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阻试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044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摩阻试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摩阻试验报告.docx

《摩阻试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阻试验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摩阻试验报告.docx

摩阻试验报告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引桥(50+80+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管道摩阻试验报告

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湾跨海大桥五合同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2005年5月

1试验概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张拉是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过程中如何准确将设计张拉力施加于梁体直接影响梁的耐久性、安

全性、刚度及矢拱高度。

后张梁管道摩阻是引起预应力损失的五个主要因素(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筋松弛、锚头变形及预应力筋回缩、摩阻、混凝土弹性压缩)之一。

由于施工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及施工水平的差异,张拉前应对重要

的梁部结构进行管道摩阻现场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张拉力及管道进行调整,将设计张拉力准确施加至梁体。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引桥(50+80+50)m预应力连续箱梁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纵向预应力按照美国ASTMA416-97(270级)标准采用直径为©

j15.24mm钢绞线,抗拉标准强度byR1860MPa弹性模量Ey=1.95X105MPOI勺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为1.4cm2。

本桥纵向预应力均采用12-7©5钢绞线,钢束的锚下控制张拉力为2344kNo12-7©5钢绞线采用内径©76mm勺波纹管制孔,15-12锚具锚固。

除部分端孔顶、底板合拢束采用单端张拉,其余纵向束采用两端张拉。

本次试验箱梁纵向预应力束布置及管道相关参数见表1.1O

表1.1预应力束钢束

L(cm)

■■1:

.u二

g

E晅illrkXe

1r崗.

(ia

Ml

12-7#S

8

Lj16

64)

1.M71

£

64

1M7l

MJ

2543

60

1.0*171

芮14

12-TfB

fl

3112

1DJVI

N15

12-7tpj

50

0.8726

訓试青遇

N1S

12-7(pi

B

■H5彌

50

D.S725

规范要求塑料波纹管内截面面积与钢绞线截面面积比至少为2〜2.5。

实际

所用直径不同的波纹管与钢绞线的截面面积关系见表1.2o

 

表1.2波纹管内截面面积与钢绞线截面面积关系表

就面面机Sjciid

比旧

〔$:

Si)

L

-TGini

15.36

L2-7Q5

1C.8

厶1

设计管道局部偏差影响系数k=0.0015、摩擦系数卩=0.25。

预应力束沿试验节段梁长通长布置,其中腹板弯束采用12-7©5钢绞线,锚固在试验节段梁两端腹板上。

2试验依据

(1)《杭州湾跨海大桥专用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⑷《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引桥(50+80+50)m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图》;

(5)其他相关资料规范。

3基本原理

3.1管道摩阻损失的组成

后张法张拉时,由于梁体内力筋与管道壁接触并沿管道滑动而产生摩擦阻

力,摩阻损失可分为弯道影响和管道走动影响两部分。

理论上讲,直线管道无摩

擦损失,但管道在施工时因震动等原因而变成波形,并非理想顺直,加之力筋因自重而下垂,力筋与管道实际上有接触,故当有相对滑动时就会产生摩阻力,此项称为管道走动影响(或偏差影响、长度影响)。

对于管道弯转影响除了管道走动影响之外,还有力筋对管道内壁的径向压力所产生的摩阻力,该部分称为弯道影响,随力筋弯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直线管道的摩阻损失较小,而曲线管道的摩擦损失由两部分组成,因此比直线管道大的多。

3.2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公式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第6.2.2条规定,后张法构件张拉时,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可近似地取该段管道在构件纵

轴上的投影长度(m)。

根据式(3-1)推导k和卩计算公式,设主动端压力传感器测试值为P1,被动端为P2,此时管道长度为I,B为管道全长的曲线包角,考虑式(3-1)两边同乘以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面积,则可得:

PP2Pi[1e-(kl)]

即:

F2Re'")(3-2)

两边取对数可得:

klln(P/P2)(3-3)

令yln(R/P2),则:

kly

由此,对不同管道的测量可得一系列方程式:

1kl1y即1kl1y10

2kl2y2即卩2kl2y20

nklnyn即nklnyn0

由于测试存在误差,上式右边不会为零,假设

1kl1

2kl2nkln

y1F1

y2F2

ynFn

则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

同时令

n

q(Fi)2

i1

n

n

q(

Fi)2

(ikli

yi)2

(3-4)

i1

i1

(3-5)

n

时,q(F)2取得最小值

i1

由式(3-4)、(3-5)可得:

式中:

yi为第i管道对应的

-ln(R/P2)值,h为第i个管道对应的预应力筋

空间曲线长度(m),i为第i个管道对应的预应力筋空间曲线包角(rad),n为实测的管道数目,且不同线形的预应力筋数目不小于2。

解方程组(3-6)得k及卩值。

4试验内容和方法

4.1测试内容

本次试验为管道摩阻试验,进行管道摩阻试验的连续梁悬浇段为32号墩右幅2号块及31号墩左幅4号块,试验管道为腹板高侧N13N15和低侧N13N15四个管道。

试验主要通过测定这四个管道张拉束主动端与被动端实测压力值,根据规范

规定的公式计算摩擦系数卩和偏差系数k。

4.2测试仪器及元件

试验时所用的张拉设备与实际施工时所用设备相同:

