。

教师出示导学提示:

找一找:

快速找一找,看谁先找到描写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

比一比:

看谁能把玲玲的心情变化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出示故事起因(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高兴之情。

(1)指名读后全班评价。

(2)引导学生思考:

玲玲把《我家的一角》这幅画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比读“得意”的心情。

(4)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理解“端详”。

(5)指导学生表演故事起因,展示故事真实情景。

3.出示故事发展(第4~6自然段),引导体会伤心之情。

(1)指读,思考:

你体会到玲玲的心情变得怎样?

(2)课件出示爸爸和玲玲的头像及他们所说的话,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4.出示故事结果(第7~9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高兴之情,懂得道理。

(1)思考:

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2)追问:

玲玲的画看上去更好了,这时你觉得玲玲的心情怎样呢?

(3)师设疑:

玲玲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来不及了,这本是一件让玲玲哭鼻子的事情,可是最后玲玲的画为什么会更好了呢?

(4)引导学生回答: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学生根据导学提示找出描写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地笑了。

学生比读找出的句子,体会不同的心情。

2.学生读文。

(1)全班学生评价。

(2)学生思考后汇报。

(3)学生比读,全班评议。

(4)学生表演理解“端详”。

(仔细地看)

(5)学生表演故事起因,师生共同评价。

3.

(1)学生读文,回答:

(伤心、焦急、难过……)

(2)学生小组内读出体会到的感情后,自我推荐全班展示。

师生适时共同评价。

(3)分角色读。

读玲玲的话要读出焦急的语气,读爸爸启发玲玲的话要用上扬的语调。

4.读文体会道理。

(1)学生讨论后回答。

(激动、高兴、快乐、感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是爸爸帮她想了一个好办法。

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3)学生汇报。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7.用一个词形容玲玲的心情。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

(3)玲玲满意地笑了。

()

8.连一连,读一读。

得意地观察

仔细地端详

愉快的话语

灵巧的双手

亲切的节日

9.句子加工厂。

(1)眯着懒洋洋地小花狗楼梯上趴在眼睛

(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2)玲玲满意地笑了。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3)□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加上标点符号)

10.思考:

玲玲的画被弄脏了,爸爸建议她在弄脏的地方再画点儿什么,玲玲画的是什么?

换做是你,你会画什么?

三、小结延伸,引导实践

(用时:

10分钟)1.组织讨论: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你是怎么做的?

要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

2.教师小结后赠送学生一句俗语并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1.学生结合爸爸说的话,说一说生活中坏事经过动脑后变成好事的例子。

生: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可是却不小心被钉子划了个口子,妈妈缝了一个漂亮的布贴在上面,大家都夸我的衣服有特点、好看!

2.学生记忆俗语,并理解意思。

11.我会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1.抓朗读,读中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形式地读文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2.联系实际,攻破“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正是他们对文本中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教学片段

比较句子,初步认识拟声词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哭了起来。

师: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

第一句多了“啪的一声”和“伤心地”。

师:

(掉笔动作演示)你听到什么?

再听。

生:

听到啪的响声。

出示起跑视频:

发令枪“啪”的响起。

师:

“啪”是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就是拟声词,表示声音。

“啪”可以描写枪声——啪,发令枪响起,刘翔箭一般跑了出去。

“啪”也可以形容东西落地的声音——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师:

第一句多了“啪的一声”,就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

第一句多了“啪的一声”仿佛听到水彩笔落下的声音,很形象地写出水彩笔掉下的声音。

师:

“伤心地哭了”写出了什么?

玲玲的心情怎样?

生:

写出了玲玲哭得很伤心。

(带着突然、伤心地语气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

“啪”“伤心”等表示修饰的词语,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其中,“啪”是表示声音的词语,也叫拟声词。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拟声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一边口述,一边书写小雨嘀嘀嗒嗒、小鸟叽叽喳喳、泉水咕嘟咕嘟、小朋友哈哈哈)

生:

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字。

师:

对,拟声词有很多是口字旁。

你们真棒,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赏析: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识字、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形象描述的能力。

这一片段从细节处入手,看似与课文重点关系不大,实际能看出教师扎扎实实教语文的基本功,运用比较句子的方法,使学生认识了拟声词,同时也感受到了句子描写中运用拟声词的作用,又从细节处让学生理解了玲玲的心情,最后对拟声词进行了概述和特点归类。

6.一封信

课题一封信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一封信》是一篇记叙文,语气亲切,语言通俗易懂,几乎都是对话,生活味很浓。

这种儿童化的口语叙述将事件和人物的情态表现得鲜活而真实。

本导学案运用“主体参与语文学习的运行机制”,注意学习主体的独立性,师生沟通的交互性,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对话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他人、文本的对话交流中,自主识字,自主朗读,主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从而有所思考和感悟。

学前准备准备制作生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比前后两封信的不同,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生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用时:

5分钟)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3.边读课题边想:

这封信会有什么故事?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大胆地畅谈自己由课文题目所想到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用时:

15分钟)1.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图片,提出要求: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相互请教,纠正字音。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图片,提出要求:

(1)借助生字条认读生字。

(2)集体分享识字方法。

(3)玩小老师游戏,检测同学识字情况。

3.引导学生交流互动,解决读课文中所遇到的问题,认读、巩固字词。

4.课件出示“我会写”导学图片及提示。

(1)观察生字,想一想写字时需要注意的笔画。

(2)引导学生完成“我会写”。

1.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2.学生逐一认读生字,认真倾听同学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学生根据同学的交流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4.学生观察生字,针对生字中的重点笔画提出书写建议,再描红、练写。

1.给下列字注音。

封()削()

锅()修()

团()灯()

冷()束()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选字填空。

今令

()天命()

如()

园圆

花()()圈

()林

4.我会读。

出国半年圆珠笔

开心以前还有台灯

冷清阳光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用时:

15分钟)1.指名分段读课文。

提问:

露西写了几次信?

2.再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露西每次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次写的内容用横线画出,第二次写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

3.想一想,这两封信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请一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封信里写了什么?

1.正确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2.自读课文并做标注。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4.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并互相交流。

5.修改病句。

(1)露西十分早早回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西洗了些青菜、土豆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有两种写法。

露西的第一种写法会使爸爸接到信后一直放心不下家里的事;第二种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用时:

5分钟)1.总结并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封信》这篇课文,从两封完全不同的信里,我们感受到了露西对爸爸深深的爱。

2.拓展:

回家后,请和同伴们一起讨论,说说该怎么样写信。

1.交流收获。

2.完成拓展作业。

7.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

”而本课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自读、同桌合作读、借助生字条认读、小老师游戏读、语境认读……让学生巩固识字、写字,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发现了汉字规律,培养了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一封信》教学片段

◆引领点拨,走进文本(教学重点)

师:

信里写了什么?

我们一句一句找好吗?

生:

信的第一句就告诉爸爸,露西和妈妈不开心,很想爸爸。

师:

还写了什么?

以前能每天看到爸爸,现在呢?

(同桌交流。

生1:

还写了爸爸在家的时候总是边刮胡子边逗露西玩。

生2:

写家里的台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

生3:

现在爸爸出国了,不在家,露西觉得家里很冷清,没人逗她玩了。

师:

是呀,如果负责修理东西的爸爸不在家,我们真拿坏的台灯没办法。

露西的心情怎样?

生:

露西很伤心、很难过。

师:

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指导朗读。

男女生读。

师:

读得很好,我听出来你语气里的失落了。

露西写的好像都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这样写也可以。

因为我们平时写作,就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

但是,爸爸看到这么多让露西伤心的事情,可能会怎么样?

生:

爸爸会很担心家里。

师:

对啊,我们猜想了那么多可能发生的事,爸爸也可能会胡思乱想。

生1:

是啊,露西看到妈妈过来,也觉得自己的这封信写得不好。

生2:

所以妈妈让她——重新写。

赏析:

这个片段,老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

在老师的引领点拨下,学生尽情地朗读,和文本亲近,揣摩人物的感情。

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她的语言既提示表达情感的方式,又串联了教学环节,也激发了学生对露西心理的多元解读。

7.妈妈睡了

课题妈妈睡了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

因此,教学中要做到:

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

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学前准备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掌握多音字“发”。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学习重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学前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时:

7分钟)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谈话导入:

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

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

妈妈睡了。

1.学生欣赏音乐。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3.观察插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用时:

10分钟)1.教师范读。

出示图片,提问: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同桌互读。

4.指名接段读文。

5.请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6.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7.开火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8.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1.认真听老师朗读,感受课文情感,思考问题并交流。

2.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同时圈画生字。

3.同桌间互相朗读,互相交流并自学生字词。

4.评价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5.小组间比赛读句子,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6.完成开火车认读生字。

7.观察生字字形,交流记住生字的好方法,描红、临写生字。

1.给下面的字先加上拼音,再组词。

哄()()

先()()

闭()()

发()()

沉()()

2.看拼音,写词语。

xiānhòubìshànɡ

()()

liǎnshànɡɡùshi

()()

chuānɡwàichénzhònɡ

()()

tóufɑ

()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用时:

13分钟)1.教师指导朗读。

课件展示。

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

想想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2.课文中表达了母子间真诚的爱,确实使人深受感动。

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

3.品读课文第2~4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妈妈好温柔?

(3)从哪些词句可以知道妈妈好累?

1.认真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2.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体会母子间浓浓的爱,全班交流最受感动的部分。

3.学生仔细阅读2~4自然段,小组间交流并回答问题。

3.一个词往往能跟几个词搭配,先读读例子,再自己试着填空。

例:

微微张开

微微地笑

微微渗出汗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