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756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序列写作四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四)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本卷共4页)

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钢笔时代”没落,家长________孩子用中性笔易错字。

(2)将近60米高的火箭________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移动,要求风速不能超过每秒8米,风速过大可能让火箭失去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3)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其发展速度之快,令________。

A.抱怨 树立 世人瞩目 B.抱怨 竖立 世人瞩目

C.报怨 树立 世人注目D.报怨 竖立 世人注目

解析:

选B “抱怨”是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的意思,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报怨”是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的反应,如以德报怨,侧重于行动。

(1)中的家长埋怨孩子使用中性笔易写出错别字,所以选“抱怨”恰当。

“竖立”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如:

一根电线杆孤零零地竖立在田野里;“树立”的对象多是抽象的事物,如:

树立远大理想。

(2)中表述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火箭,所以选用“竖立”恰当。

“世人注目”指引起世上的人注意,重视;“世人瞩目”指受世上的人关注、敬仰、钦佩。

句(3)中表述中国汽车发展速度快的现状令世人关注、敬仰、钦佩,所以选用“世人瞩目”恰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解析:

选B A项,搭配不当。

“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

C项,语意重复。

“至少”与“左右”删去其一。

D项,语序不当。

“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________________。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的争论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B.②①④⑤③⑥

C.⑥③⑤①④②D.②①⑤③④⑥

解析:

选C 确定首句:

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连,故首选⑥。

理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在内容上紧密相连;而第①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的解说;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

4.期中考试,小明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班主任想找他谈话。

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3分)(  )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

往后怎么办?

还会有希望吗?

B.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

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C.考坏了,难过不中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D.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

这叫作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

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会更糟。

解析:

选B A项,完全是训斥,指责语气,不会有好的效果;C项,也带有责备语气,效果也不好;D项,不但指斥,而且嘲笑,效果更不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包身工》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B.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C.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为新月派代表诗人,曾赴剑桥大学学习,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

D.巴金的主要作品有著名的“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和“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解析:

选D “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二、阅读能力训练(40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6分)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

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

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

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

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

行!

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

”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

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6.作者认为在中国的东洋厂能够飞跃地庞大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

 

  

参考答案:

①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②吸收廉价劳动力。

7.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

(4分)

答:

  

 

 

 

参考答案:

作者通过东洋厂三十年前后数字的对比,向我们揭示了东洋厂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壮大,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压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从而向读者揭示出工厂的规模越大压榨就越惨烈的可怕现实。

8.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群体的描写,又有像“芦柴棒”这样的个体刻画,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分)

答:

  

  

参考答案:

使读者对包身工的了解全面、具体而深入;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震撼读者的内心。

9.从抄身婆和带工老板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4分)

答:

  

  

 

参考答案:

包身工的身体健康差到极点,极其缺乏营养,由此可知平时的饭食质量之差;带工老板心狠手辣,极其残忍,对包身工没有丝毫的同情,不榨到最后一分钱绝不会放手。

(二)课外阅读(24分)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2分)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美]丹·卢泽德

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

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家园沉入水里。

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

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

一切都很平静。

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

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

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

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

此时此刻,据说有3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

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

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洪水而救出难民。

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

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

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

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

他们的家得以幸免。

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

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

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

雨在夜空中潜伏着。

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

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

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

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

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

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

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

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

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

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

水有多高了?

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

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

谁知道呢?

她说。

谁知道呢?

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

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

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感到安全。

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

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

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

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

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

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

湿和干,高地和低地。

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

两种运气。

好运气和坏运气。

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

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

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

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

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

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

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1982年3月15日,李予阳译)

新闻背景:

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波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

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

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新闻稿既有对难民群体的描写,又有对万布林大街难民个体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灾难面前难民的焦虑紧张心态。

B.文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既营造了洪水逼近时紧张的气氛,又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

C.文中“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现在是午夜”“现在,午夜过后”等时间词语既写出了作者不同时段对灾情的观察,又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但个别地方也不乏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洪灾的可怖。

解析:

选B B项,“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错,文章写老夫妇两段表现洪水到来前家园的美好,凸显洪水到来的紧张气氛,表现了灾民对洪水即将到来的担心和无能为力。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

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

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

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

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

解析:

选BD A项,文章主要表现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时的情景以及焦虑担忧的精神状态,而不是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C项,“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错,描写市民休息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对市民的同情,且作者并没有推测明天洪水是否会退下去。

E项,文章没有使用渲染的手法,都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表现灾区的情况的。

12.本文的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

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示例一)“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好。

(1)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篇新闻主要描述了人们遭遇洪灾以及晚上入睡的情况,题目中“梦境”指灾民以及救灾人员在夜晚已经进入梦乡,而“沉入洪水”表明入睡的具体背景。

(2)表现了灾民的精神状态。

“暂安一夜”指灾民逃脱洪水后的暂时安定,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3)表现了对事件发展的预测。

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很难确定未来的情况,而题目中的“暂”字表现了对现实情况的推测,今晚是安定的,但明天如何不得而知,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

(4)表现了对灾民的同情。

洪灾之后,作者希望灾民们能够暂时休息,并希望河水到达顶点后能退下去,大家都能安定地生活。

(示例二)“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好。

(1)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篇新闻报道了该地区灾民受灾的情况和灾民被安顿下来后的情况,这个题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2)形象地表现了灾民灾后的精神状态。

洪水使灾民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毕竟情况不容乐观,仍担心明天河水到达顶点后是否能退下去等问题,所以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安的睡眠。

(3)表达对灾民的强烈关心。

新闻不仅报道洪灾的相关情况,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对灾民的关心。

报道中灾民晚上休息的特定场景就体现出了这一点。

(4)整齐,有文采。

这个题目十分整齐,且“园”“眠”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2分)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不断雕琢,精益求精,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有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某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他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的一个检验台做记录,那么厚的本子大半本都被记掉了,没有五年十年是不可能做到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非常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情况下,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选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有删改)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

“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选自中国质量新闻网,有删改)

1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种局面已发生变化,这些企业已经能够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企业的员工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解析:

选A “这些企业……生产笔尖”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能够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1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材料说我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是制造业大国,却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这凸显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局面。

B.在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头的加工精度和原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解析:

选AE B项,“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圆珠笔”。

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也正是因为……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15.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5分)

答:

  

  

 

解析:

解答第一问,需要从三则材料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

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在技术上的不足;材料二,主要说的是中国制造业缺乏“工匠精神”;材料三,主要涉及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则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中,如重塑人力基因,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等。

此外,针对目前“工匠精神”的缺乏,还应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参考答案:

问题:

①技术不足。

②缺乏“工匠精神”:

员工流动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难以培养专心细致的工匠。

③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每点1分,共3分)对策:

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重塑人力基因,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

②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每点1分,共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表达能力训练(15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临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也不能随便说话,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出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

(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答:

  

  

参考答案:

①生理冲击大 ②身体活动受限 ③交流受限

17.下面是福州市教育系统“有福之州 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5分)

答: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构思框架图的层次和内容。

观察可知,框架图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活动主题;第二层是活动的三个主要内容,即分别在某地举行某活动;第三层是对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

具体作答时,注重按照层次和顺序来写,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不要遗漏信息;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

本次“有福之州 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在街心公园义务书写春联,在十字路口和公交车站进行交通文明宣传,走进社区与养老院关怀慰问老人。

所有活动结束后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1分。

意思对即可)

18.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据《重庆晚报》报道,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