350t千斤顶2台;压

力传感器采用2台湖南长沙金码公司的量程为6000kN、灵敏度为1kN的

JMZX-3360AT智能六弦数码穿心式压力传感器。

测试仪器为湖南长沙金码公司的JMZX-2006综合测试仪。

4.3管道摩阻测试方法

试验时采用一端张拉,应用两台压力传感器。

主动端、被动端均有一台千斤顶,试验时仅主动端千斤顶进行张拉,被动端不张拉。

张拉前应标定好试验用的

千斤顶和高压油泵,并在试验中配套使用,以校核传感器读数。

高侧N13N15

和低侧N13N15四个管道12-7©5预应力钢绞线分5级加载。

试验时根据千斤顶油表读数控制张拉荷载级,并校核数据,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安装传感器与千斤顶时,应确保两者中线位置与锚垫板保持一致,使之张拉时与钢绞线

脱离接触。

安装示意图见图4.1、4.2o

——|wgf討祜^=分一〜■]——

rI仝"

[W]

被功端

囹42高测N15束主功端千斤顶安装

分级测试预应力束张拉过程中主动端与被动端的荷载,并通过线性回归确定

管道被动端和主动端荷载的比值,然后利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预应力管道

的k、卩值。

以一端作主动端,一端作被动端逐级加载,两端均读取传感器读数,并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分别对每个管道张拉。

5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试验分别于2005年4月26日及5月2日进行。

所得的高侧N13、N15和低侧N13、N15四个管道的基本数据,包括主动端读数P1、被动端读数P2、以及管道摩阻实测损失值的结果列于表5.1、5.2、5.3、5.4中。

芸?

>1為侧M2束测直賭舉

N13忖许:

32号审右幅2兮映卿槪岛侧

-次张押(2005

年4JJ26II17t10)

序号

主动端P,南)X)

彼动端內(北剧)

AP=PrP;(kN)

1

624

371

253

1032

666

366

3

14S5

10C4

4S1

1

196S

1387

5S1

5

2363

1^7

666

站一次*曲(脚05年门12611口:

10)

序号

主胡端P*南)

截咸'箭P*北;(kN)

A吋广丹(灼

1

^07

375

232

*]

1010

674

3

1456

IOCS

■MS

1

192B

1398

530

5

2357

ld85

672

弟二孜滋苻(200S

勺4J]26H18:

00)

序碍

rJJP

卞功竭PdrhHkN)

[被功端已(北》(kN)

aF=FrP;(k?

o

1

5S2

214

9

1004

676

32S

3

145(S

1010

4北

1

1918

[1395

543

D

2562

1670

692

根据表5.1中被动端与主动端的实测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其比值,数据回归

分析结果见图5.1。

51次

支測値确=次

图5.1高侧N13束线性回归分析

Ab?

测试館樂

NUU号瞬右M2QKKfftH

®枕张扌*(20051/]261121=20)]

pt?

V

于V

戡JSP;(tHkN)

Ap=prp2(ky)

1

531

270

216]

2

1011

576

JSII

3

1472

S8S

525

]

1909

1206

6J2J

5

2355—

155<

—719|

第空怅芜<2005年"]瓯IlJlh佔)

序';

主功腐?

i

也•'」iiiPJ丿tk5'i

AP=PrF:

(kN)

1

532

2S1

r205

q

1951

P547

351|

3

HS5

391

502

1

18^6

1214

«ll

B

23-16

1563

702

第[次値花(2005<1*1H26H22:

10)

序号

主功端|Pi〔rhMkN>

氏J.P;t)CU»

AP=P|^;(fcbOI

1

5W

2S5

212|

W

953

54^

351

S

1W

878

503

1

1922

1239

611

0

235&

15W

7L3

根据表5.2中被动端与主动端的实测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其比值,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见图5.2。

宝■怖徽ft

图5.2低侧N13束线性回归分析

 

«5.3鬲侧闭5束测武齬果

N15付乱31号最左幅4巧块腹扳高側

.1

第?

