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047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 语文 二上第六单元.docx

部编版语文二上第六单元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提问:

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

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

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

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

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

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

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⑧出示一组新词,比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本课生字较多。

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

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课文中怎样描写的?

自己练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2)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相机评价,预设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拖长,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回到几千年以前。

②读到“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仿佛看到了滔滔的洪水。

③着重强调了“无数的灾难”,听得出你们很为那些百姓难过、担心呢!

(3)再读课文:

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本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

“灾、难”二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说说写好这两个字需注意什么。

(1)教师范写“难”字,发现“隹”与“住”的区别,书写时四横等距,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2)学生描红、临写:

看清位置,找准重点一明确笔顺,练习临写一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3)反馈评价:

展示书写的优秀作业;指出书写中的问题,纠正;学生再练写。

2.出示“洪、认、被”。

(1)先整体观察,说说这三个字结构上有何共同点,书写时需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借助板书讲述“治水前”的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并用上以下词语说一说洪水带来的灾害。

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2.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此处复习词语的意图,既巩固了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练习讲述

1.自由朗读,说一说:

谁?

怎么治水?

结果怎样?

(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1)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2)出示“继续”词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3.练习讲述本段。

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

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提炼:

谁?

怎么治理?

结果?

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禹、继续治水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

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年。

这()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3.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

禹治水13年,l3个365天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练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

因为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指导朗读:

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

学生练读。

(3)教师介绍:

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4)说一说:

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5)小结:

13年里,禹3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

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

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一组数字背后蕴藏着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填写这组数字,再透过数字,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大禹心系百姓的精神,最后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自由读文,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

2.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1)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3)借助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4)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3.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安居乐业”。

(1)指名读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聊天品茶等。

(2)理解“安居乐业”:

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幸福地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3)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4)从洪水泛滥到乖乖地听话,百姓会怎么感激禹?

(治水有方、智慧过人,心中装着百姓安危……)

4.小结:

人民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

五、讲述故事

过渡:

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让我们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1.借助板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讲述,每人讲述一段,重点把禹的治水方法讲清楚。

2.展示,相机评价。

3.擦掉部分词语,只留下(泛滥、筑坝挡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河道),学生独立练习讲故事。

六、写字指导

1.先整体观察,

独体字“业、产”的教学:

“业”字,要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书写,书写时以竖中线为轴,左右对称。

“产”的书写可迁移熟字“立”的写法,可组词“生产、产品、产业、产生”等。

“道”12画,半包围结构,笔顺先里后外。

2.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七、推荐阅读

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建议课后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洪水泛滥淹没、冲毁、伤害生活痛苦

鲧筑坝挡水

大禹疏通河道安居乐业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l2个词语。

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扁担图片:

简单介绍扁担

2.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

揭题

你认识他吗?

读“朱德”

介绍朱德: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用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

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

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

山下是日本鬼子。

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

(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

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

(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

指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扩词。

5.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认读词语。

朱德、挑粮、战士、心疼、藏、找

2.试着用其中几个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

请你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1)粮食不够:

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2)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必须)

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

(只能、只有、一定)

(3)指读第一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2.茅坪在哪里?

(山下很远的地方)。

从井冈山到宁冈的茅坪挑粮的路很难走,引导学生画出写路难走的句子,体验“挑粮路”之长、之险。

(1)联系生活体验,读出路途之长。

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呢?

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

练习朗读。

(2)结合图画,想象“挑粮路”之险。

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山路图片,展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的情况。

走这样的险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出山势之高,路途之险。

(3)体会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么远,这么难走的挑粮路,红军战士害怕吗?

哪个字表现出来了?

(争。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朱德同志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的图片。

用自己的话说说眼前的朱德同志。

(1)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一担粮食向前走,脸上笑眯眯的。

(2)朱德同志笑眯眯的,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粮食吃了,战士们不会挨饿了。

【出示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启发学生在观图、读文、表达的语文实践中,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

2.出示短语,连一连,再完整地说说图片内容:

挑着穿着戴着

草鞋斗笠扁担

3.补充资料:

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军事指挥官。

白天,他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查看地图、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

(1)指导朗读,读出朱总司令的忙碌。

(朱总司令白天——,晚上还常常——。

指导长句停顿,重读强调“整夜整夜”。

(2)讨论:

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就藏起了他的扁担。

为什么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要与战士们一起挑粮,储备足够的粮食,粉碎敌人的围攻。

(3)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人?

(预设:

不搞特殊、工作辛劳。

4.怀着对朱总司令的敬佩,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读全文,练习讲述。

1.同桌合作,借助板书练习讲述。

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每段的关键词,练习讲述。

第一段:

会师、红军、敌人:

第二段:

挑粮、争。

第三段:

白天、晚上;藏、找。

第四段:

敬爱、不藏。

2.指名讲述。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三个字:

战、士、志。

2.指导书写“战士”。

观察说说关键笔画,讨论书写时需注意的地方。

3.指导书写“志”,“士”做部件写扁,位置在横中线上方,重点指导写好心字底的卧钩。

4.学生仿写,写之前强调书写姿势。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业,评价反馈。

六、作业布置

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铭记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伟大精神。

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泼水节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

并说说理由。

板书:

泼水节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2.学习生字“凤、凰”

(1)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音、形)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3.朗读感悟第一段

(1)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指名读。

(2)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节日喜庆和热烈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练习:

火红火红的()

(火红火红:

花的颜色非常鲜艳。

一年一度:

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3)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4.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5.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

难忘的

6.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1)第二段:

周恩来总理读准“恩”

简介总理,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同过节,令傣族人民感到无比幸福与难忘。

(2)第四段:

对襟白褂学习“襟”“褂”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

了解“大襟”)

咖啡色长裤看图理解(渗透学法:

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3)第五段:

盛满多音字:

端、蘸:

做动作理解词义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的泼水节。

”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生第一次读)

2.创设情境

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

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

(生第二次读)

3.交流、感悟

(1)出示: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师引导:

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

你从哪儿来?

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

板书:

四面八方

②把“赶”字读成“走”字?

为什么不可以?

小结:

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

(2)出示: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

(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理解“撒满”

②换词比较。

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句子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喜庆?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③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

教师介绍资料: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

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3)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出示: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

一起来欢呼

4.小结:

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5.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6.评议,渗透学法

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四、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

2.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3.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2)出示: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提升:

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

(1)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自由读4、5段,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2)学生交流,读句子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

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

(3)指导朗读:

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

(4)练习说话:

“一手……一手……”

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1)谁来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2)语言训练:

出示:

周总理一边,一边。

(3)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

①分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总理,同学们扮演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

②启发想象

 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

 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总理把水泼到小孩身上,祝愿他们

③正因为1961年泼水节是和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那年泼水节是“幸福”、“难忘’’的。

4.朗读第6—8自然段

体会感叹号表达: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写字

1.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忘、穿、令”3个字,观察比较,小结写好这类字的规律。

(参照本课写字要点:

(2)结合规律指导写“忘”字。

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穿、令”字。

(2)结合规律互相赏评。

四、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各民族的独特风俗和重大节日。

伴教锦囊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

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

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

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

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6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

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

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当年景洪地区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

当时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最高的民族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4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

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碗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