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502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A卷.docx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A卷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A卷)试卷

一、选择题

(共18题;共56分)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林庚(gēng)陆厥(quē)橘(jú)颂王褒(bāo)

B.媲(pì)美空泛(fàn)焚膏继晷(guǐ)压轴(zhòu)戏

C.狡黠(xié)倔强(juéjiàng)命运多舛(chuǎn)文绉绉(zhōu)

D.敷衍(fū)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píng)

【答案】B

【考点】字音

【解析】A项,厥jué;C项,狡黠(xiá);D项,眉眼颦蹙(pín)。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í)焗油(jú)泡桐(pāo)卷帙浩繁(zhì)

B.渐染(jiān)档次(dàng)纤细(xiān)胼手胝足(zhī)

C.佝偻(gōu)笨坯(pēi)拾级(shí)心宽体胖(pán)

D.发酵(jiào)付梓(zǐ)踟蹰(zhī)顺蔓摸瓜(wàn)

【答案】B

【考点】字音

【解析】A项,“绮丽”的“绮”读qǐ;C项,“笨坯”的“坯”读pī,“拾级”的“拾”读shè;D项,“踟蹰”的“踟”读chí。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耽误切磋编者按断章取意B.福祉坍塌糊涂账步履维艰

C.优渥洽谈老俩口书声琅琅D.融资惦记挖墙角声名鹊起

【答案】B

【考点】字形

【解析】A项,“断章取意”应为“断章取义”;C项,“老俩口”应为“老两口”;D项,“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浓阴辩别舞榭歌台眉眼颦蹙B.漂泊膨胀回肠荡气残羹冷灸

C.窸窣笼统飘飘凌云羽扇纶巾D.棉密坍缩前合后偃旁稽博采

【答案】C

【考点】字形

【解析】A项,辩—辨;B项,灸—炙;D项,棉—绵。

5.选出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  )

A.另一位诗人说: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B.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C.《谈中国诗》选自《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有删节。

D.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

【答案】C

【考点】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析】C项,逗号应放在小括号后面,删去括号内的句号。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

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

日久见人心。

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

《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答案】A

【考点】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析】B项,“年月可现”后面的“,”改为“;”。

C项,省略号和“等等”重复。

D.“小到家庭”后的“、”改为“,”。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钟爱奥秘B.启发钟爱奥妙C.启发喜爱奥秘D.启示喜爱奥妙

【答案】B

【考点】词语

【解析】B项,“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奥妙神秘;“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家发现,用某些细菌产生的蛋白质作的模板,能将纳米微粒_________成秩序井然的结构。

②奥委会的规模和成本必须压缩,以便这场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会能_________健康发展下去。

③朝鲜半岛南北卓有成效的互访,促进了双方关系的_________,进而走向合作。

A.组建继续和解B.组装继续缓和

C.组建持续缓和D.组装持续缓和

【答案】B

【考点】词语

【解析】组建:

组织,建设;组装:

安装;继续:

指活动连下去,不间断;持续:

延续不断;缓和:

局势、气氛等变缓和;和解:

不再争执,归于和好。

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

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C.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也颠三倒四,却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某些状况。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答案】B

【考点】成语(熟语)

【解析】A项,竭泽而渔:

排尽湖中或池塘中的水捉鱼。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贬义词。

B项,呼之欲出:

对象是指“画像”或“作品中人物”。

此处不当。

C项,支离破碎:

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D项,不负众望:

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0.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站在青海与白海间的山脊上,一眼望去,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青山绿水秀色可餐。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答案】C

【考点】成语(熟语)

【解析】①重整旗鼓:

重:

重战;整:

整顿;整治;旗鼓:

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

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也作“重振旗鼓”。

与别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相矛盾。

②意味深长:

意味:

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

层:

重复;穷:

尽。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

正:

公正;阿:

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不符合语境。

⑤秀色可餐:

一是形容女子姿容秀美,二是形容景色优美。

使用正确。

⑥万无一失:

失:

差错。

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常与易丢失或者易出错的事物搭配使用。

不符合语境。

1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A

【考点】成语(熟语)

【解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

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使用错误。

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

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使用错误。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

B.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一种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里预言的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

C.《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全新“善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D.“阿尔法围棋”在李世石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

【答案】C

【考点】辨析病句

【解析】A项,搭配不当,“减轻……职责”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一种”放在“预言的”后面;D项,否定不当,三重否定表示否定,与语意矛盾。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对年味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怀旧的情绪与传统的大旗下,扫房、写春联、办年货、放鞭炮、拜财神……这些仪式都被归到了年味儿的范畴。

B.根据调查显示,今年的红包大战在参与人群的结构上显现出新的特征:

最爱发红包的居然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三线城市。

网络红包在地域上,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蔓延。

C.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但在实际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这多少与领导干部责任缺失有关。

D.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义务,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现危险,是否不以民为本?

是否不以生命至上关乎着政府的公信力。

【答案】A

【考点】辨析病句

【解析】B项,句式杂糅,改为“根据调查”或“调查显示”;C项,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要求”;D项,否定失当,去掉两个“是否不”中的“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答案】C

【考点】辨析病句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B项,表意不明,应删去“自”;D项,成分残缺,“补偿”后面加“机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C

【考点】连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个语段陈述的是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先总体说这些作品的由来和内容,再陈述其特点,最后陈述影响。

④先介绍“风物”来自何处,紧接着⑤介绍作品的内容,因而句号前的两个空应填④⑤。

②陈述作品的风格特点,而①中的“微不足道”照应②中的“细节”,⑥紧承①进一步陈述作品的特点,层次更深,③紧承⑥后陈述影响,照应后文,因而这四个句子的排列为②①⑥③。

16.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____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____。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答案】D

【考点】连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此题,要将与排序的四个短语相照应的对象一一明确:

“丘壑”与“地上”相照应,“笔墨”与“画上”相照应,可见应该把④②两个短语放在前面,只有D项符合这个照应。

并且“变幻”与“梦中”,“位置”与“胸中”的搭配也都很贴切。

17.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

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

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

‘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答案】C

【考点】连贯

【解析】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背离文段主旨;B文段中“见真求新”缺乏依据;D缺少对文言作用的概括,片面。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B.④③⑤①②C.⑤②①④③D.⑤③④①②

【答案】A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生动

【解析】根据语句逻辑关系,总分关系。

④为总,之后为①⑤③②,答案为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3题;共44分)

1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

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

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

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

许慎说: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

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

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

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

许慎《说文解字序》:

“文者,物象之本。

”②小学:

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

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答案】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论述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论述类)

【解析】A“不需要”错,原文是“或许可以”;B“类似情形”指的不是前一句的内容;D“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原文末段说“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A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论述类),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解析】A项,“对比鲜明”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投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答案】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解析】“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错,原文第一句只是说“要关注”。

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

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

《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

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

“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

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

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

“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

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

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

“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

”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

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

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

“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

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

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

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