WK拉(2005年S丿〕2口10:

40)

生动端比(七)(旳

披功端P:

(^XtK'

AP=R-P式kN)

1

549

33&

211

1039

715

324

3

11288

904

5S4

ji

1525

1100

425

5

1862

1350

512

诙「zk张拉0005年JJ2H11:

05)

主动喘Pidtx^N)

被劝端P:

(i^XkNi

AF=Fi-F:

(tN)

1

573

349

224

fl

106J

717

^46

5

1507

907

400

1

1545

1097

448

5

1S40

1320

520

根据表5.3中被动端与主动端的实测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其比值,数据回归分析结

果见图5.3。

图5.3高侧N15束线性回归分析

 

表5.4低侧N15束测试结果

N1S^71=31巧墩用帕4弓块嶽槪他構

P®-圧贰W<21105年5JI211M;20>

FFv

主功袴申北XI敢)

观曲匚P:

(rXltVl

AP二P;-P:

LkSJ

1

49J

374

119

©帥

746

24』

3|

1220

916

304

1

145tf

1CS5

37t

5

1731

12S1

450

址次曲询(200冒<15JI2fl16:

40》

Hr'j

卞前喘Pl(北的

被询曲PM甫XIE

AP=PrP:

{kN)

1

509

412

97

■n

弼3

77+

209

3

1219

Q46

272

tj

14S0

1106

344

5

172$

1洌

432

根据表5.4中被动端与主动端的实测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其比值,数据回归分析结

果见图5.4。

 

图5.4低侧N15束线性回归分析

整理图5.1〜5.4中被动端和主动端比值的回归值见表5.5,并与设计及规范情况下相比较。

表5.5管道摩阻测试计算结果

钢東

管道K度Um)

起芒览废(rad)

怅没计

PP.:

前值

按骗范PjZP]计卸恒

p-p:

pi则回归値

第一次

第—.次

第丁次

2343

1川1

07409

DE05&-08*13

07643

07572

07398

0?

038

07065

0.7O6J

3S99

0S72t

Q.7583

0.61^2^.6347

07735

0-65'

K

低侧N15

07331

07257

/

由表5.5中P2/P1实测回归值结果,根据式3-6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管道摩阻系数卩

和k值,计算过程及分析结果见表5.6、5.7、5.8。

表5.6管道摩阻系数计算表

钢菠

编号

isdD

如1>

■A1J-

P;P1

Vi

GjIi

yA

yii

2543

1,04?

1

1

07643

O.2«8B

1.0964

0281

&46.6€5

&83$

07572

027SL

J.0964

2&.62S

心I

7.07J:

3

0739S

03014

1C<>64

0316

fU占

低他Nt丐

1

0"OSS

0.3513

1.0964

26.628

O.;6E

646.6E5

E.933

■Tb

07065

0*474

1.0964

26.628

03(54

54S.6S?

S.8S?

3

07065

03477

1096+

丄&龙&

03(54

&46.6S5

S.B42

OJN15

]

077^5

0256S

07614

34D23

0224

1520220

10OU

2

0宀⑹

02€5t

07614

S4.D23

0230

1520220

10256

08726

1

0.^331

0.^105

0.7614

34.023

0271

1520220

12IQS

■"1

07257

03206

0.7614

34.023

0.260

1520220

12.501

1

295.857

2.9SS

9960990

93.059

 

表5.7管道摩阻系数计算结果

实測计卓值

设汁伯

k

U

k

u

k

u

000138

0,2B8

00015

OH

00015

014-0]7

表5.8管道摩阻计算结果比较表

 

钢朿編号

实测

设计

管it摩阻力啊

泞道燈业力tn卜捋制世力偏)

管道摩阻Jj(fcN)

管道嵯魁力惴卜捋制陶丿J

&)

1=6HN13

63S

2?

07

607

25.91

低俺N13

高侧N15

5S6

25.00

5(5(5

24.17

低俺M5

从表5.7可见,实测的管道局部偏差影响系数k、摩擦系数卩分别为0.00138、0.268,

这与设计值0.0015、0.25极为接近。

从表5.8所计算的管道摩阻力,实测和设计相比较看,四个管道按实测值计算平均比按设计值计算大0.995%,实测管道摩阻力较设计略大,差值

影响是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的。

6结论

1•实测管道局部偏差影响系数k值为0.00138,管道摩擦系数卩为0.268。

2•根据表5.6中计算实测管道摩阻力和设计计算管道摩阻力比较来看,二者非常接近,按实测值计算平均比按设计值计算大0.995%。

表明管道整体线形较为顺畅,满足设计要求。

3.据此,建议在正式张拉按设计管道摩阻系数进行计算。

附件1测试记录表格

 

表1孔道摩阻试验记录表

 

序号

何载

(t)

主动端

P1(kn)

被动端

P2(kn)

P

=P1-P2

损失率(%)

P/P1

油表读数

(主)(MPa)

油表读数

(被)(MPa)

实测伸长

量(mm)

记录

时间

日期

表2锚口和锚垫板摩阻损失记录表

读数仪编号

锚具编号

工程项目主动端传感器编号

施工单位被动端传感器编号

序号

何载

(t)

主动端

P1(kn)

被动端

P2(kn)

P

=P1-P2

损失率(%)

P/P1

油表读数

(主)(MPa)

油表读数

(被)(MPa)

实测伸长

量(mm)

记录

时间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